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赵国出动了步骑十五万人,不过并不算是倾国之力。对于国家的军事力量,羯赵国还是有所保留的。
处四战之地,欲成大事,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要开拓进取!
故而赵国是连年征战。前年攻燕,去年攻晋,今年又分兵攻代、攻凉,羯赵国的战事之频繁可见一斑。
不过正是因为赵国的战事如此频繁,才成其这偌大的疆域,使得四方诸国都畏之如虎。
石闵带着赵国的步骑八万大军,一路出邺城,过井陉关,跨越太行山,接着又辗转经过定襄、雁门两郡之城池要塞,终于在急行军十多日之后,抵达雁门一带的长城边上。
雁门山。
石闵骑着自己的坐骑赤马朱龙,遥望这座雄关之巍峨,不由得望而兴叹道:“这就是雁门山啊!”
旁边的李农回答道:“是啊。大都督,这可是古来有之的雄关!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的中原豪杰在此阻挡胡人之南下牧马。古语云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武灵王、李牧、蒙恬等人都曾经出雁门山而北击胡虏!当年的白登之围,汉高祖曾经抵达平城抗击匈奴,只不过被诱之,三十万汉军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这雁门关,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抗击北方胡虏的兵家必争之地啊!”
石闵微微颔首道:“是啊。若无这雁门要塞,不知道抗拒北方胡虏,我们中原人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可惜,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见这雁门要塞‘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闻言,李农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石闵一眼,随后点头道:“此番北击代国,有将军你的英明领导,有将士们的敢不从命,悍不畏死,当可一战而下,迫使鲜卑人北逃。”
“或许吧。”石闵浅笑了一声道。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到明初又得以修建,这座要塞,直到近代才被弃之不顾。
“大都督你看!”李农忽而指向了前面的一片尘土飞扬的山坡上。
全军都开始戒备,但是石闵定睛一看,原来这急冲冲跑过来的,不是游牧的拓跋鲜卑人,而是一些衣衫褴褛的老百姓。
对于这些出现在雁门山附近的黎民百姓,石闵没有加以怀疑,因为他之前已经得到过情报,鲜卑人刚刚撤走不久,故而在塞外,有一些惨遭奸淫掳掠的老百姓不足为奇。
那些老百姓,一看见这来势汹汹,披坚执锐的大军,顿时吓得肝胆俱裂。
他们纷纷跑到一侧的路边上,不敢阻挡大军的行进。
这一股老百姓大约有五百多人,灰头土脸的,看上去好不狼狈。
石闵见状,随即挥了挥手道:“李信!”
“末将在!”
“你带一千人的骑卒围上去!将这些流民都集中起来!”
“诺!”
李信随之点起一千骑卒,飞骑而出,直接在战马上驱赶这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很快,这五百多的老百姓就被集中到一个低洼的地方,被赵卒看守着,若有轻举妄动者,格杀勿论。
“饶命啊将军!将军,我们都是这一带的黎庶!因为鲜卑人南侵,霸占了我们的房屋土地,抢走了我们的钱财,这才被驱赶到这里的!”
“我们是无意冒犯王师的!将军但有差遣,无不从命啊!”
“鲜卑人嗜杀成性!我们愿意随从大军,杀回自己的家园啊!”
石闵随即驱马上前,指着一个胡子灰白,看上去还算有点精神气的小老头,垂询道:“你是哪里的人?”
“回禀将军,老汉是焉然山一带的牧民。”
听到这小老头的口音,石闵还能分辨得出来,现在北方有一些游牧民族已经与汉人同化得差不多,但是口音和文化习俗上,还是略有差异的,尤其是他们还有着自己的方言。
很不巧,石闵是比较厉害的那一种人,他精通汉语、鲜卑语、羯语、羌语、氐语等几种语言,这不仅仅是他天赋异禀,还有身边生活的环境实在是胡汉杂居,形形色色的异族人不可计数的缘故。
石闵当即蹙眉道:“你是乌桓人?”
“是的。”那个小老头一脸惊诧地道,“将军是如何得知的?”
石闵没必要回答他的这个问题,又道:“你可知道鲜卑人的统兵大将是何许人也?”
“老汉不知。不过从他们那中军大纛的军旗来看,上书‘独孤’。”
“独孤?”石闵愣住了。
李农随即上前,跟石闵附耳道:“大都督,这孤独者,应该是代国的上将军,独孤信。看来拓跋鲜卑人已经得知我赵军大举进攻,派出了独孤信来迎击的。”
石闵点了点头,又向着那个小老头垂询道:“你可看清楚了,那鲜卑人大概有多少兵马?”
“漫山遍野的,老汉不知。”
石闵还想问问,鲜卑人的骑兵已经撤走多久了,不过料想这些被驱赶的流民是不会知道太多的,故而挥了挥手道:“发一些口粮给这些流民!”
“全军休整半个时辰!准备战斗!”
………………………………
第0064章 水源
石闵紧接着又统率大军,直往代国的都城盛乐而去。
这一路上,石闵为了防止被鲜卑人的骑兵的突袭,不由得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和游骑,往四面八方巡弋而去。没办法,他们现在是孤军深入,一旦在这大草原上,被鲜卑人的骑兵突袭,到时候不说是必败无疑,至少死伤也会十分的惨重!
过了没多久,石闵又看见一股大概千人的牧民从西面而来,就在大军正面的河畔上,无精打采地走着走着。
石闵见状,不由得眉头一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李农询问了向导,回答道:“大都督,这是距离班氏古城不远的地方,此河,名唤绿沱河。”
“李信,你带人将那些牧民一样给我包围起来。”
“诺。”
李信随之领命而去,点起一千骑卒,迅速就将这些带着牛羊马,拖家带口的牧民给包围起来了。
石闵拍马上去,望着瑟瑟发抖的牧民人群,高声道:“你们谁是主事人?”
“将……将军,我是主事人。”一个胡络腮的中年人站出来道。
石闵闻言,不由得打量了他一阵子,只见这人昂藏九尺,膀大一圈,腰圆十围。这个中年人看上去头发乱糟糟的,只不过高鼻深目,肤色黯淡,看上去还有一些很明显的白种人的特征。
此人孔武有力,手上还拿着一口环首刀。
“你们是鲜卑人?”
中年人赶紧摆了摆手道:“不是的,不是的。将军,我等之中,有羯人、汉人、乌桓人和氐人,我们都是被鲜卑人掳掠到这儿许多年了,但是思念故土甚久!听闻赵军杀到,而鲜卑人现在都已经望风而逃了,故而我们都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地往南面逃奔,都希望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借口,似乎无可挑剔。
石闵也实在无法从中挑出什么毛病!
“放行!”石闵挥了挥手,让包围这些牧民的赵卒撤去。
“多谢将军!”那个中年男子拜谢了一声,随后呼喝牧民们,一起远行。
望着这些牧民的背影,石鉴忽而上前道:“大都督,你真的要放他们离去吗?”
“不然呢?宁杀错,不放过?”
石鉴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低声道:“大都督,现在我军孤军深入,只带了一些粮秣。正好,这些牧民的牛马羊可用之!”
闻言,石闵想了想,最终说道:“那你带三千骑卒冲上去,待他们走远之后,一个不留!”
“诺!”
……
在距离平城不远的一处低洼地。
旌旗猎猎,人山人海。
鲜卑人的勇士们身穿皮甲,手持银月弯刀,戴着绒毛战盔,脚踏小蛮靴,一股剽悍的气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去。这些鲜卑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不过是单兵作战能力,打团战的时候,其反应能力还是远远不及赵军的。
代国虽然已经建国,刚刚学习汉人的制度,但是许多地方还没有彻底完善。
好多鲜卑人,迄今为止,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想要全面向汉人学习,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谈何容易?
“报——”一个小校飞骑而来,见到中军大纛,便径直下马跪到地上,垂手道,“大将军,斥候来报,赵军刚刚过了班氏古城,渡过了绿沱河,现在往我们这边赶了过来!”
“再探!”
“诺!”小校随即飞骑而去。
在独孤信旁边的将军步六孤峰,不由得站出来道:“大将军,为什么我们不趁机突袭来犯的赵军呢?赵军只有步骑八万,我军亦有五万本部狼兵!我们鲜卑人有着地利与人和,何以不能一战而下之?”
闻言,独孤信摆了摆手道:“不可贸然出击。步六孤峰,你以为老夫不想一战成功吗?只是盛乐宫那边,大王与群臣,还有各部的首领正在争议,看看要不要迎击这一股来犯的赵军!”
“有什么好争议的?”步六孤峰不满地道,“敌军犯境,不打回去这不是让他们得寸进尺吗?”
独孤信摇摇头道:“步六孤峰,你不懂。汉人的兵法当中,有那么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兵者,国之大事也’!这是国战。我代国刚刚建国不足两年,各种制度尚未完备,你别看各部都似乎被我们拓跋部统一了,但是依旧有不同的声音!”
“大王之所以任用汉人,学习汉人的各种官制、军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我们鲜卑人从一个部落联盟,成为国家形式的过渡!但是很不幸的,赵人没有给我们这个平稳过渡的机会。”
步六孤峰挠挠头道:“大将军,末将还是不甚了解。”
“你不需要去了解。”
与此同时,已经渡过绿沱河的赵军正在休整。
天色已晚,石闵随之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同时擂鼓聚将,召集李农、石鉴、朱保等诸将升帐议事。
石闵指着挂在墙上的羊皮地图,说道:“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还是绿沱河的河畔。接下来,我们想要直扑鲜卑人的都城盛乐的话,就必须要跨过一片荒漠。跨过荒漠,这水源便成为了我征北大军的又一个难题!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地解决掉这个难题,如若不然,盛乐的城头还没见到,我们赵军便不知道要被活活渴死多少的士卒了!”
李农闻言,站起身道:“将军,这水,可取自绿沱河。而且后方还有雁门、云中、定襄、代郡等几个郡正在为我军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和水源!只要我军将这水源管理好,应该问题不大。”
“问题的关键便在这里。”
石闵蹙眉道:“我们并不知道从此地到盛乐需要多久的路程!其中,还会有鲜卑人不断派出的骑兵骚扰,一旦水源被切断,我军将陷入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到时候这偌大的漠北草原,极有可能成为我八万赵军的葬身之地啊!”
李农是沙场宿将,经验丰富,他暗自思衬了一下,随即道:“大都督,依我看,不如先在绿沱河驻扎多日,搜集足够的水源,再等到后方的粮秣和水源输送到这里,再一起进军鲜卑人的老巢盛乐?”
“不可!”
董匡这一回随军出征,但是他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董匡叉手道:“大都督,末将以为,万万不可在绿沱河逗留太久!此番我赵军征北,鲜卑人想必是早已获悉,已经在调兵遣将了。这一点,从近日来不断有敌方的游骑和斥候在我大军的四周徘徊便可见一斑!”
“常言道,兵贵神速!尤其是在这漠北的草原上,鲜卑人几乎都是骑兵,其行踪飘忽不定,我们无法寻找其主力进行大决战。这本来便是我军的一个巨大的缺陷!若是在绿沱河逗留太久,只怕鲜卑人可以从容应对,到时候他们调集了重兵,又故意坚壁清野,消耗我军的粮草和水源,如之奈何?”
“这倒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石闵微微颔首道。
董匡又道:“大都督,依我看,不如派出一支精骑,带足数日的干粮和水源,抢先一步跨过荒漠,然后大军随后行进。”
李农蹙眉道:“这不是要分兵吗?大都督,我军只有步骑八万,粮草无多,若是被鲜卑人逮到我先锋的精骑,围攻之,如之奈何?而且荒漠茫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寻找到足够的粮秣与水源,这实在是太过冒险了!”
“兵行险招。”
石闵眯着眼睛道:“现在我们要考虑的,还是水源的问题。我料想鲜卑人肯定知道我军的水源所在,然后加以切断。这样吧,我军只将水源分成三批,依次送入大军当中。”
“李信!”
“末将在!”李信当即站了出来。
“命你率精骑三千,带足五日的干粮和水源,每一日都要派出传令兵与主力大军联络。凡遇上鲜卑人的部落,可斩尽杀绝,取其水源与口粮,据为己有!切记,不可逗留太久。你们一旦碰上来围攻的鲜卑人的大股部队,一定要避战!”
“诺!”李信当即领命而去。
石闵又道:“此番,我军要将水源分成三批,逐次送入漠北草原。李农!”
“末将在!”
“你负责水源和粮秣的事宜。我给你一万人马,但是押送水源和粮秣的队伍,必须要分成几批,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必须要做到掩人耳目,不可为鲜卑人切断我们的粮道和水道!”
“诺!”
石闵的这个命令着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
第0065章 杀机
夜色如墨。
在一片苍茫而沙漠上,朔风阵阵,风沙吹袭。
从远方眺望过去,依稀可见如星光一般的火焰,斑斑点点地坐落在星罗棋布的荒漠上。这是一支支的火把,将士们行走之间,铠甲的碰撞声“窸窸窣窣”作响。
不知道有多少披坚执锐的赵军将士,他们拿着长枪长矛直指穹苍,或者是拿着盾牌和铁剑在前面开路。而在队伍的中间,不可计数的封闭的马车在行进着。
李农借着火光,只看见前方一片夜色,无边的夜色好似一头巨兽,在张着大嘴巴,想要将他们这支队伍吞进无边无际的深渊一般。
“停下!原地休息!”
李农蹙着眉头,挥了挥手,随即让全军的将士都驻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