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完结。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
“由此说来,你谢安石的去留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安石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本王希望你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
谢安愣了一下,旁边的高崧便道:“安石你常年隐居于东山,可能还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吧?冉魏已经攻灭氐秦,占据关中,虎视天下!”
“现如今冉魏的国力是与日俱增,渐渐强盛,反而我晋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几次北伐非但没有占到一丁点的便宜,反而屡屡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北方的魏国已经实质上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若不是有一条长江天堑横贯着,只怕我大晋迟早会为冉魏所灭!到时候谢氏家族焉能有今日之兴盛?安石作为谢氏一族的一份子,理当以家国为虑才是呀!”
“形势已经严峻到这种地步了吗?”谢安的眉头一皱。
“不容乐观啊。”司马昱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我大晋外忧内患十分的严重!外有冉魏虎视眈眈,内有桓温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倘若冉魏举兵南下,除了倚仗桓温,朝廷别无选择。而一旦借了桓温的势,唯恐当年王敦、苏峻之事再现呀!”
“这……”谢安有些不知所措。
司马昱又道:“安石,本王素知你有济世之才,可济天下。现在大晋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你若是一再逃避世事,只顾自己洁身自好,陶冶性情,而枉顾天下大事,国家之兴亡荣辱的话,就请当本王与茂琰今天没来过。”
“殿下,你说的这是哪里话?”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470章 谢安
………………………………
第0471章 仇池国
谢安的妻子,是名士刘惔的妹妹。
刘氏看见谢安逃也似的进了厨房,不禁颇为幽怨地看了他一眼:“夫君,谢家各门(谢尚、谢奕、谢万)都家门富裕而地位显赫,只有你谢安石隐居山林,虽吃喝不愁,宛如闲云野鹤一般。但是如今会稽王亲自上门,召你入朝为官!”
“大丈夫不想富贵吗?”
谢安遮掩口鼻低声说道:“恐怕不可避免。”
良久,谢安这才出了厨房,给司马昱和高崧二人上菜。
高崧取笑道:“安石啊,你这就有点不像话了。正所谓君子远庖厨,安石你堂堂一个大丈夫,又怎能进到厨房去呢?”
“哈哈哈哈,茂琰啊,你别以为我这些年隐居于此,不问世事,但过去所读的经史子集都忘却了!很多人一直错解了孟子‘君子远庖厨’这句名言,误以为做大事的君子和堂堂男子汉应该远离厨房,而女人才是厨房的主人。这可是不对的啊。”
“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是他对齐宣王不忍心杀牛的评价。”
谢安又看向了妻子刘氏,问道:“阿紫,你知道孟夫子这段话的含义吗?”
“知道。孟子是在说,但凡有血气的东西你都不要去杀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让君子不要造杀孽。这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
“不错。”
谢安很是赞赏地看了刘氏一眼,后者不愧是名士刘惔的妹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满腹经纶的,不下于其他小有名气的文人骚客。
而高崧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名士,自然知道孟子的这句“君子远庖厨”是什么含义的。他不过是在打趣谢安而已。
话说高崧与谢安的关系可不简单,他是谢安的姐夫,娶妻谢氏,而且他与谢安交情匪浅!
所以说,高崧与陈郡谢氏关系甚深。
高崧是广陵人,年少丧父,以奉养母亲至孝而闻名。在十三岁的时候,广陵闹了饥荒,高崧甚至把好的饭菜都给了母亲,自己只吃稀饭喝稀粥!
高崧家境贫寒,少时即好学,长大了就入朝为官,当个主簿、中书郎、黄门侍郎、抚军司马、侍中、御史中丞。高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迷”!
“安石,本王与你说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司马昱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谢安不再犹豫,垂手道:“殿下,我愿意应召!为国家之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好!”司马昱顿时一拍大腿,一阵的快慰。
这目的算是达到了,所以谢安与司马昱、高崧二人喝得是宾主尽欢,醉意朦胧的。
高崧甚至还对谢安开玩笑说道:“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众人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
谢安深有愧色。
谢安于是入朝担任尚书郎、会稽王友,官职不是太高,但胜在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话说冉闵在收复关中之后,又拒绝了西凉张重华的称臣纳贡之请,但没有派兵征讨西凉,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多年的仇池国的身上。
仇池国,因境内的一座仇池山而闻名。
《水经注》记载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
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馀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西晋文帝时,氐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
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
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公元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在原来的历史上,仇池国有前后之分,后仇池国就不必赘言。
现在的仇池国已经历四位君主,杨茂搜、杨难敌、杨毅以及现在的天水公杨初。
值得一提的是,仇池国的国主不称王而是称君的。
譬如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西晋封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杨难敌被前赵封为假黄钺、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到杨毅这一代自号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向晋称藩。而现在的仇池国国主杨初,也是自号的,他自立为仇池公,东晋封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州刺史、仇池公,后改封天水公!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内乱不断,夹杂在几个大国之间,竟然还奇迹般的没有被灭掉。
杨茂搜的两个野心勃勃的儿子杨难敌与杨坚头之间的内斗就不必多说了,后来杨毅(杨难敌之子)上位,被堂兄杨初(杨坚头之子)袭杀,几个儿子都被杀死!
所以说仇池国的现状是十分混乱的,而冉闵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决定顺手将这个撮尔小国给灭了,看着就心烦!
武都郡,故道。
故道,顾名思义。
故,同妨,本作故;道,导也。县南之三道河,东北对嘉陵江,即《水经注》之故道水,像女子仰卧,据首举手,有所道也”。县以此得名。
此时的故道县已经是人满为患,大量从关中逃出来的胡人挤到了这里,沦为难民。
故道县令根据杨初的命令,只好接纳这些流民,将他们安置起来。乱世争霸,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是贤才,有人说是兵马,有人说是土地,有人说是城池,有人说是人口!
而在杨初看来,仇池国的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晋太康初年,武都郡领下辨县、河池县、沮县、武都县、故道,仅有3000户!即便是后来氐人入主武都,建立了仇池国,武都郡的户数也不过5000,只有两万多的人口!
当然了,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还有中原的战乱,武都郡进入了不少外来人口,人口翻了几倍。
而现在,正在接纳人口的故道,忽而发生了意外!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471章 仇池国
………………………………
第0472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
这一日,穿着简陋的盔甲和草鞋,手持长枪的仇池士卒正在维持秩序。
“站好,都站好,一个个来。”
在故道的城门口,负责登记的主簿坐在椅子上,旁边的都尉用偌大的嗓门吼着。
而那些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流民亦是听话地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前登记。
这时,那个都尉已经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譬如这些流民的精神还算好,而且背着偌大的包袱,看上去不像是逃难的,而是来投亲的一样。
“等等,你包袱里藏的是什么?打开看看。”都尉皱着眉头说道。
那个流民听话地打开了包袱,但是眼中冷光一闪,原本宛如羔羊一般的流民忽而暴起,一手掐着都尉的脖子,然后抽出了藏在包袱里的利剑,直接割断了都尉的咽喉,鲜血四溅,宛如杀鸡一般!
“弟兄们!动手!”
“杀啊!”
附近的流民纷纷拿出了短剑,冲向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仇池士卒!
“敌袭!呃!……”
这些流民似乎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锐士,杀人手段十分的干净利落,转瞬间,把守城门口的一众仇池士卒就被全部杀死。
本来有的仇池士卒是想关上城门的,奈何这些敌人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快,但凡是敢冲上来抵抗的,就被手起刀落,身首异处了!
“铛铛铛铛!……”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响彻云霄。
仇池国的将士很多年没有经历战事,故而反应都挺慢的。
因为一条嘉陵江横贯着,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流,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二水汇流而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雄关。
因上有大池与良田百顷,故名仇池或百顷原。
仇池国背蜀面秦,以其峭绝险固,襟武都、带西康,自古为形胜镇戍之地,所以无论是早先立足于关陇的匈奴人,还是统治整个中原的羯赵,都没有对这个鸡肋一般的仇池国发起进攻!
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而在这时,早就藏在不远处的隐蔽地方,都扮作流民的魏军将士纷纷冲杀进去。
此时,嘉陵江山,上千只筏子搭载着万余衣甲鲜亮的魏军士卒,旌旗猎猎,战鼓雷鸣。
这一回冉闵倒是没有御驾亲征,而是坐镇长安,管理关中的大小事务。
负责征辟仇池的,乃是征西大将军吕乾。
灭国之战,功劳不小啊!仇池国虽然很小,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故道实在是不堪一击,魏军的袭击太过突然了,迅速拔掉了仇池军在沿岸设立的据点、暗哨不说,还悄无声息地进入故道,仅仅一个时辰,整个故道城就陷落了!
魏军渡过嘉陵江,五万精悍步卒便在吕乾的率领下,一路攻城略地,高歌猛进,所向披靡。
魏军攻克故道之后,又迅速攻陷下辨县、河池县、沮县、武都县,但是仇池军随后死守峪关,魏军昼夜进攻,久攻不下,战事一时之间就僵持了下来。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杨初的堂弟,即先君杨毅的亲弟弟杨宋奴指使内应梁式王杀死杨初,然后率军与杨初之子杨国大战。
眼看着就要国破家亡了,仇池国还发生了内乱,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于是在威逼利诱之下,峪关的守将向魏军投降。
魏军长驱直入,杨宋奴直接向魏军归降,于是吕乾杀死杨国,灭了仇池国!
在仇池国覆灭的时候,冉闵也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冉闵有些疲倦了,把手里的奏牍放到一边的宝案上,眯着眼睛在那里打盹儿。
“陛下似乎不担心仇池国那里的战事呀。”旁边的秦牧自顾自地沏茶,喝了一口之后,悠然自得地道。
“有什么好担心的?仇池国早就该灭掉了,这一次不过是顺手为之。秦牧啊,不瞒你说,这杨宋奴其实早就被暗卫的人策反了,这厮对于弑兄篡位的杨初是又恨又惧的,朕给了他这么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还给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杨宋奴焉能不尽心竭力地配合?”
“陛下真是神机妙算。不论是杨初还是张重华,他们都认为咱们的目标是西凉,可是谁又曾想到,陛下你的真正目的是要扫灭仇池呢?”
“灭一个兵马不过数万的小国不值一提。”
冉闵摆了摆手道:“话说回来,秦牧,刺杀张重华的事情成功了吗?”
“失败了。”
秦牧一脸阴霾地道:“没想到张重华身边的侍卫居然如此厉害,而且西凉的情报机构似乎不弱,咱们的刺客刚刚进入姑臧城不久,就被发现了。一十二个刺客,都死光了。”
“哼,张重华不同于杨初。杨初是被自己的亲信内侍杀死的,但张重华可不一样!”
冉闵眯着眼睛道:“算了。暗杀,固然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但是未免太过无趣了!眼下在朕看来,能配作为朕的对手的,只有三个人。”
“噢?不知道是哪三个人?”
“拓拔什翼键、桓温和慕容恪。”
“陛下,你口中的三人,除了拓拔什翼键之外,可都是人臣啊。”
“人臣?现在是人臣,日后就说不定了。”
冉闵在椅子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下,说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金鳞……化龙?”
“是啊。秦牧,你可曾听说过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略有耳闻。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陛下,你是想说桓温与慕容恪日后遇到风云,也会化龙?”
“何必化龙?”冉闵感慨颇多地道,“当年朕做羯赵的权臣之时,就连龙都能屠戮,生杀予夺,所以说不化龙也能争霸天下。秦牧,秦始皇号称祖龙,所以我华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龙的化身,但你可知道龙的变化?”
“陛下是在考校我吗?”
“算是吧。”
“这个,臣还是说不准。”
“哈哈!连你这个博学多识的人都说不准,估计普天之下就没有谁说得准了!秦牧啊,你少在朕的面前打马虎眼,昔日朕与慕容恪煮酒论英雄,也曾说过这龙之变化。”
冉闵淡淡的道:“当时朕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但现在,对于天下英雄,对于这些朕的对手们,朕倒是有了一番新的见解。”
“愿闻其详。”
“财帛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改其志,生死不能阻其行!这样的人,莫说是我冉闵,天奈其何?”
这样霸气侧漏的话语,秦牧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