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288章

冉魏霸业-第288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英,你觉得这二人,谁的辩才更厉害一些?”

    冉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自然是这范耀。”

    “不。”冉闵摇摇头道:“朕看,应该是徐渭略胜一筹。阿英啊,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你有没有发现,徐渭自始至终,都是这般从容淡定的?他是在循循善诱这个范耀啊!”

    “这……”

    “太子,其实陛下的没错。”秦牧笑吟吟地道:“徐渭可是稷下学宫的士子当中的名士了,影响力很大。他的辩才十分厉害,学宫中的许多导师都自愧弗如,但为什么偏偏被这个范耀辩倒了?其实徐渭也是想阐述这个农商并重这个观点的,只是不好开口而已。”

    到了最后,辩论会告一段落,依旧没有什么结果。

    冉闵就站起来,在所有士子那敬畏而又炙热的目光当中,朗声道:“这场辩论,就到此为止吧!无论是农,还是商,都不应有别。朕看范耀适才的那个观点就挺好啊,农商并重!士农工商,都应该为这个国家,为了大魏的盛世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士出才能,农出粮食,工出技术,商出钱财!《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之下,抟心揖志。’在我大魏,不论是皇帝、官吏、农民、商贾、工匠等等,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各司其职,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分三六九等,但是职业不应该如此!”

    “若是现在发生了灾,朕要你们募捐,你们就是捐了一文钱,都值得朕尊重!平日里,哪怕是一个掏粪工,只要他尽忠职守了,也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众士子的山呼海啸当中,冉闵与太子冉明亦步亦趋地离开了稷下学宫。

    在下山的时候,冉闵还对冉明道:“阿英,你的东宫还缺少属官吗?”

    大魏承袭的是晋朝的官制,东宫的属官基本上就是三师三少。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

    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多少不一。

    冉明回答道:“回禀父皇,属官当中,似乎只有一个太子少师是空缺的。”

    “范耀与徐渭,二者取其一,你要哪一个?”

    “这……范耀吧。”

    冉闵蹙眉道:“也好。范耀的性子似乎有些刚烈,你要好好管教管教。”

    “儿臣遵旨。”

    回到宫中,冉闵就写了一道旨意,征辟范耀为太子少师,征辟徐渭为书记郎。

    这两个职位看上去品衔不高,但其实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太子少师就不必赘言了,那是太子的属官,正所谓一让道,鸡犬升!

    将来太子冉明要是登基了,太子的属官极有可能封侯拜相的,再不济,六部尚书都会有几个名额,更不要其他的了。

    而徐渭的这个书记郎,只有一个七品官,在朝中是低的不能再低的,基本上上朝的时候席位都是最末的那几个。

    但架不住书记郎是跟随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子近臣啊!

    这样的一个位置,其实是很让人眼红的。倘若能给冉闵留下一个好印象,表露出自己能干的一面,提拔一下或者是平步青云,那根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啊!


………………………………

第0593章 天子犁地

    开春估计是所有魏人最忙的时候,包括冉闵这个皇帝在内,没有一个人能闲着。

    皇帝春耕,听来新鲜,但这是古时的一项国家典礼,称作“亲耕”,以表示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

    古人对象的有规律运行感到不可思议,总是觉到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操纵着自然和人事活动,大火的运行也不例外。

    况且自然界有风雨雷电,人世间有丰歉祸福,为了祈求上赐予人世以永远的福祉,于是有祭的仪式。

    祭时要杀牲,贡于柴堆之上,将柴点燃,让牲肉的焦香伴随着清烟飘上云,帝闻到人间烟火和肉的馨香,就会大发慈悲,赐给人世以和平安乐。

    这,按照礼仪,冉闵是要在春耕的那一到郊外祭祀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

    所以大梁城的郊外已经人山人海,挤的水泄不通,各地的商贾、游侠、贩夫走卒还有本地的民众都聚集在这里,观看这一年一度的春耕祭仪式。

    好吧,是一年一度,其实早在秦汉之时就已经废止了。春耕自然是有的,但春耕的时候那些懒惰的子并没有祭。

    高台已经搭建完毕,冉闵穿着一身皇帝的冕服,头戴冲冠,霸气凛然。他拖着冕服,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步履稳健地踏上了高台,两个宫女下去,由他一个人上了高台。

    冉闵拿起了桌案上的祭文书,神色肃穆,跪在蒲团上,面对着桌案上摆好的鼎炉,上面已经插上了三炷香,冉闵打开文书,开始以抑扬顿挫的声音,念着祭文书里的内容。

    “臣魏皇冉闵,九叩东皇太一高穹玄苍上帝阁下,维我大魏,气运悠远,咸集众生,敢昭告於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历代圣帝明皇之前曰:呜呼!惟惠民,奉辟壤,有显道,厥类惟彰。伏维上帝,锡福祥于三界,居高听卑,作真宰于十方。”

    “愿昭阴阳不测之神明,以示彰表无私之满腔。宏施法力,大发吉祥,有求必应,无灵不张。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凡属世间有情之物,普使终成眷属,所有太平盛世之人,概令咸臻寿疆!”

    “恩洋上苍,庆高明之悠久,德溢人间,作盛世升平之瑞祥。谨择今日,瞻仰圣,四海永靖,乐奔康。伏望上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不独我魏国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无疆之福矣!伏惟尚飨!”

    念罢,冉闵一连叩首九个,一脸的虔诚。

    他随即缓步下了高台,在一个农民的帮助下,握着耒耜,开始在有些湿润的土地上开出一条裂缝。这是做做样子的,毕竟上古的君王都干过这种事情,据尧舜都耕作的,和一般的农民没什么两样。

    随后,又杀了两头牛羊,上了六个猪肘子送上祭台,冉闵又诚心祷告上苍。

    按照规矩,正式亲耕之日,一清早儿,皇帝就得着礼服,乘舆前往城南的先农坛。

    在行过祭享先农等礼仪后,皇帝来到观耕台前的籍田里,面南站立,户部尚书跪进耒,大梁尹跪进鞭,皇帝右手秉耒,左手执鞭,前面耄老二人牵牛,旁有农夫二人扶犁,后面大梁令丞拜着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在礼部、太常寺、锦衣卫的六位堂官导引护驾下,在一片鼓乐赞歌声中,往返三个来回,便完成了“三推三返”的亲耕礼。

    皇帝亲耕,不过是个礼仪,但冉闵当真是成了农民耕田了!

    至于什么户部尚书跪进耒,大梁尹跪进鞭,前面耄老二人牵牛,旁有农夫二人扶犁……这些根本不需要好吗?

    冉闵又不是没有耕作过!

    跪个鸡儿!

    而且这所谓的“子亲耕”,其实是鞑子搞出来的礼仪。

    作为一国之君,那是要在这一握着耒耜开地的。

    “没想到陛下的动作竟然如此熟练!想必此前已经练习过很多次了啊!”有不知情的百姓感慨万千地道。

    而旁边的一个农夫嗤笑着道:“兄弟一看就是外地来的吧?咱们陛下可不是练习的,而是真正耕过地的!”

    “什么?陛下之前不是打仗的吗?什么时候又干过耕地这种粗活?”

    “哼,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陛下常年夙夜在公,但是一有空,除了微服私访他就喜欢耕作,经常外出视察农桑情况,还不时的挥舞着锄头刨土,握着铁犁犁地呢!”

    “对!这也是我亲眼所见的!陛下真是千古圣君啊!古往今来,每个君主在春耕的这一,犁地只是做做样子,谁会跟陛下一样真的犁地?”

    看着冉闵一个人认认真真的挥舞着鞭子,抽打在大水牛的屁股上,在土地上开荒,犁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沟壑,在场的百姓都十分的感慨。

    这春耕的头一日,其实人人都挺忙的,尤其是农民。

    不大梁,就魏国上上下下吧,各地方的官府县衙在立春前一,就派衙役到县城的城皇庙旁边的荒地上搭一个茅草官厂,衙役擂鼓鸣锣,吹吹打打,抬着县官和纸扎的春牛、犁,由衙门沿迎春路行至官厂。

    沿路的群众,家家鸣放鞭炮,并将米、黄豆抛向耕牛,表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春牛抬到官厂后,要焚香祀奠皇后土,仪礼三伏三拜。

    县官领头,众乡绅跟随在后依礼参拜,而后念祭奠地神祈祷告词,而后县官亲自扶犁,跟随春牛之后,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

    围观群众吆喝声响彻云宵。

    县官试犁后,衙役将纸扎的春牛抬起游街,提示人们新年开始,五谷待种,百业待兴,大家应该送懒,迎接大闹春耕生产开头日的到来,游完街巷后,回到县衙门前打春后,然后把纸扎的春牛烧掉。

    “陛下,要不您歇歇吧?”崔皓跑过来给冉闵递上毛巾和水壶,但冉闵只是摇摇头,并不接受擦汗和喝水。

    冉闵可不会这么矫情!

    这大庭广众之下呢,这么多百姓看着,他当然要做好一个表率了!

    “陛下,你要是累了,可以让别的臣工代劳啊。而且子扶犁,其实意思意思就好了,没必要较真的。”

    冉闵瞪着眼睛道:“去去去,别挡朕的道。今,朕要犁两亩地!”

    “……”


………………………………

第0594章 悯农

    春耕的第二日,冉闵又干了一件让群臣叫苦不迭的事情。

    皇帝冉闵,率领文武二百余冉大梁城郊外的一片官田上垦荒!

    这件事情可是在整个大梁,乃至于大梁附近的几个县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百姓们纷纷闻讯而来,来一睹皇帝与群臣“垦荒”的风采。

    “丢人啊,真是太丢人了!我韦謏活那么大的岁数,还是第一次这么丢人啊!”

    刚正不阿的御史中丞韦謏大人,此时穿着一身短衣,把锄头放置在田垄上,一屁股坐下,还不时的拿毛巾擦拭着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液,几乎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在韦謏旁边的大臣,是他的老对头徐机大人。

    徐机也是累得身子骨都散架了,一屁股坐在田垄上,冲着水壶里的水毫无形象的牛饮起来,好似渴死鬼投胎一般。

    听到韦謏这种话,徐机还笑着道:“嘿嘿,韦大人,不要觉得难为情嘛!你瞧瞧,咱们的陛下还在那里刨土呢,连皇帝都做得,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如何做不得?”

    韦謏的嘴角一抽:“不要跟我话。”

    “别介呀。韦大人,我老徐的是实在话,咱们的陛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瞧得起那些泥腿子,把他们与咱们这些士大夫混为一体了。”

    “嗯?你敢对陛下非议?”

    徐机连忙摆了摆手道:“没有没樱我哪敢啊?我这不是在为咱们这些苦命的大臣抱不平吗?现在陛下已经下旨了,每一日春耕的那一,自皇帝之下,文武百官,还有各地方的官吏都要亲自下地耕作一。这算什么事儿啊!”

    “还是别发牢骚了。”韦謏喝了一口水,道:“你没看见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的样子,谁敢反对,还不得被扔到大牢里待一个月?你是愿意下地耕作一呢,还是愿意在大牢里待上一个月?”

    “那当然是下地耕作了。”

    “陛下此举,用意颇深啊。”

    韦謏扫视着附近围观的百姓,幽幽地叹了口气道:“自秦汉以来,子,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怎么可能给你下地劳作?除了那些上古贤君尧舜禹之外,就是那些喜欢装模作样的皇帝,只怕都没有陛下这般辛勤。现在谁不知道,陛下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陛下倒是博得了一个好名声,只是苦了咱们这些大臣受苦受累啊。”

    “你要是不喜欢可以去牢里待一个月。”

    “嘿!韦大人,我跟你聊怎么这么累呢?”

    就在韦謏和徐机还想斗嘴的时候,太子冉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冲着他们二人道:“韦大人、徐大人,快快起身。父皇盯上你们了。”

    “啊?”

    韦謏与徐机这才反应过来,往田地上看过去,冉闵那恶狠狠的眼神可不是在瞪着他们吗?

    二位大人吓坏了,连忙起身扛起了锄头,继续劳作。

    丢脸归丢脸,但是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的。

    到了中午,送饭的伙食是极差的,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几张烙饼,或者几个馒头,还有一点咸菜,至于什么美酒佳肴,想都别想!

    这不,好多大臣们实在是吃不下,这馒头和烙饼真是难以下咽啊!

    冉闵还装作一副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这么多的百姓围观呢,现在就来一个“明星效应”。这个时代还没有摄像机,没有记者什么的,但是这种观众就是他冉闵的摄像机和记者,只要把这些事情传扬出去,冉闵这个皇帝的名声将会水涨船高的!

    “吃不下?”

    冉闵看着好多大臣都被馒头噎着了,喝了水才勉强缓过气来,吃这样的馒头,这样的烙饼,真是跟要了他们半条命一样,那叫一个凄惨!

    韦謏涨红着脸,道:“陛下,这馒头着实是难以下咽啊。还有这咸菜,这东西能吃吗?放到嘴巴里臣都觉得恶心,想要吐出来了。咸的要死啊,不知道他放了多少盐巴。”

    “朕能吃得,你们为什么吃不得?”

    “呃……”这句话就把韦謏噎着了。

    冉闵又意味深长地道:“这些馒头、烙饼和咸菜,都是取自当地的农家的。农民们每日劳作,中午吃的就是这些东西,朕让你们做一日的农民,吃这些食物,就是想让你们体会一下农民的生活。你们这些大臣啊,平日里高居庙堂,哪里知道农民的来之不易,哪里知道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陛下,臣等现在知道了。”尚书令崔皓垂手道。

    冉闵微微颔首,又道:“来人,把笔墨取来!”

    “……”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跟在冉闵身后的太监刘治躬身道:“陛下,咱们没带文房四宝。要不,回城里取?或者去附近的官学取?”

    冉闵翻了翻白眼道:“不必那么麻烦了。你就去那一户人家,把一根较的,已经烧了一截焦黑的木炭找来。”

    “诺!”

    过了没多久,刘治就把一截木炭递到冉闵的手里。

    冉闵叹了口气啊,要是有钢笔就好了,可以随身携带,写字也较为容易。

    看着冉闵似乎诗兴大发了,又有一首新的诗词即将出世,不仅是附近的大臣们感到很好奇,就连在四周旁观的士子们都伸着脑袋,垫着脚尖望过来。

    冉闵捋了捋胡须,想了想,便在屁股底下坐着的那一块石头上奋笔疾书。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啊好诗!”群臣都拍手叫好起来。

    在场的大臣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能看得出这首诗的非同凡响之处。

    古往今来,能当皇帝,上马可以打下,下马能够安邦治国,文能写诗词歌赋,武能于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的,估计就冉闵这一位了。

    曹孟德治国一绝,诗词一绝,文武双全,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