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293章

冉魏霸业-第293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拓跋孤深深地皱着眉头,道:“大王,但臣现在看到的,却是大王你的失道!大王继位不过两年,便在朝中大肆残害忠良,亲人而远贤臣,排除异己!继而又对于国内不臣者征讨之,国内叛乱不止,烽烟不断,这难道就是大王口中所的得道?”

    “哼!”拓拔寔君哼了一声道:“叔父,寡人是敬你才能容忍你在寡饶面前这般放肆的。但你不要太得寸进尺!先王在位的时候,随着冉闵的杀胡令的颁布,大量的胡人北归,整个代国不知道涌入了多少胡人,成立了多少的部落!这些部落明面上臣服于我代国,但实际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包藏祸心的!”

    “而且,一个国家,国君若是无法号令部众,有何权力?国家又焉能是强大的国家?这样的代国,宛如一盘散沙,好似过去的匈奴、鲜卑,焉能与魏国相抗衡?”

    听到这话,拓跋孤叹了口气道:“大王志向远大,但不知道大王想过没有,这般蚕食鲸吞国内的部落,已经引起了许多部落的恐慌。现在好多部落的反叛就是明证!他们一旦逃亡魏国,或者逃亡燕国,到时候于我代国来就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啊!”

    “叔父休要在此夸大其词!”拓拔寔君打了一个哈欠,故作困顿地道:“寡人乏了,叔父若是没有别的事情可以退下了。”

    看到拓拔寔君不知道悔改,拓拔孤不由得叹了口气,只好告退。


………………………………

第0603章 良禽择木而栖

    拓拔寔君在代国的所作所为,倒行逆施,伤透了众多前朝老臣的心,更是弄得天怒人怨,君臣离心。

    这不,拓跋孤刚刚平定几个叛乱部落,得胜归来,就有十多个不被拓拔寔君喜欢的大臣前来拜访。其中就有燕凤、贺兰野干,拓拔什翼键舅父王丰及其子子王支等人。

    一众大臣聚集在一个穹庐里面,吃着羊肉,在油灯下面密谈。

    贺兰野干愤愤不平地道:“北部大人,拓拔寔君这般残暴无道,在朝中这般大肆屠戮忠良,排除异己,又引发了各部落的叛乱,请你为咱们做主啊!”

    “是啊!拓拔寔君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强令我乞伏部落每年交出牛羊各一千头,战马五百头,美女百名。就算我乞伏部的部众有五万人,但也撑不了多少年啊!”

    “北部大人,拓拔寔君实在是不配为王!对付匈奴人、氐人、羌人等外夷这般苛刻也就罢了,现在还把手伸到了咱们鲜卑人的身上!近日下官所辖的二十个部落里,就反叛了三个!两个已经向魏国方向逃亡了!长此以往,只怕国将不国!”

    看到一众大臣这般愤慨,七嘴八舌地控诉着拓拔寔君的种种罪行,拓跋孤不禁心里一颤。

    拓跋孤可谓是一个“老实人”,也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了代国着想的人。

    拓拔孤是拓跋郁律第四子,拓跋翳槐、拓跋什翼犍之弟。他多才多艺,有志向谋略。

    当年拓跋翳槐病危,临终前遗命诸部大人,一定要迎立拓拔什翼键继位,社稷才可安定。

    拓跋翳槐死后,大臣梁盖等人都认为国家刚有大丧,内外不安定,而拓拔什翼键尚在羯赵,不能及时前来,等他到来之时,恐怕会引起叛乱变故,应该拥立年长的嗣君来稳定众人的心。

    拓拔什翼键的三弟拓跋屈,刚强勇猛多变化,不如拓跋孤的宽容柔和,便杀死拓跋屈,共同推举拓跋孤。

    拓跋孤说:“我的哥哥年长,自然应该继位,我怎能超越次序而继大业?”于是亲自前往羯赵迎接拓跋什翼键,请求自己留下来做人质。石虎认为他有义气而答应他。

    后来拓跋什翼键回到代国继位,改元建国,是为代王,并将一半国土分给拓跋孤。

    拓拔孤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

    “诸位,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拓拔寔君毕竟是咱们的大王,代国之主,岂能轻易颠覆?祖宗创下这份基业并不容易,我又受到先王的托孤,让我辅佐拓拔寔君,现在大王年纪尚轻,容易受到小人的困惑而已,咱们不能效仿乱臣贼子的行为去叛乱啊!”

    闻言,王丰沉声道:“北部大人,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舅父有话就说吧。”

    “拓拔寔君无道,实在做不得这代国之主,现在不说国内的其他部落,就算是咱们鲜卑人都对其不服者甚众。部民们痛恨拓拔寔君的残暴,敬爱北部大人你,而且我听说当年先王在托孤之时,曾经对北部大人说:倘若拓拔寔君可以辅佐,就辅佐他,若是辅佐不了,可以取而代之!”

    王丰高声道:“现在的拓拔寔君难以辅佐,弄得整个代国民怨四起,狼烟到处。眼下最有威望能承继大统的,就是北部大人你了!还请大人以社稷为重,驱逐拓拔寔君,继位为王!”

    “请大人驱逐拓拔寔君,继位为王!”

    看着这副场面,拓跋孤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舅父,这悖逆之臣,我真的是做不得!”

    “拨乱反正,何谓悖逆?”

    “驱王篡位,便是悖逆。”拓跋孤摇摇头说道:“大王可以待我不仁,但我绝对不能对他不义。”

    这时,燕凤站了出来说道:“北部大人,我有一言,请君静听。”

    “请讲。”对于燕凤的话,拓跋孤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燕凤是整个代国为数不多的智囊,在拓拔什翼键生前便极受重用的。

    燕凤说道:“北部大人,先王临终遗命大人辅佐拓拔寔君,但拓拔寔君现在就像蜀后主刘禅一样,就是诸葛亮在世只怕都扶不了。眼下各部落纷纷纷纷叛乱,纷纷逃亡,代国上下,君臣离心,这是亡国之难也!大人既然不愿意做悖逆之臣,不如废除拓拔寔君的王位,拥立先王之子继位!”

    “好主意!”在场的大臣都深以为然。

    而拓跋孤对此还是颇为迟疑的,说道:“拓拔寔君真的这般无可救药吗?”

    “已经无可救药了!”

    “非要如此不可?”

    “非要如此不可!”燕凤掷地有声地道。

    闻言,拓拔孤终于下定决心了:“先王第三子拓跋翰,可以为王。但我还是不想违背先王的遗命!拓拔寔君亲小人而远贤臣,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被小人教唆的。明日一早,我们就去上朝,奏请拓拔寔君处死刘务桓、拓跋窟咄、步六孤力真等一众乱臣贼子,让他洗心革面。若事不可为,我当率领部众,废拓拔寔君而改立拓拔翰!”

    “大人英明!”

    出了这穹庐,燕凤还在默默的想着一些事情。

    这个时候忽而响起一个声音叫住了他:“子章(燕凤表字)。”

    “许谦?”

    许谦是代国的郎中令,与燕凤同朝为官,一样受到拓拔什翼键的重用,由于是老乡的缘故,他们二人的共同语言还不少。

    想当年拓跋什翼键还以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建立法制,使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东自濊貊,西至破落那,南距阴山,北达沙漠,全部归服,人口达数十万。

    不知道许谦是何用意,但燕凤还是请他一起散散步。

    “子章,不知道你对于代国当下的形势怎么看?”

    “波诡云谲。”

    “不止如此吧?”许谦眯着眼睛道:“代国眼下的形势是波诡云谲,暗潮涌动,稍有不慎,代国这个北方大国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啊!子章,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燕凤摇了摇头,表示不解。

    “哈哈,子章,你这人就是喜欢揣着明白装糊涂。我问你,你适才为何鼓动拓拔孤起兵废了拓拔寔君,改立拓拔翰?你认为拓跋孤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吗?”

    “你什么意思?”

    许谦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现在的代国已经覆灭在即了。子章,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论是拓跋孤胜出,还是拓拔寔君胜出,代国的形势必将进一步恶化,到时候南方的魏国焉能坐视不理?良禽择木而栖啊,现在代国已经不行了,拓拔寔君又非明主。子章,我想咱们要回到中原了。”

    拓跋孤此人,忠义有余,但是胆略不足,做一个治理地方的封疆大吏,或者当一个统兵作战的大将军是没问题的。但是让拓跋孤成为一国之君,万万不可!

    现在代国就像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的炸药桶,一旦拓跋孤起兵,或者拓跋孤被杀死,那些早就对拓拔寔君心怀不满的人一定会群起而攻之的。

    而拓跋孤一旦起兵成功,废黜了拓拔寔君,或者处死了拓拔寔君,那些效忠于拓拔寔君的事情一样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

第0604章 胡人内迁

    次日,拓拔寔君召开大朝会,便遭到了以北部大人拓跋孤为首的一众大臣的“逼宫”。

    而拓拔寔君早有准备,昨夜他已经接到了密报,与刘务桓等人商议之后,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在议政殿附近布置了三百名刀斧手,把反对自己的大臣全部斩尽杀绝。

    看着已经被摁在地上,挣扎不已的拓跋孤,拓拔寔君接过了部下递过来的环首铁刀,狞笑着道:“拓跋孤,寡人本来不想杀你的。奈何你这般不识抬举啊!阴谋篡位,发动政变,你这样的乱臣贼子,真是死有余辜!”

    “哼!拓拔寔君,士可杀不可辱!有种你就杀了我,看看你日后在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先王,如何面对祖宗!”拓跋孤是宁死不屈。

    但拓拔寔君更是心狠手辣,一刀切下了拓拔孤的耳朵,还把刀刃上的鲜血舔了一下,说道:“成王败寇。拓跋孤,寡人相信如果今日失败的人是我,下场一定不会比你好到哪里去!来人,把拓跋孤拖下去,烹了!”

    拓跋孤开始大声咒骂着残暴不仁的拓拔寔君,但不管他如何挣扎,如何咒骂,最后还是被放进了油锅里活活烹死了。

    拓拔寔君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而随着拓跋孤一死,代国的朝堂上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被一股脑儿地全部处死之后,代国便乱成一锅粥。

    拓跋孤的部众随之反叛,漠北草原上许多部落都打着为拓跋孤报仇雪恨的旗号,纷纷起兵。不过部分胡人开始南下与魏国接洽,希望魏国能够接受他们的归顺。

    镇守并州的苏林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只好暂时把胡人安置在城外,同时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大梁,奉天殿。

    冉闵晃着手中的奏章说道:“诸卿,你们都议一议吧。拓拔寔君处死了包括拓跋孤在内的一众代国文武,鲜卑贺赖部、勿忸于部、贺兰部、普陋茹部等大大小小的部落已经反叛,其余各族胡人也都纷纷响应,乱了,现在漠北草原已经一片大乱了。”

    “现在不少的胡人部落都已经南下,请求归附咱们魏国。欲归附的胡人部落多达三十几个,人口超过二十五万,依你们看,朕是否要接受胡人的归附?”

    听到代国发生了内乱,文臣一边是很忧虑的,因为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魏国的发展才刚刚拉回正轨,好不容易把之前连年战争欠下的国债的窟窿补上了,倘若大魏这个时候又要对外作战,还要针对漠北作战,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的。

    漠北不同于此前的关中,此前的西凉和仇池国。

    漠北之地,几乎都是草原、沙漠和湖泊,地广人稀,差不多都是不毛之地,那种土地根本长不出什么米粟。这还是次要的,关键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接受这么一个地方,只怕是得不偿失。

    别的不说,漠北那里尽是胡人,北地苍茫,这些胡人桀骜不驯,就算在当地设置了郡县管理,只怕都会不时的反叛,到时候只怕会将整个大魏都拖垮了。

    还有,就是钱粮的问题。

    春耕刚刚结束,但不代表农民们都闲下来,无所事事了。

    打一场大战需要消耗许多钱粮,尤其是远征漠北的大战。

    想想当年的汉武帝吧,为了跟匈奴打一场生死大战,把祖父和父亲两代人,文景之治几十年所积攒下来国力全部消耗一空了。

    要知道,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力比拼,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分量比韩信重,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比徐达重。如果韩信、徐达是拳头,那么萧何、李善长就是供应血液的心脏,他们搞钱搞物的能力才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陛下,臣以为可以接受北方胡人部落的归附!”李农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眼下代国内乱,拓拔寔君排挤外来的胡人,这正是咱们灭代的大好时机啊。而只要有了这些胡人打头阵,做向导,我魏军长驱漠北,犁庭扫穴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小!”

    冉闵微微颔首,但是不置可否。

    这个时候,尚书令崔皓又出列反对道:“陛下,臣以为大司马此言不妥。眼下代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咱们都不得而知,仅仅是依靠暗卫的情报,以及道听途说,依我看不可为之。”

    “崔大人,你是在怀疑暗卫的情报能力吗?”冉闵蹙眉道。

    “臣不敢。但是陛下,就算情报属实,拓拔寔君处死了拓跋孤,残害忠良,逼反了众多的胡人部落,但是就凭这样,便接纳胡人的归附,臣以为还是大大的不妥!胡人生性桀骜,他们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被迫归附我大魏的,若是有朝一日,我大魏势穷,谁知道会不会重现永嘉乱事?”

    群臣纷纷进谏。

    “是啊。陛下,关于胡人归附之事,不可不慎重。这几十万的胡人,绝不能轻易接纳。昔日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终于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请陛下三思,万勿重蹈前朝之覆辙!”

    冉闵沉吟了一下,又道:“诸卿应该都听说过《徙戎论》吧?”

    崔皓垂手道:“回禀陛下,臣曾拜读过《徙戎论》。这是陈留圉人江统的著作。当年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于齐万年事件之后,上表《徙戎论》著称于世!文中提到‘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称戎狄是人面兽心,建议摒除胡人。”

    关于这事,读过史书的大臣都知道。

    江统鉴于当时游牧民族大量内迁杂居,后齐万年等在边关作乱的情况,提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羇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的主张。

    《徙戎论》在当时西晋朝廷由贾南风当政时期,自然无法采纳,不到十年即发生五胡乱华。

    “崔令君,你也是这般的主张吗?”

    “是的。”崔皓沉声道:“陛下,臣的主张是这样的,少量的胡人,咱们可以接纳,譬如说河西、凉州的胡人,这些栖息在西北的胡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胡人,而且可以接受朝廷的诏令,愿意接受我华夏的先进文化。大魏可以接受他们,但绝不能接纳北方的戎狄!”

    “臣以为在《徙戎论》中,有一句话说的好。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羇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我大魏现在的人口不是太多,甚至于汉儿要少于晋初,历经乱世,礼崩乐坏,人口凋零,如何接纳这么多的胡人?”

    闻言,冉闵沉默不语。

    就在这时,御史中丞韦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令君大人所言极是。胡人内迁,有利有弊,但是现在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