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文人-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是努尔哈赤最喜爱的一个儿子。
他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英俊潇洒,足智多谋。
而且还骁勇善战,放到现在来看,定是一个文武全才。
但当年只有十五岁的他被年长的皇太极夺得了皇位。
其实非常的可惜,努尔哈赤本来是想立他为皇上的。
但确实是因为他当时年龄实在太小,所以没有办法,让皇太极当上了皇上。
多尔衮一直埋怨在心,将此事记在心里,直到后来他的兄长抢走他最爱的女人大玉儿。
他无比痴迷于嫂子较好的身材,还有那一对死鱼眼,那是何等充满厌世而又凄惨的美丽。
特别是那一张美丽的大饼脸,简直就是人间的绝品,普通的汉家女子怎么比得上我家大玉儿了,那些汉家女子有我家大玉儿那样膀大腰粗大屁股好生养吗?
多尔衮的到来,让大玉儿惊慌失措。
大玉儿脸色苍白的说道:
“你疯了?你怎么敢这个时辰过来?要是让他发现了,我们都得死。”
多尔衮也是露出了痴迷的笑容,含情脉脉的看着这个让他痴迷的嫂子说道:
“玉儿,要不是趁着这个机会,我还没办法进来呢,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你知道我这些年来是怎么过来的吗?整整十年了。
他有何资格娶你?本来这皇位就应该是我的,父亲最看重的就是我,都怪你爹贪恋权势把你嫁给了他。”
那一年多尔衮十二岁,那一年大玉儿十三岁,年轻的孝庄皇帝和年轻的摄政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是在他哥哥的婚宴上面。
多尔衮第一次看到那一张美丽的大饼脸就爱上了她,这一刻他知道他的嫂嫂可能是世上最美丽的女人,这样的模样才符合他独特的审美观,这样的美人为何就不能属于他?
都怪这该死的哥哥,抢走了我的皇位,抢走了我的一切,还抢走了我的女人……
于是职场失意的多尔衮陷入了无比狂热的追求中,不断的勾引着他那最喜爱的大饼脸姐姐。
终于在五年前的一个夜晚,醉酒之后的他得到了嫂子的身子,也得到了大玉儿的欢心,他喜欢听嫂子说他比他哥哥强,那方面强的不止一星半点啊。
“玉儿,你瞧瞧那个老不死的家伙,把咱们后金整成什么样子了,别看咱们现在一直在打胜战,其实粮库早就能够饿死老鼠了,再这样下去咱们女真人都会被他祸害完。”
努尔哈赤不满的抱怨道,他就觉得这个皇位应该归属于他,只有他才能带领着大金走向光明的前景。
多尔衮的嫂嫂大玉儿依就是非常温柔的搂住了多尔衮,然后温柔的说道:
“别想这些烦心事了,你皇兄自然有他的想法,我也不好插手你们兄弟之间的事情,嫂子我只好帮你消消火了…”
“皇嫂,你太好了…”
多尔衮脸上露出的惊讶的而幸福的表情,不敢自信的看着身下,那张大饼脸在今天是格外的美丽呀。
……
远在朝鲜的皇太极丝毫没有发觉,不知道从哪里飘来的一枚绿叶飞过他的他的头顶,然后粘在他的辫子上面。
他旁边的侍卫高兴地把一只绿毛鹦鹉送了过来,这只鹦鹉真是皇太极射中的,那侍卫说道:
“回禀陛下这只鹦鹉的毛色极好,若是用来给陛下做一顶帽子,想必是非常好看。”
皇太极看着这只肥硕的绿鹦鹉,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心想着反正也不能再养了,那就炖肉来吃,把它毛做成帽子好了,朕的收藏品又多了一件呀。
“好,带回去,给朕收着,等回去之后,正要给大玉儿做顶帽子。”
皇太极又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大谋主范文程,墨绿色的细长眼睛盯着范文程说道:
“朝鲜国主李倧怎么说?粮食问题什么时候给朕解决?他们的人饿死又能怎么样,哪里比得上我们大金勇士的死活。”
范文程擦了一下头上冷汗,然后说道:
“粮食已经在筹备之中了,不过整个朝鲜已经掀起了很大规模的造反,李倧已经多次向我们求救了。”
“哼,不就是叛乱吗?人肉又不是吃不得,让鳌拜跟着朕入朝鲜平叛,不过朝鲜国主李倧那边必须要给朕一笔辛苦银子。
哼!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呀!”
第176章朝鲜的求救
曹鼎蛟坐在躺椅上面,非常安逸巴适的很!!旁边还有几个侍女给他扇风,这些美女都是魏国功夫搜罗过来的美女,曹鼎蛟半眯着眼睛说道:
“好好伺候本官,到时候本官给你们介绍几个良人,本官手底下的按察司还有几个心腹手下打着光棍呢,都是五品六品的官员,到时候就便宜你们了。”
曹鼎蛟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兄弟们好像都没有找女人找老婆,跟着他奋斗快一年了,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没有,这怎么能行?
反正借着这次抄家的机会,曹鼎蛟决定给自己的手下解决一下家庭问题,反正这一次牵连的罪犯实在是太多了,其中不乏有美女,这种大家闺秀娶回去岂不是美滋滋?
那几个美丽的侍女自然是感激感动的点了点头,她们都是犯官之后或者是家里面因为谋反的事受到牵连,不被拉去当军妓或者是教坊司已经算是天大多恩惠了,寻常人家哪里敢要他们?
也以为找个老实人就可以嫁了,老实人还瞧不上他们呢。
“多谢大人垂怜!!”那几个侍女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眼泪,一个个都是事后的更加殷勤了,捏腿的捏腿,捶背的捶背,还有人在后面扇风。
曹鼎蛟抱着自己的西湖龙井美滋滋的喝着,旁边还有一大杯加了冰块的绿豆沙。
不要问是什么天气!寒冬腊月就是喝给你看,咱们大明的文官就是要这种血性,咱们大明文官就是这么任性,咱们大明文官就是这么有个性。
不多时,来了一个给曹鼎蛟换伤药的御医,这位大夫以前在宫中当差,后来退休就隐居在了南京,手艺很好对于伤病还是很有心得的。
王承恩特地托人找关系请来的这位大夫,然后给曹鼎蛟治病,曹鼎蛟反正是很满意这位老太医的手段。
曹鼎蛟前两天大发神威确实是很牛逼,把叛军打得节节败退!可身上的伤口因为用力太过搞得扯开了,之前受的箭伤确实是被贯穿了,他也无可奈何呀。
大夫眯着眼睛扯开了曹鼎蛟的伤口,然后冷静沉着的说道:
“大人身上的伤口愈合的很快,过些时日就会痊愈了,只是千万不能再进行剧烈的运动,更是不能上战场啊!要不然以前的暗疾爆发,那就是真的神仙都难救。”
曹鼎蛟眯着眼睛说道:
“大夫,我这个身上的伤口影响我以后策马北漠,建功立业,彻底夷平纠缠华夏千余年的蛮族,让大明武功之盛,远迈汉武唐宗么。”
太医撇嘴说道:
“倒是不影响你以后吹牛逼,你可拉倒吧,你还以为你是曹门神曹大人啊!”
曹鼎蛟嘴角略微一阵抽搐,现在大明朝廷确实是掀起了一股热潮,曹门神这个名字在大明非常的响亮。
曹鼎蛟这个名字倒是不怎么出名,其实也不怎么奇怪,很多人的外号比本名还更加牛逼。
这世界上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曹鼎蛟在民间的形象就是曹门神,而且不是什么文官,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正儿八经的大将军。
曹鼎蛟也是一阵无奈,笑眯眯的说道:
“有劳太医了,曹某感激不尽!你说的曹门神,也就那样子吧,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太医立刻瞪了一眼曹鼎蛟,怒不可遏的说道:
“哼,你这小年轻,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儿呢?曹门神也是你能够议论的存在,年轻人千万不要自误!
真要是得罪了这位大明门神大人,小心老天爷把你收了去。”
曹鼎蛟一阵无语,老子又不是穿越到的玄幻世界,别人一念我的名字还能被我知晓不成?
曹鼎蛟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时曹化淳突然走了过来,他脸色十分的焦急,用着小碎步很快的就走到了曹鼎蛟面前。
曹化淳焦急地说道:
“曹大人曹大人,陛下那边有急事找你呢,快快随我入宫去,这可事关国家大事。”
曹鼎蛟笑眯眯的说道:
“曹公公,到底出了什么事了?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您倒是告知我一二,让我好有个准备啊。”
曹化淳是只好小声说道:
“曹大人,朝鲜那边派使者过来了,朝鲜世子和朝鲜的使臣,这会儿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跪在文华殿呢。”
曹鼎蛟摇了摇头无所谓的说道: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朝鲜儿子来找咱们大明爸爸了,这种破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咱们大明被他坑成什么样子了。
行了,咱们先去会会他们,看看这群家伙到底又整什么幺蛾子了。”
曹鼎蛟从椅子上面起身,丢下了背后的魏国公府就朝外面走去,曹化淳赶紧跟了上去。
那老太医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扯着曹公公的衣服说道:
“曹公公,曹公公,这位曹大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他你都不知道啊?曹鼎蛟啊!咱们大明朝的曹门神啊,你这老货也别拉着咱家了,咱家还有急事呢。”
老太医有些懵懵懂懂的看着远去的身影,不时的有几个我操我操的蹦出,原来大名鼎鼎的曹门神就是他呀!老夫今生有幸居然给曹门神治过伤,回去可以吹一辈子的牛了。
哈哈哈哈!!
曹鼎蛟来到文华殿,人还挺多,六部七卿小九卿,尚书侍郎,还有内阁老几位都来齐了。
曹鼎蛟进来,团团作揖见礼,刚站到第二排自己的坑位上,曹鼎蛟是文官,穿着仙禽的官服,很自觉的站在了文官的阵营。
不多时,崇祯皇帝就来了,跟在他身后的是鸿胪寺卿方知章,曹鼎蛟心里就有底了,肯定是朝鲜粮食的危机出问题了,原因肯定是自己打压的太过分了,北方片甲片粮不得入辽东,辽东肯定是非常紧张啊。
自己吃不饱怎么办?肯定是要跑去东方欺负一下朝鲜喽。
朝鲜半岛自唐朝以来正式以藩属的形式被纳入中原王朝势力范围后,因半岛地狭人少、实力不振,这些政权为了获取生存空间,长期以来不得不采取左右逢源的功利务实性外交手段。
辽东后金,原本会在崇祯九年才会发动第二次入侵朝鲜的战争,然而因为粮食的危机还有蒙古的危机,导致了环太极为了转压国内的压力,直接提前发动了第二次朝鲜战争。
朝鲜仁宗面对后金大军入侵,不得不派人走海路直接跑来了大明,找大明爸爸求救。。。。。。
第177章北上救援
曹鼎蛟从感性的情感上看,其实他特别不喜欢朝鲜这个国家,这么一个背信弃义的国家实在是不值得大明帮助的。
但是从这个时代的国家的法理上讲,大明是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他的籓国。
曹鼎蛟知道历史上哪怕明朝灭亡很多年之后,朝鲜还一直在沿用崇祯皇帝的年号,可惜这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功夫。
朝鲜尊明抑清的事例还有许多,但倘若就此认为作为藩属国的朝鲜不顾一切对宗主国保持忠诚,未免对国际关系的设想过于理想化。
朝鲜名义上尊奉大明不假,但这些举措更多的只是一些台面行为,而成为清朝藩属的朝鲜实际上对清朝该行的礼数一点都没少,甚至一度出兵协助清军进攻明军。
松锦大战之中,朝鲜派遣舟师随清军作战覆灭后,在此后进攻锦州城时,朝鲜的四百名炮手为清军堵住明军退路、击败援军立下大功,给清军营造进攻锦州外城的大好时机。
即便以矢志北伐、恢复大明为己任的孝宗在接到清军征五千朝鲜兵的要求后,手下大臣如金尚宪等以“臣之于主,亦有可从不可从”大力劝阻,最终的结果仍是朝鲜听从调派。
朝鲜这个国家自诞生起,就一直处于强敌环绕之下,又因国家地域限制、势力孱弱不得不选择投靠中原王朝。
这样逼仄的生存环境,促使朝鲜形成独立而又极为务实的外交风格,因此不论中原王朝如何强大它仍能独立于半岛之上。
朝鲜尊奉前朝,投机于现朝,而后待现朝没落又再次循环这样的规律一次次在历史重现,对宋、元、明、清诸朝皆是如此。
时至今日,半岛之上的朝鲜韩国仍然逃不脱这样的历史规律,他们虽以政治手段独立于一方,但为求生存又必须仰周边大国鼻息。
………
崇祯皇帝看着大殿内的文武大臣们,眉头都快皱成一团了,他也是非常纠结,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来看,根本就是无力救援朝鲜,不然怎么会连辽东都丢掉了后金鞑子?
户部尚书倪元璐,刑部尚书徐石麒,礼部尚书张国维,吏部尚书周延儒,吏部尚书林汝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是提倡还是要去救援朝鲜,有的人则是觉得花费巨大,暂时还是不适合救援朝鲜。
崇祯皇帝也是非常的纠结,他现在确实是不缺钱了,南京的勋贵跌倒,他崇祯皇帝吃的很饱!
可是,打仗真的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如果整个北伐要准备多少兵马?按照辽东大军二比一的兵力才有机会获胜的情况,大明必须要保证三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形成绝对优势。
后金所有留守的兵马加起来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现在明朝想要发动北伐,不像萨尔浒之战前面那么简单了,崇祯十三年的松山之战,金狗出动了十一万兵马,明军二十万兵马打防守战却依旧是惨败。
抛去这些那些各种体制上的问题还有战略战术上的问题,年年征战的八旗子弟兵确实是强于明军士兵,只有明军中的精锐部队才能与之抗衡。
可大明这样的部队也不多,老秦军,辽东军,石柱兵,浙江的戚家军,天雄军,最后还有曹鼎蛟手下的蒙古仆从军和按察司骑兵,大同曹氏叔侄手底下精锐的骑兵和士兵。
曹鼎蛟这时候自信满满的说道:
“陛下,微臣窃以为朝鲜之国不可不救,我大明威加海内,四方臣服,天朝上国,怎可置之于藩国于死地而见之不救?
朝鲜一直是咱们大明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情同父子的关系,怎么能赊分割了就分割了?朝鲜再怎么样也是我们大名的儿子,岂能让外人欺负了??”
大明这些文臣感觉这话有点不对劲,就算大家心里面清楚,朝鲜是咱们大明的儿子。
可你曹鼎蛟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说出来了,是不是有点不太好,这种潜规则咱们私下知道就好,你没必要整天挂在嘴上吧?
曹鼎蛟又继续侃侃而谈的说道:
“而且我们大明朝正在为了夺回辽东而努力啊!本官为了整合两百万兵马北伐大军,整天都是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
只要大明的军户改革完成,那咱们就立刻启动北伐大计,百万雄师碾压过去,拯救于天下百姓与水火,也拯救一下咱们的邻居。
只不过目前这种情况还是不适合直接出兵,毕竟咱们中间还夹杂着大顺和后金两个大敌。
咱们不可能直接救援海外之地,不然补给都会让我们大明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曹鼎蛟这个弥天大谎让文武百官都是暗笑不已,这个牛逼吹的确实是响亮,比袁嘟嘟的五年平辽计划还要牛逼。
你曹鼎蛟就算是把天底下的军户全部整合完毕,能整出五十万能打仗的兵马都算我们输。
这种骗鬼的笑话,我们听听当个乐就行了,还打算忽悠我们百官不成?你小子还真的会来事儿啊。
崇祯皇帝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