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文人-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鼎蛟直接带着崇祯皇帝来到了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的组装火炮,火铳,盔甲,兵刃,弓弩,在这个时代冷兵器还没有彻底的退出战场,相反冷兵器承担很大一部分战场上的任务。
火铳火炮要是碰到阴雨天气受潮了的话当真是不好用,毕竟这个时代的技术还到不了那个地步。
如今曹鼎蛟在山西建立的工厂全部都是采用流水线,他对着崇祯皇帝说道:
“以前每一位工匠要对所制作的武器装备负责到底,从选择原材料到锻炼、捶打、定型、打磨、抛光,经历数十道工艺程序,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现误差。
由朝廷统一管理生产后,每一个步奏都有专业人才监督指导,这样不但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崇祯皇帝放眼过去,发现工人们果然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而且崇祯皇帝还发现工厂之中居然还有女工。
于是惊叹着说道:
“鼎蛟,为何其中还会有女工,不怕乡里乡亲的人说闲话吗?”
“陛下,时代变了呀,并非微臣强迫她们来做工,而是她们觉得有利可图,才会派女子入厂做工,这些妇人在这边做工一个月,比在家里辛辛苦苦种田养家还赚得多,岂不是美哉。
至于礼法,还有乡里乡亲的闲话,比得上填饱肚子重要吗?比得上手里有钱重要吗?
百姓们不傻,谁对他们好,他们自己心里面有一杆秤,一年到头他们也会合计,今年剩了多少又赚了多少,陛下以为下官此举算不算得上善政?”
曹鼎蛟侃侃而谈的说道,崇祯皇帝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脸上的笑意更甚,言道:
“如今的官员大多是心浮气躁,自己拿着高官厚禄,贪图逸乐,声妓犬马。大肆兼并不说,还要藏田匿户,侵吞国入!
只要求君为明君,自己却贪污渎职残民虐政,有一点为臣的样子没有?!斯是无耻之犹!
若是天下多几个鼎蛟这样的良臣这样的猛将,朕又有何忧?”
曹鼎蛟扑哧笑出了声,言道;
“那要是多几个我这样的无双国士,那陛下晚上做梦还睡得着吗?陛下也别恼。
陛下也知道下臣的心思,权势对我而言不过是云烟,陛下若是用的着,那臣敢上九天斗鲲鹏,若是陛下用不着,大明多我一个田舍郎不多,少我一个山西巡抚不少。”
崇祯皇帝停下了脚步,朱由检目光灼灼的看着曹鼎蛟,一脸严肃的说道:
“朕早就想过,你曹鼎蛟为朕出生入死这么些年,多少次九死一生,朕若是连你都不信,恐怕晚上睡觉都不安稳了。
朕信你,朕也保你,如今大名可以没有首辅大学士,却不能没有山西巡抚。”
中国历代开国坐天下后,为了江山永固,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手下的功臣,这些功能出谋出力,随自己征战,九死一生,一方面贡献很大,另一方面本领也很大,所以威胁也很大。
可崇祯皇帝却没有这种顾虑,大明的江山早就没有了开国时期的动荡,又何需清理功臣?
曹鼎蛟狭促一笑,言道:
“陛下,臣也有些累了,等干掉皇太极,彻底收付辽东之后,臣就想告老还乡,或者,带着大明的舰队去见一下世面,三宝太监还没走完的路,微臣倒是想去看一看呢。”
“鼎蛟,你真不用顾虑,朕不是那种人,断不可能学太祖…”
“还请陛下慎言,臣之决心已定,断不可更改,今日还有好些路要走呢,微臣这就带着陛下游历大同,陛下不想去看看玻璃厂吗?嘿嘿,今年的税收绝对会让陛下满意,咱们去那边逛逛如何。”
一提起银子,崇祯就来了兴趣,随即应允了下来,二人逛完了军器厂之后,就直奔玻璃厂。
s;这本书还是延续了以前的风格,并没有造反的意思,真想造反,肯定要找一个昏君啊,下本书我就要皇帝开局了嘿嘿嘿!!
第410章新年好啊
崇祯十一年,五月初一,这一天的清晨,一辆辆马车在数百名骑手的护送下悄然驶出了大同城,沿着官道一路向西南方向驶去。
大同西南方向便是太原,路程不长不短,一日不到的功夫便可以到达。
到了下午近傍晚的时候,马车队伍便来到了太原,不过这些马车并没有驶入太原城,而是直接去了位于城外的“忠烈祠”。
太原忠烈祠是为了祭奠在这些年为大明中阵亡战死的将士而修建的,最初,这里是的墓地埋葬了三万余名从大同迁来的阵亡将士。
后来随着大明战役的扩大,山东,山西,陕西,北直隶,河南河北一线均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事。
为了方便管理,将士们的一部分骨灰送还给了他们的家人或者是所在的村落,另一部分则是统一运到了太原新建忠烈祠。
大同也有忠烈祠,可惜太小容纳不了这么多忠魂。
也就是在他们下葬的那一天,看着那连绵的、一个挨一个的坟茔,曹鼎蛟觉得不能让英雄们死后还受委屈,要让他们享受大明香火的祭祀。
大明国祚不绝,此处香火不绝。
曹鼎蛟作出了一个决定,在山西这里修建一座更大的忠烈祠,以祭奠阵亡的将士。
忠烈祠的用地建在太原划出了三万亩山林田地,地上的所有村落、民坟一率迁出,当然是强制性的,这也是大明第一批拆迁户有补偿的那种。
随后便开始于此大兴土木,从大兴安岭运来的桧木、秦份的汉白玉以及本地烧制的砖块。
在数万名工匠的努力,工部的大力支持,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一座规模宏大的忠烈祠在大明太原建成,并于今年清明节前正式投入使用。
马车停于忠烈祠的牌坊前,尽管距离主祠尚有两里之远,但任何人等都需于此下车。
接下来的路只能步行,这石质的步道两侧,新种的松柏不过只有人高,尽管相隔两里,置身于牌坊处,往忠烈祠的主殿看去的时候,仍然会为其规模宏大而震撼。
“即便是数百年后,人们想来也会为之而惊叹吧!这里是大明的脊梁,就是他们拱卫着我们大明的安宁。”
曹鼎蛟牵着小太子朱慈烺的手,一步一步踏上石阶,朱慈烺虽然才九岁但是身子骨发育得很快,已经有曹鼎蛟一半来高了。
曹鼎蛟也是感慨万分,前两年还需要自己抱着的太子殿下,现在也能监国了。
崇祯皇帝亲自带兵推平张献忠之时,就是小太子殿下坐镇南京,老臣们在旁边辅佐,崇祯十一年来倒并无大事发生。
清帝皇太极不仅损失了蒙古科尔沁部落大部分的战力,鳌拜正黄旗的一万兵马也大部分丢在了陕西延安府。
而代善也是在山东损失惨重,他自己也在山西太原吃了败仗,之后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皇太极入关的唯一收获就是缴获了不少粮食,还有大批的银子,可是回报和付出根本就不成对比。
这也导致了辽阳之中的八旗子弟几乎是家家披麻戴孝,皇太极的个人声望也跌落到了历史最低点,反而是多尔衮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皇太极颜面扫地。
大清现在很乱,大明君臣喜闻乐见。
……
小太子看着如此巍峨的建筑,却是嘟着嘴巴说道:
“曹师傅,本宫在南京好多老师傅还有朝中大官说您的坏话,甚至有不少人劝我要远离于您,多学习一些君子之道,圣人之道。”
曹鼎蛟:……靠,到底是哪些龟孙子在后面诋毁本官?当真不为人子。
曹鼎蛟一脸和善的表情说道:
“慈烺,究竟是哪些人在本官背后说坏话,本官向来都不记仇,他们都说了些啥?”
朱慈烺一脸为难的说道:
“本宫答应了老师傅们不可以跟你说他们的姓名,他们都说曹师傅心眼小得很,怕您事后报复。”
曹鼎蛟:……靠,本官像那种会随意打击报复的人吗?也不相信我曹某人的人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那他们都说了些啥?你也说来让本官知晓一二,有错的地方咱们就改,没错的地方咱们就继续保持,再怎么说也要让我曹鼎蛟死得清楚明白吧?”
曹鼎蛟语重心长的说道。
“曹师傅,有话好商量,您能先地我放下来不……”
朱慈烺一不留神就发现自己已经被曹鼎蛟单手就提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的那种。
曹鼎蛟这才把太子殿下放回了地上,然后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朱慈烺只好说道:
“曹师傅,朝中不少大臣说你残忍嗜杀,手段凶残,权势滔天,一副奸臣之相,在山西结党营私,练私兵,大发国难财,别在边境还和敌寇,做生意有走私的迹象。”
曹鼎蛟却是不以为意,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之前他也在南京解释过。
也就是崇祯十年开春时还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之后处理了福王的事情,以及南京不少士绅之后,这事才算归于平静。
怎么国内的叛贼一平息?这些人又跑出来搅风搅雨了??
朱慈烺又道:
“曹师傅,还有不少文官特别的反对忠烈祠,说咱们太原的忠烈祠逾制,甚至超过了孝陵的标准,远超皇帝的陵寝,这于理于法不合,还说了曹师傅一大堆坏话。”
曹鼎蛟;……!!
这就有点耍流氓了,太原的忠烈祠预计是可以容纳上百万人的陵墓,而孝陵迄今为止才住了多少人,不按平均面积来算都是耍流氓。
而且,忠烈祠哪座坟墓超出了规格,那些文官是吃饱了没事干吧?
“如果不是那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如果不是这些将士平息了国内的叛军,这朝廷上衮衮诸公哪里有立足之地?
哼,也许会有,应该有不少人会去当顺臣。
如果不是有那些将士拼命保卫我大明,他们这会一个个都还剃着辫子,将来子孙后代都做满人的奴才,为满人歌功颂德,什么是逾制?
这才是逾制!为国捐躯的将士,别说是给他们一个忠烈祠,就是举国遍修忠烈祠,也是理所当然!
慈烺,等到将来天下彻底太平的时候,本官就会向皇上建议。
每年四祭一次都不能少,每年大祭之时,即便是皇帝不亲自来,太子也必须要过来,不但要敬香,而且还要下跪,他们当得起!
给战死的英雄下跪不丢人,给那些仇敌当奴才下跪才丢人。”
“师傅,本宫知晓,本宫原为大明的忠诚烈士而跪。”
曹鼎蛟直接拉着小太子的手,坚定地走进了忠烈祠,小太子也是神情肃穆一手捧着锦盒,进入了巍峨的太原忠烈祠。
第411章祭祀烈士
“殿下先请!”
…
“还是曹师傅先请,本宫虽贵为太子,可师者为先,本宫不敢逾越,还请曹师傅明白本宫一片苦心。”
…
双方一片推诿,曹鼎蛟见太子是有孝心的人,这才同意自己先行。
曹鼎蛟领先朱慈烺一步领先进入忠烈祠主殿,置身于这殿中,看着那些供奉的将士牌位时,在依礼单膝下礼上奉。
太子殿下也在旁边有样学样,在他们身后的骑士和大殿中的老兵,杂伇纷纷都是单膝下跪,对着烈士们的牌位祷告。
大殿之中除了开国名将,还有靖难功臣,以及历朝历代的名师大将,戚继光,徐达,常遇春,王阳明,于谦……自己的故人虎子虽屈居于末座,可是能立足于这大堂之内,也算得上是与荣誉为焉。
“愿大明忠烈先贤护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收复辽东,驱除鞑虏,保我汉人江山永固。”
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永远不会珍惜眼前的和平,曹鼎蛟也知道后世可能会有些不肖子孙数祖忘典,对于英灵,不过只是表面上的敬畏。
甚至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敬畏,以至于都谈不上尊重,但他却不同,躺在这烈士园陵里面的人都是他活生生的兄弟,出生入死的关系。
在目睹了他们的牺牲之后。在曹鼎蛟看来,这世间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值得他如此尊重。
小太子也是有模有样的学着行礼,最后掏出的锦盒,拿出了虎子头颅制造而成的杯子,小太子毕恭毕敬的把东西放在了虎子灵位的下面。
曹鼎蛟早已是泪流不止,他哽咽着离开了大殿,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
曹鼎蛟和小太子共同祭奠了忠烈之后,就双双返回了京师南京。
南京城的曹府也换成了鲁国公府,至于曹鼎蛟,曹文诏,曹变蛟叔侄则是开始分居。
毕竟三人都得了世袭罔替的爵位,而曹鼎蛟更为了不得,被皇帝陛下封为了鲁国公之位,整个大明都是独一份啊。
等曹鼎蛟回到京城,受到了很多人的恭维,也有不少人翻白眼,更有人在私底下风言风语,曹鼎蛟的大舅哥吴三桂想替他出头,却被曹鼎蛟阻止了。
并且还语重心长的说道:
“人无完人,我曹鼎蛟又不是一个圣人,周公恐惧流言日…我曹鼎蛟守正君子一个又是大明的优秀青年官员,又怎会恐惧流言蜚语?”
吴三桂无语的竖起了中指,言重:“大兄弟你是不是君子我不知道,但是论无耻的境界,你算得上是这个。”
曹鼎蛟也和家中的娇妻美妾温存了一番,又好好的调教了一下自家的五个娃娃,对于三个女儿她是无尽的宠爱,至于两个儿子,活着就行,要那么多要求干嘛??
穷儿富女,穷儿富女,便是如此。
曹鼎蛟独自一人回到南京,曹变蛟这时候还在山东练海军,据说朝廷方面有意彻底解决郑芝龙的问题了,所以最近大明的水师纷纷在操练。
因为大明的内乱基本被平定了,所以剩下的人就是郑芝龙和皇太极了。
由于连年征战,所以大明的陆军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战斗力,特别是北方这一带的部队,这几年不是在打战,就是在打战,以及在打战,还有在对抗天灾。
何止是民不聊生,当兵的也受不了啊,于是在北方无战事的时候大部分兵马进入了休整的状态。
而曹鼎蛟叔父曹文诏,孙传庭,洪承恩,卢象升等人算是挑起大梁,彻底成为了大明的中流砥柱,巩固着大明的边防。
而三朝元老孙承宗宣告退休告老还乡,轻装简行回了老家,大明一片祥和的气息,直到崇祯皇帝紧急召见了曹鼎蛟,并让他快速入宫。
曹鼎蛟一入宫,就发现崇祯皇帝的书房乱糟糟,他的眼神也是血红,眼神之中布满了血丝,整个人也是显得憔悴不已。
曹鼎蛟赶紧上前,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然后这才问道:
“陛下,这才一个月不见,您怎么如此憔悴了,还有这书房怎么这么乱啊?”
崇祯皇帝拿着一个算盘又敲又打,旁边的太监根本就不敢言语,皇帝陛下本来也是沉迷于其中,直到听见了曹鼎蛟说话,这才反应过来,一把抓住了曹鼎蛟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崇祯皇帝无比凄凄惨惨切切的说道:
“爱卿,你可算是来了,朕又变成穷光蛋了,穷啊,以后只能一日吃一餐了,唉。”
曹鼎蛟差点哑然失笑,赶紧询问道:
“究竟是发生了何事?难不成京师被人洗劫了?还是陛下的宝库失窃了,怎会如此?”
“唉,朕原本是信心满满,以为靠着内库可以度过难关,却发现还是失算了,朕实在是太穷了。
你说说,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北直隶这些地方阵亡的士兵需要朕去抚恤,有功之臣还需要朕去奖励银饷。
还有无数百姓需要安置,现在又年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