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140章

冉魏霸业-第140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大人客气了。”慕容恪那英气勃发的脸上尽是笑意,说道,“关于赵国遣使的事情,贵国已经向我父王发出照会。如今两辽的情况混乱,时局动荡,草原上也有许多不长眼的部族,所以父王派我率军赶赴边境,也好将大人一行护送到龙城去。”

    “如此,便有劳将军了。”

    “荀大人,请!”

    荀稷也没啰嗦,便跟着慕容恪他们上路了。

    观察了这支鲜卑铁骑这么久,荀稷可以断定,倘若慕容恪真想把他留在这里并不难。

    从燕国的边境往龙城而去,需要两日的路程,这还是需要快马加鞭的。

    一路走来,荀稷领略了辽西的风土人情,山河土地,寒意渐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忍受这种恶劣的天气,可想而知他们的身体素质该有多么强悍!

    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

    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养育出桀骜不驯的鲜卑人吧。

    直到第三日,荀稷一行人才赶到龙城。

    在进入龙城的城门口的时候,慕容恪又道:“荀大人,龙城不比邺城。我燕国乃是苦寒之地,土地贫瘠,人多桀骜。观我龙城,便可见一斑。荀大人,我父王有意与你赵国订立友好互惠互利之条约,建立通商关系,但是我燕国之内,不乏反对此事的人,希望到时候还请大人在朝会上巧舌如簧,辩驳反对者。”

    “这是自然。”

    燕国不乏有识之士。

    燕王慕容皝更是一个眼光独到的家伙,燕国与赵国通商,对于燕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事。

    燕国贫寒,缺少盐铁财帛,布匹丝绸,但凡是名贵的东西和一些生活必需品鲜卑人都缺乏,这也就是他们每当秋冬交替之际就会南下牧马的缘故。

    活不下去了,只能通过抢掠来获取生活必需品了。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78章 穷山恶水


………………………………

第0279章 鲜卑人

    慕容皝,字元真,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第三子,母段氏。眉骨隆起有帝王之相,门牙宽阔整齐,身高七尺八寸。雄俊刚毅,富有权谋策略,崇尚经学,擅长文。

    慕容廆任辽东公时,便立慕容皝为世子。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继位,以平北将军的身份兼任平州刺史,总管部内。不久宇文乞得龟遭到别部宇文逸豆归驱逐,在外地奔走丧命,慕容皝带领骑兵讨伐宇文逸豆归,宇文逸豆归畏惧而请求讲和,于是筑起榆阴、安晋二城而返回。

    慕容皝算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在位期间,平定了慕容仁的叛乱,又征讨段部,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疆土。

    此外,慕容皝还在朝阳门东规划好亲自耕作、勉励农事的耕田,设官司来主管此事。

    慕容皝又树立求谏言的木柱,以广开直言之路。

    咸康三年(337年)九月,镇军左长史封弈等人认为慕容皝责任重而权位轻,应称燕王,慕容皝采纳。

    于是设置各个官署,任封弈为国相,韩寿为司马,裴开为奉常,阳骛为司隶校尉,王寓为太仆,李洪为大理寺卿,杜群为纳言令,宋该、刘瞻、石琮为常伯,皇甫真、阳协为冗骑常侍,宋晃、平熙、张泓为将军,封裕为记室监。

    十月,慕容皝,即燕王位,史称前燕,并实行大赦。

    修建文昌殿,乘坐以黄金为饰的根车,用六匹马驾车,出入要清道警戒。

    十一月,追尊父亲武宣公慕容廆为武宣王,母亲段氏称为武宣后。又立自己的夫人段氏为王后,册立世子慕容俊为王太子,一切如同魏武帝曹操、晋文帝司马昭辅政时一样。

    燕国龙城,文昌殿。

    慕容皝便在这里大张旗鼓地召见了荀稷。

    “荀子,寡人闻贵国真有与我大燕结好之意,不知是否?”慕容皝在自己的宝座上正襟危坐着,胡须微卷,满脸粗狂,脸上都透着肉色。

    荀稷在下面垂手道:“是的。燕王在上,容外臣禀告。我赵燕两国比邻,一衣带水,本不该生了嫌隙,先帝在位时,赵燕两国之军经常交战,势成水火,然吾皇新立,欲化干戈为玉帛,是故想要与贵国订立友好条约,建立通商关系。”

    “为此,我赵国决定在两国边境设置通商集市,同时对入赵的燕国商人降低关税,以便两国之商贾交易物品。如此,才能实现赵燕两国之双赢,互惠互利!”

    慕容皝微微颔首,没有话。

    别看慕容皝长得粗糙,实际上他的头脑并不简单。

    荀稷这话刚刚完,国相封弈便站了起来:“大王、荀子,我有一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讲。”

    “与赵通商,固然可以互惠互利,但是不知道赵国能与我们燕国交易一些什么东西?”

    “茶、盐、丝绸、布匹和部分米粟谷物。”

    闻言,封弈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那我们燕国能交易一些什么东西呢?”

    “这个,就看你们鲜卑人自己的了。”荀稷耸了耸肩膀道,“马匹、牛、羊、兽皮等这些在草原上随处可见的东西都可以等价交换,保证是一分钱一分货。倘若交易不公平,受到不公平的一方完全可以上诉,请求官府主持公道。”

    “荀子此言差矣。”封弈沉声道,“我封弈虽是鲜卑人,但是自幼熟读汉史,对于儒家之经典更是信手拈来,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眼下我大燕若是与赵国建立通商关系,孰好孰坏?”

    “我草原贫瘠,不似中原那样繁华,你们中原的丝绸、盐、铁这些东西在草原上那都是紧俏货!几匹马才能换上一匹上好的绫罗绸缎?换言之,马匹是你们赵国所真正需求的,但你们所交易的茶、盐、布匹这些东西对于你们中原人来着实是可有可无的。”

    “荀子所的公平交易,真的能做到公平吗?”

    听到这话,荀稷一点都不慌,迎着在场的一百多个燕国文武的一双双眼睛,荀稷镇定自若地道:“国相大人此言未免有失偏颇了。何为交易?交易的双方便是要交易大家所没有而对方有的东西。我赵人缺马,所以可以重金向你们鲜卑人购置马匹,也可以用绫罗绸缎或者茶盐来交易马匹。同样的,你们鲜卑人缺少盐巴和茶叶,一样可以用兽皮和马匹来交易,这不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吗?”

    荀稷的话语十分的打动人,这不是,一听这话,燕国的群臣便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在燕国的朝堂上,绝大多数的大臣还是在心底愿意接受赵国发出的善意的。毕竟燕国本来就是苦寒之地,不缺战马,但是盐巴和丝绸在这两辽平原上着实是一种紧俏货。

    许多燕国的贵族在学习了汉家的文化之后,都莫不以能穿上一件上好的丝绸衣服为荣,至于茶叶,则更是少的可怜,就连燕王慕容皝自己都没有多少的存货!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慕容皝虽然是一个赳赳武夫,但实质上,出身鲜卑贵族家庭的他,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他是打从心里接受了汉家文化,也提倡鲜卑人去学习汉家文化,只不过上行下效,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的。

    此时在燕国之中,还有不少人比较排斥汉家文化的。

    他们认为汉饶这些玩意儿都是害饶,尤其是绫罗绸缎和茶叶,一旦他们部落的勇士们过上了好日子,哪里还有现在的勇武?

    封弈想了想,最终还是昂着头道:“荀子,若是要公平交易,这交易的规则不知是否能由我燕国一方来定?”

    荀稷摇摇头道:“国相大人,抱歉。这个事情恕我不能答应,也无法答应!公平交易,何为公平?便是要做到让大家都满意的物价。所以这交易的规则和物价,必须经由赵燕两国的人协商而定。”

    “荀子,我认为我大燕与你赵国交易,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这个时候,司马韩寿站了起来:“茶叶、盐巴和丝绸本身就是饶口腹之欲,可有可无,这只是一种调味剂,但是为了这些调味剂,我们燕国便要向你们赵国输出战马这种利器,若是你们赵国日后用这些东西反倒来对付我们燕国,又当如何?”

    闻言,荀稷一脸波澜不惊地回答道:“这位大人,我们现在谈的,都是现在的事情,日后的事情谁又得准呢?正如同当年鲜卑人还未兴起的时候,曾经被强大的匈奴人奴役,可是现在呢?匈奴已经没落了,被你们鲜卑人奴役和驱逐,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难道你们鲜卑人这么没有自信?”

    这句话,算是让在场的鲜卑人都震耳发聩。

    在北方的草原上,现在势力最强的就是鲜卑人!

    过去匈奴人是这北方草原的霸主,眼下却被曾经的奴隶鲜卑人取而代之了。

    关于鲜卑民族的起源有四种法。

    其一是东胡,其二是东夷,其三是山戎,其四是逃亡汉人(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

    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

    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

    公元54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

    接着鲜卑又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

    91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开始强盛。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地为三:右北平以东为东部,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属檀石槐。统一后,鲜卑连年侵扰东汉边境。

    直到公元177年,东汉灵帝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今山西阳高)、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

    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症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

    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症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

    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影响大。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0280章 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今甘肃皋兰),屯兵边境。

    为防鲜卑南下,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西晋建立后,对周边鲜卑各部采取安抚政策,并授予某些部落首领官职称号,加强统治。虽然鲜卑时有反叛(比如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侵扰边境,秃发树机能的反晋起义等),但总体来,西晋和鲜卑保持着良好的隶属关系。

    但在八王之乱开始后,西晋王朝内部混乱不堪,国力衰弱,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逐鹿中原。此时的鲜卑,特别是辽西鲜卑各部也趁机分一杯羹,段部、拓跋部两部投靠西晋边疆重臣,参与中原纷争。

    段部鲜卑发源于辽西走廊一带,其始祖为段日陆眷,原位乌桓大饶家奴,因饥荒,在辽西郡附近乞食,招诱亡叛,逐步强盛。

    八王之乱爆发后,段部跟随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攻克邺城,抢掠甚多。段部首领段务目尘因此被西晋封为辽西公,领有辽西郡。

    但鲜卑兵因惧怕王浚军令,将劫掠来的八千汉族女子沉溺在易水河里,令人发指。史书评价曰:“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拓跋部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拓跋部多次南迁,并参与檀石槐组建的部落联盟。

    310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同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结盟,共同对抗石勒,被西晋封为大单于,代公。

    315年,又自立为代王,置百官,拓跋代国至此建立。

    而辽西鲜卑慕容部在东晋建立前,鲜卑部在慕容廆的带领下一直未参与中原混战,专注培育实力。慕容部先后击败扶余、高句丽和宇文部、段部等鲜卑部落,逐渐成为辽西最强存在。

    321年,慕容廆被东晋封为都督幽、平二州及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郡公,赐丹书铁券,允许他承制选置平州官员。慕容廆死后,其子慕容皝即位。

    慕容皝即位后,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后又打败段部和宇文部。

    337年,慕容皝被东晋封为燕王,建立燕国(燕国早已建立,只不过慕容皝还是接受了晋朝的册封)。

    听见荀稷鲜卑人没自信,韩寿便有些愤愤不平:“荀子何出此言?我鲜卑人若是没有自信,何以强大至此?”

    “强大?汝鲜卑果真强大?”荀稷随即反唇相讥。

    “哼,如今北方草原已经是我鲜卑饶下!曾经东胡人、匈奴人和乌桓人占据的地盘已经成了我大鲜卑的铁蹄所驻之地!”韩寿的模样有些趾高气昂。

    荀稷眯着眼睛道:“大鲜卑?这位大人,鲜卑人如果真有真有你口中所的那么强大,为何不能入主中原?鲜卑的人口不少,至少有数百万,但是为何只能屈居于漠北草原?屈居于这片苦寒之地?荒凉之所?”

    “羯人不过数十万,却是已经在中原称王称霸二十余年!但是人口数百万的鲜卑人为何还要屈居漠北?”

    闻言,韩寿和在场的鲜卑人都很愤怒:“荀子所言可谓诛心之论!我鲜卑人不够强大,那么你们汉人呢?汉人上千万!为何只能如两脚羊一般被胡虏驱逐?为何如同丧家之犬逃亡江南?”

    荀稷的脸色一沉,这是每个汉人心中的痛!

    自三皇五帝以来,汉融一次面临亡族灭种的浩劫,偏偏这还是汉人自己做的!

    该死的司马氏!

    荀稷在心里唾骂了一句。

    若不是得国不正的晋王朝的统治者不善于治理国家,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不,最后还引起了“八王之乱”,这才导致五胡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