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学生 >

第383章

大明小学生-第383章

小说: 大明小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臣也并不能确定,故而未敢胡乱奏报。只是对秦德威作威作福的事情感到气愤,便投书给陛下!”
  嘉靖皇帝对陆炳这些解释或者掩饰毫无兴趣,只是问话说:“你还是说说,为什么没有人弹劾秦德威?”
  原本的标准答案,陆炳刚才已经说了一遍了,这次再重复就显得太糊弄了。
  但陆炳又不可能说出真相,把严世蕃出卖了。
  这次出现没有言官弹劾秦德威,其实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就是陆炳也不是全部内情都知道的。
  第一,与秦德威亲近的言官自然不会多事;第二,与严阁老关系不错的言官,受到暗示也是按兵不动;
  第三,还真有不少人被秦德威吓住。第四,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被严世蕃打过招呼;
  第五,其他个别零星弹劾的秦德威的奏疏,在通政司被赵文华暂时拖延,还没有送进宫里。
  无法说出真相的陆炳想来想去,只能对嘉靖皇帝奏道:“臣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陛下也不能只听臣一面之词!
  如今秦德威就在文渊阁入直,不妨将秦德威召来,陛下亲自面诘!”
  嘉靖皇帝:“……”
  秦太监说不能只听一面之词,把你陆炳召了进来;结果你陆炳也说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又要再召别人?
  不过也有道理,找别人问来问去,都是猜测,应该直接看秦德威这个当事人的表现。
  想着上午还有时间,嘉靖皇帝就派了小太监去文渊阁喊人。
  直到这时候,甩锅成功的秦太监才有工夫琢磨,秦德威到底想干什么?
  不明白秦德威的心思,很多时候就不好打配合。
  秦太监忽然就感到心累了,跟秦德威这种心思诡异的人配合,还不如自己孤军奋战自在。
  此时秦中堂正在文渊阁训人,忽然看到小太监过来传旨,让秦中堂速速去仁寿宫觐见。
  对此文渊阁里没人感到奇怪,就秦中堂最近那无法无天的表现,不被皇帝叫去才是奇怪!弄不好还要打廷杖!
  就是秦德威本人也有心理准备,对方舍人交待了几句后,就跟着小太监走了。


第七百六十八章 一面之词(中)
  既然早就预料到可能会面君,这段时间一直横行霸道的秦德威当然也不会毫无准备。
  在从文渊阁前往仁寿宫的路上,秦德威在心里反复打了几遍草稿,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有所准备。
  无非就是那点儿事,为什么勒索工部?为什么硬闯刑部鞭挞官吏?为什么要炸郭勋的庄园?
  等的就是被别人弹劾或者向皇帝告状,一切尽在掌握,没什么可担心的!
  秦中堂顺利的被带进仁寿宫,来到前殿。此时嘉靖皇帝已经用完早膳,所有君臣都转移到了更方便外臣朝觐的前殿。
  秦太监很想对秦德威说点什么,但是在这个环境下,他根本没有机会与秦德威私下里交谈。
  等秦德威行完礼,还要忙着去修仙的嘉靖皇帝也没心情兜圈子,直接劈头喝道:“秦德威!听人说,尔近日在宫外擅作威福!”
  秦德威稍稍感到意外,从皇帝的用词来看,事态似乎比自己想象的略微严重一点?
  嚣张跋扈也好,横行霸道也好,这些词其实都无所谓,并没有触及皇帝底线。
  但要用上了“威福”两个字,性质就有点不同了。擅作威福、威福自专这些词里的内涵,哪个是皇帝能容忍的?
  不过也不打紧,无非就是把嘉靖皇帝小情绪安抚住的问题,秦德威仍然没慌。
  他心里迅速寻思着,就先引导嘉靖皇帝骂几句好了,等皇帝骂完,情绪也就发泄大半了。
  所以秦德威有意奏对道:“陛下请听臣解释!”
  于是嘉靖皇帝就拍着扶手喝问道:“那你给朕解释,为何没有言官敢弹劾你,坐视你作威作福不理?”
  秦德威:“……”
  好像与想象的情况有点不对!嘉靖皇帝在意的似乎是另一件事?
  此刻秦中堂与刚才秦太监的心情差不多,都是猝不及防的有点懵。
  看着才回过神来的秦德威,嘉靖皇帝又说:“朕还能在这里亲自问你,是你的恩典!你若有什么见不得光的苟且之事,如实说来!”
  秦德威只觉得自己实在太冤枉了,嘉靖皇帝这意思,分明就是怀疑他为了专权,在暗地里压制言路!
  这简直就是六月飞霜,他秦德威从来只有唆使别人弹劾自己,什么时候压制过言路了?什么时候怕被别人弹劾过了?
  等嘉靖皇帝说完,秦德威就奏答说:“伏请陛下明鉴!别人为何不弹劾臣,臣又哪里知道?臣也没有那个本事,明白别人如何想的啊!”
  这意思概括出来就是,别人不弹劾我秦德威,又关我秦德威什么事!
  生怕皇帝钻牛角尖,秦德威继续说:“即便臣作出解释,也是一面之词!陛下若想知道其中缘由,应当召问他人。”
  这意思概括出来就是,谁不弹劾我,就去问谁的理由好了!
  嘉靖皇帝:“……”
  又是一个“一面之词”?今天这是第几次听到这个词了?这帮臣子能不能换个新花样新姿势?
  但别人说的另一面之词好歹是指定了人选,而你秦德威的另一面之词,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嘉靖皇帝感觉自己可能被当傻子糊弄了,怒道:“你秦德威说召问别人,就能得知缘由。
  那么满朝文武成千上万,又该召问多少?难不成全召过来,朕还要一个个问过去?”
  秦德威连忙又献言说:“不必如此!只需要询问几个典型范例就行了,过去谁弹劾臣最多,就召问谁!”
  从道理上是说得通的,过去弹劾秦德威最积极的人,这次却没有出手,背后说不定就具有代表性的理由。
  还能有这样操作?嘉靖皇帝微微错愕,下意识问道:“过去谁弹劾你最多?”
  秦德威答道:“臣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是监察御史陈春,第二是工部员外郎严世蕃!还有第三第四第五,就不赘述了。”
  在场众人无语,你秦德威记这个记得可真清楚。
  秦德威继续奏道:“若想知道别人为何不弹劾臣,不如就询问这二人,或许可以得知答案。”
  事起突然也没有准备,秦中堂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下意识的先把严世蕃一起拖下水再说!
  嘉靖皇帝发了狠,他想看看,这帮臣子还能有多少花样!便对身边太监喝令道:“将这两人也召来!”
  就是这两个人,一个在工部,一个在都察院,要过来都需要多等些时间。
  想起今日修仙功课,嘉靖皇帝有些不耐烦,起身就向后走,并对秦福和黄锦这两大太监吩咐道:“等人来了后,你们替朕问话!”
  不过走了几步后,嘉靖皇帝又改口说:“还是朕亲自问话!”
  走出前殿,嘉靖皇帝又一次产生了心累的感觉,忽然厌倦了臣属之间的勾心斗角。
  嘉靖皇帝曾经很热衷于驭下制衡之术,挑动大臣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但现在终于有点烦了。
  天天处理这种互相扯皮的破事,还怎么修仙?或许应该与时俱进,换一种驭下模式了?
  是不是要找一个可靠的代理人,将所有的事情扛起来?而作为皇帝,只要控制好这个代理人就行了,总比同时操纵几个方面要省心。
  只是如今朝廷可用之人不多,可供选择的人更不多。
  却说严世蕃人在工部,突然被召入宫朝觐皇帝,也是猝不及防的。
  他和秦德威不一样,根本没去过仁寿宫,所以接到召见旨意时,猛然间是十分惊讶的。
  没有父亲的通风报信,严世蕃十分不明白,皇帝召见自己作甚?难道贪污工程款的事情被皇帝发觉了?
  来到仁寿宫门外是,严世蕃发现有个人与自己一同等待。不是别人,正是与自己争抢过弹劾秦德威第一人头衔的陈春陈御史。
  此时嘉靖皇帝正在做修仙功课,他最讨厌被打断。
  于是严世蕃和陈春就只能在宫门外候着,而前殿里有秦太监、陆炳、秦德威等人,也不敢出去,同样只能继续等待。
  一直到了下午,嘉靖皇帝的本次功课才算告一段落,然后又来到前殿。
  这时候,严世蕃和陈春才得以被带进殿,朝觐天子。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一面之词(下)
  自从嘉靖皇帝深居西苑仁寿宫修仙后,很少接见大臣尤其是外朝大臣,这次真是严世蕃第一次进仁寿宫朝觐皇帝。
  刚才在宫门外的的时候,严世蕃心里就在犯嘀咕,不仅是因为不知道为何被召见,还因为旁边一起被召见的陈春。
  陈春身上和他严世蕃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却一起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非要说两人有什么交点,那就是曾经一起竞争过“弹劾秦德威第一人”的荣誉。结果因为对方作弊,他严世蕃败了,只能当弹劾秦德威第二人。
  世人大多只记得第一名,又有谁会在意第二名是谁?当然有,就是秦德威。
  所以严世蕃在走进宫门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次突然被召见绝对与秦德威有关!
  又等进殿后朝拜过皇帝,严世蕃迅速用眼角余光扫了一圈,果然在殿里看到了秦德威,此外还有陆炳等人。
  于是严世蕃更疑惑了,看来是陆炳向皇帝打小报告了,但怎么把自己牵扯进来了?难道陆炳出卖了自己?
  在皇帝面前,臣子彼此之间无法私下交流和沟通,一切只能靠个人瞎猜了。
  刚做完功课的嘉靖皇帝精神有些疲惫,说话声调没有上午时中气十足了。当然,在场臣子也都是从上午站到了下午,精神状态一样不好。
  “你就是陈春?”嘉靖皇帝在新进来的二人之间来回扫了一眼,仅凭外表就分辨出了谁是陈春,谁是严世蕃。
  陈春连忙上前一步,又行礼道:“臣正是!”
  嘉靖皇帝就问道:“秦德威近日跋扈横行、作威作福,为何不见你弹劾?”
  类似的问题不知问了多少遍了,但真不是皇帝小题大做。如果一个权臣失去言官钳制,没人敢弹劾他,嘉靖皇帝能放心才见鬼。
  严世蕃一开始觉得有点泛酸,因为两个人一起朝见皇帝,但皇帝却先问另一个人。
  论品级自己是从五品,论背景自己是阁老儿子,皇帝凭什么先问陈春?
  随即严世蕃就反应过来了,皇帝问出这种问题的缘由何在了,等一会儿八成还要问自己!
  看来当第二名还是有好处的,比第一名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于是严世蕃就迅速思考起来。
  嘉靖皇帝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想知道“你为何不弹劾”,并不是想要知道“秦德威是好人还是坏人”。
  所以回答里,重点放在贬低秦德威或者抬举秦德威,都没有多大意义,只会让多疑的皇帝觉得这是在逃避什么。
  最完美的答案,是能做到吹捧皇帝,然后把自己的动机与皇帝联系起来,表达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而不是会被秦德威影响的。
  在严世蕃思考的同时,陈春就开口奏对道:“秦德威平日行事多有差错,臣曾数次弹劾秦德威,以求纠正风气。
  奈何秦德威深受陛下庇护,每次弹劾都没有大用,甚至不了了之。长此以往,臣不免心灰意懒,故而懈怠无为。”
  嘉靖皇帝:“……”
  听陈御史这口气,仿佛是在埋怨自己这个皇帝,但他却并不感到生气。
  毕竟陈御史行事的出发点是皇帝的态度,而不是秦德威,忠心是没有问题的。
  想了想后,嘉靖皇帝就对陈御史训斥道:“尽忠职守应当前后如一不忘初心,焉能托辞懈怠辜负国恩!”
  被皇帝训话的陈春连忙谢恩道:“承蒙圣训,纶音在耳,天恩浩荡,不胜感激!”
  好了,这算是过关了。
  早在陈御史树立弹劾秦德威这个人设的时候,秦德威就说过,当别人习惯了陈御史弹劾秦德威之后,如果有一次不弹劾就会引人注意。
  所以就要防着,有吃饱撑着的人会问出,“为什么你这次不弹劾秦德威”之类的蛋疼问题。
  只是陈御史没想到,问出这样蛋疼问题的居然是皇帝本人。所幸秦某人早就帮忙准备了标准答案,照着说出来就行了。
  在皇帝眼皮底下成功过关的陈御史不蛋疼了,但身旁的严世蕃却开始蛋疼了。
  因为陈御史的答案,就是他严世蕃刚才思考的结果。他才想出来,就被陈御史抢先一步用了……
  可恶,这就是第二名的悲哀吗!
  嘉靖皇帝问完了陈春,视线又转向严世蕃,同样开口问道:“你又是为何没有弹劾秦德威?”
  严世蕃很想重复一遍陈御史的论调,但他现在已经不能这样做了!
  第一看在别人眼里,肯定有毫无主见、鹦鹉学舌的嫌疑,甚至会被皇帝认为,是不想对皇帝说实话,所以才敷衍塞责。
  第二也就是最关键的原因,假如所有人都是陈御史那样的论调,那么岂不就说明,所有人都是顾及皇帝态度,而不是畏惧于秦德威的“威福”?
  所以,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表达出对秦德威的害怕!只有这样,才能在皇帝面前,突出秦德威的专横和霸道!
  当然,表达出对秦德威的畏惧,也会有很多副作用!比如说会被质疑,只因为畏惧秦德威,就顾不上尽职尽责、忠君爱国了?
  但皇帝在这里看着,严世蕃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
  念及此处,严世蕃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奏对说:“臣畏惧遭受秦德威报复,故而没有弹劾。
  臣已经知罪,一时想错行差,只顾明哲保身,却忘了人臣本分,伏请陛下治罪!”
  为了防止别人挑刺,严世蕃很有急智的主动请罪,承认自己不该畏惧秦德威,堵上悠悠众口。
  在大部人眼里,严世蕃这已经是所能做到的最极致的表现了。
  就在此时,沉寂了半晌的秦德威突然开口道:“陛下!严世蕃这是谎言欺君!容臣拆穿之!”
  随后秦德威又对严世蕃质问道:“你乃是阁老之子,令尊又是当今唯一在阁的阁老,以你的身份怎么可能会畏惧我?分明是谎言!”
  严世蕃口才也是很顶尖的,当即就反问道:“阁老又如何?先前夏桂洲还是首辅呢!在皇上面前,都是臣子而已!”
  秦德威:“……”好有道理的一句话,竟然无法反驳。
  但秦德威也不是能轻易被堵住嘴的,当即又另行开辟了一条道路,“前日在刑部大门前,你义正词严的站出来呵斥我!
  如果你真对我又畏惧之心,又怎敢当众站出来指责我?所谓畏惧,分明就是嘴上说说,给皇上听而已!”
  前几天秦德威闯刑部的时候,遭到了书吏和官兵的阻拦,恰好被严世蕃碰见,还挨了严世蕃几番训斥。
  严世蕃立刻回应说:“正因为当日对你秦德威没有敬畏之心,才挨了你两记鞭打,难道还不许我长个记性?
  之后就畏你如虎,心怀恐惧,不敢稍有触犯了,一直到现在都是!朝中与我一样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数!”
  在场其他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两人,一个硬说“我很怕你”,另一个硬说“不,你不能怕我”,听起来恍恍惚惚的就感觉像是两个小儿在吵架。
  这样下去只怕没完没了,也不知道吵到哪里是个头。
  秦德威转向嘉靖皇帝,奏道:“臣已经证实,严世蕃谎言欺君,应当惩治!”
  不知道秦德威怎么想的,反正所有人都没看出,到底是怎么证实的。
  但秦德威也知道别人的疑惑,再次朝向严世蕃说:“当时我确实轻轻用鞭子碰了你,这点是没错的!
  如果你真的感到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