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咚咚!……”沉闷的牛皮战鼓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江面,战场的形势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麻球亲自仗着剑,上去督战,最终左手的手臂还中了一箭,不过麻球还是忍着剧痛,带上上阵,自己还砍翻了好几个冲上了水寨的晋卒!
一切都在石闵的计划当中。
整个临淮之战,分成了三个战场,一个是一线天,一个是长江沿岸,还有一个则是作为主战场的临淮平原!
一线天那里,晋军的八千精骑已经是兵败如山倒,四散而逃,惨遭屠戮,庾方之仅带着残部数百人逃离了一线天,剩下的晋军精骑非死即伤,直接投降了赵军。
长江沿岸,麻球率军断了晋军的后路,焚烧其战船,随即有效地利用原先赵军留下的军需辎重,负隅顽抗,硬是打退了数万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至于临淮平原那里,桓温正在率军撤退,但为时已晚,早就埋伏在大韩山和淮水沿岸的赵军突然杀出来。
“报——将军,大韩山方向发现敌军铁骑!兵力过万!”
“报——将军,淮水方向发现敌军铁骑!上万人马!”
“报——将军,我军后方忽然出现万余赵军,入驻原先的赵军营寨,焚烧了咱们的战船,正在负隅顽抗,与我军的登陆部队激战!”
接连得到这三个坏消息,桓温的心情别提多糟糕了。
可恨!
可恶!
可恼!
“轰隆隆!……”这个时候,在晋军的后方忽而响起一阵剧烈的马蹄声。
桓温瞭望过去,看见了已经杀出重围,满身是血的庾方之带着数百残兵败将与自己会合。
“庾将军,你……”桓温本来还寻思要不要责怪庾方之的,但是想到自己与庾方之的身份差不多,互不统属,虽然自己与庾方之的父亲庾翼交情不浅,但最终还是没有骂出声。
庾方之表示一脸的羞愧:“桓将军,我庾方之有罪。大敌当前,还请将军号令!”
现在知道听我号令了?早干嘛去了?!
桓温心里是十分的不满,但是表面上不咸不淡的模样。
“现在我军已经遭到了赵军的重重包围,杀出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而大将军那里,得知了咱们被伏击的消息,一定会派出军队强行渡江,支援我们的,所以现在咱们一定要顶住赵军的进攻!”
“请将军明示!”庾方之低着道。
猪脑袋!
桓温禁不住在心中痛骂了一句,又道:“平原作战,非是我晋军所擅长的,这是赵军的主场!眼下我晋军腹背受敌,四面八方都是来自赵军的威胁,他们有二万骑兵正在向着我们这里冲过来,当务之急,咱们一定要退守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固守待援!”
“可是……我们能撤到哪儿去呢?”
“大韩山!”
桓温不愧是一代名将,很快就对战场的形势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并且制定了有效的军事计划。
这个时候,李信和文泰各自率领一万铁骑,在见到狼烟冒起之后,便按照石闵原先的命令,赶往晋军所在的临淮平原。
这个时候,晋军想要从容退往大韩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桓温下令,全军结阵,摆了一个八门金锁阵!
“没想到桓将军竟然会摆八门金锁阵!在下佩服!”饶是庾方之心高气傲,可是在见到桓温摆出的这个八门金锁阵之后,也是不禁心生敬佩的!
原来人们常说的八门金锁阵就是一相八门金锁阵,在古代,经常用于战争之中。
此阵是由八个分布在不同方向的部位所组成。
拿这个地下墓穴来说,每一个暗室就是一个组成部位,一共八个暗室,分布在八个不同的方向,而每个方向的暗室里都有八条甬道。如果布的是八门金锁绝杀阵,那么在这些甬道中,只有一条甬道可以将它们的顺序连接起来。
在战争中,这条甬道是用来为各个部位输送粮草的,而其他的每一条甬道都会布置非常狠毒的陷阱,只要进到阵里就别想活着出来,所以称为绝杀。
如果是八门金锁迷魂阵,那么除了那一条顺序连接八个部位的生路外,其他的所有通路全都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六十四门的大迷宫,如果不知道布阵的规律是很难找出那条生路的。
战争中通常使用这个阵来困住敌人,从而达到拖延时间的效果,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手法不同而已。
在八门金锁绝杀阵中,从每一个部位逃生的几率只有八分之一,一共八个部位,那么逃生的几率只有一千多万分之一,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必须选择合适的地形,才能布下这个阵,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三国时期,魏国大将曹仁对刘备使用过这个阵,不过被其当时的军师徐元直所破,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威力。
而随后,诸葛亮将此阵加以修改,自创了八阵图,其原理和八门金锁迷魂阵是一样的。
八阵图也分为八个部位,每个部位分八门,其结构与迷魂阵完全一样,但是其中没有那条生路,只有第一个部位的生门是打开的,让敌人从此进阵,而其他部位的各个门之间都是相通的,连最后一个部位的出口都是与其他部位相连接的,形成了一个只有入口的大迷宫。
所以,当年诸葛亮仅用山石依据地形建成此阵,就将陆逊的追兵退去,足见此阵之威力。
而在这个地下墓穴中布置的八门金锁迷魂阵,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从生门进,死门出,剩下的门都是与其他部位的门相互连接的。
比如第一个部位的休门与第三个部位的景门连接,第二个部位的伤门与第四个部位的惊门相连接,最终形成了一个八八六十四门的大迷宫,不懂得其中的规律是很难走出去的。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97章 八门金锁阵
………………………………
第0298章 破阵
李信和文泰率军赶到了临淮平原,却看见晋军摆出了一个阵法,类似八卦的模样,似乎进退有据,攻防兼备,跟乌龟壳一般,让人无从下手!
一大片晋军的旌旗飘扬在上空,战鼓声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李信、文泰不明觉厉,没敢贸然发动进攻。
这个时候,一名晋军的小校跑出了阵地,来到赵军的大纛的前沿,高声道:“汝军主将何在?我家桓温将军请贵军主将阵前一会!”
闻言,文泰和李信对视了一眼。
“文泰,你说这桓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信有些困惑。
文泰摇摇头道:“不清楚。眼下晋军遭遇了如此的困境,四面无援,孤立于此地,想必桓温是想方设法地要拖延时间的。对于桓温的邀会,将军大可不必理会。”
听到这话,李信却是摆了摆手道:“桓温,人杰也!对于桓温这个晋国名将,我是慕名已久的,眼下两军交战,既然他战前邀会,我就不能推辞,不可落了下乘!”
倒不是李信迂腐,而是眼下他还真没法子破阵。
这个八门金锁阵他倒是认识,熟读兵书,知晓排兵布阵之道的李信知道八门金锁阵,却不知道如何破阵,所以他觉得倍感棘手。
绝不能拿自己麾下的士卒的性命开玩笑啊!
李信和文泰都是石闵派出的统兵将军,等级上基本一致的,没有主次之分,但是李信的资历老于文泰,而且李信是一个乡侯,在爵位上又高于文泰,所以李信是属于这支军队的主将的。
很快,李信和桓温便各自出了自己的阵地,只身一人在两军阵前相会。
他们二人互相行了一礼之后,便席地而坐。
“李信将军,汝可识得此阵?”桓温指着自己摆出的八门金锁阵,眯着眼睛问道。
“自然识得。”李信微微颔首道,“上古十大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将军摆的这个阵法,应该是八门金锁阵!”
“李信将军既然知道这是八门金锁阵,可有破解之法?”
李信沉默了一会儿,又道:“既然我知道这个八门金锁阵,自然有破解之法。”
“还请将军破阵!”
桓温信誓旦旦地道:“如果将军能破得此阵,在下便率部众归降。如若不能,还请将军自行撤去兵马,放我晋军一条生路!”
“好!”
李信没有再迟疑,而是起身上马,回到了自己的军阵中。
见到李信这么快就跑回来了,文泰不禁疑惑地道:“将军,桓温是怎么说的?”
“他说我军若能破得这八门金锁阵,他便率军归降,若是破不得,便要我率军撤去包围,放他们一条生路。”
“将军怎可自作主张?”文泰不禁皱起了眉头。
李信叹了口气道:“我确实不敢擅自做主。所以我已经派人去禀告大王,一切,还要等大王的决断。”
临淮平原这里的赵军和晋军都不敢轻举妄动,而李信不敢擅自做主,所以将这一事情上奏石闵。
得知这一消息的石闵,连忙带着一队亲卫赶来,秦牧、荀稷等谋臣跟随在他的身边。
石闵会统兵作战,对于战阵之道有自己独特的一番见解,但是这种八门金锁阵,知道的人不太多,晓得破阵之法的更是寥寥无几。
恰好,在场的人当中,秦牧与荀稷都知道如何破解这个八门金锁阵。
“大王,臣知道如何破解这八门金锁阵!”秦牧忽而说道。
“如何破解?”
“其实这桓温所布的八门金锁阵,更像是三国时诸葛亮的八卦阵。八卦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新八一m。x81zw
就秦牧知道的,此阵为战国时期孙膑首创,有上述八门,至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中间加上了指挥使台,由弓兵和步兵守护,指挥变阵,一般认为有四四一十六种变法。
“百年来步兵难敌骑兵”。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的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厮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
而人是盲目的,所谓勇气,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身边是否有站立的战友,一方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的阵容。
只要一个战阵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围困,身边的将士也能给士兵以继续作战的激励。
而对于战阵,说是靠在一起,其实不然。可以想象,一旦双方步卒战线平平地对击,面对面的厮杀,过分紧密的队形将导致一方兵器无法有效挥舞,而对手的长戈却有机会作到一击数人。
因此,所谓完整的阵容,其实是松散的,这也给了马军以可乘之机。
马上骑兵相对于步卒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强大的冲击力对于战线的破坏性。
正统的战法,即所谓“冲阵”,是百骑齐发,在正面从多个点冲破对方战线,直抵阵后,再勒马回身反向冲击。
这种反复冲击的作用并不在于杀伤,而是使对方任何两个士兵之间的联系随时有被匹马截断的危险,使单个的步卒产生孤立无援的错觉,在整体上将完整的队形破坏为一盘散沙。
加之骑兵冲锋时有如镰刀割麦,极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单独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会有任何格挡或反击的机会。
这种死亡的恐惧在孤独感的作用下会越发显着,从而导致个体失去战意,进而发展为群体的溃败。
静止的骑兵是弱小的!
骑兵攻击步兵的模式,其实充满着虚张声势的成分。
由于本身实际的攻击范围并不比步卒大,坐骑的存在又导致受打击面积远大于步卒,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无休止的跑动和不规则的路线,依靠瞬间的爆发力冲击毫无防备的、落单的步卒。
一旦有举枪提盾、互相依靠、严阵以待的步兵集结扎堆,骑方往往会轻巧地绕开。
这些扎堆的“刺猬兵”虽然难杀,却也无法对有意识避开他们的骑兵造成伤害,也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一方实际战斗人员数量的损失。他们不动,则无用;动,则会产生松动,露出破绽。新八一m。x81zw
骑方通过来回地冲杀,制造混乱和恐慌,等待那些“刺猬兵”自行散开,再逐一收割。
因此,骑兵的冲击路线虽然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往往会选择眼前人比较少,队伍较薄弱的方向前进。
总结一下,就是骑方的手段,是在敌阵前后两端之间来回冲击;目的,是造成恐慌和混乱。步方的劣势,是无法兼顾安全性与机动性,无法与骑方堂堂正正地对决。
所谓八卦阵,实际上是一种经过事先针对性训练的,步卒应对马军的手段。在对方冲击时,有意识地在战线的某些位置让出真空,引诱骑方下意识地集中向这些路线行进。
待其杀入阵中之后,我阵虽破却不散,一路上在两边集结固守,让出前方空间任由敌人冲刺。
阵势的核心在于:这种路径可以通过事先操演确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对方本来是战阵两端的直线冲杀,变成我方主导下的,在阵内的环型路线!连续不断地接触,无穷无尽的敌人,将会逐步消耗马军的气势和体力。
而由于马军自身的特性,他们又不得不按照这条“安全”的路线冲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随着时间的推移,阵内的敌军最终会被逐渐消耗一空。
八卦一说,则是好事者给简单的军事队列,披上了一层玄妙的外衣。
“杀啊!”
得到了秦牧的指点迷津之后,石闵当机立断,命令文泰统率兵马五千人破阵!
文泰依照秦牧的吩咐,率兵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
经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厮杀之后,原本紧密的军阵终于露出了马脚,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胆怯了,其余的也会胆怯,最终被这五千赵军精兵所破,狼狈而逃!
“给我冲啊!”看见晋军的阵脚大乱,石闵大喜过望,随即挥着自己手里的长剑,下令全军发动进攻!
桓温眼看着大势已去,便赶紧带着兵马杀出去,杀出来一条血路,只不过他带来的兵马能存活下来多少人,这就不得而知了。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98章 破阵
………………………………
第0299章 密谋
桓温败于临淮,随即率领残部退守大韩山,建造营寨,深埋鹿角,同时收拢溃兵,鼓励士气。
经过一番清点,桓温悲催地发现,自己的部众现在已经不足六千人,自己从琅琊带来的五千名精锐的琅琊兵,也仅剩下不到三千人了!
而赵军则是跟嗅着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迅速围了过去,包围了大韩山。
然而,赵军却迟迟没有对大韩山发动进攻。
石闵观察了一遍,发现大韩山的地势颇为险峻,易守难攻,再加上晋军又作出了垂死挣扎之状,未免损失惨重,最终石闵还是没有下令攻打大韩山。
绕是如此,山上的晋军将士并不好受。因为赵军包围了大韩山的同时,还切断了大韩山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