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来朝拜。
开皇十一年十月末,冉闵在安侯河的河畔建造祭台,接受几百个高车部落首领的朝拜,然后亲自祭天,宣读祭文。
礼毕,冉闵就高坐在陛台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对自己俯首称臣的胡人首领们。
“诸位,我大魏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向来不喜刀兵……”
冉闵的这一句话开场白差点就让胡人首领们吐了,或许此前的华夏历朝历代都比较保守,没有这么穷兵黩武,但他冉闵以及他的大魏帝国可是四面征战,无岁不战的,就这样还敢恬不知耻地说自己不喜刀兵?
但他们都只敢腹诽,不能当着冉闵的面说出来。
“朕,是大魏之主,更是天下之主,是天子,是皇帝!昔日古人云,有教化之功,为圣人。朕不才,自诩为圣人,是以向来以教化天下,教化万邦为己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冉闵朗声道:“吾华夏自炎黄二帝以来,三千多年幽幽岁月古,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抛弃了最原始的茹毛饮血的生活,得天之幸,邀天之功!”
“何谓华夏?中guo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昔日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但如今夷已乱华,夏何不谋裔?”
“上天降下朕,是来教化汝等外夷的。于桀骜不驯者,死性不改者,诸如羯人、氐人、羌人、匈奴人、鲜卑人等,都已经遭到灭族,或者被驱逐。朕想,汝等应该不会像这些胡人一般,桀骜不驯,死性不改吧?”
在场的胡人首领都笑了笑。
其中一个胡人首领起身道:“大皇帝陛下,我等也曾为六夷之害也。如今陛下扫清六夷,廓清环宇,实在是做的一件天大的好事!我们自然不会如那些该死的鲜卑人一样大逆不道了!”
“对对对!”这些胡人首领都点头称是。
冉闵又笑着道:“如此甚好。朕欲效仿我大魏之西域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夷洲都护府、夷岛都护府这四大都护府之制,在漠北之地设置北庭都护府,在高车设置安北都护府,不知道汝等意下如何?”
“这……”胡人首领们就跟吞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但又不敢拒绝。
看到没有人出来答话,冉闵便冷冷地道:“记住了。朕不是在跟你们商量,而是在命令你们!不臣服,就是灭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顺是亡,你们自己掂量清楚!”
撂下这么一句话,冉闵就离开了。
只留下一众胡人首领面面相觑。
冉闵在高车设置安北都护府的话,高车只是名义上纳入了大魏帝国的版图,但是谁知道日后冉闵会不会改变政策,逼迫他们内迁?
是灭族还是顺从?
其实绝大多数的胡人部落都自认为不是魏军的对手,只能选择臣服,反正只是头上多一个领袖,又不必纳税,日子照过,这样有什么不好的呢?
而有部分胡人部落,因为无法抗击魏军的缘故,都选择西迁或者逃向了西伯利亚。
至于一小撮的胡人部落,则是抱着侥幸心理,最后都被进入高车的魏军消灭掉了!
于是乎,在这一年中,大魏帝国增加了两个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人口增加了一百多万,但因为这两个都护府地广人稀的缘故,冉闵无法再从中征召太多的部队,只能征召二十万仆从军。
这些所谓的仆从军,其实战时为兵,平时为农,跟一般的郡兵都差不多,但是他们的战斗力比国内的郡兵应该要强上一些,经过简单的操练的话,上战场打仗是没问题的。
………………………………
第0672章 虾夷
德川守信是倭国的征夷大将军,负责镇守倭国的北部边疆,打压住在北海道、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虾夷人。只不过由于库页岛已经并入大魏帝国的疆土,所以那里的虾夷人并不在德川守信的打击范围之内。
倭国在北海道岛以及千岛群岛的驻军大概是三万人马,是除了倭国本土之外驻军兵马最多的一支。
只不过倭国的军队还没有职业化,这些兵马大多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情况,战斗力都不是很强。
开皇十年,迫于冉闵的强权,大魏帝国正式在倭国建立夷岛都护府,派遣五千驻军以及本土的万余百姓入驻草稚城。这些百姓都是驻军士卒的家眷,他们将扎根于倭国,自草稚城放大魏帝国在倭国的影响力。
与魏帝国的其余五个都护府一样,夷岛都护府也设置仆从军,随时听从魏帝国的调遣。
倭国的人口不是太多,故而仆从军只有五万人但就是这么多的兵马,成为了倭国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于是迫不得已的,驻守北海道的倭国军队就被削弱了不少,德川守信掌握的兵力几乎锐减了一半,这引起了他以及其余倭国将领的极大的不满。
于是以德川守信为首的倭国将领们,在军中以及民间散播了许多对于魏帝国十分不利的谣言,制造倭人对于魏国的不满情绪。
富良野。
在偌大的客厅之内,德川守信将三十四个大将聚在一起,对席而坐,一起商讨对付魏军的事情。
“各位,咱们今日聚在这里的目的,想必你们都心知肚明。是的,我王向魏帝国称臣纳贡,改国号大和为倭国,这就罢了,但是魏帝冉闵,还非要将我们大和国并入魏帝国的疆域,在大和的本土上派遣驻军,设置夷岛都护府。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德川守信怒道:“就连咱们的大王以及一干大臣、大名们都需要魏帝国的册封,要他冉闵的首肯才可以名正言顺,我王就像他冉闵麾下的一个刺史,一个诸侯王,这算什么?我们大和已经亡国了吗?”
在场的倭国大将都义愤填膺,纷纷说话。
“对!真是太气人了!这些魏军来到咱们倭国的土地上,什么都没干,就顾着作威作福,把咱们的士兵抢过去,成了他们魏军的部队!长此以往,这大和还是我们大和人的大和吗?”
“就是!魏国欺人太甚。咱们大和国的人口本就不多,只有七八十万人,但是他们还非要抽取青壮,加入他们魏军,成为魏人的仆从军。这仆从军是干嘛的,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吧?据说冉闵灭亡鲜卑人的时候,安东都护府以及西域都护府可是出动了不少的军队,这些士兵都是炮灰!他们是在为魏人卖命的!”
看到所有大将都这般愤慨,德川守信点了点头,说道:“诸位说的没错。再这样下去,我们大和非要亡国灭种不可。毕竟连国家的军队都这么少,有朝一日,魏国想要灭亡大和,咱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抵抗能力都没有。”
“德川将军想要怎么做?咱们都听你的!”
“好!”
德川守信沉声道:“现在魏军入驻我大和本土,入驻草稚城不过一年多,影响力有限,他们只有五千人,而仆从军却有整整五万人!我准备联合大家的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南下消灭盘踞在草稚城的魏军,还我大和一片朗朗乾坤!”
“……”
听到德川守信说这话,在场的大将就都沉默起来了。
其中一名大将起身道:“德川将军,这恐怕无法成功。魏军的战斗力咱们是知道的,他们在武器装备上,以及士兵的素质上都比咱们大和的士兵要强上不少!这不是末将在危言耸听,更不是末将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他们一个魏军,甚至能抵得上咱们四五个大和士兵!昔日咱们大和远征朝鲜半岛,被少于自己数倍的魏军所击败,全军覆没,当年一战过后被释放回来的战俘至今还心有余悸,对于魏军的战斗力有着极强的心理阴影!”
“且不说咱们能不能打得过这些魏军,咱们这般起兵,大王能支持我们吗?魏军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强盛无比的大魏帝国,末将实在担心,冉闵在得知驻扎在大和的魏军被歼灭之后,会不会雷霆大怒,出兵灭我大和啊!”
众将的脸上都禁不住浮现了担忧与惊惧的神色,看样子魏军的强悍战斗力,以及魏国的强大威慑力,让他们都深感忌惮。
而德川守信似乎不以为意,哼了一声道:“草稚城只有魏军五千人,他们的仆从军都是咱们大和人,一半以上,都曾经是大和各地的军士,这仗一旦打起来,他们未必不会倒戈。所以想要消灭草稚城的这五千魏军,有何难事?”
“至于你刚刚说的,一旦咱们消灭了草稚城的魏军,魏帝国会不会兴师问罪。依我看这根本不必考虑!大和与魏帝国之间,隔着一条汪洋大海,太多的军队想要远渡重洋十分困难,于魏帝国而言,得不偿失。而且,只要我们能一战而灭魏军,再请大王出面,向魏帝冉闵表现出咱们誓死抗战的气概,相信冉闵一定会大为震恐,只能撤销夷岛都护府的设置,不敢使我大和国继续丧权辱国的。”
闻言,众将都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德川守信又道:“为了保证此战的胜利,我已经联络了虾夷人,许以重利,已经让他们答应跟随咱们一道出兵了。”
“有虾夷人的帮助,此战已经胜券在握了!”
“不错不错。虾夷人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胜在野蛮,胜在人多,只要有虾夷人的加入,相信魏军是挡不住的!”
虾夷人,又被称之为阿依努人,是住在北海道、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民族。
自古以来,倭人就将之归于“异国人物”、“外夷人物”范围的。古代倭国一直称阿伊努人为“虾夷”,并根据其地理分布分为东虾夷、西虾夷、渡岛虾夷、渡觉虾夷等。
“虾夷”一词带有贬义,直译是“毛人、囚俘、蕃人”的意思。
阿伊努人体格不像邻近的类匈奴人,可能是一度广泛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的早期类高加索人的后裔。
值得一提的是,倭国的四个大岛上原来都有虾夷人居住,几个世纪以来受倭人逼迫,才往北迁移。
民族间的通婚和文化上的同化实际上已使纯种的虾夷人濒于灭绝。现代北海道约有12000人,几乎没有纯血统的,本族的语言和宗教也濒于消失。
后世多数虾夷人的体格像倭人,而纯种虾夷人身材矮小,肤色浅黑,在世界已知人种中体毛最盛。虾夷男子络腮胡须浓厚,妇女沿嘴边有髭状痕迹。
倭国与虾夷人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最终还是倭人战胜了虾夷人,把他们驱逐到北海道岛上,但倭人依旧没有放弃征剿虾夷人事情,已经占领了四大岛全境,但还是想要把虾夷人彻底消灭。
德川守信还说道:“不仅如此。我已经取得关东、关西以及本州各地的部落首领的支持,准备联名上书,请大王将魏军驱逐出境。只要咱们出兵,就能得到各个部落首领的支持,各部落的军队也都会派兵支援我们的。”
“好!”
………………………………
第0673章 倭人之乱
夷岛都护府的大都护是耿继。
耿继早年就跟随冉闵南征北战十多年,屡立战功,曾经作为皇帝冉闵的亲兵,备受其信任,所以被委派到倭国担任夷岛都护府的大都护一职。
这一日,耿继正在巡视草稚城的城防工事,副将李巍便过来见他。二人走到一间屋子中对席而坐。
李巍蹙眉道:“大都护,眼下倭国的情况不太妙啊。原本镇守北海道岛的征夷将军德川守信叛乱了,他又联合了倭国的部分酋长,联名上书,请求倭王把咱们魏军驱逐出境,但倭王留中不发,不知道打着什么算盘。”
“哼,还能是什么算盘?无非就是想要作壁上观罢了。”耿继嗤之以鼻地道。
“大都护,我听说德川守信的军队已经南下,倭国各地的部落首领,关东武藏、相模、安房、上总、下总、常陆、上野、下野八个部落,已经附逆。还有不少本州岛上面的部落都在蠢蠢欲动,诸如葛城臣、平群臣、大伴连、物部连这些倭国境内势力较大的部落似乎都在包藏祸心啊!”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各部落坐大,倭王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实质的权力。”
“大都护你打算怎么做?”
耿继拍了拍战裙上的灰尘,淡淡的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倭人都是一群杂碎,一群土鸡瓦狗而已,不值一提!”
“还请大都护慎重。咱们草稚城只有五千兵士,虽说仆从军有五万人,但是真正打起来,这些仆从军会不会倒戈还很难说啊。末将建议,大都护应该立即向国内请求援兵!”
闻言,耿继点了点头说道:“好吧。虽然我瞧不起这些倭人,但是杂鱼太多了,也不好处理,发生了这种事情向帝国报告是必须的。”
“此外,末将建议大都护坚守草稚城,等待援军到来。”
耿继睥睨了李巍一眼,说道:“何必坚守草稚城?我记得昔日皇帝陛下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叛军虽多,但不是不可力敌的。”
李巍苦笑道:“大都护,我魏军虽强,但叛军毕竟人多势众啊。就算大都护最后消灭了这些叛军,但剩下的残兵,只怕无法在夷岛都护府立足了。”
“哼,谁说我只用魏军的?”
“这……大都护不会是想要用仆从军吧?”李巍瞠目结舌地道:“这万万不可啊!仆从军固然有五万人,而且经过咱们的训练,战斗力都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可是他们毕竟是倭人,一旦战争打起来,他们会不会倒戈还很难说啊。而一旦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仆从军对我们倒戈相向,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听到这话,耿继冷笑道:“那咱们就让这些仆从军不会倒戈!”
“大都护是有什么好主意吗?”
“主意自然是有的,不过相对来说却是馊主意。”耿继摇摇头说道:“李巍,我问你,土匪最喜欢干什么事情?最经常干什么事情?”
“这……应该是打家劫舍吧?”
“没错。”
看到耿继讳莫如深的模样,李巍顿时瞪大眼睛,一副活见鬼的模样说道:“大都护,你不会是打算煽动仆从军在倭国境内打家劫舍吧?”
耿继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些仆从军,说到底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根本就是一群匪兵!陛下之所以征召这些仆从军,不过是想要把他们充当炮灰,减少帝国不必要的损失而已!”
“可是,这会不会让倭人仇视帝国啊?纵容仆从军在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恐怕会引起公愤的。”
“不是我说你啊李巍。事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能成就什么大事?”
李巍叹气道:“大都护,这个事情实在是太荒谬了!陛下在帝国四面设置安东、安北、北庭、西域、夷洲、夷岛六大都护府的初衷大都护你心里应该是清楚的吧?陛下的本意是用这六大都护府作为帝国的屏障,抵御外来入侵,让我大魏万世一系的。”
“甚至陛下还有更深一层的目的,就是为了化胡为夏,促进民族融合,把这些外邦人都变成魏人!陛下设置夷岛都护府,派遣五千将士,并且把将士们的家眷都送到草稚城的缘故应该就在于此。我想陛下应该是希望大都护,能跟班超定西域一般,通过自己的能力,协调各方,扩大帝国在倭国的影响力,保境安民才对。”
“可是大都护你一旦煽动仆从军闹事,以烧杀抢掠为红利,刺激这些仆从军为你效命,这必将失去整个夷岛都护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