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文人-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又说到了崇祯皇帝:
今年,迁都南京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闲着,以十二万辽东大军为底子,将其扩充为二十万大军的京营。
粮食由本地自给自足,在地大物博的江南想要征兵也并不困难,崇祯皇帝的军饷也是给了足额,甚至他亲自下场去发放军饷,每个月总有一天皇帝不再上朝。
马上就要入冬了,北方的粮食曹鼎蛟是打算一颗也不卖给辽东了,不过,大顺军的粮食还是不能断,万一人家弃城而走怎么办?那大明朝又要面对后金建奴的兵锋了。
曹鼎蛟在上一次同多尔衮交手之后,就明白以现在明军的战斗力死守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野战中几乎没有办法打败人家。
要是人家全员出动,面对八万名精锐的八旗子弟兵,曹鼎蛟都觉得自己未必能够存活下来,要是碰到那些精锐的白甲兵,那就更是难受了。
很快,崇祯皇帝就在武英殿召见了曹鼎蛟。
去时少年依旧,归来捷报连连。
崇祯皇帝审视着眼前这个看起来并不魁梧的青年官员,然后温和地笑道:
“快快给咱们的孔庙孔圣人守护者曹大人看座,鼎蛟,现在天下读书人都需要承你一份情啊,毕竟你算是救了孔圣人的血脉衣冠。”
曹鼎蛟脸色平静的说道:
“圣人又如何?这天底下所有的圣人加起来,在微臣心中也比不上陛下一人,陛下才是真正的圣人。”
“哈哈哈哈…鼎蛟,别口花花了,若是让外人听了去,岂不是让别人说你是溜须拍马的小人吗?”
崇祯皇帝心花怒放,甚至有一种眉飞色舞的感觉。
来到南京城之后,一切都在改变,原本他手底下不听话的官员变得好指挥了,南派官员和北派官员相互撕咬,皇帝陛下从中牟利。
再加上军方的支持,整个南京城都归崇祯皇帝管了,这可比他在北方时的拮据好受的多。
曹鼎蛟一脸严肃的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微臣说的句句属实,陛下不以臣卑鄙,火线提拔。
臣躬身于大同,日夜操劳,夜不能寐,兢兢业业,生恐身负皇恩,这才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就,全赖陛下支持,微臣只想千年之后,若能跟随圣上名传千古,愿陪圣君侧。”
崇祯皇帝遍观满朝文臣子,有能力而且谦虚,而且不抢功劳,而且还会说话的臣子,只有曹鼎蛟一人而且。
曹鼎蛟身上早就被打上了忠诚并且有能力的标签,得曹鼎蛟者,可平天下也。
“朕早就说过,大明不绝,曹家不绝。”
“臣谢陛下,能陪在您这样的圣君身边,实在是微臣的荣幸……”
“行了,朕可不喜欢听你拍马屁,这次回来又要准备搞事情了?你又准备坑谁…李自成还是皇太极?”
“陛下,您怎么能如此污蔑微臣呢?天地良心啊,微臣像那种会坑人的坏人吗?”
“不像……就是!!”
君臣在大殿里面畅快的聊着天,曹化淳只好赶走了旁边的侍卫宫女,默默的守在了殿外……好生羡慕,实名制羡慕,羡慕的不行了。
s:感谢雪中迟暮大兄弟的五千书币大赏,今天也在群里面说了,眼睛好像有点不舒服,现在看字都模糊实在有点顶不住了,明天还四更,如果做不到,我就学日神的倒立爬墙,倒立爬墙了解一下。
第150章讨论征兵制度(今天4更第1更,求收藏推荐票)
曹化淳万万没有想到,曹鼎蛟这个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背叛了革命,成为了自己这样的舔狗,你这狗官怎么没了文人风骨呢?还要不要一点点b脸?
曹化淳表示很无语,搞好陛下不是他们的太监的饭碗嘛?您老人家这样的大臣就不要做幸进小人了好不好?
曹鼎蛟如同说家常一样,跟皇帝陛下聊了很多北方的事情,曹鼎蛟不会说话,也没有像那些文官那样文绉绉的上表奏折,而是如同升斗小民一样叙述道:
“陛下,现在局势已经很分明,大明和后金就属于龙争虎斗,可是咱们这条龙的爪牙有些老迈了,根本就撕不开老虎。
蒙古人就像是狼,大顺军就如同是狗,正面战场上,他们都打不过后金,只能依托城防还有咱们大明的支持才能苟存。
其实前宋的下场和咱们的大明何其相似?南宋朝最大的敌人是蒙古人。
在这之前,宋朝还有两个敌人分别是大金和西夏,在这两个国家没有倒下之前,大宋朝一直都是相安无事。”
崇祯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可是后人一直在重蹈前人的覆辙。
之前懦弱的大宋不应该联合大军灭掉了辽国,之后又对蒙古灭掉辽国坐视不理,没有学会唇亡齿寒的道理。
崇祯皇帝脸色凝重的问道:
“可学习养寇自重也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大顺军这匹饿狼要是反目成仇不管不顾的要进攻我们大明,或者全面投靠了后金,那就糟了。”
曹鼎蛟点了点头,言道:
“所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筐里面,微臣一直在联系草原上的部落。
并整合了其中一部分兵马效忠于咱们大明,已经组建了将近一万骑兵,这是咱们大明朝新的朵颜三卫。”
崇祯皇帝纳闷的说道:
“鼎蛟,此事你虽然早已经禀报给朕了,可是这些蒙古人靠得住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让这些蒙古人发展成了辽东那些贼子这样的存在,那就是真正的养寇为患了。”
曹鼎蛟笑道:
“陛下,只要把这些蒙古人变成明人就好了,让他们享受明人的身份和待遇,让他们的家人也沐浴在我们大明的天恩之中。
嗯,如果真的让他们感受到了切实的利益,那和我们自己的军队又有什么区别呢?微臣在蒙古的汉化计划正在进行中。”
崇祯皇帝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大臣,原来不经意间朕的这位忠臣为大明做了这么多,想必他一定很操劳心累吧。
问道:
“曹爱卿,你这汉化计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曹鼎蛟咧嘴笑道:
“其实陛下已经早就知晓,臣一直在蒙古草原上修建喇嘛庙,现在微臣手下的那支工程队,几乎半个月就能建造出来一座庙。
我们大明的目标是让整个草原都充满了佛光的普照,让佛祖拯救世人拯救可怜的蒙古老百姓,得大功德,得大造化。”
崇祯皇帝看着这个假的佛门弟子曹鼎蛟,要不是他知道此人的底细,肯定会误会曹鼎蛟其实是佛门忠心耿耿的弟子,为了佛门的发扬光很大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和汗水。
事实上,西藏那边的功德菩萨就是用曹鼎蛟的形象打造的,曹鼎蛟继承了曹门神的位置之后,又继承了一个菩萨的位置,在天上神仙部门还有金山部门那边都可以领两份工资了。
“还有仆从军制度,陛下,咱们从蒙古草原上抽调的很多精锐的士兵。
这些士兵会领取大明的军饷,为了大明而战,甚至享有咱们的抚恤金。
并且哪个部落贡献的士兵比较多而且精锐,那就会获得咱们大明的交易和物资,从现在来看效果还是挺明显的。
从这次山东之战就可以看出,蒙古仆从军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咱们汉人,谁让蒙汉强强联合,一定能够打败凶残的后金。”
曹鼎蛟一脸骄傲的说道,蒙古仆从军并不为外人知晓,这是属于他和崇祯皇帝的底牌之一。
蒙古仆从军的存在除了大明朝的几个阁老还有祖大寿这种高级武官知道之外,其他人都不知晓这支部队的存在。
蒙古仆从军对外宣称的编制就是按察司的杂役,辽东大军看到如此土豪的部队居然只是杂役也是很懵逼呀,一打听原来是曹大魔王的部下,顿时没有人敢去招惹他们了。
曹鼎蛟继续雄心勃勃,侃侃而谈的说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蒙古人不需要太强,加入明军的蒙古人变强就好了,陛下已经可以预见蒙古大军中的强者,争先恐后的加入咱们明军,到那时是何等的壮观?
其实一只完整的蒙古大军,根本就不下于后金,团结起来的蒙古大军,甚至能够在草原上打败后金,只不过他们自己内部的部落冲突也太多了,让蒙古成为了一盘散沙。”
如今的蒙古只是一匹孤狼,而不是一群恶狼。
崇祯皇帝点头,从此次山东的战果来看,确实是无比辉煌,甚至比辽东大军可能还更加出色,因为曹鼎蛟的手下敢拼命,他们也无比信任那位无敌统帅。
而辽东大军实际上就是军阀组成的部队,在军阀有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形成很强的战斗力,以家丁为坚刀,直接突破敌军的大阵,然后将其打败。
毫不客气的来说,一只纯粹由辽东将门家丁组成的部队,甚至可以在战场上硬撼后金最精锐的白甲兵,大家的装备和兵员素质都差不多,真的是很难分出胜负。
可是往往到了国战之时,除非有必要,辽东的大将军们都是很惜命,珍贵的家丁更是他们的命根子,自然不会轻易的损耗了这些贵重的家丁。
曹鼎蛟最后总结道:
“大明朝必须要脱胎换骨,我们大明需要废除军户制度,重新改过募兵制度才能让大明的军队重新焕发活力。
军户终究只是民兵,连兵都算不上,大明要之何用?
所以微臣想出了一套府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方法,大明每个府按照人口比例必须出抽调一部分青年入伍当兵两年以下。
两年之后这些士兵退伍将会获得朝廷的一笔补助,没有退役之前是无法获得朝廷的军饷补助。
那些兵马,微臣称之为预备役,哪怕他们退役之后,依旧会被官府登记造册。
等到大明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将他们应招入伍,重新应召入伍后才会正式的享受到咱们大明正兵的待遇。
还有一部分精锐的士兵和低级军官,则是在预备役中选拔,朝廷和他们签订一定年限的合同。
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内,他们成为朝廷的正式士兵,享受正兵的待遇,甚至可以通过军功升职升官。”
曹鼎蛟一本正经的将他的天朝征兵大法祭出,这是咱们华夏大天朝现代的征兵标准,募兵制配合征兵制,预备役和正式伇相结合。
崇祯皇帝都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曹鼎蛟这小脑瓜是怎么想的?果然不愧是文武双全曹鼎蛟,只不过他心中还在思量,这其中的阻力是不是太大了?
天底下的军户何其多也?突然解散会让多少人失去饭碗?估计地方上不少中高级军官也不会答应,这对他们的损失太惨了。
“此事有几成把握?那些千户所的军官们能答应吗?”
“至少九成,因为刚刚微臣又想到了一个妙计,嘿嘿嘿。”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菊花笑容。
“……曹爱卿,你确定不是毒计?”
皇上好像被带坏了呢……怎么能平白污蔑臣的清白呢,曹鼎蛟感觉好委屈。
s:好久没让同学们投推荐票了,今天想求一求,手上有票的话,麻烦各位了,给辛勤的小白喂饱一下可好?
第151章北伐
第二日,南京大早朝!文武百官齐聚。
关于朝会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周礼》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中华的朝会制度主要体现为君主作为权力核心通过臣下觐见的方式了解到国家机器运行中的故障与弊病。
就明朝的朝会来说早朝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因为早朝是一种皇帝固定的接见大臣的形式,因此在整个明朝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明朝早朝制度的逐渐废弛,就形成了君王深居,不能及时获得外界信息,从而政治生活遭到了破坏。
然后…咱们勤勉的崇祯皇帝又把这项传统给捡回来了,除了咱们太祖,还有永乐皇帝之外,似乎就是咱们崇祯皇帝最勤俭努力了。
明代早朝现实门上“鼓三严”,在三通鼓后百官排队等着钟鸣开门之后入内。
文武官员分为左右两列进入。
待皇帝进入安坐之后,由鸿胪寺“唱”入班。此时文武官员左右两班齐进,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奏事。
曹鼎蛟怡然自得的混入了辽东大军的队伍,祖大寿,吴老爷子他们这些武将跟曹鼎蛟倒是打成了一片,至于曹鼎蛟的顶头上司督察院都尉御使赵一阁只是略微冲着曹鼎蛟点头示意,然后就闭目伫立在门外了。
曹鼎蛟微微还礼,至于其他六部长官还有那几位阁老,曹鼎蛟亦是打过招呼了。
文武官员径渭分明,哪怕平常私交甚好的文武官员也没有站在一条线上,可曹鼎蛟一声不吭的就混入了武将的阵营,惹得不少人冷漠而视,甚至有人在轻声细语。
因为穿着文官仙禽袍子的曹鼎蛟加入了一顿猛兽官服的队伍中,显得略微有些扎眼。
“哼,野鸡飞入的豺狼窝,是禽是兽,还未两可。”
“哈哈哈哈,兄台好文采,应该是禽也是兽,实在是可笑。”
“喂喂喂,大家都少说两句吧,那是让人家曹蛮子听见了,担心他一巴掌把你们给拍死。”
“哼,光天化日之下,他还敢杀朝廷命官不成,反了他了。”
那位梗着脖子说到,不过他声音却是小了不少。
“咚!咚!咚!”
三通鼓后,悠扬长远的鼓声传到了百官耳中,大家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依次鱼贯而入。
明朝早朝所进行议论的事件极为繁杂,不仅仅涉及到国家中发生的大事,更是连细微小事也是由皇帝亲自处理,如盗窃财物等等。
有明一代,皇帝废丞相,权力得到了空前的集中,自身对于事物的处理量也就日渐增加。
这也就导致了在早朝中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请旨,没有皇帝的指令是不可以所以实行。
然而这种情况却催生出来的一种叫做内阁的东西,不过内阁首辅的权力还是不如以前的丞相,君权和相权要保证一个平衡点才能让国家安定。
曹鼎蛟这下子没有再玩闹了,而是老老实实的跟在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赵一阁的身后。
赵一阁用着细不可闻,却吐字清楚的声音说道:
“今日朝中必定有大事发生吧,而且此事还不小。”
曹鼎蛟微微一愣,然后笑着说道:
“不管出什么大事,陛下一定能够解决,若是陛下不能解决,那么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人哪怕肝脑涂地也要替陛下决绝。”
“要解决麻烦容易,要解决人心就难了,你好自为之吧。”
赵一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多说什么,曹鼎蛟虽然属于他的属下,实际上却并不被他认可,若不是看在孔圣的面子上,自己之前若是碰到曹鼎蛟少不了狠狠的责骂一番。
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当上按察司的正使,至少要有个二甲进士出身吧?
武将看资历,文臣看出身。
我二甲进士就是瞧不起你赐进士出身,我前三甲就是瞧不起你二甲进士。
文人都是相轻,更不要提文官了。
早朝,曹鼎蛟虽然属于地方上的三品文官比京官低上一级,不过他本人深受皇帝陛下看重,再加上今年来接连地下的大功,所以给他安排的位置在中前段,仅次于六部尚书和阁老的后面。
曹鼎蛟前些日子更是拯救了孔庙圣地,在文人之中算是积累下来了一点点声望,原本敌视于他的人少了不少。
……
崇祯皇帝正坐在大殿,身穿明黄服饰的龙袍,与往日的不同就是崇祯皇帝的嘴角居然挂着一丝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