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骄V荨⒃ブ葜罹拢蝗蚊奶┪魑鞔蠼潮颍蚴爻虏郑级焦刂小⒑褐兄隆
卫峥、李信和文泰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若非冉闵绝对信任他们,绝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的。
这一日,冉闵正在跟秦牧两个人一起钓鱼呢。
一名内侍匆匆跑过来,说道:“陛下,崔皓大人上奏。”
冉闵接过奏牍一看,便直接放到一边去了。
“陛下,不知道崔大人在奏章里写的什么?”秦牧倒是颇感兴趣的。
“小事情。拓跋寔君继位了,欲与我大魏修好关系,和睦相处。”
秦牧笑着道:“这拓跋寔君还真是异想天开啊。”
“哼,若非国库的钱粮都有待使用,无法支持大战。朕现在就恨不能出兵灭了代国!”
“陛下,代国这些年接连吃败仗,元气大伤,甚至连拓拔什翼键都是死在陛下的手里的,但代国的根基犹在,依旧占着草原的地利,若无绝对的把握,我魏国不可轻举妄动啊!”
“朕知道,不然早就兴兵灭代了。”
冉闵把鱼竿甩上来,便看见鱼儿咬钩了,便淡淡的揪住这鲤鱼的尾巴,放到竹篓子里,说道:“对了。秦牧,你觉得苏林这个人怎么样?”
“骁勇善战,不下霍去病;治军打仗,不逊卫青。”
“你对他的评价这么高?”冉闵颇为诧异,能得到秦牧这般盛赞的人,还真是少的可怜。至少冉闵还从未见过秦牧这般赞誉一个人呢!
“苏林历任骁骑校尉、北中郎将、游击将军、镇北将军。苏林常年与鲜卑人作战,熟悉鲜卑人的一些战法,往往能以少胜多,大小五十余战,未尝一败,这些年死在苏林手底下的代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
冉闵微微颔首道:“秦牧,朕下一步灭代,是否先让苏林率兵挫一挫鲜卑人的锐气?”
“陛下就这么迫不及待吗?”
“哈哈!秦牧啊,人生匆匆数十载,朕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年的。朕不能把这些难题,这些硬骨头都留给子孙后代,而且朕的眼界,已经不限于中原,不限于华夏,更不限于漠北!朕想要打造一个远迈秦汉,功盖天下的大帝国!”
“既然如此,那请陛下听我一言。”
“有话就说,不必跟朕兜圈子。”
“拓跋寔君非是良人。此人虽暗藏大志,野心勃勃,但却不似拓拔什翼键一般,有容人之量!陛下只需等一等,不出三年五载,则代国必生大乱。”
“你确定?”
秦牧笑吟吟地道:“陛下,臣别的本事没有,但是看人的本领还是可以的。臣早年游历漠北的时候,与这拓跋寔君有过一面之缘,这人固然勇猛,但睚眦必报,见小利而忘义,做大事而惜身,这样的人,这样的君主,就算陛下不作为,只怕代国都会被他搞得一团糟的。更何况,代国尚有刘务桓这般的强人?”
翌日,冉闵召开了例行的大朝会。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尚书令崔皓首先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请讲。”
“近日青州一带雷雨不断,河水暴涨,导致乐安郡、济南郡、泰山郡等地受灾,灾民多达四五十万!臣请陛下即刻下旨赈灾!”
闻言,冉闵不禁眉头一皱:“青州又发生水灾了?”
冉闵的心里真的很纳闷,怎么这青州这么多事?无论是水灾、旱灾、蝗灾,甚至是农民起义,青州这里发生的次数都是最多,也是最为严重的。
必须要想办法彻底根治啊!
“黄河的堤坝是否年久失修了?”
崔皓回答道:“是的。这些年来,黄河改道,或者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的原因,过去历朝历代所修建的堤坝已经挡不住滔滔洪水。”
“既然黄河沿岸的堤坝已经年久失修了,那就修建!国库不差这个钱!”
“陛下圣明!”
紧接着,御史中丞韦謏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请讲。”
“臣要弹劾冀州刺史程德,其在任期间,贪污腐败,收受之贿赂不可计数,且其纵容儿子张扬跋扈,时常做出欺男霸女之事胡作非为!此事臣已经搜集到了证据,而且能够证明,程德与曾经为祸冀州的黑山贼勾结过!”
闻言,冉闵的眉头一皱,说道:“事关重大。程德是朝廷命官,不能草率判决!责令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堂会审,锦衣卫配合调查。若是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陛下圣明!”
等到群臣该上奏的事情都差不多了,冉闵便道:“诸卿,朕有感于国家连年征战,将士多有死伤,绝大多数的阵亡将士之英灵都埋骨于他处,无法葬于故土,英魂不再!”
“这昨夜啊,朕做了一个梦,梦里,许多阵亡将士的英魂都围绕在朕的身边,都想着永远追随朕征战天下!他们这是到了阴曹地府,都不得安生啊!”
冉闵感慨万千地道:“为告慰阵亡将士之英灵,朕决定修建一座烈士陵园。有尸骨者,可埋于此,全凭家人或者自己决定,无尸骨者,也可以立一座衣冠冢,上一块墓碑!诸卿觉得如何?”
群臣都表示赞同。
崔皓更是道:“陛下如此体恤将士,如此爱护将士,便是已故的将士之英灵都呵护备至,臣等岂能这般不近人情?”
“那就由户部拨款吧。户部拨款一半,另一半,就由朕的内务府出了!”
“陛下圣明!”
冉闵又道:“对了,朕的陵墓可以建造了。”
按照规矩,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登基之后,朝廷就会拨款建造皇陵的,但冉闵体恤民生之多艰,刚刚称帝,不愿劳民伤财,所以没有让人建造自己的陵墓。
冉闵当即决定,自己的陵墓,还有烈士陵园都定于北邙山,不过一切从简,不可长奢靡之风!
没办法,国库虽然宽裕,但还没有到享受的时候,所以冉闵只能省着点花钱。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512章 烈士陵园
………………………………
第0513章 国殇
闲来无事,冉闵便开始巡视大运河的河道建造工作。
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时隔不久就能显现,给王朝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历朝历代有见识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修造。
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据《越绝书》记载,当年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
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
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吴王此后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
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
冉闵就出巡到彭城。
看着这些劳役都光着膀子,拉动着一块又一块的巨石,或者是拉动着一块又一块的巨木,冉闵就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熟视无睹。
这些劳役都是战俘或者囚犯,死掉了,冉闵一点都不会心疼的。
跟着冉闵巡视到彭城的王猛说道:“陛下,根据您的指示,咱们所修建的这条大运河,主要分为四段。一段是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
“一段是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一段是山阳渠,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径直向南,到江都西南接长江。一段是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
“现在这四段运河的水渠进度十分的缓慢,若不增派人手,没有二十多年,只怕无法竣工啊!”
冉闵微微颔首道:“修建大运河,本身就跟与秦长城一般,是利在千秋的事业。朕不求进展多么神速,但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我大魏的水路也跟官道一般四通八达,货物的漕运,兵马跟粮秣的漕运,不再变得这般困难啊!”
当位于大梁北邙山的烈士陵园修建好之后,冉闵又带着诸多的皇子、大臣一起进入烈士陵园朝拜。
冉闵亲自给偌大的鼎炉上了三炷香,其余的皇子和大臣也都毕恭毕敬地上香、跪拜,不敢有丝毫的亵渎之心。
为了招魂,除了找来一大群的和尚做法事,冉闵还亲自写了一篇祭文,同时将战国诗人屈原所写的《九歌·国殇》宣读出来。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是一首追悼阵亡士卒的挽诗!
“跪——”随着一个内侍的号召,冉闵就带着群臣下跪,俯首于地上。
广陵。
就在冉闵哀悼那些死去的魏军英灵的时候,北府军的统帅,晋国的征西大将军谢安也已经站到祭台上,誓师北伐。
“将士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予汝等衣食无忧,予汝等父母妻儿衣食无忧,为大恩,为大德!在咱们的北面,是大晋失去的疆土!是你们曾经的故土!朝廷要收复河山,收复故土,收复中原!拿起你们手里的武器,你们是我大晋最强的锐士!”
谢安激动之下,胡须皆张,瞪着眼睛道:“晋军威武!”
“大晋威武!”
“晋军威武!”
“大晋威武!”祭台下面的晋军将士都高声呐喊起来。
“出发!”
随着谢安的利剑所指,早就蓄势待发的北府军的士卒便都亦步亦趋地走去。
在谢安的身边,征虏长史王述不禁说道:“将军,这一战咱们能胜吗?”
谢安沉声道:“咱们必须要胜!”
谢安心里很明白,这一战,倘若晋军不能大败魏军,收复一些北方的失地,进取豫州、兖州,那么日后都将再无机会了。
魏国接连消灭雍国、秦国、凉国、仇池国,甚至还平定了西域,国力大盛,但偏偏对晋国采取了防守的态势。很明显,冉闵就是打着最后灭晋的国策!
公元351年,即魏开皇四年十月初,晋军悍然对魏国展开强大的攻势,分东西两线作战。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513章 国殇
………………………………
第0514章 南下,南下
下邳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和泗水相汇,它既占水运之利,又有灌溉渔猎之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但就是这般富饶的下邳,如今又遭遇了无情的战火。
晋军猛攻下邳城,连续进攻十几个昼夜,却未能攻克,反倒是折损了不少的兵马。眼看着攻城的战事一筹莫展,作为晋军的统帅,谢安的心里很是发愁!
“将军,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下邳的守军就这样龟缩在城内不出战,这场仗要打到几时?末将听魏军的大将卫峥在战前就已经屯重兵于下邳,还囤积了大量的粮秣,足够魏军兵马吃上一年半载的!咱们总不能一直跟他们就这样耗着吧?”王述亦是十分苦恼地道。
旁边的谢尚道:“是啊。将军,下邳城内的魏军也有数万人,可是他们就是不出战,跟缩头乌龟一样。虽打了这么多的仗,不曾听大梁方向的魏军有派援军的消息,但是就这么干耗着,咱们可耗不过魏军啊!”
闻言,谢安叹了口气道:“唉!若是我们有魏军研制出来的红衣大炮就好了。不管是怎样坚固的城墙,轰击上十半个月,就不信不土崩瓦解!”
“谁不是呢?”谢尚摇摇头道:“但魏国对红衣大炮太宝贝了。咱们的细作根本探听不到什么有利的消息,就算是照着红衣大炮的特性和模样,咱们的工匠还在研发,连个样子货还没捣鼓出来呢!”
没办法,谢安不能拿自己部众的性命开玩笑,这下邳城已经被魏军打造得宛如铁桶一般,滴水不漏,凭借这些攻城器械,想要拿下下邳城那是绝无可能的,故而谢安只能暂停攻势,与下邳城内的魏军对峙起来。
下邳这边的战事停滞了,但是在许昌那边,魏晋两军的态势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
“杀啊!”
李信率军赶到许昌之后,便与包围许昌城的晋军展开激战。
旌旗猎猎,战鼓雷鸣。
“去死吧!”浑身是血的魏卒呐喊了一声,寒光一闪,却是又是一刀砍到,那一瞬间,那双凝望着空的眼睛,却终究是没有闭上。
满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
他用衣袖抹抹额头的汗水,抬头看看照耀着红色土地的红色太阳,耀得睁不开眼来。
他踢踢脚边的尸体向左右望去,左边的兄弟右臂上插着一支箭,却用不熟练的左手死命地砍着,面目狰狞;右边的兄弟杀红了眼,大声的吼叫,嘴角甚至流出血来。
激战了整整一个上午,晋军终于如同潮水一般退去。
李信随即率军进入了许昌城。
这许昌,可是豫州的州治所在,富饶得很,城墙亦是十分的牢固,易守难攻,所以李信坐拥数万兵马,想要守住许昌城那是一点都不困难的。
但是,难就难在许昌的部分士族心怀不轨。
陈亮正在自己的府邸中,亭台水榭那里拿着一包鱼食,不时的哼着歌,不时的往池塘里洒着鱼食。
瞧瞧,那些锦鳞欢呼雀跃地蹦跶着自己的身影,陈亮就感觉一阵的惬意呀!
陈亮原本是陈氏的家主,但是在王猛变法的时候,因为联合一些颍川世家反对均田制的推行,继而被冉闵废黜了,到许昌安置了家业,这日子倒是过得挺滋润,挺充实的。
这时,一个厮跑过来,道:“老爷,门外有一个人,自称是你的故交,想要见你一面。”
“故交?姓甚名谁?”
“他自己姓褚。”
“姓褚?”
听到这话,陈亮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又低着头沉吟了一会儿,便让人将这位姓褚的故交请到书房去。
等陈亮走到书房,便看见一个头上带着乌纱斗笠,身材魁梧的中年人。
“哈!季野(褚裒字)兄,果然是你呀!”没进门之前,陈亮便已经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