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小文人 >

第50章

大明小文人-第50章

小说: 大明小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还说有惊喜在等着自己,曹鼎蛟估计自己要来的大将已经赶到了山西了。
    大同府,新任的大同县令张煌言正在吩咐衙役清扫大街,前日就有骑兵来报,按察司按察使曹鼎蛟,游击将军吴三桂携皇太子殿下北上,今日就要到大同了。
    张煌言可谓是明末东林党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了,不仅有能力而且算得上是南明的中流砥柱,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可不是抽烟,烫头,喝酒那位,那是大明朝的于少保,(狗头保命)
    历史上张煌言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
    如今山西大同文官队伍缺人,曹鼎蛟又向崇祯皇帝申请了此人来加入了北方添砖加瓦的事业。
    故此崇祯皇帝才让张煌言外放大同,由一个举人身份担任大同七品知县,算得上是升了半级。
    然而,张煌言并不是山西的主角,在他前面更是有一个个大佬罗列,他们都在大同城门下攀谈着,张煌言也只有在旁边旁听的资格,并没有插话。
    “嘿嘿嘿,鼎蛟才几个月的功夫就换成了太子少傅,但真是羡煞老夫了。”
    “亨九兄,莫说是你,咱们大明朝的文人,哪个不羡慕啊?曹鼎蛟这小子倒是好大的福气,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啊。”
    “唉…,就由着这小子瞎胡闹吧,到时候要是教坏了太子殿下,老子非得扒了他的皮抽他的筋不可。”
    “嘿嘿……,老夫是不管你们怎么瞎糊弄了,反正老夫是打定了主意,在大同这边颐养天年了,美方的事还要靠你们几个。”
    “哒哒哒………”
    官道上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车队,这些官员们立刻翘首以盼,把目光投向了那股巨大的人流。
    “来了,走,咱们去瞧瞧热闹。”
    曹鼎蛟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带路,马车实在是让他受不了,没有减震系统不说,这官道实在是太差劲了,早就该修路了。
    曹鼎蛟本来还在半睡半醒之间趴在马背之上,他锐利的眼神瞅了一眼不远处的大同城墙,又正好看见了城墙下面那些穿红带绿的大员,突然曹鼎蛟猛地一下惊醒。
    吾草之,这是何等的牛逼吾操……
    曹鼎蛟揉了揉眼睛,最前面那个老头没什么印象,旁边的那位大臣叫做洪承畴,洪承畴的旁边则是曹鼎蛟的叔父卢象升。
    曾经号称大明第一文人的卢象升,抱歉之前文人之中真的是找不出一个比他更能打的人了,不过,曹鼎蛟来了之后,他只能窃取第二了。
    曹鼎蛟静音接着往下面扫去,赫然发现自己的叔父也在这群大佬的队伍之中,曹文诏,曾经的军中第一猛将。
    几万人中都能杀个七进七出,还有自己的兄长曹变蛟也在旁边沉默不语。
    对于曹文诏身后那些军中的叔伯曹鼎蛟倒是有一些印象,不过旁边那些人就不怎么认识,看着人家的身着打扮,品阶一定不会低。
    可以这么说,如果金兵这时候丧心病狂地带着十万人在大同来一波不死不休的攻城,那么大明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玉海柱得倒一半。
    曹鼎蛟赶紧对着旁边的大舅子吴三桂说道:
    “哇,大舅子,叫兄弟们精神点,快去操练起来。”
    吴三桂差异的看了他一眼,言道:
    “曹兄,你这是怎么了?大月有什么情况么?”
    曹鼎蛟做出了个隐晦的手势,指着大同方向说道:
    “咱们大明朝的几大总督总兵都在那边呢,咱们该低调点。”
    “咝…这个是啥情况呢?你那个眼神还真牛逼,老子服了,要不咱们下马步行过去吧。”
    吴三桂也朝着大同看去,他只能里面的看到一些人影,却看不清对面是什么人。
    曹鼎蛟也不含糊,直接去马车里面把小太子抱下来了,然后就抱着小太子带着吴三桂一步一步走向了大同。
    等大家终于会面的时候,吴三桂差点冷汗都下来了,感情这边还真的是一群大佬啊,孙传庭,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
    曹鼎蛟抹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皇帝陛下看来不仅仅是打算给自己来个惊喜,更是给自己来了个惊吓啊。
    请问这么多牛人,是打算组建大明男子天团么?
    如今正式的场合中,山西大同这些官员率先行礼道
    “见过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诸位辛苦了,本宫于心不忍,大家快快进去说话。”
    小太子用着稚嫩的声音说道,其中资格最老的孙承宗笑道:
    “太子殿下真懂事,唉,老夫都一把年纪了,还被陛下指派来了山西了,只为大明练出一支强兵来,才能不负君恩,望诸位助老夫一臂之力。”
    曹鼎蛟赶紧把太子殿下放下,自己赶紧礼貌的上前一一问好。
    孙承宗,山西,山东,北直隶,辽东总督,北伐大军主帅。
    “本该如此,秦兵,必定鼎力相助。”
    说出这话的是陕西巡抚孙传庭,特地带着他麾下组建的秦兵来到了山西。
    孙传庭虽然才刚刚组建秦兵,但是他有信心凭借老秦人的勇猛,组建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曹鼎蛟赶紧和这些大佬一一见面,然后又是一阵寒暄,时隔几个月,曹鼎蛟又看到了敬爱的伯父洪承畴,还有敬爱的叔父卢象升,大家都是两眼泪汪汪,感慨不已。
    曹鼎蛟终于是来到了叔父曹文诏的面前,曹文诏看着个子和自己差不多的曹鼎蛟,心中万分的感慨。
    曹文诏拍了拍曹鼎蛟的肩膀,言道:
    “唉,听说朝中有人刁难你,是东林党的人吗?”
    曹鼎蛟面带微笑,言道:
    “麻烦都已经解决了。”
    张煌言脖子一缩,他就是来自浙江,也算得上是东林党的人,他有些尴尬的看着曹叔侄。
    张煌言刚刚上任县令就听说曹鼎蛟斩杀了两百多文人士子的传言,他生怕这个杀神一不小心把自己这个县令给咔嚓了。
    曹鼎蛟突然把目光撇向了旁边,有个年轻的过分的青袍官员,问道:
    “还未请教阁下大名。”
    “咝……大名不敢谈,在下张煌言。”张煌言面色苍白的看着曹鼎蛟。
    曹鼎蛟眼前一亮,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人。

第一百一十一章皮皮曹
    曹鼎蛟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后是牛逼轰轰的张煌言,现在还是个半大小子啊。
    虽然对于古人来说,十六七岁已经算成年了,不过,曹鼎蛟还是一阵暗爽地看着自己这位偶像。
    不过,张煌言才十几岁就考上了,举人确实是牛逼,张煌言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
    曹鼎蛟有些目光灼灼的看着这位张小兄弟,柔声问道:
    “玄著,本官瞧着你骨骼惊奇,天纵奇才,看来必定是出阁入相的好苗子,有没有兴趣拜本官为师啊?”
    “啊?曹大人,您这是??”
    张煌言有些惊恐而又痴呆的看着曹鼎蛟,原来这人不是要杀自己呀,吓死了……
    曹鼎蛟看着这位还略显稚嫩的年轻官员,脑海中想起了那一首绝命诗。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夷!
    曹鼎蛟握住拳头轻轻的舒展了一下,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然后自然的勾肩搭背靠在了张煌言这个小正太身上,言道:
    “小兄弟,这里是大同,本官是山西按察司按察使,也是太子少傅,你难道就不想跟太子当同窗吗?嗯?”
    张煌言顿时感觉呼吸一紧,动弹不得,他也并非文弱书生,从小就习得文武,精通骑射,算得上是一位儒将,可曹鼎蛟给予他的压力让他动弹不得。
    “这么说你是瞧不起我曹鼎蛟?更瞧不起太子喽?要不要认我这个师傅?”
    张煌言但真是欲哭无泪,拜师这种事情哪有强买强卖的嘛?您老人家以为这是土匪的买卖啊。
    众人还在围着小太子转,根本就没有注意这边发生的情况,在曹鼎蛟虎视眈眈的逼迫下,张煌言这才不得已的说道:“学生,见过恩府…”
    张煌言有些沮丧,他感觉浙江东林党的快乐生活即将离他而去,他那边那些同年似乎都不喜欢曹鼎蛟这样半路出家的人。
    恩府二字,早有出处,自南唐开始,便有‘不得尽忠於恩府,而动天下之浮议’之说到了北宋徽宗年间,更有一个叫王甫的大臣,为了巴结当时的权宦,便拜太监梁师成为师,亲切的称呼他为‘恩府先生’,自称自己是门下走狗。
    自此之后,恩府便成了恩师的正式称谓,属于书面用语。
    曹鼎蛟打起精神,他眼睛眯着,张煌言品行还是不错的,既然收了他做弟子,这样也好。
    自己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做了他的师父嘛,自然希望将这个弟子调教出来,这时代的徒弟就像儿子一样,儿子有了出息,受益最大的是爹啊。
    张煌言,妥妥的一个宰辅之姿,好苗子还是特别容易培养的。
    曹鼎蛟大大咧咧的说道:
    “煌言,以后你有为师罩着,反正只要在为师的麾下,你可以肆意妄为!但是咱们尽量文明点,不要太张扬了。
    不过,以后哪个敢动你,先打断他双腿,记得先报本官的名号。”
    张煌言这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了,他感觉他上了一条贼船,而且还是下不来的那种,师傅好粗俗,粗鄙,粗鲁啊,这种师傅适合当太子的师傅吗?陛下确定没有看走眼?
    孙承宗,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这些位大佬都聊得差不多了,于是决定带着小太子去山西总督府再说。
    小太子从这些从这些大佬身边回来后,直接走到了曹鼎蛟身边,叫太子还是觉得曹师傅有意思些,那些大臣实在是无趣。
    小太子看着曹鼎蛟正拉着张煌言说话,于是轻声说道:
    “师傅,孙太傅他们叫咱们过去总督府议事呢,这位是…”
    曹鼎蛟看到了小太子过来,脸上的笑意更盛,还是这个儿子的潜力比较大,日后可是咱们大名的皇帝陛下,更加值得拉拢。
    曹鼎蛟一指着新招收的弟子张煌言说道:
    “慈烺,这位以后就是你的师弟了,他叫张煌言,你作为本门大师兄,日后一定要关照好小师弟们啊。”
    朱慈烺小小的身板却挺起了胸膛说道:“谨遵师傅之命,张师弟好!”
    张煌言这下子真的是诚惶诚恐,他哪里敢跟太子殿下称兄道弟啊,这样不是朁越了吗?
    “殿下言重了,下官不敢。”
    曹鼎蛟一把拉过他们俩人的手说道:
    “你们俩师兄弟就千万不要生份了,现在咱们就像一根筷子,牢牢的抱在一起,才能够无坚不摧!走,咱们去参加会议去。
    记住了,团结才是力量,这力量是钢,这力量是铁,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东边建奴开火………”
    曹鼎蛟潇洒地走向了总督府大厅,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师兄弟们,张煌言弱弱的说道:
    “师傅,说的好像还真的有点道理,师…师兄,咱们还有别的师兄弟吗?”
    小太子第一次听见别人喊自己师兄,忍不住还有点小激动呢,他一脸语重心长地说道:
    “暂时还没有,不过看咱们师傅的架势,以后咱们师门一定会扩大的,师傅一直在教导我们,要为大明的事业而发光发热。
    你现在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以后一定会懂的。”
    “呃………”
    山西大同总督府,四省总督孙承宗,陕西巡抚卢象升,三省总督洪承畴,宣大总督孙传庭,山西总兵曹文诏。
    这些还是坐在主位上的人,至于那些副将参见游击将军什么的都没有资格上桌,只能在旁边旁听。
    孙承宗对于曹鼎蛟打造的圆桌还是挺满意的,觉得这种开会方式挺新奇的。
    董非这个狗腿子赶紧上去给各位领导们都端茶递水,泡好了上好的西湖龙井。
    五品按察司佥事沦落至此,要是让那些东林党的君子们知道了此事,他们一定会……羡慕的说不出话来,能在这么多大佬面前露面,那是多光荣的一件事情啊。
    孙承宗率先拍着桌子说道:
    “丢失北直隶,丢失京师,丢失辽东是我们大明的耻辱,这种耻辱甚至不下于土木堡之变,我朝百二十年来最大的耻辱。
    无数文武大臣开国功臣之后不幸罹难,实在是我辈的无能啊。”
    大家都羞愤的低下了头,唯独曹鼎蛟有些心虚的看着大家,好不尴尬。
    没错!京城是老子丢的,闯贼是老子放的,辽东也是我劝的……就是这么皮!!

第一百一十二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孙承宗又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曹鼎蛟半天才明白了孙大人的意思,曹鼎蛟原本以为大明男子天团全部是给他们山西配备的。
    原来孙传庭马上就要回到陕西组建老秦军,卢象升身为宣大总督暂时只能坐镇山西,等待局势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宣府现在还在大顺的手里,短时间大明还没有打算和李自成死磕,至少先让他们跟清兵撕逼撕上几十个回合再说。
    曹文诏以后就要坐镇山西,成为山西大月总兵了,而新任命的山西总督乃是孙承宗,北伐大军主帅。
    洪承畴原本在经营湖北,陕西这边,巅峰时期曾经担任五省总督,现在这位得力干将也被调过了担任山东总督,统筹三省。
    因为他们的主要敌人来自北方辽东和北直隶的大顺,所以才由孙承宗牵头举行了一场高层的会议,准备商量接下来的抗金抗顺大会。
    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都是踊跃发言,大家都建立了一个最大的认知,就是暂时还不适合进行北伐!
    第一!建奴在这个时候确实是不可一世,失去了辽东的防线之后,明军很难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优势。
    第二!各大总督手底下的兵马确实是不堪重用,辽东最精锐的兵马被调过去镇压国运去了,他们手底下的人马拉出去打闯贼流民貌似没什么问题,可是对付金狗就都够呛了。
    第三,明朝虽然丢掉了北方那个大坑,辽东的几百万军费瞬间就下降了一半多,但是朝廷的财政依旧吃紧,官场因为高级官员的缺失更是动荡,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空谈北伐是没有意义的。
    孙承宗又把目光看向了曹鼎蛟,问道:
    “鼎蛟,你从南方运来了这么多粮食,是打算练出多少兵马啊,本官看着你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尽头,好像岸边还有无数的粮船停靠,这……”
    秋收刚过不久,江南的各大粮商手里面积压了不少粮食,除非碰到个灾年什么的,他们手中的粮食才好卖。
    现在时局虽然动乱,可是还没有到崩溃的地步,曹鼎蛟很轻松花费了大批的银子在江南买到了大量的粮食。
    当然!银子的大头是崇祯皇帝斯自掏腰包出的,国库虽然没什么钱,但崇祯皇帝的钱袋子还有不少存货呢。
    孙传庭也是来了兴致,赶紧说道:
    “鼎蛟贤侄,某在陕西练兵缺少兵粮,正好你手上有这么多粮食,老夫愿意用高出市价两成的银子从你那里购买粮食运到陕西,还望贤侄给老子一个面子啊。”
    老鬼!所有人心里面都忍不住暗骂了一句,这老家伙的心思还真的是活泛呢!
    从江南把粮食运到北方中间花费了精力,物力的损失已经超过一成了!再加上人工成本,高出市价两成的银子,根本就没有什么赚头了,基本相当于白送。
    孙传庭一开口,卢象升,孙承宗,洪承畴,这些大佬也是纷纷开口,这边山东要练兵,那边山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