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⑶嘀荨⒓街莸鹊兀】烁粗性丫溉湛纱耍
“臣请陛下向阳武城继续增兵,同时向各地征集更多的粮秣送至前线!”
“增兵?朝廷还要增援多少兵马,浪费多少粮饷?”蔡谟嗤笑了一声,说道:“殷浩大人,不知道你有没有算过,这一次的整个北伐战事,我晋国前前后后投入了近三十万的兵力,粮饷消耗何止千万?但是战果呢?”
“我晋军只拿下了彭城郡、兰陵郡、襄城郡、颍川郡和下邳郡。这五个郡还有部分城池依旧没能拿下来!朝廷投入了这么多的兵力,这么多的粮饷,能换来这些疆土已经是十分的不容易了,现在还要继续投入?难道就不怕把咱们大晋的国力拖垮了吗?”
殷浩挺直腰板,沉声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投入多大,收入就有多大!现在前线的战事正在僵持阶段,魏国还在源源不断地往阳武增兵,胜利的天平也在渐渐向魏军倾斜了!”
“前不久,征西将军桓温还给朝廷上了一封请求退兵的奏疏。奏疏中陈述了战事之艰难,以及军中粮草辎重短缺的情况!这过冬了,将士们缺衣少食,箭矢缺少,甚至有的武器都已经损耗了,不能再继续使用了,试问一下,这样的情况咱们晋军还能继续作战下去吗?”
蔡谟掷地有声地道:“既然不能再战,就撤回国内!”
“好一句撤回国内!”殷浩瞪着眼睛道:“蔡司徒,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这一句撤回国内,会导致我们晋军千辛万苦,付出了万千将士的生命打下来的土地,就这样付之东流?”
“只要守住咱们占据的五个郡不就好了吗?北伐之事,可以步步蚕食,步步推进啊!”
“司徒大人说得轻巧!”殷浩叱道:“咱们所占领的几个郡,压根儿就无险可守。要不然自古以来,楚齐也不能以江淮为疆界,魏吴也不能以江淮为疆界,当年我们大晋也不可能与羯赵,还有现在的冉魏划江而治了!”
“这么说,只能非增兵不可了吗?”垂帘听政的褚蒜子黛眉微蹙,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殷浩垂手道:“太后,真的是非增兵不可了。不只是增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支持这一场大战,朝廷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粮秣,征召更多的民夫。”
“这一战咱们还打的起吗?”
蔡谟对殷浩怒目而视:“魏国家大业大,兵强马壮,仓禀充足,他们不怕打仗,反而是人人好战!但是我们晋国不一样,看上去疆域只是比魏国小了一些,但是能够利用的土地远远少于魏国!公岂不知长平之战乎?”
“哈哈!长平大战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如今之魏,即昔日之秦,如今之晋,即昔日之赵!”蔡谟很是激动,唾沫星子满天飞:“咱们的兵马看似与魏国势均力敌,但是国力上魏国远远强于我晋国啊!”
“蔡司徒此言,未免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魏国立国不过四五年,强于兵事,工于农桑,但他们这些年穷兵黩武,对外接连作战,国内其实早已疲敝不堪了,魏国还能剩下多少的国力?”
蔡谟沉声道:“殷浩,你就不怕咱们大晋,落得一个跟战国时的赵国一般的下场吗?”
“绝不可能!”
殷浩信誓旦旦地道:“彼时的赵国是一个什么情况,而我大晋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蔡司徒适才不是说起秦赵长平之战吗?好,我就跟你好好辩一辩!”
“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大军近百万,这对后勤和粮草物资是极大的压力。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比拼。”
殷浩往前走了两步,盯着蔡谟的眼睛看,嚣张跋扈之极,一点尊老爱幼都不懂:“对比战前双方的经济实力,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
群臣听到殷浩的话,都是微微颔首。因为这些事情大家都很清楚,还时常坐而论道,所以殷浩的观点实在一点都不稀奇。
殷浩又道:“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奖励耕战,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非常充足。且水利发达,常以水道运送军需!如今的魏国能有彼时的秦国强悍吗?”
“哼!只强不弱!”蔡谟表示很不服气。
呵,这老头清谈说不过我还想蒙混过关?
殷浩心里十分的轻蔑,甚至都已经表露在脸上了。
而殷浩的基本论调是这样的:
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
赵“地薄人众”,地处北方,虽疆域广阔而耕地有限,历来又农商并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机而食”、“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因此农业经济在六国中较为落后。
虽然战国中期经赵武灵王改革,一度国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国商鞅变法,赵国改革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经济改革则相对薄弱,之后又发生了沙丘宫变,赵国内乱,实力再度下滑。
而赵惠文王继位后一直没有时机推行赵国的二次变法,于是赵国在战国后期“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再适应连年大规模争雄战争的需要”,战争储备并不充足,无力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
再比较两国军事实力,秦军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地近西北,民风凶悍尚武,秦马优良,秦车迅猛,称得上是超级军事大国。
且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所向披靡。赵国有“带甲之士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以弩弓骑兵见长,赵组建骑兵部队较早,故赵骑兵训练有素,军事素养较高,经验丰富。如此看来,赵国军事实力略弱于秦,至多与秦持平。
综上所述,赵国之综合国力要劣于秦国。
看见一个偌大的朝堂,成了殷浩的“一言堂”,成了大臣们坐而论道,聊天打屁的地方,褚蒜子倍感头疼。
这时,原本已经昏昏欲睡的会稽王司马昱站了出来。
“陛下、太后,臣以为殷大人所言极是。如今之天下大势,我晋国绝不能再退缩了!我们退一步,冉魏就会进一步,等到咱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晋国,也便亡了!”
瞧瞧,司马昱说的话才是水平高,还一针见血,一语惊醒梦中人!
褚蒜子颇为伤感地道:“会稽王,形势真的已经严峻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太后,不是臣在危言耸听啊。这一战,若我晋军不能胜,魏国就会得寸进尺。眼下各路魏军已经源源不断地赶到大梁,正在枕戈待旦,咱们撤下来了,魏军就会大举进攻,甚至于跨过长江,打到建康,灭了我大晋啊!”
“这么说,咱们是非战不可了?”
“战,而且一定要战而胜之!”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52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第0530章 五十万民夫
时间进入开皇五年的正月,魏军与晋军三十多万兵马依旧在兖州的阳武、尉氏、固山一线对峙,摩擦不断,时有战事发生,但规模都不是太大,战事就这样陷入了胶着状态。
此时此刻,无论是冉闵,还是晋国的君臣都已经明白,这是一场生死大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魏军退一步,大梁不保,黄河以南,乃至于青州、兖州、豫州、扬州、荆州等地都会沦丧。
所以冉闵也不敢跟晋国议和,因为晋军目前已经攻克了江淮之地,豫州、兖州的部分地区,这些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绝不能让给晋国!
而晋国这一边是一样的。
晋军不敢撤退,他们这一退,不但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而且已经集结起来的魏军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说不定晋军这一撤退,魏军不但要收复失地,还可能打过长江,夺下晋国的都城建康!
现在晋国跟魏国就跟两个已经输红了眼的赌徒,都想要靠着这一战的胜利绝地反杀。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冉闵情知这一战的关键就是粮草,谁能耗下去,就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以冉闵当即返回大梁,筹集粮秣,征召各地的兵员、民夫,做好大决战的准备。
冉闵是秘密返回大梁的,第一时间就回到紫禁城,来到了皇后董巧巧所在的椒房殿。
“巧巧。”
“陛下,你怎么回来了?”正在卸妆,已经准备安睡的董巧巧看见冉闵的身影,愣了一下,随后就宛如乳鸽一般扑到了他的怀里。
冉闵叹了口气说道:“前线战事胶着,一场大战是在所难免的。朕现在回到大梁,乃是为了统筹全国的粮食,与晋军打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耗战。”
“陛下,这一仗,实在是打得太惨烈了。”
“是啊。”
冉闵抚摸着董巧巧颇为憔悴的脸颊,把她扶到一旁的椅子上,说道:“巧巧,你瘦了。”
“你也一样。陛下,这些时日没少为前线的战事操劳吧?”
与晋国的这一场大战,打得着实惨烈。阵亡的士卒且不说,就连冉闵的二叔、岳丈,魏国的大将军、常山郡公董匡都战死沙场了!还有冉闵自己都第一次负伤了!
而董巧巧为了不让冉闵担心自己,继而分神耽误了前线的战事,甚至都表露出一副开朗活泼的样子,对于自己那死去的父亲的事情避而不谈。
一夜无话。
冉闵便于翌日召开大朝会,七品以上的官员,文臣武将都必须到位。
魏国的文武很多,在朝中的大臣多达二百人,整个偌大的奉天殿都被占了一半的地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道。
“平身!”
“谢陛下!”
冉闵扫视了群臣一眼,基本上这些人都是神色憔悴,有着黑眼圈的。
没办法,前线的战事太过激烈,敌军都快打到都城了,百官不得不夙夜在公,被之祁祁,唯恐自己的工作出了一丝差池,然后丢了脑袋。
这一回是临时的大朝会,是有针对性的,所以国家所有的政务都必须要向这场大战看齐。
“崔皓,你汇报一下,我大魏国库目前尚有多少钱粮。”
尚书令崔皓顿时站了出来,垂手道:“回禀陛下。国库现今的钱财无多,折合所有的黄金白银,只有钱,大概六千七百六十一万贯!其余珍宝,诸如帛、布匹等尚未统计出来。”
“粮食呢?”
“大梁附近的几个粮仓只有米粟一千万石了!”
冉闵真是越听越心惊,国库怎么如此空虚了?
“崔皓,我大魏的国库何以沦落到如此境地?朕依稀还记得,这几年,国库每年岁入粮食一千二百万石,绢帛三百万匹,麻布五百多万端的!怎么现在就只剩下六千多万贯的钱,粮食只有一千万石了?”
魏国有着严格的征收租调的法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交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四人、从事耕织的奴婢八人、耕牛二十头,分别负担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额。
并建立“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责三长清查户籍、征收租调和徭役。
所以每一年魏国的赋税是只高不低的,冉闵依稀记得,去年魏国的收入是最多的,创历年来新高,只开皇四年这一年,魏国的收入就达到五千多万贯钱,其余的粮食、帛绢、麻布更是不少,这些东西都到哪儿去了?
崔皓苦笑着道:“陛下,这些年国库的收入固然不少,但是国家扫平秦、雍、凉、仇池,平定西域,乃至于不断与代国、燕国作战,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哪个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若非国库充盈,只怕都架不住这般挥霍啊!”
看着崔皓幽怨的小眼神,冉闵就是一阵的尴尬。
冉闵知道打仗很烧钱,但是也清楚这些年魏国的财政情况极好,一次都没亏空过,崔皓与王猛就跟他冉闵的萧何、荀彧一样,保障了魏军的后勤工作,让魏军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不断作战。
冉闵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以魏国目前的钱粮,还是可以支持魏军大规模作战的。
冉闵又询问兵部尚书朗肃:“朗肃,目前大梁集结了多少兵马?”
“回禀陛下,臣按照您的旨意,昨日经过统筹,得知大梁现在集结了大概二十九万的军队。其余一些边远地区,诸如凉州、西域、河朔、辽西等地的部分兵马尚未赶到,若是全部赶到,兵马将超过三十八万!”
一听说有整整三十八万的兵马,崔皓和王猛的整张脸都成了苦瓜色。
冉闵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国库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了。这一场,魏晋大战,已经成了一场拉锯战,朕绝不能输,大魏也绝不能输!传朕旨意,将国库所有能够利用的钱财都拿出来,向民间购买,同时,责令各地的守令,让他们将当地的粮食一并送到大梁。”
“陛下,这只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崔皓沉声道:“用钱财向民间购买粮食还好说,只是将各地的粮食都运送到大梁,只怕劳民伤财,耗时费力。”
“朕不管这些。水路、陆路都可以,大运河已经竣工了不少,还有各地的官道都可以通行无阻!”
“陛下,不知道你打算征召多少的民夫?”
打仗,不只需要战兵,需要辅兵,更需要民夫在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输粮草。
冉闵想了想,说道:“五十万民夫!春耕已经结束了,就由各地的守令负责操持,朝廷统筹各方,朕需要五十万到八十万的民夫!”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530章 五十万民夫
………………………………
第0531章 耗不起
下了朝,冉闵便传召秦牧、荀稷、崔皓和王猛四位重臣入宫议事。
一张偌大的地图就摆在他们的脚底下,冉闵手里拿着一条直鞭,指着晋国的疆域,几个州的疆界说道:“朕已经得到消息。晋国现在是铁了心想要打赢这一仗!他们跟我大魏一般,倾国之力,从江州、益州、宁州、荆州、广州、交州等地征召了数十万的大军,还有不可计数的民夫。”
“朕估算过了,这一回晋国征召的兵马,应该超过三十万,甚至于更多。到时候,他们就会赶赴阳武,与桓温的荆州军,以及谢安的北府军合兵一处,总兵力不下于六十万!”
形势堪忧啊!
“不知道陛下打算怎么做?”王猛出声询问道。
“朕的想法是这样的。大梁虽城高池深,但四面无险可守,又是我大魏的国都,不容有失,其威严更是不可侵犯!所以朕想在阳武同晋军展开决战。晋军有六七十万的兵力,朕怎么说,也应该动用四五十万的兵力应战吧?”
这时,崔皓、王猛他们并不太擅长这种兵事,王猛虽是一个全才,也有远见卓识,对于这种兵事也有自己独到的一番见解,可是事关重大,他不敢妄言。
而荀稷差不多是这样,压力太大了,魏国输不起,万一因为他的谏言,导致魏军大败,魏国就这样衰落下去,乃至于毁于一旦,那荀稷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