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文人 >

第100章

大明小文人-第100章

小说: 大明小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比咱们大明还大!那里还有一个黄金洲,就算是咱们大明搬迁一半的人口上去,也是绰绰有余。
    若是陛下愿意把国内的那些王爷全部搬到黄金洲入上面去,那国内不就是会太平不少吗?”
    这!!!曹鼎蛟的想法让崇祯皇帝震惊不已,如果曹爱卿所说的是真的,那这个方法或许可行……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说道:“道理我都懂,可咱们还是要先派人找到这黄金州再说,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第224章 齐鲁风云一
    s:我去,突然发现第二百二十三章发重复了,实在是对不住各位了,我要想办法补偿。
    明天我联系一下编辑看能不能删除,昨天应该是系统故障卡了,今天自己去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实在是不好意思了,不然等一下我在这一章发一个红包补偿给你们?就是那种推荐票红包和无门槛红包各一百个,可还行?十点钟发,可还行?
    正文:
    曹鼎蛟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可是崇祯皇帝也还是很难抉择,这一切的解决办法全部建立在这世上,是否真的有什么黄金洲。
    崇祯皇帝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先放下这个话题,先解决眼前的麻烦再说。
    崇祯皇帝笑着说道:“卢爱卿昨日已经赶赴了济南,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啊?”
    曹鼎蛟看了一眼小太子,郑重的说道:
    “微臣时刻准备着为大明献身,今日就动身,陛下勿念。”
    崇祯皇帝摸着下巴说道:
    “可你家里面还有五位小娇妻呀,特别是那个李楚君,嘿嘿嘿,朝鲜国主李倧还特地为她写来了一封书信呢。”
    曹鼎蛟脸色平静的说道:“大明与朝鲜的恩情已经断绝,本朝!朝鲜已经两度投降伪清,这样的国家不堪大用,这样的国主不宜联合,否则吃亏的还是我们大明自己。”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说道:“可朝鲜若是彻底的倒向伪清,对咱们来说也是个麻烦,更会降低咱们大明的威信。”
    曹鼎蛟握紧了拳头说道:“陛下,面子从来都不是靠别人给的,完全都是靠自己争取的,只要咱们能把那些豺狼打得满地找牙,不愁找不回面子。
    等咱们面子和里子全部都有了的时候,那就是北伐之时了。”
    崇祯皇帝看清了局势,现在大明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人家朝鲜都投降了,他们实在是插不上手了。
    大明的军队又不会飞,中间还隔着李自成这个大敌,靠着海上补给的话,很轻易的就被人家赶下海了。
    卢象升他们从九边出兵不知道绕了多少路,而且路上还非常的危险,幸好平安的回来了,这种险招可一不可二,要是被人家大清抓住机会打一个伏击,那就乐子大了。
    崇祯皇帝又道:“鼎蛟,为今之计还是需要打退山东来犯之敌,断了李自成的念想,这一切都要交给你和卢爱卿同心协力了。”
    曹鼎蛟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崇祯皇帝看出了他脸上的为难之色,表情差异的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还有什么想说的?”
    曹鼎蛟也不知道如何开口跟皇帝陛下解释,只好用着试探的语气说道:
    “不知道陛下知不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事情,也有民间传说,梦一般都是反着来的,可微臣昨晚却做了一个很不好的梦。”
    崇祯皇帝脸色一变,表情更是变得有些僵硬,一般那些皇帝都不怎么喜欢鬼神之说,只有到老了快死的时候,那些雄主才会相信长生不老的事情。
    崇祯皇帝现在正值壮年,是不太相信这是鬼神之说,更不相信什么解梦,好在说出这话的是他最好的基友曹鼎蛟,换成别人,他早就让大汉将军架出去了。
    崇祯皇帝摸着胡须说道:
    “唉,那你说说看,到底梦到了什么。”
    曹鼎蛟这才诚惶诚恐的说道:
    “微臣不敢妄自诽薄,奈何此事关系甚大,臣不得不说,陛下若是不信就当做小儿语罢了,就当臣一时口快不必放在心上。”
    曹鼎蛟这样一说反倒勾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崇祯皇帝脸色稍缓,有些惊讶的问道:
    “那你这梦中到底是梦到了什么?”
    曹变蛟一脸认真的说道:
    “微臣梦见了明年北方几省大旱,其中以山东最为严重,百姓易子而食,赤地千里,路有冻死骨,千里无鸡鸣。
    百姓揭竿而起,整个北方都是乱作一团……”
    曹鼎蛟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崇祯皇帝止住了,曹鼎蛟这话实在是让人太震撼了,要是大明的北方真的是造成了如此大乱,真的是很难收拾,本来现在大明就是多灾多难,再碰上个天灾人祸,这如何是好?
    崇祯皇帝一脸怪异的说道:
    “天下大旱,如何确认是真是假?”
    曹鼎蛟摇了摇头说道:
    “微臣不知,或许这只是一个梦吧,还请陛下不用当真,俗话说的好梦都是反着来的,兴许来年北方几省全都是风调雨顺,喜获丰收,到时候微臣就成了乌鸦嘴了,不好说不可说。”
    曹鼎蛟止住了这个话题,没有深究下去,可曹鼎蛟的话却在皇帝陛下了心里面扎下了根。
    崇祯皇帝别的没有,内库里面穷的只剩下钱了,这几个月通过收税何抄家,然后又摆脱了辽东那个烂摊子,导致大明朝的财政由亏转盈。
    居然过完年还有剩余,崇祯皇帝现在是个不差钱的主,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是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花的主。
    曹鼎蛟在这边一篡夺,崇祯皇帝一拍脑门说道:
    “甭管有没有事,多储备一些粮食总是好的,朕先把北方几个大省的粮仓给它装满,到时候就不愁灾民太多,朝廷救援不及了。
    这粮食放一两年倒是不成问题,来年用新粮换旧粮就连就好了,朕!先采购他一个三百万两粮食!”
    靠!朱老板果然是大气,曹鼎蛟立刻被这货震惊到了,别人买粮食都是用铜钱去买,这货直接来了一个三百万两银子,简直就是嚎无人性啊。
    曹鼎蛟还是规劝道:
    “陛下,可不敢一口气砸入多这么多银子,咱们最好还是分批购买,宁缓勿急,否则别花了钱还没办好事情,到时候让咱们江南这边的老百姓都吃不起粮食了。”
    崇祯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朕像那些农民买粮食难道还有错吗?
    曹鼎蛟赶紧给皇帝陛下和太子上了一课,简单的介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不然真怕崇祯皇帝好心办了坏事。
    粮食涨价对农民也是一个有好处的事情,但最终获益的还是那些大地主大粮高。
    如过一下子涨得太快的话,就会扰乱市场经济,封建王朝的这种简单交易结构根本就没有多少抗风险的能力,对于粮食这种生活必需品更是要有一个衡量的度。
    生产需求最好和生产力挂钩,不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人祸。
    s:正常内容已经替换好了,嘿嘿嘿,你们订阅的钱没有白花,小白就是这样的君子,昨天发了200个红包,好多书友反应没有抢到,可以来书友群找我,偶免费补个红包。

第225章 齐鲁风云二
    曹鼎蛟这边很痛快的带着小太子出门了,王富贵这货也被曹鼎蛟从温柔乡里面拉了出来,王富贵倒是挺听话的,曹鼎蛟几个老婆倒是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他。
    小太子早就对王富贵非常的感兴趣了,曹鼎蛟给了王富贵一个特别严重的警告,这位小太爷可是咱们都惹不起的存在你可别给我整事儿啊。
    王富贵这家伙挺机灵的,平常除了几个主母谁也不驮,碰到了咱们太子殿下立刻化身为了资深骨灰级舔狗,非常殷勤的伺候的太子殿下。
    然后驮着曹鼎蛟和小太子殿下一路北上,张煌言这位后是赫赫有名的忠臣却被打发去的菜园子里面,正在精心的培育土豆和红薯,曹鼎蛟对于这位年轻的二弟子可是寄予的厚望啊,张煌言同样是他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处存在。
    曹鼎蛟他们从朝鲜带回来的士兵被曹变蛟和吴三桂两个人瓜分了,只留给了曹某人几个亲兵,曹鼎蛟当时在风中还凌乱了好久,幸好他还是有关系!
    作为大明关系户的他,又从辽东大军京营新军里面抽掉了六千兵马,总算是凑出来了一点牌面,曹鼎蛟也算是习惯了,自己带出来的精兵不是被叔父和哥哥就坑掉了,就是被大舅哥这些关系弄走了,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好处。
    曹鼎蛟这不都盖着毯子一声老子的门生故吏遍天下了,独木不成林,枝繁叶茂才能成为参天大树。
    鲁王朱以深随行,一路上他只能羡慕的看着太子殿下,好想起一下那头大黑熊啊,但是他根本就不敢开口。
    曹鼎蛟这边与其说是要去协助卢象升,倒不如说是一场武装游行,曹鼎蛟尴尬的发现回国的时候还有战打,可等他正式召集好兵马准备来大干一场的时候,前线却是捷报连连,曹鼎蛟的那位便宜叔父卢象升甚至特地派人发达的军报:
    大顺军已经全面溃散,正在逐步退出山东,大明正面并无敢战之敌,高一功,李过,刘宗敏等人已经撤回北直承!山东还有少部分的贼军并未肃清,贤侄速速快来。
    曹鼎蛟心里面门清儿,山东哪里还有什么残余的贼军?
    卢象升不过是为了提携自己,给自己留了一口汤喝,可是他这些年立下的功劳还少吗?
    功劳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了,剩下的办法就是打熬资历,过个几年才有办法晋升啊。
    曹鼎蛟立刻回信:卢大人勿念,务必肃清当面之敌,鼎蛟在后还翘首以盼卢大人得胜归来,为大人贺!为大明贺!
    他是天启二年进士出身,此后在崇祯二年清军突入关内后,招募一万兵马入卫,就此向武将转职。
    明朝领兵的文官不少,卢象升本来可以与同时代的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等一样,居间筹划,督军作战,不必亲冒矢石,冲锋陷阵。
    卢象升是个异数,文官出身的他,却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竟比武将还武将,是个不要命的主,他因此被称为“卢阎王”。
    曹鼎蛟却万万没有想到,虽然他改变了历史的历程,可依旧没有改变历史的轨迹,卢象升历史上得罪过两个人,一个是兵部尚书杨嗣昌,另一个则是太监高起潜。
    有人说崇祯不信任卢象升,防备他拥兵自重。
    在曹鼎蛟看来,这点并不存在,崇祯曾经三次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还跟他商量对清军采取主战还是主和的方案。
    要说信不信任,对比一下崇祯对袁崇焕和孙传庭的态度,那才是真的不信任。
    卢象升父亲去世后,他上书十次请求回家守丧,都被拒绝。
    卢象升的作战轨迹,遍及京师、湖广、安徽、陕西、宣府、大同、山西、河北,对手有各路农民军,蒙古部落和清军,几乎囊括了当时明朝所有的敌人。
    曹鼎蛟如果没有横空出世!现在最得崇祯皇帝信任的不是别人,正是卢象升。
    然而皇帝身边还有更亲近的人就属太监了,高起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不仅纵容部下杀良冒功,正儿八经的仗没打过一场,作为一个太监最后居然投降了清朝,说好的天子家奴呢?
    而且这货号称是知兵事,鼻孔都是朝天撅起来的,崇祯皇帝派遣卢象升的天雄军去山东平叛,高起潜就成为了随行的监军。
    然而这货索要钱财不成,又把目光看向了山东的百姓,卢象升也不是好惹的主,自然是不许,让这货处处碰壁碰了,正所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高起潜算得上是小人中的小人了。
    有传回高起潜到各部队检阅,命令监司以下的人员对他都要行军礼。永平道刘景耀、关内道杨于国上疏争辩,都被革职。
    曹鼎蛟还不知道高起潜这家伙成为了他叔父的监军,也不知道他们的矛盾从这一刻就埋下了,要让他曹某人知道了这事肯定会把那姓高的死太监沉了黄浦江。
    曹鼎蛟知道前面的事情没他什么事了,就准备动身把这六千新兵全部带去青岛军事基地,崇祯皇帝得知了黄金岛的事情之后,各地让曹鼎蛟扩大青岛海军的规模。
    曹鼎蛟虽然想直接在琼崖岛那边建立海军,那样更省事一点,不过,现在福建和男人那边都是郑芝龙的地盘,海贼十八芝已经正式在大明崛起,这个时候和那些海贼交锋这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曹鼎蛟突然觉得,与其把郑大木拱手让给头皮凉!还不如自己抢过来再说,就是不知道这货现在有没有拜师头皮凉,东林党那边没几个好东西,可别把小郑子给带坏了。
    曹鼎蛟带着大军一路东上,正好途中经过了曲阜,曲阜孔府几大分支被李自成的手下屠戮殆尽,那时候已经在大明掀起了轩然大波,怕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依旧不能平静。
    孔府现在唯一的杠把子只剩下曹鼎蛟的三弟子孔虚空了,剩下还有二十几个小孩子还在孔家祠堂。
    孔虚空带着他们在给家人守孝,奈何这些天上门的假亲戚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个拿着伪造族谱就敢跑过来认亲,孔虚空当然是非常客气的把他们打跑了,下手很重的那种。
    孔虚空带着二十几个小家伙在大堂里面读书,这些小家伙身上至今还穿着孝服,孔虚空则是成为了他们的代课老师和先生。
    突然有孔家的下人,惊慌失色的走了进来,言道:“家主大人,外面来了好多的兵马,指名道姓要见您!”
    孔虚空脸色平静的说道:“哦!到底是何方神圣?我们孔家可是什么都不剩了,就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乱兵盯上了我们孔家?”
    “来人说他姓曹!”
    “这……莫非是师尊来了!替我更衣…”
    孔虚空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救命恩人来了。

第226章 齐鲁风云三
    时隔多日,曹鼎蛟又看到了自己这位三弟子,遥想当初,认识的时候是多么的坎坷,呃……算了,走私这件事情不谈也罢。
    孔虚空有些哽咽的说道:
    “拜见恩府,……”
    孔虚空做势要跪下。
    曹鼎蛟一把拉住孔虚空,他还真的没有这个习惯,不喜欢别人动不动就朝他跪下,又不是什么满清奴才。
    曹鼎蛟有些唏嘘不已的说道:“孔府沦落至此为师现在是于心不忍,不过,虚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有这份心,日后一定会将孔府发扬光大,你毕竟是孔圣后裔啊。”
    孔虚空是感慨不已,沉声说道:
    “恩师,弟子这些天明白的一个道理,弟子也终于明白了恩师的苦心,您投笔从戎原来是为了追寻自己的大道,弟子明了。”
    曹鼎蛟:????这孩子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孔虚空一脸坚决的说道:
    “亏我还以前自持圣人后裔的血脉为傲,如今家破人亡之后方才醒悟,恩师所走的一条大道才是正道,弟子愿意追随恩府,一同投笔从戎。”
    喵喵喵??这孩子是受刺激了吗?曹鼎蛟用着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孔虚空。
    曹鼎蛟还是一脸孺子可教的表情说道:
    “嗯,你有这份心就很好的,为师虽然通晓古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从来都没有在别人面前摆弄过自己的本事,即便是为师以柔弱的文人之躯投身军伍,为大明立下了不知道多少大功却依旧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
    不争名,不夺利,只求大明能走得更好,能走得更远,你要是能够学到为师的一成本事,就算是出师。”
    孔虚空一脸郑重的点了点头,若是换过一年前,曹鼎蛟敢说出这些话来,他是一个字都不信的,这吹牛简直就吹得没边了。
    就在守孝的这些天,他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