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334章

冉魏霸业-第334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附近的魏军纷纷组织敢死队,悍不畏死地冲上去,把战象上面的敌人砍死了。不过魏军也因此付出了十分惨烈的代价!

    等到战事结束,魏军杀敌二万,俘虏上万敌人,但是自身也折损了两万多兵马!

    这样的战绩让花木兰感到十分的羞愧。

    没想到敌人的象兵这么厉害,而且孙波人看上去不咋地,但是战斗力也这般强悍!

    花木兰怒了,于是一个战俘都不留,让人把那上万名被俘虏的敌人全部坑杀了!


………………………………

第0686章 战象的弱点

    接到花木兰发回来的战报之后,冉闵的心里十分不满,但也知道,这怪不得花木兰,因为古往今来,在战象上面吃亏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

    大象是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一头成年亚洲象肩高四米,重三到五吨,皮肤坚韧,服从性好,易于训练。

    种种优势让人们意识到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厚实的皮肤能够保护它不易遭受箭头和刀剑等冷兵器的伤害,加批战甲后甚至能抵御早期滑膛燧发枪发射的铅弹;高大的象背为驭象手提供了一个视野广阔、不容易遭受步兵打击的制高点;大象在冲锋时可达到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而且无法被普通的长矛兵化解,是有效的冲锋与反冲锋兵种。

    就冉闵所知道的,印度河流域的先民最先发现并培养战象。随后商朝人将黄河象驯化为战象,并编入军队。

    战象的作用与传统骑兵不同,专门用来踩踏敌阵,冲散敌军阵列。

    试想一下,当一群身高四米的庞然大物迎面高速冲来时,有哪一支军队还能保持阵型呢?即便站立不动,也能给敌军以强大的震慑。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帝国展开高拉米拉会战,布置在波斯军队阵列中央的十五头战象给马其顿军队带来极大的震撼。

    碰巧当夜突显流星雨,马其顿士兵惊恐万状,以为深陷波斯大军重围。

    亚历山大彻夜未眠,虔诚地向上天祈祷。第二天,马其顿军队遭到东征以来最惨重的损失,阵线中央被战象突破,两翼被敌人迂回包抄,大营也失陷敌手,阵线摇摇欲坠。

    危急时刻,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两千近卫骑兵发起突袭,用标枪射死大流士三世的车夫,才赢得高拉米拉会战的胜利。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继承者们把战象带回了欧洲战场,迦太基人和埃及人也开始驯化非洲象,战象成为国王们在战场上的坐骑。

    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向罗马军团发起进攻。

    罗马人的马匹一见战象就受惊狂奔,阵型大乱,全军四万人只有一万人生还。十多年后的扎马会战中,罗马人在阵列中留下空隙防止战象冲击,令汉尼拔的战象无功而返。

    汉尼拔大败,迦太基被夷为平地!

    一百多年后,罗马内战爆发。疯狂的恺撒在塔普苏斯之战中指挥士兵用重斧攻击战象的腿,挡住了战象的冲击。

    这是西方战场上使用战象的最后一次经典战例。此后,战象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弱,麦加拉人曾用活猪冲击象阵,因为战象害怕猪叫和火光。

    由于战象自身存在严重弱点,尤其是无法克服怕火天性,造成在很多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反作用,给自己一方带来很大损失。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面对强大的火药武器,战象的作用越来越小。

    冉闵知道战象的弱点是怕火和害怕猪叫,于是写了两封亲笔信,一封交给远在慕克川城的花木兰,一封交给正在进攻占婆的卫峥。

    西南之地,尤其是南亚次大陆这些地方战象特别多,想要更加顺利地拿下这些地方,将其纳入帝国的版图中,必须要克制敌人的战象。

    其实火炮就是最能打击战象的工具!

    开皇十三年八月,卫峥所率领的三十万南方军团终于进抵到占婆。

    本来占婆是一个小国,是不值得卫峥出动这么多兵马进攻的,所以卫峥干脆留下冉恪率领十万兵马攻灭占婆,自己则是率军挺进真腊国。

    在历史上,占婆国公元一世纪末从东汉政权治下独立后,北与华夏各个王朝,南与柬埔寨各王国长期交战,没有落什么大下风。

    但是安南人兴起之后,占婆人却在和他们胶者几百年后逐渐被蚕食,出了几个想振作的国君,也只是输得更惨。

    最终在安南后黎朝圣宗亲征下彻底瓦解,沦为安南的属国,并最终悄无声息的被越南人同化。

    这个古国的存在时间,几乎有一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国颇为类似。可以说一部越南史,其实就是一部越占交争史,质言之,就是一部华夏与印度文化的交争史!

    占婆国,又被称之为为林邑国。

    林邑的建国,就是从汉朝治下脱离的过程。占人(此时称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县一带,东汉末屡屡反叛,劫掠州县,交州刺史不胜其烦。

    其中一次在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结果反而倒戈,形势非常危险,廷议要调荆、杨、兖、豫四万人征讨,幸亏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后夏方两任交州刺史,威信极高,占人闻其名而降。

    时至汉献帝初平年间,象林人区方杀县令自立,为林邑王,林邑最终独立。

    此时冉恪就率领军队跨过红河,进入了占婆国的地界上。

    冉恪很是好奇地询问身边的副将耿继:“耿继,我听说林邑有异宝,有金山,有金汁流出,林邑国就铸神像为金人,有数万斤的黄金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耿继耸了耸肩膀说道:“这谁知道呢?不过多半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林邑之地,本是南方的荒僻之所,不生五谷,遍布瘴气,有一些矿产资源也是不足为奇的,不过要说遍地是黄金,这打死我都不敢相信!”

    “嘿嘿。不管怎么说,这占婆人有金人神像的事情是不会有假的,等到咱们把占婆灭了,就把金人献给陛下!”

    过了没多久,就有斥候过来禀告,说是前方发现了占婆军队。

    冉恪随即命令魏军结阵,随时准备进攻。

    林邑虽是小国,但并不是地广人稀的小国,相反人口还不少,有十几万人,所以能一下子拉出三万兵马,不过这已经是极限了。

    占婆人说的是汉语,故而派了一队士卒出去叫骂,冉恪也不甘示弱,直接让人大骂占婆人祖宗十八代,斥责林邑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等到骂的差不多了,双方这才开始进行厮杀。

    占婆的军队前面摆着五十头巨像,看上去很是吓人。

    这时候冉恪还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些战象呢,有点怂,于是派了一支万人军队冲上去,但很快就被林邑军的战象冲得七零八落的,溃不成军。

    冉恪吓坏了,连忙下令鸣金收兵,把军队撤到红河附近,修筑壕营。

    而占婆人见天色已晚,所以没有去攻击魏军的营垒,也就地安营扎寨了。

    战事似乎一时之间相持不下了。


………………………………

第0687章 以德服人

    到了晚上,冉恪召集众将议事。

    “占婆人的战象很厉害啊,比咱们的重甲骑兵,重甲步兵都厉害多了。他们的战象一冲过来,咱们的阵形就被冲得七零八落的,万余兵马冲上去,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被冲散了!”

    冉恪黑着脸喝道:“若是连占婆人的战象都对付不了,咱们就别想攻灭林邑国了。可惜咱们的红衣大炮还没拉到前线,不然依靠火炮的威力,管他这种大象多么庞大,几炮过去照样撂倒了!”

    闻言,在大帐里面的将军们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一时之间都没有什么好的对策。

    左武卫将军耿继出列道:“将军,依我看敌人的战象这么厉害,两军对垒的话,无论咱们的兵马再怎么多,阵形始终都会被冲垮,也无法消灭林邑的军队。”

    “耿继,你的意思是,咱们要等到后勤部队把火炮拉上来再打?”

    “这个没必要。”

    耿继回答道:“战象一定是有弱点的。而凡是生灵,都惧怕陷阱!战象也不例外!依我看将军不妨明日继续出兵与占婆人作战,佯装战败,退到后面,并在退路上设置好陷阱,等到占婆人追击过来,他们的战象都落到了陷阱里面,到时候就是咱们魏军反击的时候了!”

    “此计甚妙!”

    冉恪觉得耿继的这个法子不错,于是就吩咐下去,军队埋锅造饭,于第二天率领三万兵马与林邑军在红河附近的旷野上排兵布阵,进行大战。

    林邑军似乎膨胀了,自以为魏人没有克制己方的战象,而擅自出击,于是就将所有的战象都摆到方阵的前沿地带。

    战斗一大象,林邑军率先发起进攻。

    五十头战象宛如小山一般,“轰隆隆”地往魏军的方阵这边冲击过来。随后就有林邑军的大批兵马跟随着,似乎想要一举攻灭魏军。

    而冉恪为了把事情做得逼真一些,下令万箭齐发,射杀了部分敌人,但依旧挡不住林邑军的战象的进攻。等到战象冲入了魏军的方阵,顿时就是一片尸山血海,大量的魏军士卒撒开脚丫子往后面撤,抱头鼠窜。

    看到魏军已经溃败了,压根儿就没有反抗的余地,那些占婆人欣喜若狂,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飞奔过去,想要乘胜扩大战果。

    于是魏军的溃兵在前面跑,占婆人的兵马就在后面追。

    追到红河附近的一片密林当中的时候,占婆人的战象就纷纷摔入了魏军原先布置好的陷阱当中,一片哀嚎。战象皮糙肉厚的,陷阱里面的竹枪伤害不了它们,不过却能把这些战象都困住了。

    前面摔下去十几头战象,但还有一些战象还好好的,不过冉恪这个时候不慌不忙地指挥军队包抄过去。

    这个地方山高林密,不适合骑兵的纵横驰骋,也不适合战象的突击,所以在被围困的情况下,战象的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

    “放箭!”

    随着冉恪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在山道两侧的魏军顿时张弓搭箭,居高临下的向下面的敌人放箭。

    一时之间,万箭齐发,许多占婆人的士卒就都哀嚎着,纷纷中箭倒地,气绝身亡。

    等到占婆人还准备冲出去的时候,两侧的通道已经冲过来数以万计的魏军将士,他们憋着一股气,宛如虎入羊群一般屠杀着被围困在山道中间的敌人。

    林邑军的将士们死的死,逃的逃,伤的伤,投降的投降,根本就反抗不了魏军的进击。所以过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占婆人就向魏军投降了!

    消灭占婆人的主力军之后,冉恪又继续率领军队挺进林邑国的都城占城。不过冉恪并没有冲动地直接下令军队攻城,而是先礼后兵,派出一个使者进入占城,去劝降林邑国的国君范雄。

    对此耿继感到很不解:“将军,为什么不直接攻下占城?”

    “陛下不是说了吗?咱们要以德服人!”

    冉恪笑吟吟地道:“我们此番南征,其实是来征服南蛮的,而不是来攻灭南蛮的。”

    “这……陛下不欲灭林邑国?”

    “西南之地,本就不是华夏之地,其人又桀骜,不服王化,帝国想要治理这些地方十分困难。昔日秦始皇曾两次派兵征辟南越,第一次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其中,攻占番禺的这支秦军最为迅速。他们经九嶷要塞,顺北江而下,占领了番禺。”

    ”但秦帝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南征却是以失败而告终了。原因何在?在于以屠睢为首的一些秦军军官采取歧视越人的政策,推行暴政,引起了越人的全面反抗,连秦军的统帅屠雎也战死了!史载南越土著与禽兽处也莫肯为秦虏。”

    这秦帝国第二次南征的过程和结果,谁都知道。

    第一次征辟百越的战争失败之后,不得不让秦始皇重新调整征服南越的战略:稳扎稳打,攻心为上,移民实边,长期驻守。

    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由于灵渠总长仅34公里,工程的劳动量不大,秦军很快就完成了。

    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军的粮饷能够络绎不绝地运到岭南。

    到了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统军第二次南征,秦发诸尝逋亡人、赘婿、商贾随军,不仅为秦军建立了稳定的军事据点,也在很大程度了开发了岭南地区,使得秦军顺利攻占该地,设置三郡。

    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龙川县由于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

    赵佗到龙川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中原人与岭南人同化;又上书秦始皇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加强汉族、越族的民族融合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才被汉朝所灭。

    说起秦军当年征辟百越的失败的原因,冉恪不得不叹息道:“要我说,征服百越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应该是一笔吃亏的买卖,军事上用去三分之一的秦军兵力,削弱了对六国的掌控,南方五十万军,僻在南荒,交通不便,关中一旦有险,数月亦救之不及,后来都成了赵佗的嫁衣。”

    “而从经济上来说,秦帝国五十万大军全部驻扎在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三郡,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十分落后,五十万南军根本无法像蒙恬北军那样大规模屯田,所以只能靠修一条灵渠从巴蜀与汉中调粮,结果几年下来,五十万人几乎耗尽了天府之国的粮仓。”

    “不过对于后世可是大大的有利,极大的促进了南北的融合,为以后的统一和疆土打下了基础,毕竟都可以称之为华夏儿女了,融合力还是很强的。”

    耿继闻言,亦是长叹一声说道:“是啊。当年不可一世的秦帝国费了好大的气力,这才把百越打下来的,现在帝国四面,每日粮食动辄百万计,这打仗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钱粮,倘若还想要治理这些不服王化的地方,真不是一般的困难。”

    冉闵早在众将出征前,就已经跟他们说了大致上的方略,以及对待所征之国的策略。

    魏军基本上不灭国,要以德服人,恩威并济。

    因为魏帝国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去消化这些地方,只能让他们在名义上并入大魏的疆域,待到日后魏帝国的人口更多了,这些地方的百姓也都渐渐接受汉家的文化,对于魏帝国的认同感更高了,魏帝国才能毫无顾忌地在这些地方设置州郡治理。

    想想看,征服一个地方实在是不容易,因为你灭国可以,但是你无法将他们彻底斩尽杀绝。而一旦斩草不除根,就会春风吹又生,到时候人家在山林之中打游击,不断侵扰魏军的粮道,也足够魏帝国喝一壶的了。


………………………………

第0688章 竺旃檀

    林邑国的王是范雄,在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