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180章

冉魏霸业-第180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闵跺脚道:“而成汉举国上下的兵马至少有十五万!又凭险要之地,何以灭亡?李势这厮,昏聩误国,以寡人看,就算是当年的蜀后主刘禅都比李势这蠢货强上十倍!”

    无怪冉闵如此恼怒,成汉是他拿来牵制晋国的一枚棋子,魏国与成汉东西两面,遥相呼应,晋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的。

    而现在成汉如此出人意料地灭亡了,会给魏国添多大的麻烦?

    灭亡成汉之后,晋军必然势力高涨,晋国的势力又将更上一层楼。而更危险的是,得到了蜀地,晋国就会得蜀望陇,频繁骚扰魏国,甚至是两线出战,让魏国不胜其扰!

    成汉眼下就这么离奇地被桓温带着上万人收拾了,由此可见,以前的蜀后主刘禅的确比李势强!同样是坐拥巴蜀之地,天府之国,人家刘禅还能稳坐钓鱼台,硬抗了这么久,可是成汉这是说灭亡就灭亡了,还没有半点音讯!

    想当年的魏灭蜀汉之战。

    蜀汉后期,连年对魏用兵,国库虚耗,政治腐败,矛盾重重。

    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昭,趁蜀汉衰败之时,于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夏,派邓艾、钟会率军分路攻蜀。钟会领兵十万,由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入汉中(今陕西汉中东)。蜀将姜维退守剑阁,钟会挥师进逼,姜维投降。

    邓艾领兵三万,自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由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行军至江油(今四川平武西南),蜀守将张邈投降。

    邓艾旋又克涪县(治今四川绵阳东),阵斩诸葛亮子诸葛瞻,遂乘胜前进,直捣成都,刘禅降,蜀亡。

    “大王,成汉好端端的,怎么会灭亡了呢?”荀稷傻眼了,“去年十一月,桓温不是才刚刚率兵攻打成汉吗?这不过四五个月的时间,偌大的一个成汉就灭亡了?”

    “寡人也想知道原因!李势这头猪,蠢猪!蠢不可及!愚不可及!”

    说着,冉闵就将成汉灭亡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说到这个晋灭成汉之战,倒还真是奇葩。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因为耳背的传令兵听错号令而胜利的,恐怕也只有桓温一位了。

    李势得知桓温的进犯,十分的恼怒。他派出了他的手下去拦截桓温,希望能够将桓温的几千人马就地处理。但是没想到桓温是提前知道了信息,故意绕开了路,正好跟李势派出的人马完美错开。

    李势却完全不知道情况,等到桓温的人马已经在成都城门下叫嚣的时候,李势这才回过神来。不过他手上还是有可以调动的大批人马,于是他火速调兵,意图将桓温给灭了。然而他却没想到桓温三站三胜,将李势的人马摁在地上使劲地摩擦。

    不过李势也不是好惹的,得知自己派出去的人马并没有将桓温拦住。所以李势想调城内的禁卫军与城外的大军里应外合,将桓温包围住。

    而桓温一时没有察觉,等到他看到李势的人马像是一个漩涡朝着这边过来的时候。他这才意识到危机,于是他赶紧命令传令兵鸣金收兵,让部队撤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从桓温命令的那个传令兵没想到是个耳背之人,他居然把桓温的下达的“撤军”听成了“进军”。

    于是他一通鼓声起,使得将士们的士气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加上成汉军以为己方人多势众,肯定会赢而放松了警惕。

    不料结果反遭士气高昂的东晋军给杀得溃败不堪,而战场的局势一下子由不利扭转了过来。而桓温趁着这个胜利的势头,将汉军给打败,而后城内的李势率众投降,从此成汉政权宣告灭亡。

    听完冉闵的叙述,荀稷等人更是瞠目结舌:“大王,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秦牧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大王,其实晋国当下占据了巴蜀,虽然有些麻烦,有些棘手,但还不至于使我魏国方寸大乱。臣建议大王择一良将,派出兵马数万南下,进驻宛城,威慑江南,同时再遣使入关中,提醒蒲洪、姚弋仲注意南方动向,必要的时候,咱们甚至可以出兵入关。”

    “好。就依你所言。”

    冉闵当即任命文泰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扬、豫三州之军事,率领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金吾卫六万人南下,进驻宛城。

    说实在的,对于让自己如此焦头烂额的桓温,冉闵倒真是生出来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秦牧这时笑着道:“大王,你当年在南征之战中,格外重视桓温这个晋将,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的桓温,一战而灭成汉,可不是一战成名天下知吗?”

    “唉,寡人宁愿不重视这个桓温。”冉闵有些苦恼地道。

    “大王,区区的桓温,何足挂齿?”

    此时,说到桓温,荀稷站出来说道:“大王,桓温此人,确实是有过人之处啊。此人年少成名,性情深沉,我听说桓温出身官宦世家,却是命运坎坷。”

    “桓温一族在东汉时期是很有影响力的名儒世家。他们一向清正廉明,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是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他们却是被人看做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十分的碍眼。”

    “尤其是身为名儒的桓温高祖(祖父的祖父)桓范,他一向更是宁折不屈的性子。因为朝政上的事情,让司马懿对他十分的恼怒。司马懿本来还敬重他几分的,但是在高平陵政变之后,由于桓范站错了队,因此司马懿将其打杀并夷灭三族。”新八一m。x81zw

    “好在桓温一族还有漏网之鱼,当时他逃到南方,而司马懿也没有更多精力去对付他。由此给了桓温祖上一脉留下了火种。”

    学识渊博的崔皓亦是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我也听说过桓氏一族的名声!因为受到祖辈的牵连,桓氏一族在后来的仕途中走得相当不平顺。桓温更甚,他先是自己的祖父被追杀,再者则是自己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韩晁设计陷害,而泾县的县令江播也参与了此次谋杀。”

    “不过随后桓温手刃江播三子的事迹,却获得孝子美誉!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桓温声誉传到了晋明帝的耳朵里,晋明帝对这个年少的英才倒是十分的欣赏。尤其是在见过面之后,更是发觉桓温不仅仅是有名誉在外,人长得也不错,于是九江南康公主嫁给他为妻子。”

    “这对于桓温来讲是莫大的荣幸。从祖父一代开始,由于司马家族的打压,桓氏一族都没有什么仕途可言。但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能够得到晋明帝的赏识。还将公主许配给他,这等好事,桓温自然是求之不得。”

    “从一个被人处处压制一等的人,成为了当朝的驸马爷,桓温的仕途才渐渐开始。”

    冉闵微微颔首,看来群臣之中,不乏了解桓温的人。

    而慢慢走上了朝政重心的桓温,并没有被东晋的那股腐败的气息笼罩了自己的眼睛,反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他从一个只是挂了名的驸马到手上有几千兵马,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仅仅才用了几年的时间。桓温是雄才大略,志向高远,出镇荆州之后,他便慢慢地展现出独特的锋芒出来。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71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

第0372章 闻鸡起舞

    桓温不除,终为寡人之心腹大患呀。”冉闵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桓温的事迹上不难看出,桓温这个人不仅能力过人,运气也是十分的好。虽然不像刘秀这种位面之子,可以召唤陨石什么的,但是在运气方面,古往今来的人都罕有企及的!

    本来嘛,桓氏一族就一直被司马氏压制着,若是司马氏不灭亡,估计桓氏就这样没落了,直至销声匿迹。可是偏偏在桓温这一代出了岔子,运气好到逆天!

    好到爆表!

    晋明帝这厮可是很有羞耻心的,当他听王导说起自己司马氏当年是如何欺负曹魏的孤儿寡母,然后篡权夺位的时候,还很感慨地说:“难怪我司马氏会沦落至此,唯恐国运不能长久。”

    所以人家晋明帝不仅没继续压制桓氏,反而还可怜起了当年被老祖宗司马懿夷灭三族的桓氏一族来。

    桓温的运气是真的不错的,一开始手刃杀父仇人的儿子,将江播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

    本来说杀人是要偿命的,尤其是对方还是县令老爷的儿子们。但是桓温这一出手,却是博得孝子的美名。这其中有桓氏清誉的原因,自然也有江播一直作恶多端,桓温这一出手倒是为民除害的意味。

    总之,在这之后桓温的名字渐渐地传到了人们的耳朵里,他人生的道路也由此开始变得更加的宽广了起来。

    后来晋明帝更是赏识桓温这家伙,招他当了驸马爷。

    至于这一次的灭成汉之战,更是运气好到逆天了。

    当时,他看准了成汉的局势十分的糟糕。国主李势荒淫无道,下面的人更是阳奉阴违。大臣们也是勾心斗角,朝堂上出现了一派低迷的气息。无论是国力衰微还是军事弱,都让桓温对成汉觊觎已久。

    于是桓温提出了要对成汉进攻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却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可。

    尤其是朝廷中央更是觉得他手上的兵马不多,成汉虽然已经没落了,但是百足大虫死而不僵。但是桓温做事一向是有自己的章法的,他上书表奏朝廷的时候,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与其说是上书,还不如说是通知,所以朝廷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在这一场事变中,仅仅只有他的好友刘惔、参军袁乔支持着他。

    不过,有的时候,运气还是实力的一部分!

    “秦牧,寡人想要除掉桓温,你有何妙计?”

    “大王,你就对桓温如此忌惮吗?”秦牧笑吟吟地道。

    “呃……”冉闵摇摇头道,“桓温能力过人,既然不能为寡人所用,又身处敌方阵营,寡人如何能不忌惮?”

    秦牧闻言,有些不以为然地道:“大王此言差矣。依我看,桓温不仅不能除掉,反而,在必要的时候,咱们可以给予一些援助。”

    “这是为何?”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听到这话,冉闵不禁瞪着眼睛道:“秦牧,你脑子没糊涂吧?桓温会是咱们的朋友?”

    “这有何不可?大王,须知凡事不可只看表面。此番桓温灭成汉,的确使他一战成名,但是,也会令他成为众矢之的,让晋国群臣忌惮的。”

    冉闵终于醒悟过来:“秦牧,你是说,桓温与司马昱、司马晞这些人必生嫌隙?”

    “不错。相信大王应该是知道的吧,此番桓温灭成汉之战,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至少桓温的上书西征的奏章,并没有得到晋帝的批准。桓温如此自作主张,如此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难道不会让晋国的掌权者们感到忌惮吗?”

    “哈哈,不错,不错。”

    冉闵这才想起来,桓温这厮,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权臣。桓温曾经说过一句让人顿生苍穹豪迈之感的话。

    ——后期桓温掌握大权,素有不臣之志,颇羡王敦之举。有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

    你瞧瞧,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既然我不能流芳百世,那么遗臭万年又何妨?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都是绝代枭雄,因为桓温的这句话,堪比曹孟德的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冉闵道:“哈哈哈哈!想当年庾翼病逝,临终前请求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但辅政的侍中何充却桓温。丹杨尹刘惔认为桓温确有奇才,但亦有野心,不能让其掌握荆州形胜之地。他建议会稽王司马昱自领荆州,但司马昱却不肯采纳。现在司马昱的肠子可能都要悔青了!”

    “大王,我想司马昱应该已经后悔了。桓温现在已经是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这一下又有灭国之功,不知道晋朝廷拿什么来封赏桓温?”

    冉闵笑着道:“只怕晋帝的封赏更甚,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寡人虽然没有见过桓温其人,但是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得出,这人不是久居人下的家伙。桓温坐拥数州之地,又有自行招募军卒、调配资源的权力,只怕野心更甚,不臣之心更甚。不过国中无事,君臣尚能相安。”

    “大王所言极是。”

    秦牧垂手道:“大王,眼下桓温灭成汉,看上去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实则会给晋国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呀。”

    冉闵似乎想起了什么:“秦牧,寡人听说桓温致力于北伐?有庾氏兄弟之志?”

    “对此,臣也略有耳闻。当年小庾(庾翼)在世的时候,与桓温关系友好,二人相约共同平定天下。庾翼曾向成帝举荐桓温说:‘桓温具备英雄的才能,希望陛下不要用常人的礼节对待他,按寻常的女婿豢养。应当委派给他周宣王时方叔、邵虎那样的重任,他必能建立匡救世事艰难的功勋。’由此可见,这二人的感情,就好似当年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一样。”

    “嗯……”冉闵微微颔首,闻鸡起舞的故事,想必只要是一个华夏人,就知道一个大概。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