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道理,有道理。也就是说,朱由榔已经有了这种厉害火器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了,但有可能量太少,根本没有配备全军。还有,无论马宝是不是暗中降了,把这两样火器带来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咱们,这指定是朱由榔的意图,让咱们不敢轻举妄动。如果马宝没降,说明他是上了马吉翔和白兴的当,如果他降了,那他就是直接秉承了朱由榔的旨意。有道理啊。尚礼,真不愧本王的诸葛亮,分析得很对。”
孙可望说完话,背起手在殿里打转转,想了一阵,停下脚步问道:“尚礼,今日的事显然已经让咱们的人人心浮动了,弄不好就会四分五裂。刚才咱们分析的,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可不好说出口啊。”
王尚礼也一直皱着眉头思索这件事,孙可望一问,连忙回道:“是,臣刚才也头痛这件事。首先您得拿定主意,咱们是不是投明?朱由榔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怕咱们添乱,如果投明,这些事都不必再提。当然,如果您不想投明,那咱也有办法揭穿朱由榔的阴谋!”
医国高手
第三百零二章 李定国的心思
第三百零二章李定国的心思
“尚礼,整个大西军也只有你与本王同心,本王也不瞒你。事实上,老国主辞世之后,大西军的前途就已经完了,暂避云南也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长久的。你没看到吗?另外三王对本王并不是十分服气,内部不能形成一条心,什么事能干成?再说了,清兵势大,渐有席卷天下之势。实是难以跟他们争锋啊。”孙可望听王尚礼一问,推心置腹地说道。
“国主,您想降清,是吗?”王尚礼一惊问道。
“本意是降清,以我们这么多兵马,一定能博个好出身。只是,老国主死于清兵之手,临死又有遗言让我们反清,本王就是想降清,大西军也不会跟着走。所以,任僎建议去海岛上躲避一时,以观天下风色,本王还是认同的。”孙可望道。
王尚礼明白了,孙可望不看好大西军的实力,也不看好朱由榔能够扶大厦之将倾。
“国主,依臣看,事不宜迟,若想降清,就必须早做决断。如果等清兵一统天下,就再也卖不好价钱了。有反对的不要紧,想办法除去首恶就是了,其他人自然就跟着走了,若是等大家都同意,基本没有可能。国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您顾念旧情,别人可不一定,弄不好早就把您给卖了呢。”王尚礼已经把自己跟孙可望完全绑在了一起,所以,完全站在孙可望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可是,朱由榔若……。”孙可望迟疑地问道。
“国主,臣以为朱由榔只是虚言恫吓,他根本没有实力跟清兵对抗。若是不信,再等半个月,就差不多能见识到了。”王尚礼自信地说道。
“哦,为何这么说?”
“国主,孔有德正在进攻全州,估计不日就会攻打桂林,到时候看看吧,焦琏能不能拿出这两样神器来。如果拿出来了,说明朱由榔已经有了跟清兵抗衡的资本,如果拿不出来,说明他只是弄几颗来吓唬咱们的,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也不能说什么。到时,咱们只须跟孔有德合兵一处,两路大军齐攻广东,朱由榔就算有几颗手榴弹和地雷能成啥事?”
“妙!”孙可望听完王尚礼的分析,眼前一亮,抚掌赞道。
“好,就这么办,尚礼,多派斥候,密切关注桂林战事。”
“遵命!”
……
李定国回到府里,长子李溥兴接着,进入正房。
李定国字宁宇,生于天启元年,育有三子一女,李溥兴十一岁,次子李嗣兴。
“今日学了什么?”李定国板着脸问了一句。
“回父亲话,儿子今日头晌练枪,白蛇吐信这招已经练熟了。下晌跟着许先生练字来着,写了满满三大张纸呢。”李溥兴答道。
李定国的枪法非常厉害,是祖上传下来的,叫梅花枪,共有三十六式,“白蛇吐信”是其中一式。
李定国自然把枪法传给儿子,同时他也知道识字的重要性,专门给儿子聘了一个姓许的教书先生,教儿子识字习文。
“枪法还要勤加练习,不可懈怠,每日习文,更要用心。退下吧,为父要静一静。”李定国非常满意儿子的用功,点了点头勉励几句,然后令他退下。
“是。”李溥兴微一躬身,慢慢退了下去。
李定国把目光从儿子身上收回,开始思索今日之事。
从马宝口中,李定国知道了广州的大体情形——人心安定,市面繁荣,皇帝很受百姓拥戴,而且皇帝学究天人,竟然造出了手榴弹和地雷。
虽然对于手榴弹和地雷没有什么直观认识,但从马宝口中得知,这两样乃威力巨大的火器。
所有这些都让李定国非常高兴,因为他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政权。
当初他跟随张献忠造反是因为吃不饱肚子,对朝廷的腐败深恶痛绝,他盼望有一天,张献忠能够带领他们推翻朝廷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富足的日子。
造反十六年来,李定国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战功卓著的大西军将领,张献忠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终于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国。
但他慢慢发现,义父建立的大西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因为义父贪财好色,残暴嗜杀,不但没有把四川人民解救出来,反而将他们推向更黑暗的深渊。
他非常痛苦,但因为张献忠是自己的义父,对自己有养育大恩,他只能把这种痛苦藏在心里。
如果马宝的叙述还只是表面的话,那傅作霖在殿上说的那些话,则把广州繁荣安定的深层次原因解释个通透:那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无比英明的皇帝。当时他的心就像开了一扇门,亮堂堂的,感觉这样的皇帝才是自己要保的。
他当时就下定了决心,不管别人怎么想,他是一定要投奔朱由榔这个明主的,要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出来,就为了成就自己心中那个梦想。
可是,想归想,李定国同时又背上了一个包袱,因他他不想落个背叛大西军、丢弃弟兄们的名声,最好说服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投奔过去。
孙可望的心思他是非常明了的,过去他不愿意投降朝廷,因为他看不到大明的未来,降明就等于为大明朝廷殉葬。如今傅作霖和马宝一通折腾,不知道他的心思改没改?
最好是改了。
“王爷,白将军、两位马将军来访。”就在这时,管家李续忠进来禀报。
“哦,快请。”李定国连忙吩咐一声。
不一会儿,后军大都督白文选,神威将军马进忠,奋威将军马宝联袂进来。
这三个人,都是李定国的亲信。
……
第三百零三章 又让皇上料准了
李定国命李续忠给三人上了茶,道:“本王正想找你们来,你们倒都来了。”
“王爷,我们三个都想来问问,您是什么章程?”白文选看了马进忠、马宝一眼,问道。
三个人当中,马进忠打仗稳,马宝打仗狠,而白文选则有勇有谋,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也因此成为李定国最为倚重的部下。
“文选,你说说,这个傅作霖如何?”李定国没有直接回答白文选的话,倒是问起了对傅作霖的评价。
“狂,有才。”白文选言简意赅地答道。
“是啊,狂,然而有才。像这样的人物,在朱皇帝那里只是个御史,而在我大西国,却是无人可以匹敌。咱们都是勇夫,有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任僎,也只是个秀才功名,论才学跟傅作霖根本没法比,由此可见,朱皇帝手下人才济济,能人很多啊。”
“先国主恨极了读书人,《七杀诗》一出,先把川中读书人全给杀了,完全依靠高压手段镇服,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失了人心,最后失了四川,连他自己也丧于鞑子之手?说这个呢,我只是想说,治国光靠咱们武人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得有文气。像先国主那么厉害的人都不行,指望咱们这些人,根本不行,能够像傅作霖那样把天下大势说明白的,大西国半个都没有。所以,大西国指定是保不住的。”
“以大西国自立不可,那只有投明和降清两条路了。降清我是绝不为之。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降清有负先国主厚望,一条是降清无异于助纣为虐,后世史书一定会落下骂名的。”
“反观投明,朱皇帝治政以民为本,而且还提出‘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不只是朱家的天下’,足见其宽仁;能准确判断清兵动向和隆武朝的应对之策,只身入虎穴谋取广州,只见其勇武;能造出手榴弹和地雷这两种选、马进忠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马宝。
“嚯,马宝,你一个大老粗能说出这种话来?去了一趟广州,学问见长啊。”白文选打趣道。
“嘿嘿,咱吃几碗干饭都督您能不知道?这是卑职听黄宗羲说的,再学现卖。”马宝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哈哈哈……”众人笑了起来。
“王爷,投明卑职不反对,只是,永历只给您个将军封号,这也太小气了吧?”白文选道。
“文选,朱皇帝不肯受人要挟,正是雄主气质。若是让人一要挟就给予厚赏,那也太弱了,说实在的,那样的皇帝不保也罢。再说了,我李定国投明的真正目的是为国为民,不是为了自己能得高官厚禄。”李定国义正辞严地答道。
“可是,从王爷到将军,这反差也太大了吧?”白文选还是有些不甘心。
“什么王爷?咱自封的这种爵位,有什么价值?出了昆明,天下有几人能认?将军不错,低点就低点,心里反而踏实。”李定国道。
“王爷所言极是。别说封您为王了,就是封您为公,王爷也决不可受。”马进忠皱着眉头道。
“嗯,这是何意,为什么不受呢?”白文选问道。
“功高不赏,唯有赐死。官职低些更好,放心大胆地立功就是。若是此时封您为公,将来您立了大功,赏还是不赏?不赏不足以酬功;赏的话,赏什么?赏王爵?今日傅作霖说了,大明朝就没有异姓王,建国之初功劳最大的徐达,也只是封了公,没有封王。”马进忠道。
他这一说,李定国感觉身上出了一层白毛汗。是啊,进忠所言极是,真心辅佐皇上,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立功,上来就封赏王公之爵,功成之日,必是死期。
“原来以为皇上只是不愿意受人要挟,如今看来,封爵低一些,含着一番仁爱之心啊。”李定国道。
白文选听到这里,也是服了,爵位之事再也不提了。
“王爷,您看国主和抚南王、定北王他们,能投明吗?”马进忠问道。
“文秀、能奇我差不多能说服,可国主却是一点把握没有。”李定国道。
“那咱们就干咱们的,拉上抚南王、定北王一同去投明。”马宝说道。
“不,我与国主兄弟十七载,他能对不起我,我不能对不起他,要投明,也得想办法说服他才行。”李定国摇了摇头道。
“嘿,还真让皇上给料准了。王爷可真是个重情心软之人。”马宝暗道。
第三百零四章 露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国主本性逐利,怕是难以用大义打动。王爷,重情重义是美德,但千万不要为其所累啊。”马进忠跟马宝是本家兄弟,二人来之前也曾门交流过,知道马宝心中所忧,李定国话音刚落,就出言劝谏道。
“是啊,道不同不相为谋啊。”白文选赞同马进忠的说法。
“王爷,您是好心,就怕在人家眼里,好心倒做了驴肝肺,不可不防。”马宝道。
“行了,你们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往最好里争取吧。”李定国淡淡地说道。
马宝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道“也不知道他听进去多少。”
……
接下来几天,李定国与刘文秀、艾能奇分别交换了意见,二人也都同意投明,对于孙可望的态度,他们是无可无不可。
按刘文秀的说法就是,人各不志,不可强求。
李定国则说,多年情义,不忍背弃,坚持说服孙可望一起投明。
三人一起去找孙可望,孙可望态度不明朗,一直说再等等。
到八月底的时候,朱由榔在漳州大破博洛的消息与孔有德兵围桂林的消息同时传来,大西军内部在投明与否上的分歧越来越激烈了。
分歧主要集中在李定国与孙可望身上。李定国坚持投明,孙可望坚决不同意,他的意思是既不降清,也不投明,就占据云南自立,待力量强大一些,再北谋贵州,东取广西。
李定国的理由非常充分,投明一是占了大义名份,二是大西军前途可有保障,明军连不可一视的博洛都能打得差点全军覆没,像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样的汉奸能是对手吗?
孙可望的说法也有道理。一是朱由榔给的封号太低,可见这位皇帝也是小气之人,跟着这样的皇帝混,混不出好来;二是明军看似有手榴弹和地雷,但桂林被围,显然这两样火器生产不足,在清兵大举进攻之下,难以站稳脚跟,投明无异于自掘坟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阵营争执不下,刘文秀、艾能奇也变得态度暧昧起来。
任僎伤已经好了,重出视事。孙可望感觉对他不起,对他比之以前更加重视,所有密谋都不瞒他。
任僎身负皇命,利用孙可望的信任,没少做了工作,但孙可望生性多疑,他也不敢做的太明显。
一开始,孙可望态度不定,任僎还敢说几句朱由榔的好话,等桂林被围的消息传来,眼见孙可望坚定了不肯投明之心,任僎就再也不敢劝了。
最着急的是马宝。
马吉翔已经在昆明建立了落脚点,马宝知道的,是五华山下新开的一家名叫“福来”的经营糕点的货栈,当然,还有马宝不知道的。
这日,马宝借口买茶,进了“福来”货栈。为了避开嫌疑,马宝只带了自己的亲兵队长马求子。
“福来”货栈掌柜的叫徐福,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得跟弥勒佛似的,未曾说话先挂笑,嘴上抹了蜜三刀,活脱脱一个奸滑商人形象。
“哟,军爷,您来了?欢迎光临小店。”徐福一见马宝,立即点头哈腰地迎了上来。
“有桃酥吗?”马宝看了看店里还有其他客人,随口问了一句。
“有!在咱店里啥点心都有。军爷,小店院里正烤着桃酥呢,要不您进来看看?”徐福笑眯眯地问道。
“好,爷看看你们究竟是怎么烤的。”马宝说着,跟在徐福后面迈步进了后院,马求子则留在店里警戒。
徐福引着马宝来到仓库跟前,一名伙计模样的在守门。徐福一挥手,伙计回身打开锁,将两人让进去。
“马爷,您看,您要的货全在这了。”徐福指着排在墙边的一溜木箱说道。
马宝走过去,查了查,箱子共有十只,一箱箱揭开来看,见八箱是手榴弹,二箱地雷。
“徐福,你们一共几个人?”马宝问道。
“五个。四个忙乎店里的事,一个专门看守这些宝贝。”
“那好,暂时先存在这里吧,搬来挪去的太容易暴露。用的时候,我会派我的亲兵队长来取。就是跟我来的那个,他叫马求子,完全可以信任。”马宝道。
“是,记住了。”
“皇上有何旨意吗?”
“马爷,皇上在漳州打了大胜仗,全歼博洛大军,还收服了施琅,打垮了郑芝龙的十万水师。如今福建和东南海面可以说已经完全稳固了。只是,由于清兵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