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氐人、羯人和羌人,汉人占了各族中的绝大部分。
现在的石虎还没意识到汉人对于羯赵朝廷的危害性,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便有意“苦役晋人”,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起义不断发生。
石虎摆了摆手道:“朕又何尝不知?可是申扁申钟,你二人可知道,朝廷当前的心腹大患乃是石宣的叛军,一日不拿下邺城,一日不杀死石宣,一日不能平定叛乱,朕心难安,国内的动乱就不会停止。”
“而现在,石闵虽然率军在延津大破叛军,几乎歼灭了叛军的主力,但是叛军在邯郸、武安一带布置了重兵,仗着城高池深,叛军必定负隅顽抗!我军若无多余的粮秣,只怕是无以为继,不能早日平定叛乱啊。”
闻言,申扁颔首道:“大王是在担心我军受挫,不能早日平定叛乱?”
“不错。在战前,朕已经征集了许多的粮秣,可是再养上这二十余万的降卒的话,恐怕支持不了多久。而且,这些降卒人心未附,难以管理,若是就地遣散了他们,又回到叛军的阵营里,继续为虎作伥,阻挡王师又待如何?而要管理这么多的降卒,不抽出一些兵力看押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又如何能保证我军可以势如破竹,一举拿下邺城,平定叛乱呢?”
听到这话,申钟与申扁父子二人面面相觑,随后,还是申扁站出来道:“大王,既然对降卒争取宽大处理的事情是大都督提出来的,何不让大都督自行解决?”
“此话怎讲?”
“当前的要务,便是平定石宣之乱。请大王让大都督立下军令状,保证能在三个月之内捣破邺城,杀死石宣,平定叛乱!否则这二十余万的降卒便养不得,只有尽数杀之了。”
“善!”
石虎的密信很快就送到了石闵的手里。
三个月之内平定叛乱,真的能做到吗?老实说,石闵的心里没底,不过为了留下这二十余万的降卒,石闵只能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
饿着肚子,走投无路的人是很可怕的,偏偏那些降卒中,有着不少都是汉人!
为了保住汉家的元气,不至于将来受制于胡人,沦落到无兵可用的地步,石闵只好冒着掉脑袋的危险,立下军令状。
若是三个月内,石闵不能长驱直入,攻破邺城,取下逆贼石宣的首级,平定叛乱,便提头来见!
绕是如此,石闵不是那种喜欢吃亏的人,做好事不留名,这不是他的一贯作风!
这不,为了震慑和管理这些降卒,石闵在延津设立了战俘营,如圈禁鸡犬一般,把二十几万的降卒都关到了战俘营里。
同时,石闵还打算杀鸡儆猴,将降卒们集中起来,并且把叛军中百夫长以上级别的将领都揪出来,跪在这些降卒的面前,来一个杀一儆百。
石闵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了高台,俯瞰着底下形形色色,满是惶恐的神情的叛军降卒。
以往赵国的军队是怎么对待战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又有目共睹的,赵军对待战俘,一般都是格杀勿论的。先秦时代,列国之间的征战还讲究战争礼节,无论胜败,都会将各自的俘虏和降卒进行交换,或者是出钱赎买。
而秦汉以后,彻底礼崩乐坏,大家为了取胜,为了打击敌方的根本而不择手段,其中屠杀就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尤其是这个五胡乱华的乱世,列国都信奉丛林法则,将弱肉强食,奉为圭臬!
因此每每攻下一座城池,军队都会大开杀戒,屠戮手无寸铁的黎庶,抢走妇女,作为生育的工具和食物。原本的中原大地,俱是膻腥,如草原上的部落混战一般,毫无规则!
而对于战败的一方来说,降卒和战俘是不一样的。
降卒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的,战俘则是在战斗中被俘虏的。性质不一样,所能得到的待遇不同,不过嗜杀的赵军可不管是战俘还是降卒,想杀就杀。
好在石闵的名声还算是不错的,在一贯嗜杀的赵国将领中,算是最“良善”的名将。这一回石闵能使得这么多的叛军将士投降,除了叛军确实是走投无路之外,石闵不会滥杀无辜亦成了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眼下这降卒这么多,只怕石闵自己都做不了主!
石闵看着底下的叛军将士,肃容道:“列位,我是大王钦封的大司马,内外诸军大都督石闵!延津之战,已经过去三日,想必你们对于自身的命运会如何,都是揣揣不安的吧?我之所以迟迟不能给你们一个答复,是因为这个事情,我无法自己做主!二十几万的降卒,是杀是留?”
“今天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的生死存亡,都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我已经向大王请命,想留下你们的性命,戴罪立功!上天有好生之德,谁不是娘生爹养的?谁不想好好地活着?但是活着,活下去,必须要有资本!”
“我石闵自问已经是对你们仁至义尽了!眼下乃是饥荒之年,粮秣无多,留下你们,如何管理?是留是放?我石闵已经向大王保证过了,让你们活着,但前提是,三个月内,必须攻下邺城,平定石宣之乱,不然我石闵便要人头落地了!”
“看到这些人了吗?”
石闵指着跪成了两排,大概有五百人的衣甲凌乱,精神萎靡的叛军将领。
“他们是叛军中都尉级别以上的将领!此战,我军只诛首恶,对于一般的附逆士卒可以宽大处理!我知道,你们都是被胁迫的壮丁!在此之前,你们或者是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民,或者是在闹市里吆喝的小贩,或者是渔夫、游侠,你们打从心底不愿附逆。”
“所以大王愿意网开一面,饶你们不死!同时,希望你们能服从我的管理,有违抗者,一律军法从事!”
随后,石闵打手一挥,丢了一枚令箭下去。
“枭!”
“噗嗤嗤!……”在高台下跪成了两排的叛军将领顿时被砍去了脑袋,好多人因为刀钝,没砍得利索,又被砍了一回,就跟杀鸡一般,血流如注,血淋淋的场景不仅让人战栗,还让人反胃得很。
见到这一幕,在场的降卒不无颤巍巍地跪了下来!
紧接着,石闵又针对这二十余万的降卒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被胁迫的降卒,或者是负伤的降卒都被留在延津,按照保甲制度被严格控制起来。
石闵创造出的保甲制度可谓是别出心裁的。
原本的保甲制度是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以便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保甲制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就是一家有“罪”,九家举发,若不举发,十家连带坐罪。
而现在,为了行之有效地管理这么多的降卒,又不至于将他们监禁起来,过多地浪费兵力,石闵决定使用保甲制度来进行管理。
换言之,以个人为一单位,十人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
一甲之内,一人犯罪(逃跑),同一甲的九个人全部株连,没有检举亦要被株连杀死。一保之内,跑的人超过十人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为了尽快结束战事,使用炮灰,石闵还征调了降卒中训练有素,或者是久经战阵的人,使他们戴罪立功。
………………………………
第0138章 邯郸
“杀啊!”
邯郸城下,士气高昂的官军将士正在架着云梯,悍不畏死地登上城头,与叛军展开生死搏杀。
邯郸,这一座千古名城又迎来了残酷的战火!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据石闵所知,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华夏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
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
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
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
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的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
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
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冲啊!”
邯郸城下,喊杀声震天动地,震耳欲聋。
石闵亲自督战,指挥赵军将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击着邯郸城。
“嗖嗖嗖!……”经过了这么一番混战,无论是官军还是叛军的弓箭手,都在各自放箭,射杀敌人。
“啊!”且看一个倒霉的官军士兵被射瞎了眼,捂着流血汨汨的眼睛在那里哀嚎着,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
还有几个赵卒扑了上去,最后被一阵乱箭射穿了衣甲,纷纷溅出了一朵又一朵妖娆的血花,倒在了血泊里,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官军作为进攻城池的一方,比较负隅顽抗的叛军,伤亡自然是要大的多的。
叛军据城而守之,使用擂石、滚木、油锅水、箭矢等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居高临下地打退了官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
“嗷呜!”正在攀爬云梯的官军士卒被油锅水泼到,顿时惨嚎了一声,浑身湿淋淋的一片且不说,整个人都滚到了地上,还连累了后面的几个战友摔了下去。
“砰!”
至于被滚木或者是擂石砸到的官军士卒,下场亦是惨不忍睹。被重物砸到,顿时头破血流,身子都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般倒飞了出去。
还没等官军士卒爬上去呢,就有一些叛军将士挥着长矛长枪刺伤了他们,这又杀伤了许多的官军士卒。
好不容易爬上了城头,又被城头上的叛军将士一窝蜂地围了过来,武力不济,或者是倒霉透了的官军士卒就被刺了透心凉,然后被刺成了刺猬一般,乱刃分尸。
城门口那里,官军士卒们推着冲车,在那里猛烈地冲撞着偌大而结实的城门,城门几乎是摇摇欲坠的,但是城门里面,还有不少的叛军将士用自己的身躯挡着,硬是顶住了冲车的撞击。
打这种攻坚战,消耗太大,石闵是最不想打攻坚战的,奈何叛军已经不敢出城野战了。
又打了一日,随着官军鸣金收兵,邯郸攻防战便宣告了一段落。
夜幕降临。
石闵将自己的几个心腹大将,王平、文泰、李信、陈长生、恶来、花木兰六人都聚集到中军大帐,商议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董匡和卫峥被留在了襄国,整顿襄国的军务。毕竟石虎是不怎么放心石闵一个人带几十万大军的,将妻儿留在襄国的同时,他的一些亲信也必须驻防襄国,以备不时之需!
王平首先说道:“大都督,这邯郸城可真是有够坚固的!我军几十万人马围城打了两日,愣是不能撼动这座邯郸城一下,早知如此,当初大军过邯郸的时候,就应该先攻下这座城池啊!”
当时石闵又何尝不想拿下邯郸?
可是那时的赵军仍在护驾,出逃襄国,后面还有追兵,邯郸乃是河北的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居于襄国与邺城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拿下邯郸,就是逼着石宣狗急跳墙,集合优势兵力来攻,若是早日决战的话,石闵岂有机会扩军?岂有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
故而,石闵摆了摆手道:“邯郸城易守难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眼下,据我所知,邯郸的守将是梁犊、麻秋,是咱们的老相识了。邯郸守军应有十万左右,粮秣不少,可能石宣自己都没有把握打赢延津之战,所以早就在邯郸巩固了城防工事,囤积了粮秣。”
“现在石宣已经回到了邺城,继续调兵遣将。若是我们不能早日攻下邯郸,继续南下的话,三个月之内,只怕是无法平定叛乱的。”
闻言,众将都默然无语。
石闵又道:“现在我军兵多将广,没必要对着一座邯郸城死缠烂打的。所以我决定分兵南下,攻下武安,以切断邺城与邯郸的联系,同时能将武安作为进攻邺城的前哨站,早日平定石宣之乱。”
“大都督,末将愿意领兵攻下武安!”众将纷纷请命。
攻下武安,将成为这场平叛之战的关键的一步,石闵不敢马虎,所以没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李菟、李农、姚弋仲等这些不是一条心的将领。
石闵扫视了六位将军一眼,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了李信的身上。
“李信!”
“末将在!”
“你明日一早,便率我汉军之步骑三万人,长途奔袭,务必尽快拿下武安!”
“诺!”李信欣然受命。
“花荣(花木兰)、文泰!”
“末将在!”
“你二人随同李信出战!”
“遵命!”
文泰很乐意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但是花木兰的黛眉一蹙,明显是有些不乐意的。
………………………………
第0139章 断袖之癖
夜深了,在石闵的寝帐内,依旧是灯火通明的一番景象。
石闵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在睡前阅读一下书籍,诸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