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文人 >

第162章

大明小文人-第162章

小说: 大明小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您为何如此看重此人,仅仅是见面就赋予如此大任,须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曹鼎蛟差异的看了一眼开出了的下属,日久见人心的事都让你知道了,渍渍渍,可宋应星的人品他还是知道的。
    吉林大学历史学教授龙欣宇评论:
    “宋应星在各个领域中体现的伦理思想,笔者的认识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小官吏,宋应星忠君、尽职、关注民生、反对不正之风等想法和行为。
    是在认同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
    这样的人自然是可信的,他欠缺的就是一个平台而已。
    大同府的衙役恭毕敬的赶着马车送宋应星回到了城南的住所,毕竟这里离学堂不远,宋应星就在这里买了几间新房。
    大儿子儿子都住在这边,因为他不是在城外开辟了一块土豆田,所以他们宋家算是定居在此了。
    大儿子宋士慧二儿子宋士意都是农民,当他们辛苦一天干完活回家吃饭时。
    就看到衙门的衙役和父亲有说有笑地走了过来,他们二人都是傻乎乎的看着这一切,不明所以。
    宋应星的老妻还躲在房中打量着外面的一切,宋应星把几个衙役打发走了,家里人这才缓缓的走了出来。
    宋夫人便道:“汝不是去作坊交付东西去了吗?怎么会招惹上衙门的人?汝这老不休难不成犯了事了?”
    宋应星脸上的笑意却是再也掩盖不住,人生得意时,从背后的包裹之中拿出了官服和印信,便道:
    “嘿嘿嘿,不才宋应星承蒙巡抚大人看中,入巡抚衙门担任文书,在不布政司内行走,你们爹当官了,嘿嘿嘿。”
    宋应星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他是个大家,可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虚荣心啊。
    宋应星的夫人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自家老头居然就一步登天了?这是老天爷开眼了吗?怎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宋应星的傻儿子傻傻的问道:“文书是个几品官啊,有俺种地赚钱吗?”
    宋应星:……
    “明日,你二人把地退给官府,全部来跟着本官改进玻璃和香皂,都学着点,老夫还指望你们两个有点出息呢。”
    几家欢喜几家愁,曹鼎蛟小小一个动作,却让宋家直冲云霄,怪不得古人常说三分能耐,七分靠贵人扶持。
    三分归元气,七分靠打拼。
    是夜,曹文诏急匆匆地找来了曹鼎蛟,拉着他说道:
    “李自成又开始狗急跳墙了,现在还是深冬初春之际,他就开始变得不老实了,却不知道是何原因?”
    曹鼎蛟皱着眉头,故意猜测着说道:
    “叔父,他们有如此反常的行为,会不会和钱谦益冯全有关,不然这样反常的行为,在之前并未有之。”
    曹鼎蛟袖口之中正藏着一封情报,这种东西他不能拿出来给叔父看,要不然……他这个幕后黑手岂不是要惨遭毒手,让叔父他老人家大义灭亲?
    曹鼎蛟虽然也承认,辽东的丢失跟他一丢丢的关系,但他也是为了大明减轻负担啊,战略性放弃而已怎么能够称之为怂呢?文人的事,不该如此解释。
    李自成的崛起还有北京的丢失,虽然也跟他有一丢丢的关系,可他依旧是为了大明好啊!
    没看到朝堂上面的顽固势力被瓦解了很多吗?没看到那些来自于宗室的压力被老子解决了一大半吗?
    没看到陛下正在逐渐的收回权利吗?咱们大明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他曹鼎蛟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提出大明身上的腐肉而已。
    所以,曹鼎蛟心中大义凛然地说道:李岩是谁,本官怎么不认识他?
    锦衣夜行,总有人为了大明而负重前行,而他曹鼎蛟不过只是其中一人罢了。
    ……
    曹文诏便道:
    “钱冯二人倒是有煽动李自成的契机条件,估计就他们两个人最想鼓动李自成南征了。
    只是,他们现在只在京城苟延残喘,哪来的实力和我们的几大边镇抗衡?”
    曹文诏也并没有小瞧李自成,李自成的十万老营部队还是挺有战斗力的。
    可是其他人马却不尽人意了,完全都是一堆老弱妇儒组出来的杂牌军,战斗力跟那些卫所兵差不多。
    而大明这边,陕西孙传庭的秦军,宣府卢象升的天雄军,河南孙承宗的主力,曹文诏手下强悍的大同边军,台面上的实力就可以硬撼李自成了。
    曹文诏实在是搞不懂李自成为什么要挑衅他们?若不是要留着李自成帮忙顶住一下辽东那边的压力,他们这些大明的边军,估计早早的就把李自成给灭。
    曹鼎蛟又摸着下巴“猜测”着说道:
    “估计李自成那边也有了自己的底牌吧,或许他已经想要投靠皇太极了呢?”
    曹文诏赶紧睿智的反驳道:
    “他李自成只要不喝多了酒,就不会干出这样的蠢事,投靠皇太极无异于自掘坟墓,对于他们大顺来说,不过是饮鸠止渴罢了,最多双方有些物资上的合作。”
    曹鼎蛟便不再多说什么,其实他还知道的更多,李自成的野心可不仅仅是如此,他李某人已经想用出驱虎吞狼之计。
    大明和大清全部都是他捅刀子的对象,他李自成的目的就是乱中取胜,破而后立。
    趁着大明和大清交战之际,直接把大清给打伤打残打疼,然后瞅准时机一口吞下大明。
    李自成也算是看清形势,如果大明没了这几十万边军,整个大明都是唾手可夺了呀。
    曹鼎蛟都不得不感叹一句,如果他本人不知情,这计划至少有四成的可能性呀。
    在原来的历史上。
    洪承畴二十万辽东精锐大军在松山一战大败亏输,李自成趁机趁势而起。
    直接把崇祯皇帝的老家都给拆了,一路推水晶推高地打得崇祯皇帝在西山煤山自挂东南枝。
    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家大舅哥吴三桂在战场上临时反水,估计李自成还真有可能坐稳这江山,再不济也是南宋那样的下场,和人家多尔衮周旋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少顷,又有亲卫匆匆的拿来了书信,曹文诏拆开了书信一看,便道:
    “孙总督来信,咱们和北方的贸易又可以开始了,陛下已经知晓了咱们这边的事情,也同意了咱们贬卖红薯的事,不管怎么说,先让他们消停一会吧。
    现在南边已经运来了好多红薯,鼎蛟,你让顺水集团接手一下此事。”
    曹鼎蛟眯着眼睛笑道:
    “嘿嘿嘿,正好我手上还有点私货,那就一起卖去辽东和应天好了,让李自成和皇太极都知晓一下什么叫做经济战。”
    曹文诏脸色一黑,便道;
    “你小子该不会要走私军火物资吧?信不信本官大义灭亲??”
    曹鼎蛟赶紧赔笑说道:
    “哪能啊,某对大明和陛下一直忠心耿耿,此生不变,叔父言重了,呵呵,侄儿就是想送几件礼物给叔父,顺便再送几件礼物给那几位伯父叔父而已,彼此交流一下感情别无他想。”
    曹文诏更加奇怪了。
    “你要送啥?你要卖啥?”
    “嘿嘿嘿,玻璃镜和香皂。”

第362章改进工序
    宋应星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早早的就带着儿子宋士意宋士慧到了小作坊。
    烧玻璃的瓷窑前空地上,支起了一口大锅,火烧的正旺,锅里的猪油已经温热。
    在他们后面就是新建的玻璃厂,玻璃厂和水泥厂是合建的,因为双方的性质很相同,所以曹鼎蛟直接将他们安排在一起。
    宋应星指使一个仆役将备好的火碱倒进去,然后不停的搅拌,锅里顿时飘出一股古怪的气味。
    这时候将锅从火上取下来,搅拌依然不停。
    直到猪油与火碱完全融合,趁热加入少量盐水,这叫盐析,宋应星两个儿子也在旁边学习着,用他老子宋应星的话来说就是有门手艺,饿不死人。
    宋应星拿着写好的手稿对着旁边的管事说道:
    “做这个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记好步骤,模具都准备好了没有?”
    “回大人的话已经安排妥当。”那名管事赶紧说道。
    宋应星笑着点头,那一声大人让他很舒坦,巡抚大人还说自己能够做到工部尚书,自己都五十了,这还有机会吗?
    他心中却是火热无比,几个差伇继续搅拌,油温渐渐降下来,淡黄色的硬脂酸钠冷却析出,漂浮在溶液上层,用一块木板刮下来,倒入备好的模子,干燥成型后,就做成了一块肥皂。
    宋应星也想起改进的事情,现在这季节只能弄到一点梅花,于是他将梅花加酒精勾兑的香料加入另一锅中。
    一锅有梅花香味的香皂和一锅普通的肥皂顿时就出现了,在众人面前。
    宋应星两个儿子早早的搬来了模具,然后压成长方条的块状,等到彻底冷却凝固之后,宋应星拿起香皂和肥皂对比了一下。
    一个带有特殊的香味,一个香味比较淡,高下立判,宋应星又道:
    “拿点衣服出来洗。”
    “是!”
    曹鼎蛟也是不动声色地赶来了小作坊,看这一大早上就精力充沛忙碌着的宋应星,庆幸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啊。
    宋应星一抬头就看见了不远处的曹鼎蛟,喜形于色的说道:
    “大人,您怎么来了,快来看看下官改进的肥皂,如何。”
    宋应星小心翼翼地把两块他视若珍宝的肥皂递到了曹鼎蛟手中,那模样有点像交付作业给老师的学生,小老头还挺可爱的。
    曹鼎蛟入手一看一摸一闻,便知这东西和自己后世的雕牌香皂都差不多了,带香味的香皂可以当高档品出售,至于这些普通肥皂可以出售到民间。
    曹鼎蛟便道:“这些普通的肥皂就用油纸包住出售,而这些高档的香皂则是弄小木盒给包住,请些能工巧匠来,最上乘的品质,咱们就用最高的木料。
    老宋,你还真的是本官的福星福将啊,给了本官不小的惊喜。嘿嘿嘿!”
    宋应星摸了一下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跟着嘿嘿直笑,然后又说道:
    “大人,这香皂处理好了,只是这玻璃下官还没有思绪,玻璃不好成型,咱们弄好的模具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不小心就容易出现瑕疵。
    虽说成本比较低廉,可是失败的太多了,也是纯属浪费”
    曹鼎蛟便道:
    “玻璃器具的打造,可以用一根长长的铁管,然后让人往里面吹气,这样就很容易打造玻璃用的器具了。”
    宋应星不得不感叹着说道:
    “大人懂得还真多,宋士意,你去铁匠铺弄几个长长的铁管子来。”
    “是。”
    曹鼎蛟也稍微了解一下他们的制作工序,主要是玻璃裁制这方面的问题,曹鼎蛟又提议造:
    “山上的石头就那种金刚石最硬,那它打磨成刀具,绝对可行。”
    玻璃清洗干净,在后面镀上一层硝酸银,最后再刷上两层木漆,这样镜子就制造完成了。
    宋应星如获至宝,赶紧拉着曹鼎蛟的手在现场仔细的笔记,然后一脸兴奋的说道:
    “大人,真的是神了,下官写的天工开物,可否将玻璃的制作还有香皂的制造录入其中?”
    曹鼎蛟赶紧一把拉住的自己这位得力干将,玻璃和香皂都是他的法宝,要是让别人知道怎么弄了他这不就等于技术流失了吗?
    曹鼎蛟语重心长的说道:
    “不行啊,咱们大明如今太需要银子了,所以咱们要将这两种技术紧紧的攥在手里。
    然后靠着卖镜子买香皂充实国库造福大明百姓,建设大明小康社会,你能明白本官的良苦用心吗?”
    宋应星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曹大人可是自己的贵人呢,他说什么都是对的,此话不可不听。
    既然制造工艺已经弄出来了,曹鼎蛟直接大手一挥无比豪迈的说道:“造,给本官可劲的造,本官一定要让镜子卖遍大明。”
    中国明和清的镜子都是从外国进口的,中国是到了近代才引进西方的技术,这才会做镜子的古代中国只会用沙子做玻璃珠子,都是有颜色的,而且不透明。
    ………
    一个月后,也就是大明崇祯十年二月六日,正值崇祯皇帝的生日,百官庆贺,二十六岁的崇祯皇帝心情却不太美丽。
    盐税去岁收了一千万两,内库入六百万两,国库入四百万两,可到了年初,等户部将帐单报上来的时候。
    却发现国库的四百万两万税银已经花了个干干净净,而且雪上加霜的事情还有,北方几大行省因为扩充战备,导致需要大量的银钱粮食。
    可顺水集团的业务少了很多,光靠卖红薯真的赚不了多少钱,所以还需要朝廷补贴不少,一个省补贴几十万两的银子,那这几个省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崇祯皇帝也是发愁,暂时从他内库拨掉银子出去也没有问题,但这些银子是用来救急的,轻易不能动用。
    全国人民的纳税总额至此几乎翻了一番。
    皇上加税虽然也是出于无奈,但也觉得心虚,税费一加再加,老百姓方面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早在崇祯八年时,上一任兵部尚书就装了一个大逼。
    杨嗣昌是当时的兵部尚书,他办事认真,聪明干练,替皇上做了一番阶级分析。
    杨嗣昌说:加税不会造成伤害大明百姓,因为这笔钱是加在土地上的,而土地都在豪强手里。
    杨嗣昌以上次加征的剿饷为例,一百亩地征三四钱银子,这不但没有坏处,还能让豪强增加点负担,免得他们钱多了搞土地兼并。这种分析听起来颇有道理。
    结果呢?地方官以各种名义征税,追讨拷打,闹得百姓困苦,遇到叛贼反而欢迎,甚至叛贼没有到就先去欢迎了。
    结果,兵没有练出来,民已经丧失了,最后饷还是征不上来。
    事实证明,不是所有问题上面一拍板就能解决的,再好的决策也得有人去执行,空想的政策不可行。
    崇祯皇帝被这些文官坑的很惨,一有问题就加派辽饷,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吗?既失了民心又没解决问题。
    王承恩知道崇祯皇帝跟前,笑意盈盈的说道:“陛下百官已经准备为您朝贺了,请陛下到正殿观礼。”
    “唉,朕可不想过什么万寿节,平白浪费银子。”
    崇祯皇帝无比惆怅的说道。
    按照古礼,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万寿节期间禁止屠宰,前后数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还要按制穿蟒袍补服。
    这一天,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
    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万寿为人君之始。万寿节指封建时代君主的生日。
    中国是以孝道治天下,所以作为“民之父母”的帝王们的生日,历朝都非常重视。
    在皇帝寿辰时,全国放假三日,同时举行庆典活动,“朝野同欢”。在京城,群臣要向皇帝祝寿,献上美酒甘露并各式礼品,皇帝亦按等级高低赏赐百官。
    宫中每逢万寿节,地位低下的宦官宫女都可以不衣青紫,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天启时,宫女们竞相创制新式方胜葫芦,戴在身上,字形图案有:宝历万年、洪福齐天、四海丰登等。
    宝历万年是由八宝荔枝、字点鱼凑成的;洪福齐天的构图是两面赤色蝙蝠各一,中填齐天二字;四海丰登是由两蜂附灯而飞、四隅各填海字凑成的。
    崇祯皇帝跟着王承恩来到了御殿,看到了一路上的莺莺燕燕,他的心情也好上的不爽,至少在这个日子里他不能发火。
    万寿节,百官都会向崇祯皇帝送上贺礼,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