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78章

冉魏霸业-第78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刘霸又不禁伸着脑袋,左顾右盼了一下,又对石闵小声地道:“大将军,我有一言,不知大将军可听否?”

    “请讲,闵洗耳恭听。”

    “大将军,石宣此獠,藏私如此之多,不为人知也。杂家深知大将军一向高风亮节,视钱财如粪土,但是钱财这东西,不能没有,而且多多益善。大将军贵为魏公,声名显赫,需要钱财打理的地方更多,大将军何不……”

    还没等刘霸说完,石闵便是眼皮子一跳,向着四周东张西望了一下,最后摇摇头道:“刘大人,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请大将军放心,杂家现在是悬镜司的指挥使,悬镜司的探子不在这附近,这杂家是知道的。大将军,这个年头,兵荒马乱的,生财之道,便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将军的酒楼生意、酒窖生意和丝绸生意遍及大江南北,想必扩张规模很需要钱财的吧?请大将军放心,这事情大王觉得察觉不到的。”

    石闵闻言,暗自思衬了一下,又道:“刘大人,不知道要取多少?”

    刘霸说的没错,现在的石闵很需要钱财去暗自扩充自己的势力,不说是自己的那些丝绸、酒楼、酒窖等生意,便是石闵的暗部,其人员亦有数万,遍及大江南北,林林总总的,这些人大多不需要养着,可以自力更生,但是暗部里还有许多的杀手,这些人要训练,要好好的训练。

    而有了这一笔钱财,石闵还能干很多自己想干的事情,假如将来起事了,要跟四方群雄打仗,这银子是必须要花出去的。

    刘霸心情颤抖地道:“就取出一半吧?”

    “什么?一半?”

    石闵吓坏了:“刘大人,你不是疯了吧?这一半也有白银四千万两,黄金一百多万两啊!这若是被别人查到头上了,咱们可都是要掉脑袋的!”

    “嘘!”刘霸摇了摇头道,“大将军,请你放心。你不说,我不说,这账本上还有这么大的数额,大王心里绝对不会有所怀疑的。不说八千多万两白银了,就是一千万两的银子,都足以让大王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

    “大将军,事不宜迟啊。”

    “好。”石闵其实压根儿就没想拒绝。

    “刘大人,那怎么如何分成?”

    “大将军,你七我三。”

    “这如何使得?不说五五分成,至少六四吧?”

    “呵呵,大将军,杂家能分得三成,已经很满足了。”

    “多谢大人成全。”石闵郑重其事地向着刘霸行了一礼。

    刘霸微微颔首道:“大将军,杂家是一个阉人,别看杂家在人前是风光无限的,其实说到底,还是大王的一个奴才。这杂家分得的三成,便暂时寄存在大将军你那儿吧,相信大将军一定能用到的,是吗?”

    果然!

    石闵猜得没错,刘霸是故意在帮自己的。

    石闵又壮着胆子道:“刘大人,我忽然觉得只取一半,似乎不妥。不如就上缴国库一千多万两银子,剩下的七千万尽为你我所得如何?”

    没想到石闵不贪污则已,一贪污就惊人,惊世骇俗!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156章 贪墨


………………………………

第0157章 流民

    石闵与刘霸秘密改了查抄东宫的账簿,贪墨白银七千万两,黄金一百万两,至于剩下的一千二百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二十两白银,以及二百多万两的金子,还有不可计数的珍贵字画,金银玉器,奇珍异宝什么的,都统统上缴国库。

    有刘霸打掩护,相信石虎是察觉不到什么的。

    不过,让石闵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刘霸执意“三七分成”,石闵七成,刘霸三成,而且刘霸碍于自己身处宫中,服侍于石虎左右,未免露出马脚,竟然分文不取,将所有的贪污之款项,全部交给了石闵自己处理!

    石闵觉得很古怪,于是命荆展去搜集关于刘霸的情报。

    “如何?”

    荆展低着头回道:“主公,这是刘霸的详细信息。”

    石闵接过了一份卷宗,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刘霸的生辰、籍贯、父母姓氏,还有其早年的一些经历等,却并无异常。

    石闵依稀还记得,在自己年幼,待在宫中被石虎扶养的时候,是刘霸照顾自己的。难道是他念及这份旧情?

    可是这也说不过去啊,在这个乱世中,人心难测。刘霸胆敢伙同甚至是教唆石闵贪墨这么多的赃款,居心何在?

    别看刘霸现在是中车府令,深得石虎的信重,不仅统领后宫的所有内侍和宫婢,还管着悬镜司,可是这个事情一旦被石虎察觉,刘霸一定是死路一条的。

    偏偏刘霸还是一个阉人,贪这么多的钱财,还都交给了石闵自行处理,他图的是什么?

    想不通,石闵便不在去想。

    翌日,到了上早朝的时候,石虎接受了群臣的朝拜,随之刘霸站出来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是废话来的,现在叛乱刚刚平息,各地动乱未止,不说乱成一锅粥,却也是百废待兴,朝廷要解决的事情十分的多。

    不过,“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一句话,算是召开大朝会的开场白了。

    大司农冉良当即出列道:“大王,臣有事启奏。”

    “说!”

    “大王,灾荒席卷了我大赵国的青州、兖州、徐州三州十二郡之地,在过去的一年中,据不完全统计,受灾的黎庶多达百万,饿死者十数万,各郡各县,饿孚遍地,十室九空,死者相枕籍!各家各户,易子而食,颠沛流离者不知凡几!眼下旱情尚未得到控制,臣请大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派出得力的大臣去负责其中之调度!”

    闻言,石虎愣了一下,随后又道:“灾情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是的。”冉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说道,“大王,此前朝廷忙于平叛,无力赈灾,现在叛乱已经被平定,正是调集粮食去赈济青、兖、徐三州之地的灾民的时候啊!”

    “朕知道了。冉良,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但凡有需要的地方,可以再向朕上奏。”

    “臣遵旨!”

    等到冉良退下,石鉴又出列道:“父王,儿臣有事启奏!”

    “说!”

    “父王,儿臣请征伐西凉!”

    “什么?!”

    闻言,不仅是石虎傻眼了,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吓得一愣一愣的。

    这石宣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呢,石鉴竟然还敢怂恿石虎去打仗?他的脑袋是不是秀逗了?

    虽说,过去的大赵国是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无岁不战。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的,现在的大赵国经历了石宣之乱,朝廷已经无以为继!

    打仗需要什么?需要钱粮啊!

    这钱粮从何处而来?

    钱,朝廷是有的,但是粮草呢?

    官军在石闵的统率之下,平定叛乱的速度极快,但也动辄数十万的兵力,消耗巨大,现在又要调集粮秣去赈灾了,还要去攻伐西北的凉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不,没等群臣跳出来反对,石虎便沉声道:“石鉴,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兵者,国之大事也!怎可轻易开战?今叛乱刚刚平息,国力不济,欲西征凉国,谈何容易?又于我赵国有何裨益?”

    “父王!儿臣以为,这未尝不可一战啊!”

    石鉴照着石闵交给他的话,慷慨激昂地道:“如今国内的战火适才平息,按理说,的确不该再起刀兵!但是不起刀兵,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扬我国威也!”

    “此话怎讲?”

    “父王啊,石宣之乱,对我赵国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天下列国都十分关注这一动乱。据悉,在邺城城破之前,石宣还曾派出许多信使,到晋国的建康去称臣求援!当时的晋帝召开了大朝会,与群臣商议此事,晋臣赞同出兵接纳石宣以及南方的兖州、徐州等地者甚多,晋国甚至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

    “幸亏咱们的大将军兵贵神速,又有父王的天威所至,官军这才得以迅速拿下了邺城,粉碎了其阴谋。”

    石虎眯着眼睛道:“这能说明什么?”

    “父王,请你想一想,偏居一隅的晋国尚且如此,难道附近的成国、燕国、代国和凉国就对中原没有觊觎之心吗?倘若事情有变,邺城的叛军负隅顽抗,坚持到了晋国的援军赶到,届时只怕天下列国都会想要进军中原,来分一杯羹的呀!”

    “这不能成为你征凉的理由。”

    “父王,征凉之事,还与赈济青、兖、徐三州之灾民的事情密切相关。”

    “哦?”石虎来了兴致,“说说你的看法。”

    “父王,今东南旱情严重,饿孚遍地,各郡各县都充斥着大量的难民,若是不严加控制,只怕会酿起民变。那么如何控制?自古以来,黎庶但凡是能活下去,都不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如秦末的陈胜吴广之乱,汉末的黄巾之乱,他们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这才去造朝廷的反的!”

    “而造反的中坚力量,就是青壮!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官军从青州、兖州和徐州都招募了许多兵员,但情况依然得不到控制,受到灾荒侵袭的三州之地,流民遍地,若是他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铤而走险是不可避免的。”

    听到这话,石虎已经反应过来了。

    “你是说,继续招募受灾的青、兖、徐三州的青壮入伍?”

    “不错。”

    石鉴颔首道:“父王,流民如洪水猛兽,近日来,大量的流民出现在中原地区,为汉人的坞堡和富贵人家收纳,壮大了他们的势力,乃为乞活军,或者落草为寇,各郡各县都深受其害。如今,若是可以再征辟西凉,可以动辄数万精锐,再遣民夫十余万,不说能灭西凉,至少迫使其与晋国断交,转而向我赵国俯首称臣都未尝不可啊!”

    这个主意,是石闵给石鉴出的。

    旱情实在是太严重了,老百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怕又会酿成一起剧烈的农民起义!

    石闵的这个法子还是按照后来的宋朝的厢军想出来的。

    后来的宋朝,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对此,宋朝廷采取的办法就是对农民起义较为严重的地方,采取安抚的政策,即招募其青壮入厢军、乡兵。

    没了青壮,没了兵源,老百姓怎么造反?

    不得不说,宋朝的这个法子真是阴险而行之有效的。

    而赵国若是趁此时机,出征凉国的话,还能转移一下国内的注意力,压制民变。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157章 流民


………………………………

第0158章 气运之说

    割据于西北一隅的凉国,一向是石虎的心腹大患。

    凉国始于张轨。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族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后张轨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拒守凉州,使用司马邺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直到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向东晋俯首称臣,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前凉”。

    凉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十分强大的。

    凉国政权已经历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四世而治,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龟兹,西城诸国先后归附。然后击败了伊吾戊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区。

    到张骏时,凉国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张氏一族可谓是首鼠两端之极,曾先后接受过晋王朝、汉赵(前赵)、后赵的册封,譬如现在凉国的当家人张骏,东晋朝廷拜张骏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前赵帝刘曜又派使者拜张骏为凉州牧、凉王。此外,石勒还曾拜张骏为凉州牧、镇西大将军、凉王。

    张氏凉国名义上归附于他国,沦为附庸,但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对于这种军事上的事情,石虎还是要过问一下大将军石闵的意见的。

    “棘奴,你认为呢?”

    石闵站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此时出兵征辟西凉,正当其时!西凉张氏,桀骜不驯,早有不臣之心,其曾先后接受过晋国、西赵(前赵)和我大赵国的册封,然早已自立一国,境内用的是自己的年号!”

    “今凉王张骏,有谋略,能磨砺节操改正过失,勤于政务,统领文武官员,全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远近之人称颂,号称为积贤君!自从张轨到凉州后,正值天下大乱,各处征伐,军队从来没有安宁的时候。到张骏时,境内逐渐平定。”

    “早年,张骏又派其部将杨宣率军越过沙漠,征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诸国都降服。鄯善王元孟贡献女子,号称美人,建宾遐观让她居住。焉耆前部、于阗王都派使者贡献地方特产。张骏在河中得到一块玉玺,上面有‘执万国,建无极’的字样。自可见其野心!”

    石闵肃容道:“大王,我赵国先后数次进攻过凉国,都无功而返,何以也?非是统兵的将领谋略不足,非是将士们不够悍勇,非是咱们的兵戈不够犀利,非是咱们的粮秣不够充足,乃是时局所限,而凉国又自强也!”

    张骏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而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当时张骏全部占有了陇西之地,兵马强盛,虽向东晋称臣,但不使用东晋历法。跳六佾之舞,树豹尾之旗,设置的官僚府邸都比拟君王,只是名称略有区别。

    又分出州西部边境的三个郡设置沙州,东部边境六个郡设置河州。二府的官僚无不称臣。又在姑臧城南修筑城池,盖谦光殿,用五彩描绘,用金玉装饰,用尽了珍奇巧技。

    在殿的四面各盖一座殿,东面的叫宜阳青殿,春季三个月居住,礼服器物都依照东方之色;南面的叫朱阳赤殿,夏季三个月居住;西面的叫政刑白殿,秋季三个月居住;北面的叫玄武黑殿,冬季三个月居住。

    殿旁都有当值内官的公署,全都与各方之色相同。

    到他晚年,就随意游玩居住,不再依照四季分别居住。

    张骏在位期间,积极笼络南方的晋王朝,表面上谨守人臣之节,效忠晋朝王室。秉政期间,勤劳政事,册立世子,极力扩张版图,夺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割据一方。

    凉国有这么一位君主,着实让人忧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石虎眯着眼睛道:“诚如棘奴所言,凉国可虑。然,此番进击西凉,该以何人为将?该出动多少步骑?多少民夫?多少粮秣?如何进军?请草拟出一个章程来。”

    “遵旨。”这是石闵自己的事情。

    下了大朝会,石虎又回到常青殿,正准备午睡的时候,便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