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141章

冉魏霸业-第141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挛搴一谜龌拇蟮乇涑闪艘黄雇粒性癫涣纳

    慕容皝闻言,知道自己该站出来话了:“好了!都少两句!”

    慕容皝这个大王发话了,所有人自然都得洗耳恭听的。

    “荀子的没错。我鲜卑的人口数百万,还占据了整个漠北草原,辽河平原,还有西北陇左一带都是我们鲜卑饶势力范围,但是为什么只有几十万饶羯人能入主中原,我们强大的鲜卑人偏偏要偏居一隅?”

    慕容皝掷地有声地道:“都是因为咱们鲜卑饶内部不够团结!东部有我慕容氏,中部有拓拔氏,西北一带更是有以秃发部、乞伏部为首的鲜卑部族!大大,零零碎碎的鲜卑部族不能如同檀石槐时统一起来!”

    “遥想当年,汉军出塞二千余里,我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症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便是当时下无敌的汉家精锐都不能战胜我鲜卑铁骑!”

    “寡人渴望重现我大鲜卑往日之荣光!”

    群臣都拜服道:“臣等愿尽心竭力,效死大王!”

    国相封弈更是垂手道:“大王,眼下我燕国已经相继消灭了宇文部、段辽部,又攻灭了夫余人,正在进攻高句丽,鲜卑大一统之日,当指日可待!”

    慕容皝攥着拳头道:“只要咱们鲜卑人联合起来,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大王万岁!”群臣山呼道。

    见到这一幕,荀稷不禁收敛了神色,低着头,眼中微不可察地闪过一丝忌惮的神色。

    鲜卑人若是真的团结起来了,焉能有他们汉饶活路?

    慕容皝见到群臣都信服自己,不禁微微颔首,又道:“好。既然如此,寡人决定,与赵国建立盟好关系,签订国书。燕赵两国于边境建立通商集市,公平交易,互惠互利。”

    “大王圣明!”

    既然慕容皝已经作出了决定,群臣就不好出面反对了。

    更何况,在荀稷还没来之前,其实燕国的君臣已经在私底下商量好了,要接受赵国的示好,建立互不侵犯,互惠互利的关系的。

    慕容皝早就想与赵国修好关系了,只不过石虎在世的时候,屡屡进犯燕国,征伐不断,被动防守的其实是燕国一方,赵国表现出来的侵略性更强!

    眼下燕国已经相继吞并了鲜卑宇文部和段辽部,又征服了北方的夫余人,成为了辽西最强大的势力,兵强马壮。

    慕容皝正打算一鼓作气攻灭高句丽呢!

    现在燕国的军队还在与高句丽的军队作战,这边与赵国议和,燕国还能腾出更多的兵马进入高句丽作战!

    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与赵国修好关系,与其通商,燕国还能从中获得弥足珍贵的茶叶、丝绸、瓷器、盐巴等这些稀罕玩意儿!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0281章 亲征淮南

    在石闵的运筹之下,赵国相继与附近的燕国、代国、仇池国和成汉国建立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的友好互盟条约,并缔结通商关系,在边境设置通商集市。

    与此同时,为了完成赵国在形式上的大一统,石闵决定册封列国的王上。

    慕容皝为燕王,立燕国,定都龙城;拓拔什翼键为代王,立代国,定都平城;杨初为仇池王,立仇池国,定都仇池;李势为成王,立成国,定都成都。

    此外,赵国朝廷还在石闵的主导之下,册封关陇之地的张骏、蒲洪和姚弋仲。

    张骏为凉王,立凉国,定都姑臧;蒲洪为秦王,立秦国,定都天水;姚弋仲为雍王,立雍国,定都长安。

    而石闵自己则是被册封为魏王,立魏国,定都大梁。只不过石闵这个王和其他的几个国王不一样,他是摄政王,又是最大的藩王,故而整个赵国,除了邺城之外,原先赵国的疆土都并入了魏国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赵国便出现了八王共治,割据一方的局面。

    慕容皝、李势这些原本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的人为何会选择臣服于赵国?要知道,李势的成汉(汉国)原本可是有着帝号的,只不过在接受了赵国朝廷的册封之后,李势便是自降身份,成了一个成王。

    其实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慕容皝、张骏、拓拔什翼键三人都是墙头草,毫无底线的家伙,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一边接受了晋国的册封,又接受了赵国的册封,朝秦暮楚,随风而摆,所以他们会接受赵国的册封,让赵国完成形式上的北方大一统,这个不足为奇。

    至于蒲洪、姚弋仲则是没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已经是反叛者的身份,石闵没有派出大军来征讨他们就谢天谢地了,更何况现在石闵还给了他们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让他们称王称霸呢?

    仇池国的杨初也是如此,依靠天险,形胜之地,赵国不能轻易灭掉仇池国,所以接受赵国的册封,除了要缴纳一些“保护费”之外,仇池国着实没什么损失的。

    至于成国的李势,亦是别无选择的。

    成国原本是称帝的,但是招致晋军连年不断的进攻,国势早已疲惫不堪,故而能够去帝号,换取赵国的保护对于成国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这样一来,晋国这边承受的压力就很大了!

    赵国邺城,常青殿。

    此时此刻,坐在这里上首的不是赵国的皇帝,而是魏王石闵。而在石闵的下面,则是正襟危坐着四个人,分别是大鸿胪秦牧,廷尉崔皓,校书郎荀稷和中书监冉良。

    这五个人,已经是赵国的权力核心了。

    石闵首先说道:“寡人已经得到消息。在庾冰的主导之下,晋国已经决心向我大赵开战。种种迹象都表明,赵晋两国的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庾冰之弟,晋国的安西将军庾翼已经率军进驻襄阳,庾冰也以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豫州之四郡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作为庾翼后援。”

    “寡人接到线报。晋军在淮阴、襄阳方向频频调兵遣将,出兵的规模十分庞大!诸卿,寡人欲战,但如何战,还请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章程来。”

    秦牧等四人面面相觑。

    崔皓沉思了一会儿,便道:“大王,果真非战不可吗?”

    “非战不可!”石闵掷地有声地道,“赵晋之战,已经不可避免。就算寡人不战,寡人想晋国也不会放任我大赵自己和平发展,强大起来的。如果寡人猜得没错的话,晋国应该是想效仿当年蜀国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事情,想要通过袭扰我赵国的方式,为自己赚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崔皓具备大局观,但是在军事上,秦牧更有话语权。

    秦牧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0282章 民夫

    燕国龙城。

    此时此刻,荀稷一行人受到了燕王慕容皝的热情款待。慕容皝在宫中设宴,邀请群臣作陪,觥筹交错之间,欢声笑语,歌舞升平,一片祥和的景象。

    似乎是喝得差不多了,慕容皝忽而半眯着眼睛,说道:“荀子大才,有治国安邦之能,何不留在我燕国一展抱负?”

    闻言,荀稷的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即起身道:“多谢王上抬爱。然则荀稷生于中原,不习惯北方之气候,燕地严寒,北风凛冽,荀稷都偶感风寒,是故我不能安于龙城,在王上之驾下效力。”

    “这不是你推辞的理由。”慕容皝摆了摆手。

    荀稷又道:“请王上见谅。魏王于荀稷有知遇之恩,荀稷无以为报,也不能行此改弦更张之事!”

    “哎!魏王能有荀子这般大才的辅佐,真是他的幸运,亦是寡人的损失啊。”慕容皝似乎很是惋惜。

    这时,在一侧的慕容恪出声道:“父王,正所谓君子不夺人所爱。既然荀子执意要在魏王驾下效力,何以强求?”

    荀稷忽而想起了苏武牧羊的故事。

    当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慕容皝似乎还有些不甘心:“荀子,寡人知道你有济世之才,只要你愿意留在燕国,寡人便以司徒之位待之。”

    “王上垂青,荀稷惶恐!”

    荀稷低着头道:“但是请恕在下不能接受。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魏王待我不薄,我绝不能背弃他转投燕王你的麾下。”

    开玩笑,在邺城做一个校书郎,也比在龙城做什么劳什子的司徒要好的多啊!

    慕容皝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寡人也就不强求了。荀子,寡人膝下有一女,名唤嫣然,素来有仰慕魏王之心,君子有成人之美。寡人听闻魏王亦是性情中人,所以想将嫣然嫁给他,不知你认为可好?”

    “如此甚好。王上能与我家魏王联姻,可谓是秦晋之好,善莫大焉。”

    兵贵神速,为了先一步晋军,主动出击,石闵当即率领精锐之师十万人出征。

    不过在此之前,石闵还要做好出征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当然了,这个准备工作自然不是战前筹措物资,人员调配的。

    经过石闵的精兵简政之后,赵军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效率也都有所提高,想要打仗,其实只需要动员兵马,然后只需要一两日的时间所有准备工作就能全部到位了。

    石闵找来了自己的心腹谋臣崔皓和秦牧,在书房里对席而坐,商议国事。

    “寡人将南征,朝中之事将托付于汝二人。临走前,寡人还有一些事情要交代一下。”

    石闵说道:“定都大梁之事不再更改。关于大梁城的建设和魏王宫的营造工作,都交给解飞和释昙翼去做,但是规模不能太大,未免劳民伤财。大梁城只需要规划好即可,分内城与外城,内城为旧城,外城则是要扩大规模。至于魏王宫,尽量营造得大一些,但是宫室只要两千座,一应财政开支和人员调配工作由崔皓负责。”

    “诺。”

    “其二,关于那些外放出去的宫女,择姿色极佳的三千人充填魏王宫,其余者仍然释放归家,或者是嫁与未成亲的兵士。”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诺。”

    “其三,寡人这一南征,国内必有宵小作乱。如石氏的残余势力,还有部分不服寡人的乱党,寡人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二人有调兵遣将之权。秦牧,寡人赐你一柄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无论何人,只要反叛,或者是有反叛之心,你可据此剑杀之。”

    “若是皇帝呢?”

    “一样杀死。”

    “臣,明白了。”

    “其四,还要联络巴蜀的成国,在赵晋两军大战之际,要求李势派出大军征讨晋国的梁州,以此减轻我赵军正面战场的压力。稍后寡人会修书一封。”

    “其五,关于南征之战的后勤工作。江南多水网,湖泊江河星罗棋布,寡人欲征晋国,没有强大的水军不足以成行。所以在这段时间,元亮,你负责后勤工作,同时打造战船,训练更多的水军。”

    “南征之战,还需民夫十万人,这些民夫不能跟劳役一样,因为赵国现在的国策是轻徭薄赋。所以对这些民夫发给钱粮,妥善安置。”

    “诺!”崔皓又轰然唱喏。

    在冷兵器时代本国从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记载中就有战、辅之分。

    在春秋时期,春秋各国,其军队构成分为:上军、中军、下军,这就是最早的“三军”的由来。

    上军,就是专业战兵了,是国家的主体野战和对外作战武装力量,中军担负警备任务和防守任务,下军就是劳役性质的军队,从事工程运输后勤保障性质的作战任务了。

    时代不同,其性质也就不同,如汉代军队中就有明确规定,入伍一年的士兵只能担负城乡守备和劳役任务,入伍两年的士兵才正式担负作战任务,这就是战兵和辅兵的区别。

    并不是辅兵不参与直接作战。

    以离得最近的明末军队来说,其战兵所指的是:卫所指定战兵,按军制,每百户,要有战兵二十三人,那就是说,这二十三人就是这个百户的战兵数量,这二十三人可以享受享受,即国家固定的军饷,国家发放的铁甲、武器和作战物资,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待遇,而是为了这二十三人进行劳役、生产和服务。

    但是军队中辅兵并不是说不参与战斗,明军中一般是直接要求战兵要直接参与一线肉搏战斗,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骑兵都是战兵,而步兵的一部分也是战兵,但是大部分是辅兵。

    在明军的编制中,火铳手、弓箭手、火炮操作人员都是辅兵,因为这些人不需要直接参与肉搏,而刀盾兵、长枪兵、大刀兵都是战兵,因为这些人员要直接参与肉搏。

    战兵是国家编制在册的士兵,而辅兵是战时从卫所征发的军户中的男丁。而民夫是国家临时征发的劳役,给平民负担的劳役,为军队服务的,如运送物资或制造器具等不归军队支配,由地方文职官员支配的力量,除民夫外,如乡丁、丁壮、团练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沈括说七万人军队需要30万民夫后勤,其实是不为过的。

    古代战国时期,动员百万人的决战,而到了明朝,10万军队已经是战略决战了,这是由于统计的口径不同。

    其实长平之战,赵国40万人中,也就十几万是战士,其他都是民夫,合计40万而已。秦国也是如此。

    宋对越南远征,10万军队,20万人运粮。采用极端运输法——用水牛驮米,运到战场后,水牛宰杀,当做粮食。这样才到了1:2的极端数据,而用人力车运输,战兵与运输人的比例为1:3或者1:4也是正常的。

    细数历次战略决战,极限就是战兵10万人,后勤4050万。

    例如长平之战、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之战,萨尔浒之战。

    特别的是三征高丽,战兵百万,运粮人为500万。因为是大运河水路运输,但是战兵与后勤比例是一致的。

    而赵军的此番南征,动辄战兵十万人,所需要的民夫至少要十万人,比例一比一。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82章 民夫


………………………………

第0283章 状元及第

    “放榜了!放榜了!”

    这一日,邺城的大街巷都迎来了这般的声音,似乎到处都是奔走相告的士子。

    这些衣着不一,却一副书生气的士子们在今日都显得格外的兴奋。他们所奔向的地方只有一个,便是稷下学宫的墙壁外围。

    在那一排的墙壁上,此时已经张贴了一张又一张的榜单。榜单上陈列的不是别的,正是此次朝廷选官考试,得进士之位的人。

    由于是第一次大考,所以参与考试的士子比较多,整整几千人,但是实质上能够通过考试,得进士之位的太少太少。

    “铛!……”

    几名官差敲响了手中的铜锣,声音嘹亮,示意在场的士子稍安勿躁。

    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主考官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