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文人 >

第37章

大明小文人-第37章

小说: 大明小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人拥挤着朝前面走去,每个人都想一睹龙颜,这一边皇帝陛下也带着人马进了柜台,皇帝陛下这边更是不得了,简直是堪称爆炸呀。
    弟兄们一看到皇帝陛下居然亲自来发放军饷,一个个都是山呼万岁,把整个会场都炸裂了。
    “陛…陛…下!!怎么怎怎么劳烦您,您亲自来来…”有小兵都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崇祯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别激动,来把银子收好,千万别让别人抢了去,要是你们部队里面有上官苛扣下属军饷,一定要来找朕,朕就拿太祖的刑罚来惩罚他们,剥皮充草灌水银,让他们知道知道朕的厉害。”
    “末将愿意誓死效忠陛下,誓死效忠大明!”
    ……
    太子殿下亲自授予小红花的老兵都激动得不得了,更别提皇帝陛下亲自给他们带上小红花的那一群老兵了,一个个把头抬得挺高,激动的不行啊。
    崇祯皇帝很享受这一刻,怪不得曹鼎蛟天天说钱花出去才算自己的,朕终于体会到这种快感了。
    朕不在乎朕的文武百官有没有钱,反正他们都没有朕有钱。
    崇祯皇帝这边是快乐了,辽东的大将们感觉很心塞,自己的银子白花花的流去出了,好心痛啊
    s:几天我一直在听那几首歌,分手快乐,单身情歌,就分手吧,分开后一定更快乐,祝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第七十九章是挑衅吗?我李白接下来了。
    祖大寿感觉有些心肌梗塞,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自己嘴边流走,这感觉能好受吗?
    另一边,太子殿下这边的柜台已经排起了长龙,比旁边好几条队伍壮观无数倍,大家都想来太子这边领军饷。
    朱慈烺擦了一下额头上密密麻麻的细汗,小声道:
    “曹师傅,他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激动啊。”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菊花般的笑容,言道:
    “殿下,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盼头了,陛下还有您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家寡人,到了江南也不会是没有人管的孤魂野鬼。”
    小太子点了点头,他已经亲自给无数人带上了小红花,虽然觉得手脚有些酸累,可是受到众人的拥戴之时,他觉得那样的自豪和光荣。
    辽东大军到来的第五天,崇祯皇帝终于是准备开拨了,让他意料不到的是自己那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曹鼎蛟,居然把自己的皇后,皇子,皇女接了过来,心情大好的他一扫之前的颓废,拔剑直指江南。
    ………
    锦州,皇太极终于登上了这座梦寐以求的城池,可是他现在感觉却是那么的操蛋,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终于是攻克了这一座坚城。
    可是辽东大军那一帮孙子把能烧的东西全部烧掉了,而且辽东的军民已经撤走了七七八八。
    除了一些实在是不愿意走的老弱病残,还有一些死心塌地的狗汉奸留在此处,其余人马早就不见了。
    范文程有些担忧的说道:
    “大汗,虽然这一次咱们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拿下了辽东,可是咱们现在又有了粮食危机,根本养不活,家里面那么多人马呀。”
    皇太极面带微怒之色十分不悦的说道:
    “狗奴才,叫你从大同那边运来粮食,怎么这件事到现在都还没有办妥?山西八大家那边是怎么回事?就不幸本大汗亲自提兵灭了他们吗?”
    皇太极在这个时候还并没有称帝,要到明年十月份的时候才会有结果,不,他这一次突然出兵确实是拿下了丰硕的成果,至少拿下了明军大量的土地。
    可是他们并没有收获多少青壮,还有粮食物资补给,也被辽东大军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了,不能带走的全部烧掉了。
    皇太极从心里面是恨死那个祖大寿,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坏了他的好事了。
    他闷声说道:
    “这大明也太窝囊了吧,就连京城都被人家流民打下来了,这大明的农民军这么厉害吗?”
    崇祯二年的时候,他也想过要打下京师,可是那一年大明可谓是殊死抵抗,就像一只满身是刺的刺猬,让他实在是无从下口,损兵折将之后只好大肆抢掠了一番,这才退回了辽东。
    不过,没能打下京师一直都是皇太极内心深处的遗憾,他想亲自提兵入关,他等这一年等了太久了。
    范文程小声说道:
    “启禀大汗,这一次农民军的首领叫做李自成,这厮也是好生厉害,聚拢了几十万农民大军,还有数百万人马跟随,把大明的北方搅了个天翻地覆。
    崇祯皇帝这才不得不抽掉了辽东的兵马南下大同,然后他们大军想一路杀去江南,那些跟暗桩都没能发挥出作用来。
    可惜咱们得到消息时实在是太晚了,不然也能拿下这十数万辽东大军,若是咱们一路衔尾追杀,那就不知道能够获得多大的战果。”
    范文程这个狗汉奸果然是心思歹毒,不愧是后金中赫赫有名的大汉奸,此人就连他的主子爷也不讨喜,到后来都把他写进书里面去了,奸臣!!妥妥的奸臣。
    “京城!大同!让多尔衮和岳托分别带领一路人马给我去试探试探大明和大顺,辽东的大军都跑去江南了。
    本可汗倒是要看看他们这些兵经不经打,至于他们的粮草物资,由他们就地筹措,以战养战。”
    就地筹措和以战以养战绝对是无比恶毒的名词,代表着大量的屠杀和血腥。
    然而皇太极就想看看北方大顺这个新政权的实力,还有北方残余明军的实力。
    既然明军拱手把辽东防线让给了他们,以后他们就能自由出入大明,如此大好良机,怎能不轻易取之呢?
    ……
    秦淮河,孕育了江南古老的文明,是一条居功甚伟的母亲河。
    不曾想时至今日,提起秦淮河,言语间总是有些暧昧。
    上至达官显要,下至贩夫走卒,男人们言语间总要带着心照不宣的猥琐笑意。
    灯火通明的楼船行坊,纸醉金迷的温柔乡,这里已经成了花街柳巷的代名词。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社稷沦丧,异族入侵,京城失守,似乎没有对这里造成任何影响。
    江南的意思也就是南直隶。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
    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崇祯皇帝放弃北都回了南都,跟随他的还有十二万辽东大军,以及数十万从山西大同逃窜而来的辽东军属和流民。
    曹鼎蛟早就为崇祯皇帝算好了退路,凭借江南的赋税,想要把十二万大军养的满嘴流油根本不成问题。
    有这么多大军在手,没有人敢翻盘,哪怕是农民军,也要掂量着自己能不能跟十二万辽东大军硬碰硬,反正李自成是不敢的。
    金陵的城门外,早就列起了长龙,一时间金陵城里的显贵争相来迎接,生怕位置太靠后,让皇帝陛下看不到自己,南京城的六部尚书也是非常的惊喜,原本他们在这里还担任着养老的位置,没想到一下子一跃成功了国家重臣。
    远远望见崇祯皇帝的车架,这些人脸上笑的如同盛开的菊花一般。
    崇祯皇帝望着这群激动万分,见了自己比见了亲爹还高兴的士绅,一时间五味杂陈。
    曹鼎蛟对自己说过,就是这群人在刨大明的根,若是不能及时的变法,大明就算不毁在外人的手中,也会毁在自己人的手中

第八十章和草原的文化交流
    南京城六部阁老之首吏部尚书陈华礼开口说道:
    “臣等仅代表南京士绅百姓夹道恭候陛下光临,还请陛下移驾京师!”
    这些大臣们已经非常得意的把南京当成了现在的京师,甚至南京很多失意的官员,把这当成自己人生的新起点。
    他们马上就要起复了,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在南京甚至整个江南实行了军管制度。
    江南的士绅们都是怨声载道,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想出来的办法,这样让咱们这些文人怎么混下去嘛?这都是后话……
    山西大同,崇祯皇帝走了,带着十二万精兵强将跑了,山西这边实在是养不活这么多人马,曹鼎蛟很尴尬的暂时成为了山西的第一把手。
    崇祯皇帝任命他为山西总督,在新的山西总兵和山西巡抚到来之前,由曹鼎蛟但时统领山西大小事宜。
    连续的雨天,缓解了山西的酷热,但是也带了新的问题,秋老虎虽然暂时的退却了,但是辽东京师过来的流民却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大同府挤满了四处来的难民,因为缺少房屋安置,这些人大多吃睡在大街上。连绵的阴雨,让这些本就疲累不堪的难民疾病横生。
    崇祯皇帝拍拍屁股就走了,最后还需要曹鼎蛟这个临时总督处理山西的大小事宜。
    曹鼎蛟的两个狗腿子莫极宣和杨九章因为八大家族的事情被牵连,全部被革职查办了。
    曹鼎蛟手底下实在是没有人可用,他紧急向崇祯皇帝申请的张煌言,顾炎武还在路上。
    而崇祯皇帝只留下几个辽东的将军给他,根本对于政事无益于补啊。
    董非,王二发,大壮,虎子这一群棒槌只能帮他暂时对山西进行军事管制,大底上对于京城还有辽东方向是拒绝那边的人过来的。
    哪怕是有奸细要强行混入大同,也必须要去给大同杂伇修路免费服务六个月。
    曹鼎蛟看着堆积如山的文案,言道:
    “靠,做这个山西总督真的是累啊,难道我这个总督不应该是每天打卡上班打卡下班,然后混一天,浑水摸鱼的过日子吗?”
    董非赶紧狗腿般的给他跑过来,沏了一杯浓茶,笑眯眯的说道:
    “大人,现在事情确实是有些多,过段时间就好了,实在不行可以先把这些事情交给手底下的小吏,莫极宣留下来的人马处理这些琐事还是可以的,只要咱们抓住大头就行。”
    曹鼎蛟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做个文人也这么累啊,老子这种狗官不应该是欺男霸女横行霸道么,为什么却活成了人民公仆的样子,不行,老子要告个病假去草原上潇洒潇洒。
    “咳咳咳咳……”曹鼎蛟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负责处理政事的大小官员都把目光看了过来。
    董非赶紧关心的说道: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难道身体有恙了吗?”
    曹鼎蛟一脸大义凛然的说道:
    “没什么,本官除了有点腰酸腿痛脚抽筋,胸闷头晕气不顺,脑溢血,肾……咳咳!!!之外也没啥大毛病,不用关心我,本官一定要把正事好好的处理完才能去休息。”
    曹鼎蛟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仿佛要为大义而牺牲。
    董非哪里不知道自己长官的心思,赶紧着急的说道:
    “这可怎么了得?这可怎么了得?大人赶紧去休息啊,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下面那些官员就好,您要保重身体啊。”
    董非对这旁边还在处置政务的官吏说道:“大人的事先给你们处理,回头在等大人审批,我这就送大人去看病大夫。
    今天大人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也要把公务办完的事情,你们可要牢记于心,多向大人学习啊。”
    “是是是,曹大人实在是我被楷模,应当让下官们多多学习。”
    “大人快点去休息吧,千万别累着了。”
    “……”
    曹鼎蛟一走,那些办事的官员全部都是议论纷纷,那些人纷纷在说着某人的坏话,大家都小声小声的交谈着,全部都是面露鄙夷之色,唯恐呆在这地方都把他们恶心坏了。
    虚弱的曹鼎蛟就被董非扶出了临时的山西总督府,然后生龙活虎的曹鼎蛟拍了拍董非的肩膀,言道:
    “这次干的不错,记你一功!本官好久没有去打猎……好久没有去为大明传播威名,拉拢四方友番了。
    为了宣传咱们大明对草原部落的友好,咱们很有必要和蒙古族的兄弟们进行深入的交流,然后让两族和好共同对抗后金和大顺啊,董非!咱们任重而道远啊。”
    董非忍不住擦着鼻子说道:
    “大人,您对于咱们大明的贡献,又有几个人知道,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实在是让下官汗颜,下官深深佩服之。”
    曹鼎蛟现在就是山西最大的官,他拍板决定的事情还真的没人敢阻碍,曹鼎蛟也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任性的主。
    于是他笑道:
    “走,咱们就带着蒙古仆从军,还有几个我辽东的兄弟一起去科尔沁大草原,他们的爷爷可是我爷爷从战场上背回来的,毕竟他们和我们曹家有一份香火情。
    还要带上小太子,他可对草原的烤羊肉一直念念不忘呢。”
    曹鼎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合格的太子少傅,每次有好处都忘不了太子殿下,这几天他对太子殿下的敦敦教导真的是辛苦了呢。
    这些天这么辛苦,自然是要劳逸结合。
    董非有些欲言又止,曹鼎蛟看到他吞吞吐吐的样子有些奇怪,就问道:
    “还有什么事?快快说来。”
    “大人,莫极宣可是他们东林党的人,大人把他整倒了也得罪了一大批大同本地的士绅。
    特别是八大家族背后数不清的利益网,为何大人还要留在大同呢?不怕遭到反噬吗?”
    曹鼎蛟撇嘴笑道:
    “现在陛下带着大军离开了,有些宵小之辈被就跳出来了,本官知道他们眼红本官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方大员。
    那我就离开大同一段时间,看看他们这些人怎么联合,怎么排挤我!等我回来之后一定要肃清大同,你们就乖乖的待在大同暗中调查,本官带着太子去草原上游荡一圈再说。”
    东林党在江南,如同附骨之疽,稍不留神就被他们钻了空子。
    而且这些人还往往自诩正义,谁跟他不对路子,就是祸国殃民。
    但是这个团体,经过这些年的进化,对权力的追逐早就刻在了他们的骨缝之中。
    老子辛辛苦苦栽下大树,施肥浇水,眼看果子成熟。你们想来摘我曹鼎蛟的桃,我倒要看看,你的手够不够长!
    曹鼎蛟哪里不知道他这些天受到的掣肘太多,肯定有一群文人在背后下黑手。

第八十一章出征蒙古
    岳托奉呈太极之命带着28,000八旗子弟兵去了京城地带,名义上是去试探试探大顺的兵马,顺便看看能不能抢回一批军粮来,他们后金的粮食确实是出现危机了。
    大明放弃了整个辽东,以后再也不会有那些江南官方的米商运军粮去辽东了,这样更会加大走私的难度,范文程和皇太极也看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后金再尝试着重新打开走私的路线,另一方面则是凭借辽东朝鲜大批大规模的屯兵屯粮屯田,屯田的主力其实还是汉人,毕竟汉人是整个宇宙最会种地的民族。
    如果你跑到别的国家,发现人家花盆里面种的是蔬菜而不是花卉,那这一家极有可能就是咱们的华人同胞,中国人种菜的天赋那是印刻在骨子里面的天赋技能。
    大同城里面暗流涌动,人心讨曹,甚至有人想要上书给南京的陛下,曹鼎蛟办事实在是太不牢靠,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实在是不适合担任大同的总督!
    若要是问他们,谁适合担任大同的总督呢?东林君子钱益谦正是大好的人选,此公不出,乃天下苍生何?
    曹鼎蛟若是知道那些文人的想法,一定会呵呵三声,然后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