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文人 >

第111章

大明小文人-第111章

小说: 大明小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非看了一眼身旁的皇帝陛下,这位宁安公子听到最后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完了又被忽悠瘸了一个?
    宁安公子有些感叹的说道:“光是这边的学子加起来就有不下千人,整个大桶看来是真的被安置了近十万读书人,曹鼎蛟能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啊,可你们的粮食够吃么?总不会饿到这些学子和灾民吧?”
    董非在下面掐着手指回忆: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睡,睡了吃,没事把任务丢给手下,美其名曰是绝对的信任,我们家曹大人真的是很辛苦。
    董非一板正经的说道:
    “陛下,原本是粮食不够吃的,可曹文诏总兵联手我们大人将那些贪官污吏全部抓了起来,并且封锁了他们的产业,这才掏出来的一些救命的粮食,至于后面的粮食,全是我们大人弄来的,大人现在是亏损严重啊!”
    崇祯皇帝眉头一皱,察觉到的事情并不简单,冷声问道:
    “究竟是怎么回事?鼎蛟有没有查清楚山西的事情?”
    董非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不如亲自过问我们家大人,他知道了实情和内情比较多,下官实在是不好插嘴。”
    “嗯!咱们过去问问!”崇祯皇帝郑重的点头。
    然而他却突然传来的悠远的号子,有一些衙门的差伇扛着装满粥水的木桶过来了,隔着老远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原来正是响午饭时分,这个时辰开饭了。
    崇祯皇帝食指大动,对着旁边的宦官高起潜说道:“走,咱们也去吃一下这个赈灾的粮食,看看曹鼎蛟给这些灾民吃啥?”
    高起潜殷勤的说道:“陛下,您在这里等着,我去给你打一碗过来!”
    高起潜直接窜了出去,然后冲到了那些饭桶的最前面,伸手就要去取碗筷,却发现整个人突然飘了起来,高起潜尴尬的看着自己被人扯了起来的身子,飘在半空中的滋味很不好受。
    高起潜脸色变得非常的难看,等他顺着那只大手看去,发现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此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曹鼎蛟,高起潜暂时还不敢招惹的人,高起潜愤怒不已,脸色阴沉的说道:
    “曹鼎蛟,你要做什么?”
    曹鼎蛟一本正经的说道:“想要吃饭排队去,在这里就要遵守本官的规矩,谁也不许插队。”
    高起潜愤怒不已,朝着他身后撇嘴说道:“好你个曹鼎蛟,陛下想要来喝粥,奴婢我也是为了陛下办事,你居然敢阻拦我,信不信我将你目无陛下的事情上报。”
    曹鼎蛟不管不顾的抓起了他就朝这崇祯皇帝这边走来,崇祯皇帝也看到了这一幕,表情略微有些吃惊。
    崇祯皇帝看到越来越近的曹鼎蛟,轻笑着说道:
    “曹大人,本公子就是想要喝你一碗粥而已,没必要这么小气吧?”
    曹鼎蛟拱手说道:“陛下,前面的队伍需要排队,微臣也不能免俗,还请陛下责罚,是下官冒犯了高公公。”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说道:
    “朕不怪你,没想这里居然有细柳营之风范,也行!有了规矩才好整出这么大个摊子来。”
    高起潜在旁边羡慕不已,果然这姓曹的深得陛下的宠幸啊,要换做别人绝对不是如此对待,少不了一则训斥。
    曹鼎蛟笑着说道:
    “陛下,并非微臣小气,唉,是这个粥不适合您喝,要不然您先回府微臣命人在做上一桌,好好的招待陛下,为陛下接风洗尘,聊表心意如何?”
    “这粮食你们能吃,我也能吃,何必要自寻麻烦,那这你就亲自去排队喽。”
    这时,太子踉踉跄跄的跑了过来,他还抱着一个托盘里面装着两碗粥,正一脸笑盈盈地走向了自己的曹师傅。
    “啊!父皇,您怎么过来了。”
    小太子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崇祯皇帝一脸宠溺地说道:
    “嘿!朕的小太子在山西这边协助赈灾,朕当然也要赶来这里喽,这些天有没有听曹师傅的话,有没有学到什么?”
    小太子一脸羞涩的说道:“孩儿倒是学了不少道理,回去后再同父皇说,此次山西大旱,真的是让儿臣体会到了粮食不易得的道理。”
    崇祯皇帝把目光撇向了小太子的粥,笑着说道:
    “慈烺,这是你给父皇打过来的粥吗?真的是有孝心了。”
    说着,崇祯皇帝伸手就要过去接。
    小太子退后了一步,然后怯生生的说道:“父皇别急,我替你们先摘干净里面的石子沙子再说。”
    “什么?这里面居然有石子和沙子?”
    崇祯皇帝脸色大变,黑的跟个锅底的似的看着曹鼎蛟,脸上的表情非常的不爽。
    高起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用着尖厉的声说道:“大胆,曹鼎蛟,这赈灾的粮食里面怎么掺满了石子和沙子?莫非你堂堂的曹大人也在其中贪污了不成?
    曹大人,您为何要如此对待可怜的灾民啊?他们辛辛苦苦劳碌了一天,结果要吃的一嘴的血,岂不是很残忍?”
    崇祯皇帝的表情也变得很不自然,又像是失望,又像是感叹,冷冷的看着曹鼎蛟,似乎在等一个解释。
    崇祯皇帝接过了太子手上的粥,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果然发现了不少小沙子小石子。

第252章公平与公正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农业为第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随着农业时期的技术发展,到了崇祯时期,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对于天灾还是无法抵御。
    小冰河时期的大动乱才刚刚开始,不仅仅是山西省以后会出现异常的天气,山东,河南,陕西都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恶劣天气,为什么叛军的队伍越来越大,官军更是越打越少,朝廷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这和地方的大灾以及日益腐败的官员队伍脱不了干系。
    而且,曹鼎蛟更是知道,过两年还有一场更恐怖的灾难,波及的面积更大,受灾的人口更多,大明蒙受的损失更大的。
    崇祯时期的一场大旱让全国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场大旱受灾面积达到了全国十三个省,持续时间还长。
    百姓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受灾人数达到了数千万,国家的根基受到了严重威胁。各地都爆发了小规模的抢粮事件,各省巡抚纷纷上奏灾情。如果按此情况发展下去,农民起义是迟早的事情。
    面对崇祯皇帝的谒问,曹鼎蛟脸色严肃的说道:
    “陛下,眼下大旱想要挨过去至少还要半年的功夫,一方面要播种新粮,另一方面要等着这些旧粮救命,山西的粮食,可以说够也可以说不够,所以微臣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崇祯皇帝好奇不已,原本的怒意消解了几分,不过还是语气冷淡的言道:
    “那你告诉朕,这究竟是何原因?”
    高起潜也是感到好笑,好好的粮食里面掺沙子石子,这不是糟践粮食吗?任你曹某人说出花来也少不了陛下了一顿责骂,谁不知陛下最喜欢勤俭节约了?
    曹鼎蛟拱手说道:
    “臣亦是出身卑微,自知民间疾苦之事,深知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陛下!山西大同不仅仅有个本地人十几万户,还有外来的人口搬迁到了这里,上百万人嗷嗷待哺,微臣纵使是浑身都是谷子日本打出几斤粮食?
    微臣弄出来这些粮食熬制成粥确实是非常难吃,并且还要精心的筛选里面的小石头小渣滓,甚至一不小心都会咳出血来。
    如此!不仅咱们粮食的总量多出来了一成多,而且还少了很多来蹭吃蹭喝的人。
    虽然这粥不怎么样,可还是有人愿意去喝,愿意去喝的人是真正的灾民,而不是那些混水摸鱼的人。”
    崇祯皇帝震撼不已,原来这些粥水全部都是给那些有需要的灾民,不过想来也是,人家都饿到快死的地步了,哪里还在乎这些粥水里面有没有石子小沙子?毕竟人哦疯了的时候连树皮都能吃,相比而言,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曹鼎蛟又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徒弟太子殿下朱慈烺,然后柔声说道:
    “慈烺,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相对的公正,你以后要学的还有很多,今天曹师傅就给你上这一课,千万要牢记。”
    朱慈烺郑重的点头,朱由检把脸和善的看着曹鼎蛟,停顿了片刻曹鼎蛟这才一脸严肃的说道:
    “师傅我有三个馒头,现在碰到了三个灾民,一个小孩,一个壮汉,一个老人家。
    小孩需要吃一个馒头才不会饿死,壮汉需要吃一个半馒头才不会饿死,老人需要吃半个馒头才不会饿死。
    如果我把馒头给他们一人一个,那么这就叫做公平,公平的代价就是那个壮汉被饿死,如果师傅按需分配,那所有人都不会被饿死了,这就叫做公正,也叫做变通,你!懂了么?”
    朱慈烺掐着手指算着,曹师傅说的很有道理啊!如此行事才能保证三人都不会饿死,看来凡事都需要变通,而且公正比公平更加重要。
    崇祯皇帝的怒意已经消失不见,甚至为了自己的误会而感到忏悔,有些后悔不已,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位臣子到了这个地步,都还不忘教育自己的太子,翻出自己将太子交付曹鼎蛟,果然是最正确的一步棋。
    崇祯皇帝立刻就想明白了集中的道理:在赈灾的粮食中掺入沙子,如此一来粮食的总数不变,但是赈灾粮却凭空多出了一成多。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些没有受灾的人看到赈灾粮中掺了沙子,十分难吃,就不会浑水摸鱼,减少无耻的消耗。
    而且灾民吃带沙子的就不会哄抢,避免了无端的争斗。
    “爱卿,朕错怪你了,实在是干得漂亮!”
    崇祯皇帝龙心大悦,甚至是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
    “陛下,微臣不过是尽了人臣的本分,而陛下能够排除万难亲临险境,与灾民们共进退,实在是明主之相,雄主之姿,此为我大明江山社稷之福。”
    曹鼎蛟肯定是非常谦虚的表示,这一切都是皇帝陛下的功劳,他做臣子的不过是揣摩上意从而立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功劳,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归功于伟大的皇帝陛下,这更加充分了我们大明帝国主义美好和谐的社会一定会到来。
    高起潜脸色阴沉的看着曹鼎蛟这货就是我们所有太监的敌人,把老子拍马屁的本事抢去了,你这家伙过分了呀。
    高起潜这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徒子徒孙高顺还被人家关押在死牢里面呢,于是小声的对着皇帝陛下说道:
    “陛下,现在山西那些文武官员还被好大人关押着呢,现在如果没个说法,朝廷上下意见很大呀。”
    崇祯皇帝这时候想起了这件事情,现在南京闹得风风雨雨,整个朝廷上下也是各执一词,他要不是实在是气不过,也不会跑到山西来亲自求证此事。
    崇祯皇帝没好气的说道:“要他们何用,都是一群废物,鼎蛟,你好好说一下山西的事情吧,有没有掌握那些贪官污吏的证据,既然朕给了你钦差的身份,那么一律就从严查办绝不姑息,回头给朕上一道折子,讲明事情的缘由。”
    曹鼎蛟脸色变得非常的灿烂,看来陛下还是很信得过的他。

第253章交差
    曹鼎蛟这个时候从袖子里面取出了一份早就写好的奏折,毕恭毕敬的递给了皇帝陛下,恭声道:
    “陛下,这些就是那些犯官认罪的奏折了,基本上已经全部签字画押了,除了少部分抵死不从的人没有认罪之外,其他人都已经画押了。”
    高起潜脸色非常的惨白,因为他赫然看到了自己徒子徒孙的名字,高顺这个小兔崽子居然已经招了,高起潜有些紧张的说道:“曹大人,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招供的吗?有没有监狱里面的人屈打成招?”
    高起潜没有说曹鼎蛟为了尽快的搜罗罪名屈打成招,而是说他手下的人干了屈打成招的事情。
    崇祯皇帝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打开了上面的奏折,果然发现上面的罪名非常清晰,数额也非常精细,很有曹鼎蛟的风格。
    曹鼎蛟把顺水集团的利润上交给崇祯皇帝的时候,也是把数额精细到零头,而且上面的款项也记载的非常清楚。
    崇祯皇帝合上了奏折,脸色平静的说道:
    “大明病了,果然是变得很严重,从上到下都烂到根子里面来了,朕是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的大明一省之地,居然沦落成了蛇鼠一窝的藏污纳垢之地,一省布政使,一省镇抚司指挥,一省镇守太监居然全部烂成了这个样子。
    朕惭愧啊,如果真的把山西赈灾的事情交到这些人手上,那咱们大明那就真的是完蛋了,朕,现在想想还有点庆幸不已,幸好大明还有曹爱卿你们叔侄这样的忠臣,不然朕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恨慧眼不识珠。”
    曹鼎蛟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以他现在的能力还真的没办法把整个朝堂清理得干干净净,如果朝堂上只有一半的人不能用,那他还可以想办法拉拢一些人然后打压一些人,从而帮助崇祯皇帝整清吏治。
    然而,曹鼎蛟真的是有心无力,别说是他,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没有办法,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换了多少个首辅,又换了多少个阁老尚书,可是通通没有解决问题,而且有些偏远地区,他还管不到,只能去下旨申饬。
    在汉朝,皇帝申饬大臣,大臣是要自尽的。
    不过也不知是为何皇帝申饬的多,还是大臣们脸皮都厚了,明朝皇帝的申饬已经不管用了。
    一般的申饬,只相当于留校察看。
    曹鼎蛟很隐晦的把此次清理出来的财务清单交给了天子,嗯,崇祯皇帝心领神会的跟他袖里交易,曹鼎蛟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崇祯皇帝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崇祯皇帝又按照惯例撇了一眼财务清单,原先郁闷的神色一扫而空,顿时感觉整个人的身子骨都是神清气爽,饶是见过的很多大场面的他也不由得暗暗的惊叹的一句,道:“这次的收益这么多?”
    曹鼎蛟苦笑着说道:
    “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南京那些勋贵们,可是他们上下其手也襄括了大半个山西的财富。
    有这么多东西到不足为奇,只是他们手上的不动产商铺田地现在是卖不出去了,毕竟山西现在正在大旱,人心思变,只能去处理这些流动的东西了。”
    即便是如此,崇祯皇帝已经是非常的满足了,笑道:
    “这些地区和商铺你就拿着去处理了吧,实在不行,等大旱过去全部卖出去也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到时候就留给你们顺水公司和按察司。”
    曹鼎蛟承了这一份情,虽然他知道日后山西可能还会发生大规模的灾害,可是还是有一段时间是风平浪静的,等过些日子他在吧土豆弄到这边来。
    北方是特别适合种植土豆,哪怕是大旱多多少少也会有新收获,这些土地证好可以给他用来当实验田。
    曹鼎蛟感慨的说道:
    “陛下,正好这些田地微臣也有大用处,微臣在山东,南京两地都弄了一些农作物,反正是两季收的食物,过些时日等丰收了正好可以弄来此处种植,如果能将这两种农作物大规模的推广到整个山西,则山西百姓粮食无忧,日后也算得上是一桩美谈了。”
    崇祯皇帝不傻。
    这几年,他的眼界也开阔了,越发的明白,节流是死路一条,只有想办法开源才是维持天下的道理。
    而要开源,满朝文武之中,让他们省银子,他们一个个都有通天的本事,让他们去从石头缝里寻银子来,却个个都死了。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信任曹鼎蛟,除了曹鼎蛟为人老实,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履立战功,而且为人低调不炫耀,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