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第1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县令教训的是,教训的是……”
跟着在王五方恐吓下,许客不仅当着王五方的面就将名霞书局收藏的旧版圣贤书全部装箱,更是送了足足百两银子才将王五方送走。
毕竟对于王五方来说,虽然处置许客的方法很多,但不仅这样才能保证没有后患,还能赚到一大笔银子,这才是他会亲自前来名霞书局的原因。
当然,不仅如此,王五方还找许客要了一份城内近日购买旧版圣贤书的客人名单,也为下一步的追索开了一好头。(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q i s u w a n g 。 c o m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
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 、只是他们自己无福消受罢了
读书人的傲骨是什么?那就是麻烦。
所以在拿到许客提供的名单后,王五方并没有真正轻松下来。不再是一个人拜访,而是带着知县衙门的全套衙役一起上门。因为在不涉及经营活动,不涉及潘氏圣贤书的经营活动状况下,王五方并不介意将这事好好闹上一下。
不然不管对错,别人又岂知道王五方做了些什么。
而在那些读书人的申辩下,王五方的答复也很简单。
那就是要保留旧版圣贤书就必须留开小墒城,或者是必须将旧版圣贤书放到小墒城外去收藏。反正小墒城是不能再有一本旧版圣贤书,不能再有一本旧版圣贤书流通和流传。
不然这些人将全部送去图漾军收押,由图漾来处置等等。
但换成其他人,或者说换成在知县衙门收押,这些读书人或许还会坚持一下,毕竟王五方身为朝廷官员可也不能乱来,尤其这事不同大明武学,没有正式的圣母皇太后懿旨,自然还可以抗争一下。
可如果是收押到图漾军,那就没人再敢坚持了。
毕竟图漾虽然并不是凶徒,但也曾在一战中死伤上十万人。十万人都可不皱一下眉头,又何况是区区几个读书人。
尤其读书就是用来当官的,不是用来抵挡刀锋的。真要抵挡刀锋,他们就不读书、去学武了。
所以一路扫荡下来,不仅名单上的读书人。甚至小墒城中的读书人家中,王五方都走了一遍。只是没法证明他们手中有没有圣贤书,王五方到没坚持立即让他们交出旧版圣贤书来进行淘换,只是对他们进行了同样要求。
于是有人交出了旧版圣贤书,有些人干脆说家中没有旧版圣贤书,王五方也没去管他们有没有隐瞒,整件事才闹哄哄的在一日内结束了。
但王五方做的这又叫小事吗?
当然不是小事。
不仅消息立即传到了盂州城,甚至于一些小墒城的读书人也都是一脸忿忿的赶到了盂州城,赶到了小墒城出生的名士陶潜府中,目的自然是要陶潜带着他们一起去控诉王五方。
但换成以前。不仅陶潜。任何名士都不会拒绝这种可以大涨名气之事,但同样亲眼目睹过十多万人在图漾军与穆家军的争战中死亡,陶潜却不是一上来就控诉,而是直接带着他们规规矩矩的去拜访李睿祥。
因为这些读书人虽然也是在王五方结束了一天的搜寻工作后就立即赶来盂州城。但奈何王五方闹得动静太大。自然有每日往来盂州城的脚夫、商人会提前将消息带到盂州城。
所以不是完全没准备。陶潜自然不会冒险强出头。
然后当陶潜带着小墒城的读书人来到同样并非完全没准备的知州府中时,猜出陶潜等人来意,李睿祥也是一脸笑眯眯道:“……稀客、稀客。没想到陶夫子会前来拜访本官,难道陶夫子是为了王知县在小墒城做的事而来?”
“李大人英明,但王大人实在太过分了,虽然这有可能是二公子要求,但妄行而不举,王大人也不能由着二公子胡闹来对付读书人吧!”
听到李睿祥不等自己询问就开口,陶潜就松了口气。
因为这说明什么?说明李睿祥对于这事早就已经有了定议。
所以,陶潜虽然不知道李睿祥已经定下了什么决心,但这也不妨碍他稍微装模作样一下。
“……胡闹?他们这些小墒城的读书人或许消息不灵通,但陶夫子难道也没在盂州城中听过任何传言?”
摇摇头,虽然李睿祥也知道这事确实很混蛋,但他仍旧不能不佩服王五方。因为李睿祥虽然严格来说也算宛华宫官员,但若没有正式的圣母皇太后懿旨,李睿祥可没胆在盂州城中也实行清除旧版圣贤书的举动。
不像王五方有图漾压着,不得不做这事。
而一听李睿祥这话,陶潜就知道他不会用强硬态度对待这件事情了,立即大胆说道:“李大人都知道这是流言了,王大人和二公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不是不合常理吗?”
“常理,常理在以前或许管用,在现在可就不管用了。不信陶夫子请看,这本圣贤书放在桌子上是圣贤书,放在椅子上也是圣贤书吧!如果有人要不给我们在桌子上看圣贤书,我们也不能在椅子上看圣贤书吗?王大人也只是要他们将圣贤书放到城外去,又不是要他们去死,如果这点小事都做不到,以后朝廷真有什么要求,谁又相信他们能循规蹈矩。”
“当然,本官不是说他们不能坚持,但坚持的结果是什么?陶夫子又知道吗?”
“李大人请说!”
从李睿祥这种拐弯抹角的态度上,陶潜实际上就已知道他的选择了。不然这么好的机会,李睿祥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就大声叱责王五方的举动并表明自己态度等等。
所以,尽管知道李睿祥现在只是在劝服自己、劝服那些小墒城的读书人,陶潜却也想看看李睿祥还有什么手段。
但面对陶潜疑问,李睿祥就淡笑道:“很简单,二公子只要强制他们入伍,甚至给他们在军中添加一个文书官职就行了。然后打仗时将他们往战场上一送,自然一了百了。毕竟二公子是在提拔他们,只是他们自己无福消受罢了。”
寒!彻骨的寒!
听到李睿祥话语,或者说看到李睿祥的一脸淡笑,不仅那些小墒城读书人,陶潜的身体也都哆嗦了一下。
因为陶潜也想起来了,现在的盂州不仅不能说安全,图漾也不官员,而是一个军中将领!真的图漾要按处理军务的方式来处置他们,他们就是想伸冤都没有办法伸冤了。
毕竟他们那时已经是军人,身不由己也无法由着自己。
因此神情僵硬一下,陶潜就说道:“李大人不觉得二公子这样做太过分吗?”
“过分?现在朝廷都没给二公子的事下定论,别说陶夫子找到本官这里,便是找到京城,本官也保证没有一人会给陶夫子你们撑腰。毕竟本官虽然不知道朝廷为什么坐视二公子他们这样闹下去,但这肯定不会因为几个读书人的反抗就说改变就改变的。”
“所以这不是本官不能,而是不敢插手这事。”
“老夫明白了,多谢李大人指点。”
李睿祥都说到不敢上面了,陶潜还能说些什么?他根本就不能再说下去。
所以,尽管没想到这一切的根源竟然不是在图漾、不是在王五方身上,但朝廷都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事,陶潜也不会再去妄想帮这些小墒城的读书人拿主意了。
毕竟对于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来说,朝廷是根本不用多看一眼的。(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q i s u w a n g 。 c o m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
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 、看住潘中书
虽然李睿祥并没说要在盂州城也强行推广潘氏圣贤书,但李睿祥对于旧版圣贤书的态度还是迅速传遍了整个盂州城。
当然,有人不齿、有人争辩,但却绝对没有一人敢找上李睿祥的大门。毕竟身为朝廷官员,李睿祥的身份也不是这些人想忽视就能忽视的。而且朝廷都没过问图漾的事,谁又能过问图漾要将流言当成圣旨。
至于王五方,那就更加没人放在眼中了。
因为王五方在小墒城或许是个土皇帝,离开了小墒城,那就什么都不是。
不过,没人找李睿祥麻烦,却不等于也没人找潘鬏的麻烦,或者说忙着讨好潘鬏。
因为不管图漾和图漾军的将来怎样,仅是潘鬏能写出让人挑不出毛病的潘氏圣贤书,那就是一个大才,一个绝对的大才。即使图漾的野心最终破灭,潘鬏也不会破灭,甚至还会随着潘氏圣贤书流传千古等等。
又至于说这种名声是善名还是恶名,那自然由潘鬏自己去承担,与他们这些旁人就全无关系了。
而在又送走一批前来与自己讨论学问的士子后,潘鬏也回到了自己书房中奋笔疾书起来,记录下的正是潘鬏先前与那些学子的谈论内容。
因为古代社会做学问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博闻强记。
所以不仅仅是潘鬏。任何人在与其他人探讨过各种学问后都会在第一时间将双方的思想冲突、思想结晶记录下来,并在日后整理出属于自己的集册等等。甚至这里面如果有什么闪光的东西。日后也同样有成为圣贤书的可能。
只是记录完谈话内容,放下纸笔后,潘鬏又沉默起来。
因为不管这些名士、学子再怎么闹,不过就是个口舌之争而已,真正的盂州战局却还要靠真正的争战来决定。
可潘鬏即使能通过撺掇图漾进攻申州来继续消耗图漾军实力,里面也未必没有消减穆家军实力的危险。这样一来,双方实力同样减弱,图晟军的势力可就上来了。
只是在不可能插手图晟军经营的状况下,潘鬏却不明白天英门叫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在期待什么?
因为不是潘鬏想要小看穆延,而是以穆延过于谨小慎微的性格。潘鬏并不认为穆延有尽快消灭乃至彻底消灭图漾军的可能。
就好像这次一样。穆延居然用防守型死战来代替真正的死战,这又怎可能将图漾军彻底消灭,也难怪后面图漾鸣斤收兵时,穆延也跟着鸣斤收兵了。
这就是软弱。只能是软弱。
因为若换成潘鬏来做这事。那当然是死战到底。最多就是将双方兵力全都打空,再去另行征兵就行了。
所以在穆延不可能彻底击溃图漾的状况下,天英门和圣母皇太后的拖延不决又是什么意思就有些让人不明白了。
因为圣母皇太后的意图或许是流芳百世。但也没必要一直任由图漾胡闹成这样吧!
而不知道自己已被潘鬏鄙视,穆延现在却根本不关心围绕潘氏圣贤书发生的一切。因为对于穆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解决图漾军威胁,并且尽快平定盂州局势,因为这可是关系到穆延能不能成为盂州伯的重要事情。
所以看到穆仪拿回来的情报,穆延就沉凝了许久才说道:“穆仪你的意思是图漾军又不见了?”
“是的,或许他们又躲到什么地方训练去了,毕竟区区四万人,他们也不可能跑去攻打申州。”
知道穆延在担心什么,穆仪也不可能知道装做不知道。
穆延却摇摇头道:“未必,汝想想这次事情闹得这么大,如果图漾那厮还在小墒城,又怎可能一直没动静,任由王五方去发挥,甚至任由那些士子找到盂州城来。”
“这个……,难道不是王五方闹起来时,图漾已经离开小墒城的缘故吗?”
“是这样没错,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图漾只有在什么状况下才会对自己军队驻地发生的事不管不顾?”
“……这,难道图漾已经向申州进军了?就凭这区区四万兵马?”
听到这里,穆仪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不仅因为图漾军的行动瞒过了自己,更因为图漾仅凭区区四万人就敢出兵申州,这实在有些不将人放在眼中。
穆延从椅子上站起说道:“四万人当然无法占领申州,也无法攻下申州城,但却足以拿下申州境内的其他城池。而只要消息公开后,图漾军的后续兵马再进入申州,或者说再尾随我军后面进入申州即,这反而还会成为我军进入申州的拖累。”
“那怎么办?”
“当然是现在就追上去阻止图漾军进入申州。”
穆延斩钉截铁般说道:“因为我们既然都不知道图漾军的四万兵马动向,想必图漾军现在小墒城的部队也不知道这些图漾军去向。若是他们在我军行动时真敢追上来,我们到可以先设法伏击了这支由小墒城赶来的后续兵马再去追击图漾军。”
“……原来如此,但我们就不能先主动吃掉小墒城的残余部队,再追踪图漾军吗?”
虽然穆延的提议很让穆仪动心,但犹豫了一下,穆仪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毕竟有图漾在的图漾军和没有图漾在图漾军可是截然不同的两支部队。
但摇了摇头,穆延却说道:“穆仪汝忘了现在盂州城中的潘中书吗?本将敢保证,若是本将起兵去拦截图漾,潘鬏必然不敢去阻止,或者说在图漾正式在申州站稳脚跟前,图漾都不会忙着将图漾军的残余部队调入申州。”
“可只要本将向小墒城的图漾军下手,潘鬏必然会去插手。而若将图漾与潘中书两人做比较,本将却更愿选择图漾来作为对手。”
“这个……,潘中书真有那么厉害?”
听到穆延话语,穆仪就惊讶了一下。
毕竟穆仪并没有参与津口城一战,也无法想像潘鬏的指挥风格。
穆延却摇摇头道:“穆仪汝是不知道,若不是得知图漾已进入盂州城的消息,当日在津口城一役时,本将可是一直以为与自己对战的正是图漾本人。而潘中书能将图漾军指挥得那么像图漾在亲自指挥,自然也能指挥出其他风格来。”
“指挥出其他风格?这是不是有些……”
僵硬,穆仪的脸色现在真是有些僵硬了。
因为这不是说穆仪因为穆延的提醒就开始重视潘鬏的问题,而是身为将领,穆仪知道一个有风格的将领比一个没风格乃至不需要风格的将领确实更容易对付。
因为若是领军多年,不管将领们愿意不愿意,同在将领下的这支部队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战风格,这甚至是不以将领的头脑为转移,而是以士兵们的行动为转移的。
因为在习惯了将领的指挥方式后,不管将领做出何种临场指挥,那些士兵有时都会自动自发地行动起来。
可这种状况却不会出现在那些新掌握部队的将领中,因为只要将领的能力足够,完全可为自己的部队塑造新的作战风格、作战方式。
而考虑到潘鬏的出众能力,考虑到图漾对潘鬏的信任,穆仪毫不怀疑潘鬏肯定能做到这点。
所以在不知道属于潘鬏的指挥风格状况下,穆家军自然无法提前对潘鬏做出准备,却又因为穆家军的风格早已经确定,反倒会落入潘鬏的陷阱中。
故而看到穆仪已经理解,穆延就点点头道:“还有就是,有潘中书在身边的图漾那厮与没有潘中书在身边的图漾那厮也是完全不同的,若是我们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尽量消灭图漾军乃至彻底消灭图漾那厮,这样的机会以后肯定不多。”
“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穆仪也终于明白了。
因为不说上次死战正是穆延脱胎于潘鬏给图漾的建议,若是没有潘鬏在旁边劝说图漾鸣斤收兵,穆家军可真说不定会在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