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文人 >

第104章

大明小文人-第104章

小说: 大明小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中旬,
    李自成也派出了部队在滁州聚势造反,正巧碰上了刚刚从山东回来的卢象升,陕西巡抚兼剿匪总理卢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农民军大战于城东五里桥。
    农民军战不利,连营俱溃,北退五十里,被斩一千二百余级,从朱龙关至关山,积尸埴沟委堑,滁水为不流。
    农民军失利后,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河南。月末,部分起义军自南山还商、雒。
    五月七日,卢象升奏捷,斩六百七十六级,夺马骡四百余匹。
    南京,崇祯皇帝刚刚接到了卢象升的奏报,心中感慨不已,幸好李自成的造反被卢象升挫灭了,不然这家伙又要在内地烧起一把火来了。
    然后,山西出问题了,甚至牵连了旁边的河南。
    山西大饥荒!山西在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后,五月又发生大饥荒。
    时饥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尽,乃人相食。
    (作者查到的只是这样一种冰冷的资料,一串冰冷的数字并不能带给我们这么痛苦,可如果是这种情况摆在你的面前,你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历史上的华夏百姓真的是很凄惨,不是人性的缺点,这是生存的无奈,我衷心的感谢袁教授,谢谢您,让我们能够吃好吃饱饭。)
    临近山西的河南南阳,也发生饥荒。唐王聿键奏河南南阳饥,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崇祯帝乃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山东海军军事基地,七岁的皇太子殿下正跟着那些海军教员学习海军知识,曹鼎蛟请过来的师傅有纵横四海的老江湖。
    有从监狱里面提押出来的海盗,也有从附近几个水师的老手,也不知道是为了示好,还是故意打探青岛海军的消息,郑芝龙也派了不爽得力好手来帮忙。
    曹鼎蛟很放心的全部收下了,反正他不会让这些人担任重要的位置,仅仅是去担任一下教书匠而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皇太子殿下正在背诵着悯农这首诗,小太子殿下脑袋一晃一晃的,跟那些书呆子有的一拼。
    曹鼎蛟笑而不语,眼神之中露出了精芒,因为他拥有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皮囊,还有纯洁的思想。
    曹鼎蛟看着小太子,轻声细语的说道:
    “写下悯农这首诗的是唐朝宰相李绅,微臣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还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圣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篇,可李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外面是好的里面却是黑的!
    朱慈烺,你要记住一句话,看人千万不能只看表面,记住了吗?”
    朱慈烺点了点头头,曹鼎蛟经常喜欢给他讲历史上的故事,李绅,董卓,王莾都是很好的例子。
    曹鼎蛟还在这边讲解着,突然外面来了亲卫求见,并言道:
    “曹大人,外面有个叫董非的文官想要求见您,好像是山西按察司的佥事。”
    “好,本官知道了,你带他进来吧!”
    曹鼎蛟侧目,忽然想起了自己远在山西的资深级狗腿子,那个很会拍马屁的董非,这货可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现在急匆匆的从山西跑到了山东呢?
    少倾,曹鼎蛟的亲兵很快就带着董非进来了,董非行了一礼,曹鼎蛟点头示意。
    曹鼎蛟的资深狗腿子董非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脸色凝重的说道:
    “大人,我刚刚从山西赶了过来,山西的情况很不好,现在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饥荒,百姓易子而食,朝廷都只是靠这几个粮仓活着,这样下去要出乱子了。”
    山西?饥荒?
    曹鼎蛟非常的纳闷,早在两三个月前他已经告诉了崇祯皇帝,他做梦梦到了北方几个大省会陆续发生旱灾,崇祯皇帝那边难道一点准备都没弄好吗?
    至少也弄一点粮仓应应急吧???
    曹鼎蛟有些疑惑的说道:“前两个月我听说陛下要在北方几个大省弄几个大粮仓,据说还花巨资购买了海量的粮食呢,那些地方官员没有用这些粮食去赈灾吗?”
    董非气冲冲的说道:“赈灾个屁!大人!自从您离开山西之后不少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下官实在是弹压不住,我一个小小的五品佥事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那些镇守太监,那些各地指挥使,镇抚司,知府知县全部都是蛇鼠一窝,陛下准备的粮仓被他们合伙倒卖出去了。
    粮仓里的粮食全是发霉发臭的,有的干脆就是沙子石子装成的,下官亲自去查看了,那些人做的太过分了,要不是饥荒的出现,再加上山西又死了这么多人,这件事情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爆发出来呢。”
    曹鼎蛟露出了一丝苦笑,崇祯皇帝的决策没问题,崇祯的皇帝的命令也没有问题,关键是底下的人全部烂透了。
    不仅仅是军队,整个官场也是烂透了。
    曹鼎蛟牵着皇太子的手,笑眯眯的说道:“老呆在这里上课也是无趣,微臣带殿下去山西上一堂实践课,多多经历,你就能学到更多。”
    小皇子有些懵懂的问道:“学啥呀?曹师傅!”
    曹鼎蛟冷冽的目光看向了北方,言道:“学学什么看破人心,学学怎么主持公道,学学什么叫血流飘橹……”
    董非在旁边非常震撼,曹大人好大的伤心啊,也怪山西那帮人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下子惹曹大魔王了吧。。。活该!

第235章北上
    还别说,青岛海军军事基地还驻扎着一支骑兵,曹鼎蛟原本是让蒙汉骑兵万夫长大壮带着两千人马来这里训练青岛的水师,谁说水师就不能掌握骑马的技术?
    大明再怎么说还是大陆面积比较大,海军也要准备一定的海军陆战队。
    而骑兵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坦克,在海军之中建立一支骑兵也是很正常的操作,至少,曹鼎蛟觉得完全o98k。
    曹鼎蛟这边动作很快,骑兵们很快就准备好了自己的干粮,至于赈灾?曹鼎蛟另外还有办法,早就有人给他们准备好了粮食,嘿嘿嘿!!
    曹鼎蛟直接带着太子殿下,大壮,董非,还有一些海军陆战队的年轻学员,这些家伙已经掌握了骑马技术,浩浩荡荡的三千人马开赴山西。
    朱以深在风中凌乱,师傅又这样把锅甩给了自己了,师傅大人要靠着几千人马振灾?那这粮食去哪里弄啊?那可不是几万张嘴那么简单啊,几十万张嘴嗷嗷叫,能把人愁死。
    曹鼎蛟玩得很嗨,带着太子就去赈灾去了,消息还没有传来。
    朱以深就赶紧让快马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南京,收到消息的崇祯皇帝坐立不安。
    远在南京的崇祯皇帝眉头一皱,察觉到了这个麻烦不可能这么容易解决,曹鼎蛟怎么这么草率的就带着孩子去赈灾去了?他们有粮食赈灾吗?
    崇祯九年户部尚书是侯恂,崇祯皇帝把他召集过来,在殿前问话,问道:
    “如今山西河南的情况如何?受灾人口有多少,能否坚持到粮食产出?”
    户部尚书侯恂脸色凝重的说道:
    “启奏陛下,山西的情况很不好,就连河南也受到了牵连,受灾人口至少数十万,地方官府哪有这么多粮食啊?”
    崇祯皇帝脸色凝重的说道:
    “那朕的粮食去哪里了?几个常平仓要么就是空的,要么全是发霉发臭的粮食,这救命的粮食他们怎么敢动?朕的大明这是怎么了?”
    几个尚书和十几个大官都是沉默不语,任凭崇祯皇帝如何咆哮,他们都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无它,山西地方官府的吃相太难看了,这些明明是崇祯皇帝准备的救命粮食,结果全部被官商勾结倒卖了北方。
    崇祯皇帝冷冷的说道:
    “你们不管就不管,朕的苦心全部白白浪费了,朕也没有话说,那就拿这些狗官的人头抵命。
    这尚方宝剑朕已经命钦差急速送往山西送到了曹鼎蛟的手上,三品以下的官员立斩不赦,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谁要是有山西的门生或者是山西的故吏,那就自求多福,要怪就怪他们不应该贪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那是救命的东西。”
    有几个大臣脸色苍白,朝廷上下还真的有不少人跟山西那边联系,冰火孝敬不能少啊。
    朝堂上的相公也没有办法呀,其实他们这些老臣原本对崇祯皇帝的做法也表示不理解,花费大量的银子去购买粮食堆积在仓库,要是好几年都承平无事,那里面的粮食不就全部烂透了吗?
    所以山西那些地方官吏才动了这一份心思,反正这粮食迟早是要烂的,先把它弄出来偷偷卖掉,然后过两年再上报一个已经烂掉了就行了。
    崇祯皇帝的振济粮食大批的运往北方几个大省,然后这变成了官员们的饕餮盛宴。
    ……
    山西大同,
    杨府,后院。
    在这厅中,大同知府大人杨九章居然只是敬陪末座。
    高高的坐在首位的,乃是一个似是刚刚下值的老者,身上还穿着官衣,乌纱帽搁在了茶几上。
    除此之外,还有几人,纷纷如众星捧月一般,陪在下首。
    老者吃着茶,慢悠悠的样子,隔壁则是几个乐者吹拉弹唱,那幽幽的小调,飘荡而来,老者双目微阖,一边品茶,一边听着小调,偶尔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打着节拍,脑袋微微晃一晃,随即露出微笑。
    此人正是山西布政使赵政卓,又是儒学大宗师,士林之中颇有一番地位,徒子徒孙也是身居高职,遍布山西。
    杨九章显然就没有这般的心性了,他不断的朝外张望着,一副不安的样子。
    此时,外头传来了急促的脚步。
    终于……有音讯来了。
    于是杨九章忙是大声咳嗽。
    而隔壁的乐者,似乎听到了讯号,于是乎,这曲儿,戛然而止。
    于是……老者的眉头随之深锁。
    似乎是因为自己听到了最动人处,却被杨九章搅了兴致。
    可是……他似乎是一个极有涵养之人,哪怕是被人搅了雅兴,却也绝无责怪之意,眉头缓缓松开,面色逐渐又显得温和,举起茶盏,却不喝,只低头吹皱了茶水,将茶沫儿吹开。
    外头的人匆匆进来,边道:
    “老爷,京城那边派人赈灾来了,陛下特地让人带着黄金和粮食过来了,不过还需要一些时日。
    至于几个粮仓都空了的事情,陛下也是勃然大怒,不过好像暂时没有追究的意思,钦差马上就要来山西了。”
    这是他们最新得到的消息,再过几天他们会得到一个更难受的消息,钦差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大明的曹门神,最难对付的那个大魔王曹鼎蛟。
    老者笑道:“朝廷还有用的着我们的地方,暂时不会追究咱们,咱们吞下去的东西绝无可能再吐出来。
    至于山西的百姓,他们手中也应该有银子,但咱们把他们手中最后一笔银子敲出来,再拿着朝廷的振济粮去救援百姓好了,哈哈哈哈!
    等朝廷的救援大军过来,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要救了,到时候又可以抱上去一笔!到时候大家再分润给钦差一笔银子,喝几天白粥应付一下朝廷表示,上上下下都由老夫去打点。”
    阴险至此,所谓的儒家大宗师不过是个笑话,旁边的人却不敢反驳反而是吉利的奉承者因为他们都是受益者。
    杨九章有些担忧,最近眼皮一直跳,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自从那个人上次放过他一马之后,他至今还是心有余悸。
    唉!希望不会出事吧!赵政卓再怎么说也是久经宦海沉浮,手眼通天的人物,大明能动得了他的人真的不多,也很少有人愿意撕破脸皮去动他,自己抱上大腿应该没有问题。
    赵政卓突然问道:
    “曹文诏现在在干嘛?还在干那个接济百姓蠢事?他一个人救不了天下,装什么圣人不过是蠢货而已,给老夫派人去暗示他一下,给他一些油水,到时候别把兵变给整出来了。”
    “是,学生这就去联系,曹总兵也是个老将军,怎么会如此不谙世事呢,唉!”杨九章拱手点头道。
    曹鼎蛟的叔父确实是在干着这些官员眼中的傻事,也有些挡人钱财的嫌疑,好在大家还不敢撕破脸皮。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第236章正人军子
    大同军营,曹文诏带着部下在营帐之内喝着白粥,说是白粥其实筷子插进去都立不住,稀的可怜。
    在旁边扒拉着筷子的士兵脸上都带着菜色,底下的小兵纷纷抱怨道:
    “这东西还太少了,完全不顶饿的,老子每天晚上都是被饿醒的。”
    “可当兵就是为了吃粮,咱们是当了正人君子,可落不得半点好,上次咱们发放军粮给外面的老百姓时,还有人在外面指指点点,说咱们克扣了他们的赈灾粮?你们说这可气不可气?”
    “唉,这日子没法过啊,天天都是清汤寡水的,咱们……曹总兵来了,大家说话都小声点。”
    曹文诏一脸郁闷的走进了饭堂,他有些皱纹的脸上强挤出了一丝笑容,有些干巴巴的说道:
    “我已经叫厨房给大家先弄勺猪油过来,大家再忍忍,朝廷不会不管的!”
    士兵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喝了这么久的清汤寡水,终于能够借得到一点荤腥了,能吃点猪油也是好的呀。
    曹文诏却是无奈的坐在了旁边,他手上的粮食也不多了,要是再拿去给灾民的话早晚会出事,自己兄弟都饿死了,拿什么保家卫国?现在外面的粮价一天比一天高,就凭他们手上这点银子又能买得到多少?
    曹文诏也想做一个正人军子,那和实力不允许。
    曹文诏无奈的对着副将说道:
    “明天把粥水摊子撤掉吧,再怎么着也不能饿死自家兄弟,回头再联系一下杨知府,再怎么着也要匀出一点粮食来给城外百姓啊,不然会出事的。”
    副将无奈的说道:
    “现在粮食都涨价到一两银子十斤米了,现在那些升斗小民都吃不起了,若是这背后没有人操控,那才是天大的奇事,杨九章肯定跟那些粮商有联系,末将已经去求过好几次了,毫无用处啊。”
    曹文诏强忍着怒气说道:“这群满口仁义道德的禽兽,居然在这个时候发着国难财,他们比畜牲还不如啊,一肚子的书都是读狗身上去了吗?”
    曹文诏怒不可遏,眼神死死地盯着城外,手掌不停的摸着自己的剑柄。
    只要他一声令下,整个山西谁能挡得住他……可是,要是不小心落得了一个造反的罪名,岂不是让整个曹家都被牵连了,鼎蛟这孩子,还有五个怀孕的老婆呢……曹文诏天人交战,苦不堪言。
    “驾!驾!驾!!”曹鼎蛟带着三四千兵马北上山西自然是瞒不住众人,而且还是规模如此庞大的骑兵,于是有山西的线人火速赶往了大同告诉了山西布政使赵政卓。
    赵政卓背景通天,想要知道这点事情还是挺简单的,他甚至能掌握某人每日的行程,精确到每一个驿站。
    赵政卓下棋的雅致也少了不少,他和曹鼎蛟虽然见过几次面,这不过是萍水之交,其实也不是很熟,他知道这家伙是个狼灭,处于那种轻易不能招惹的人物。
    山西布政司,山西按察司!看起来第地位差不多,然而赵政卓却不怎么瞧得起曹鼎蛟这种泥腿子。
    曹鼎蛟是什么人?到底读过几天书啊,而不就是凭借皇帝的宠幸,才登上高位,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个幸进小人,有何资格担任正三品的按察使?
    他赵某人是正儿八经的天启元年的进士,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朝中也是根深织茂,更是集结了一大批乡党,所以说只是一个正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