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冉闵则是自己宣读三位及第的进士的卷子,到司马诩的卷子的时候,冉闵淡淡的一笑,说道:“诸位的卷子都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字,大致上的意思都差不多,而咱们的这位新晋状元的卷子则截然不同。言简意赅啊!”
“司马诩主要提出了十条政治主张。”
“一,实行仁政,废除严刑峻法。二,息兵休战,不求边功。三,法行自近,公平执法。四,宦官不得干政。五,拒绝租赋外的贡献。六,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七,礼待朝臣。八,虚怀纳谏。九,不再增建道观、佛寺。十,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
放下了手中的卷子,冉闵感慨万千地道:“司马诩所提出的这十条政治主张,甚合朕心,也大致上适合我大魏当前的国情。夫,宰相之才也!”
司马诩能提出这十条政治主张,的确说明了他的能力,确有宰相之才没错。但现在不是乱世,而是一个太平盛世,朝廷不缺干吏,所以压根儿就不可能一下子提拔司马诩为宰相。
冉闵跟群臣商议了一下,最终决定对于一众进士按照表现出的才能一一任命。
原来的书记郎徐渭早已经被外放出去,替代告老还乡的王衍,担任户部尚书。所以冉闵就任命状元司马诩为书记郎。
别看书记郎的官职很小,俸禄不多,但属于天子近臣的存在,一旦被外放出去,那就是一方封疆大吏的存在,而一旦入朝,那也是三省六部里面的大佬!
而秦问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王禤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崔弘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其余各个进士,皆有任命,大多数被分派出去担任地方的县令,一部分也被留在朝里,担任六部的各个主事。
下了大朝会,冉闵就单独召见了秦牧。
闲来无事,君臣二人便很有闲情逸致地对弈,下着围棋。
手里捻着一枚黑子,冉闵淡淡的蹙眉道:“秦牧,你对司马诩这个人怎么看?”
冉闵是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但他基本上是挂着名而已,真正履行祭酒(校长)这个职责的,还是假祭酒秦牧。而司马诩出自稷下学宫,冉闵想要探听其为人,过问秦牧是最好的选择。
而秦牧听见冉闵的询问之后,愣了一下,随后就说道:“司马德文,堪称是少年英才。”
“才华是有的,要不然也不能成为本次科举考试的状元了。但朕问的不是这个。司马诩,其为人如何?”
“陛下是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
“自然是真话。”
“司马诩其人,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很谦逊,如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似他这般年轻而才华横溢,又懂得谦退之节的人不多了。”
闻言,冉闵沉声道:“朕观之,司马诩其人有狼顾之相。”
狼顾之相,就是身子不动脑袋能够完全转到背后。据说这种奇怪特征的人内心凶险,有一种说法是这“狼顾之相”表示有狼的野心、狡诈而已。
《史记》的苏秦传记载,他游说齐王时,说秦国不敢攻打齐国,是因为有赵魏韩,秦国若攻打齐国会狼顾,担心后方,在这里狼顾也有了要吞并天下,进行远征,但是有后顾之忧的意思。
到了东汉末年,狼顾已经有些贬义,但是一般也都像说秦国要吞并天下担心后方的内涵,来形容人有后顾之忧。
传《晋书。宣帝》便记载了曹操向二公子求证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的情形:“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後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另一种对于“狼顾”的解释,就是:狼目,低头反顾,蹙眉而视,黑多白少,心毒多妒,贪婪好淫。
“这……陛下是说,这司马诩会跟他的先祖司马懿一样,有不臣之心,有篡魏之野心?”秦牧不禁勃然变色。
冉闵点了点头说道:“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其实冉闵的心里跟明镜一样,清清楚楚。历史上并没有司马诩这号人物,这就是冉闵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司马氏自司马炎之后,似乎都没什么杰出的人物,反而以低能儿居多。有人说司马懿太聪明了,把后代的智商都用了一半,导致司马氏的后人智商欠费。
但冉闵却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两晋时代,世家门阀实在是太过强大了,说不定真正天资聪颖的司马氏后人,在小的时候已经被除掉了,亦或是这个司马诩,就是被士族培养出来的,想要用他来对付冉魏王朝的。
“既然陛下认为司马诩有狼顾之相,其人又有大才,恐为祸乱,何不杀之?”
“杀不得,杀不得。至少在他没有表露出不臣之心,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帝国不利的事情,朕都没有任何理由处死他。”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冉闵不能随便将君权凌驾于国法之上,这会让国人不重视法律,进而导致一些不良的影响。杀了司马诩,故而能让冉闵安心一些,但这些只是他的猜测而已。
闻言,秦牧微微颔首道:“陛下,司马诩可能跟司马懿一样包藏祸心,但是现在还看不出来。更何况,就算他司马诩是司马懿,帝国也不是曹魏,陛下以及帝国的后世之君,更不是那几个短命的曹魏皇帝可比的。”
“是啊。司马诩的存在,让朕很是不安,不过倘若其能成为帝国的栋梁之才,朕未尝不能重用他的。”
………………………………
第0695章 恒河
十年前,冉闵一口气分封十八个诸侯国,令十八个已经成年的皇子立国于四方,或者于辽东,或者于漠北,或者于倭岛,或者于夷洲,或者于朱涯洲。
后来,冉闵又分封十六个诸侯国,置于澳大利亚以及美洲大陆各地,令其率军征服那些地方。
各个诸侯国的势力不大,但是疆域辽阔,军力常年维持在三万以上,在一些偏远地区,譬如常年攘夷的美洲大陆各个地方,都至少有五万以上的兵马,而一些叛乱多发地区,也都大同小异。
有了这些诸侯国的存在,帝国就不必劳师远征,从中原抽调兵马去远征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十年之中,有感于大魏帝国的强盛,东南亚地区的狼牙珍、盘盘、阿拉干、骠国,乃至于爪哇海附近的达鲁漫、古泰等马来人的国家都表示归附于帝国,相继并入魏帝国的安南都护府和夷洲都护府。
冉闵想要出兵于海外,去征服其他国家,去征服其他地方,就必须要选择一个方向。东面和南面基本上已经没有可以扩张的版图了,再下去就要出海了,所以魏帝国扩张的方向只有西面和北面。
北面的话是西伯利亚冰原,那地方可能有土著人,但绝对不适合外人居住。
不过西伯利亚冰原是有着许多矿产资源的,其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极大,据说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那个红色超级大国的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
但就算是这样,冉闵暂时还没有把主意打到这片不毛之地上面,因为其地下资源再怎么丰富,以魏帝国现在的条件根本开发不了。
所以冉闵紧接着就把目光放到了殖民亚欧非三大陆上面。
虽然一统全世界是不可能的,但征服总可以了吧?
于是在开皇二十四年的二月,冉闵就御驾亲征,出动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羽林卫、左右千牛卫等十五万禁卫军,作为远征军团,同时调遣早就驻扎在宝髻、孙波、象雄等国的仆从军十万人,向南方的泥婆罗和笈多王朝进军。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万仆从军经过特殊的训练,都能承受那里高原气候。
已经年过半百的冉闵亲征笈多王朝,意义重大。
这一回魏帝国并不抱着统治南亚次大陆的心思,也不想搞什么殖民,而是赤果果的征服!
十万仆从军作为诱饵,由李农统率,进入泥婆罗地区,随后就吸引了笈多王朝的军队赶去增援。而趁着这个时候,冉闵则亲率整整十五万铁骑,日夜兼程,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笈多王朝的地界。
一路上,魏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没办法,这一回魏军是没有后勤补给的,只带了几日的干粮,所需要的东西都取自当地。
阳光明媚,万里晴空。
经过连续三日的行军,魏军的铁骑就来到了华氏城下面。
华氏城是笈多王朝的都城,华氏城长约十五公里,宽约二点八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
到大约公元前600年时,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分为十六个小国,它们最后统一成一个被称作“摩揭陀”的天国。
摩揭陀国国王旃陀罗笈多·摩里建立了孔雀王朝,他于公元前321年登上王位。他的孙子阿育王最后统一了整个印度。
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是位于恒河岸边的一个大都市。
阿育王成为佛教徒后,对于民众应该如何生活和处事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把这套理念制定成法律来指导百姓。他的信仰和法律被刻在印度各地的岩壁和石柱上。
此时此刻,冉闵正在马车上打盹儿。常年居于深宫的生活,冉闵早已变得娇生惯养起来,一时之间要行军打仗了,他还是离不开马车的。
“陛下。”这时,马车外面响起了司马诩的声音。
“嗯?”冉闵睁开了眼睛,随手就掀开了马车的窗帘。
“陛下,先锋大军已经抵达华氏城下了。”
“情况如何?”
“身毒人还龟缩在华氏城内,不敢出战。不过臣相信,只要咱们把红衣大炮拉到华氏城下,不消一两日,就能拿下这座笈多王朝的都城了!”
闻言,冉闵不置可否,随之下了马车,换上了一匹坐骑火龙灸。
冉闵一生有三匹坐骑,赤马朱龙、火龙驹先后故去,这匹神骏的火龙灸,是他的第三匹坐骑。
在魏军行进的道路边上,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是恒河。
恒河的历史地位跟华夏的黄河、长江差不多,属于印度人的“母亲河”。
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
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
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魏军就这样穿过恒河,一路来到华氏城之下。
“开炮!”
“轰隆隆!……”
在漫天的炮火声中,躲在城墙后面的笈多王朝的士兵瑟瑟发抖,只以为是天雷降临,是雷神发怒了,要来惩罚他们身毒人的。
冉恪拔剑出鞘,坐在马背上遥指对面的华氏城的城头,高呼道:“弟兄们,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跟我杀啊!”
“杀!”
在冉恪的身先士卒之下,无数的魏军锐士冒着箭雨飞快地前进着,他们架着云梯,跨过了宽阔的壕沟,又架起云梯爬上了城头,与敌人短兵相接。
笈多王朝的士兵被坚执锐,全副武装的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士兵还是穿着简单的皮甲或者布甲,手中的兵器是五花八门的,精神头还可以,只不过面黄肌瘦的,看上去跟难民差不多。
这样的军队怎么打胜仗?
“顶住!顶住!”
喊话的是笈多王朝的国王,沙摩陀罗笈多。
这位国王算是笈多王朝史上有作为的君主。
公元三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这些小国一部份被笈多王朝统一,另一部份则被北方的嚈哒人(白匈奴人)所灭。当时恒河上游地区一个小国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制服附近小国并自称“摩诃罗阇”,意为众王之王。
室利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一世时,势力更盛,约在308年,旃陀罗笈多娶当地著名部族离车公主鸠摩罗提毗为妻,离车族统治华氏城及附近地区,旃陀罗笈多因婚姻关系继承了华氏城,令笈多家族实力大增。
320年,就是冉闵出生的那一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定都吠舍离。
沙摩陀罗笈多是旃陀罗笈多一世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征服恒河上游地区及印度河流域东部地区,然后回师东进,征服恒河下游及三角洲,最后挥师南下,进抵奥里萨及德干高原东部,甚至南印大国帕拉瓦王国也臣服于笈多王朝并纳贡,势力直抵苏门答腊及爪哇。
沙摩陀罗笈多文武全才,被称为“卡维罗阇”,即诗人国王。
看着魏军猛烈的炮火,以及他们那些势不可挡的攻城士兵,沙摩陀罗笈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陛下,大事不好了!城西有三座城门失陷了!都被敌军的火炮打开了好几个缺口!”
“什么?”沙摩陀罗笈多气急了,怒道:“快点派人堵上去!一定不要让魏军冲进来!”
“是!”
红衣大炮不是万能的,虽然魏军有红衣大炮,士兵也都悍不畏死,猛烈进攻华氏城。但华氏城毕竟是数百年的古都,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所以魏军一时之间也打不下华氏城。
夜幕降临,魏军便鸣金收兵了。
………………………………
第0696章 火攻
天似穹庐,月明星稀。
冉闵正在与众将议事,这时就有一个笈多王朝的信使过来,说是要呈给他阅览沙摩陀罗笈多的亲笔信。冉闵不认识身毒人的文字,但是书记郎司马诩认识,所以由他解读出来了。
“噢?沙摩陀罗笈多想与我军决一死战?还是在三日后?”冉闵嗤笑了一声,说道:“他以为朕愚蠢到这个地步吗?笈多王朝的军队正在源源不断地往华氏城赶来,三日的时间,远在泥婆罗国的笈多王朝军也能赶过来增援,到时候咱们要灭掉笈多王朝,也将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啊。”
“陛下打算怎么做?”
“围点打援吧。先把华氏城围住了,围而不攻,然后联合泥婆罗的仆从军,抢先一步歼灭笈多王朝的主力军,然后一举攻下华氏城。这样就大局已定了。”
正如冉闵所猜测的那样,沙摩陀罗笈多的目的就是想要拖延时间,让各地的勤王之师尽快赶过来,但冉闵偏偏不让他得逞。
翌日,魏军就把华氏城彻底围住了,然后又分出三万铁骑,在恒河一带伏击了赶过来增援的笈多王朝的军队,斩首六万,不留一个俘虏。这个时候,仆从军已经把泥婆罗国灭掉了,进而长驱直入,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就跟魏军联军一处!
眼看着大事不妙,沙摩陀罗笈多连忙率军杀出重围,逃往吠舍离。
但冉闵并不打算放过他,于是在占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