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要加快,地雷和手榴弹既然造出来了,要想办法多造,尽快配发给军队。有了这两样,也可以与永历一战了。”福临欣慰地说道。 “喳!”索尼应道。 索尼回府之后,心情郁闷。 他没想到今日在金殿所奏竟然落了这么个结果。 在此之前,他确实得了太后的暗示,令其想办法置多铎于死地。 为此,他说服了苏克萨哈。 至于范程和遏必隆,他没有做什么工作。 因为他知道多铎与范程有夺妻之恨,范程一定会附和自己的。而遏必隆向来胆小怕事,怕是不敢出头。 但只要范程附和,这事基本就成了,可没想到范程竟然不主张杀多铎。 “哼,多铎没给他戴上绿帽,他自己到当了缩头乌龟!” 今日之事,多铎肯定很快就会知晓。 “打蛇不死三分罪,放虎归山害自家啊。必须再想办法,一定要弄死多铎!”索尼暗自咬牙。 想了一会儿,索尼终于有了主意。 又过了三天,多铎兵败的消息在京城传扬开了。 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一方面对清兵暴虐咬牙痛恨,一方面对明军大仁大义竞相传颂。 百姓们群情振奋,在清兵的威压之下,敢怒不敢言。 而朝廷上,弹劾多铎的声音却已经翻了天。 “居心叵测!”福临把一份奏折摔到御案上,恨恨地骂道。 御案上两摞奏折,皆是弹劾豫亲王残暴害民的,有的还列出了多铎十条大罪,大有不杀多铎誓不罢休的意思。 他心头雪亮,这些奏折如此密集地呈上来,跟太后与索尼在背后使力有关系。 “范师傅,您怎么看这件事?” 范程就跪在御案前。 福临现在最信任的,也就是他了。 “回皇上话,按说皇上已经发了明旨,豫郡王的事就算成了定论,而这件事再次闹起来,肯定是有人推波助澜。奴才以为,上折子的无非是两类人,一类是怀有私心的,或者与豫郡王有仇的,非要置其于死地不可;还有一类则是见明军接连获胜,想捧永历皇帝臭脚的,无非就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您说如何处置?” “回皇上话,此风不可长,君权不可弱。” 听了范程的话,福临立即就明白了,默默想了一会儿,叹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内斗,杀了十五叔,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么?他们怎么想不明白呢?想起来真真令人意志消沉!” 范程闻言心道:“没想到皇上也生了退意。看来,大厦将倾啊。”
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处可去
太后动用朝野力量,逼皇上就范,这一点范文程心知肚明。 他其实比其他人都看得明白,大清国就要完了。 不说明军程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尽全力辅佐自己的学生了。 他的命运已经完全与大清分不开了,抛开与顺治的师徒情分不说,在汉人眼里,他早就是数典忘祖的罪人,想要回头也是难上加难。 “皇上,奴才以为,当今情势之下,豫郡王已不能再带兵了,不如令其以有罪之身回朝,消消别人的心头之恨罢。”范文程进言。 “唉,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福临点了点头,无力地说道。 “范师傅,您看派何人去开州坐镇为好?”福临接着问道。 “总摄陕、晋、鲁战事,非辅政大臣不可。”范文程含蓄地说道。 “嗯,那就让索尼去吧。”福临心领神会。 “皇上,安徽正值要冲,尤其合肥、徐州二城,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今顺承郡王驻兵合肥,而徐州无大将镇守,怕是不妥。是不是派一员大将前去?”范文程又道。 福临知道老师一般不会插手军事,今忽然说起安徽战事,指定是有深意。 他知道范文程谨慎,不愿意把话说白了,他的意思只能靠自己去猜。 想到索尼,福临忽然心中一动:“哦,老师的意思应该是把苏克萨哈这个索尼的应声虫也打发走。如此以来,就斩断了太后伸向朝廷的手,自己就完全可以作主了。” “嗯,范师傅所言极是。徐州重地,必须用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镇守。这样吧,就让苏克萨哈去吧。”福临说道。 “皇上圣明。皇上,奴才还有一言,请皇上恩准。”范文程接着说道。 “范师傅,请讲。” “当初任命辅政大臣,是因皇上年幼,政务不熟悉,今皇上已经亲政,政务已经十分熟稔,奴才请皇上恩准,辞去辅政大臣之职。” 福临一听,就明白范文程的意思了。 四位辅政大臣四去其二,作为献计者,范文程自然也不能恋栈,否则,必受其他三位攻讦。 再者,他率先提出还政于自己,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 “如范师傅如此赤诚之臣,真是太少了。好吧,朕准了,另外,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之职也尽数开革。不过,范师傅,您的上书房大臣之职可不能辞了,朕还要朝夕请教呢。” “是,奴才遵旨。” …… 召多铎进京的圣旨还没到,多铎在开州就已经得到了京城府里家人传来的消息。 “哈哈哈……,果然,人言‘女人当家十事九瞎’,一点都不假啊。狠心的毒妇,大清国非要败在你的手里不可!嗬嗬嗬……,皇阿玛啊,皇兄啊,你们创下的基业,就这样断送了,老十五对不起你们在天之灵啊……。”多铎闻言先是放声大笑,继而恨声不断,恨到深处,又放声痛哭。 “叔父,叔父,您怎么了?”见到多铎大哭,一位英俊男子赶进房里,焦急地问道。 多铎哭了一阵,抬起头看了看年轻男子,道:“东莪,你来的正好,你看看这个。” 说着,把那封家书递给年轻男子。 没错,这位男子就是女扮男装的琪格格——东莪。 东莪自从广州铩羽而归之后,不敢回京城,投奔了十二伯阿济格。 没想到阿济格中了太后一箭双雕之计,父子双双毙命。 东莪没有办法,与乌海青商量之后,又投奔多铎而来。 她阿玛只有二个一母同胞,除了投奔多铎,普天之下,她还真没有地方可去。 为避太后耳目,东莪一直扮作男子,藏在多铎临时王府之内。 …… 看罢信,东莪也落下泪来。 十五叔进京待罪,很难说他的下场会如何。若依皇上的意思,看来性命无忧。可是,后宫里还有一位狠辣的太后呢,她会轻易放过从不掩饰自己怨恨的十五叔吗?皇上能护信他的周全吗? 阿玛一母同胞三人,难道真要被太后诛杀干净? 除了担忧十五叔之外,东莪也为自己的处境暗自神伤。 “十五叔进京,我去哪?能去哪呢?普天之下,竟无我东莪立足之地么?” 似是知晓东莪心中所想,多铎收起眼泪,对东莪说道:“东莪,叔父此番进京,生死难料,你就不要随叔父进京了。” “叔父,您可千万别乱想,您一定没事的,皇上一定会护你周全的。”东莪忙道。 “孩子,看起来福临还好,他不会要叔父的命,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作得了主。叔父刚才痛哭,并非怕死,而是想到你皇玛法、你皇伯父还有你阿玛,为大清国呕心沥血,创下了偌大基业,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败亡了。” “叔父,不会吧?永历虽然占据了江南半壁,但咱们还有江北数省之地,听说皇上正在研制火器,若是制出同样厉害的火器,难道还怕明军吗?”东莪没想到十五叔如此消沉,把局势看得如此悲观,心中一惊,连忙说道。 “孩子,没用。一者朝廷大乱,大敌当前,那个狠心的娘们不思同心抗敌,反而热衷于内讧,还处处掣肘皇上,不败才怪呢。二者,永历小儿厉害啊,数年之间,他就把乾坤翻了个个。皇上确实有心励精图治,可是永历那么厉害,他会看着皇上制造火器而不管?叔父敢说,现在咱们朝中这么乱,肯定也是他的手笔。” “那,叔父,咱们怎么办?我不能离开你啊,离开你我去投靠谁呢?”东莪再次掉下泪来。
第二百二十九章 身为皇族幸耶不幸耶?
家已破,国欲亡,血脉亲人纷纷凋零,东莪虽身份贵重,但作为一名弱女子,面对这等情形,也不免芳心大乱,未知前途何在,身寄何方? “东莪,你即生在爱新觉罗家,就应该为大清牺牲,怎能将自身安危置于家国之上?”多铎见东莪首先想到的是自身安危,正色道。 “十五叔,您在说什么?为大清牺牲?如今的大清还有何值得留恋?我阿玛、十二伯已经被那女人给害死,如今你也要被锁拿进京,难道咱们还要为她牺牲?”东莪闻言,不由诧异地问道。 “东莪,大清是你皇玛法建立的大清,不是布尔布泰那个毒辣女人的大清。唉,她虽然狠毒,但根子上她是爱新觉罗家的媳妇,还是自己人。她所作所为也是为了福临的皇位,所以,你阿玛、你十二伯再加上豪格之死,根子上算是窝里斗。汉人有句话说的好啊,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咱们怎么窝里斗,遇到外侮的时候,也是一致对外才是啊。”多铎道。 “十五叔,您这是打算把侄女儿献给朱由榔那个狗贼么?”东莪非常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多铎的用意。 “东莪啊,大清的局势岌岌可危,若不给福临争取时间,大清会迅速败亡,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如今能让大清喘口气的,只能是议和,暂时稳住局面。你说的不错,十五叔是打算把你献给朱由榔,不过,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两个人?” “对。你和我。” “啊?十五叔,朱由榔好色,将侄女儿献上,即便不能拖延时间,或许不至于丧命,而您可是朱由榔最为痛恨之人,你去南京还有活路吗?” 多铎凄惨一笑,道:“那十五叔回北京就能活命了?福临明面上能护住十五叔,能防得住那女人的阴暗手段?十五叔对于汉人来说,的确是罪大恶极,杀了他们很多人,大明朝廷大约倾朝之人都会杀了十五叔以图后快。所以,横竖是死,不如自缚去南京,十五叔这必死之身算是朝廷献给朱由榔的一份礼物,或许能显示朝廷议和的决心。” “议和?这等事岂是您能作主的?” “自然不是我来作主。十五叔已经打定了主意,一会儿就拟个折子给福临,十五叔不回北京,去南京。一个大清第一美女,一个大明最恨之人,咱们爷俩作为议和筹码,份量不轻了吧?既为大清争取了时间,又去除了宫里那个老娘们的心腹大患,朝廷一定会同意的。” “”东莪望着多铎,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她不知道对多铎此刻的想法是应该表达敬意还是感到悲悯。 心道:“家族利益,家族荣光,在十五叔的心头,竟占据如此重要地位么?去南京那基本上就是千刀万剐的下场啊!” 又想道:“不能托庇于十五叔,北京回不去,我大可以回到东北,回到老城,隐姓埋名了此残生,像普通人那样过活。可是,看现在这种情形,容得我做别的选择吗?难道生在爱新觉罗家,就得为家族牺牲?作为女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想到这里,东莪知道自己已经无从选择了,只能服从十五叔的安排。 想到朱由榔,她心中似乎不是那么抗拒。 当初誓要杀朱由榔,是因为太后说害死阿玛的是朱由榔,心中为父报仇的烈火甚炽。 而一旦得知他不是杀父仇人,心中的恨意早已经全消。 想一想与其见过的几次面,年轻英俊,风度翩翩,见识超拔,卓尔不群,若不是敌对关系,可算是十顶十的如意郎君。 “若能与他同枕共眠,也算不错的结果。只是不知,他会接纳我吗?他会看在我的面子上,给大清喘息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东莪抬起头,看向多铎。 见多铎正满怀期望地看着自己,忙道:“十五叔,您说的对,作为爱新觉罗家的女儿,自当为家族牺牲,侄女儿愿听十五叔安排。” “好好好,十五叔没看错你。将来,我爱新觉罗家是否败亡,大清天下能否延续,就全系你一身了。唉,都是满人男儿无能,累我侄女儿曲身事贼啊。” 多铎感伤地说道。 想较于福临的焦头烂额,朱由榔可谓是事事顺遂。 新政推行非常顺利,一切都在按他的设定在进行。 均地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科技和工商业,引导士绅、大地主阶层的资金迅速投入到工业生产上来,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阶层反弹。 他领导下的大明帝国,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主义国家了,是有着封建主义的集权特征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四不像的国家。 他相信,这种国家体制,才是中国最适合的体制。 控而不僵,活而不乱,无论将来世界局势如何变幻,这种体制一定会让大明始终站立在世界顶端。 当然,他这种革新并不新鲜,张居正、李自成甚至后世的太平天国皆实行过,但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没有照顾到大地主阶层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促使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这才导致了一次次的惨败。 朱由榔每每想及此,暗暗庆幸,自己多亏是接了一个烂摊子,是在近乎废墟上重新建设,虽然难了一些,但阻力相对要小很多。 假若不是如此,而是穿越成一个和平年代的守成皇帝,他还真不一定能改造成功。 所以说,他名义上继承了老朱家的江山,实同重建,与开国皇帝没什么两样。 所不同的是,他头上有朱姓皇帝的一顶破皇冠,可以号召心中向明之人而已。 永历六年春,休养生息一年多,新政推行顺利,人心稳定,江南半壁物阜民丰,北上伐清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他有心再等上一年半载,但手下臣子却已经等不得了。 以张家玉、李成栋、施琅、李定国为首的武将们,率先上折子请求北伐,吴炳等臣也不甘落后,纷纷附和。 朝野上下,战意渐浓。
第二百三十章 倒霉的差事
面对文武群臣的请战,朱由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他深知,打仗其实打的就是经济,拼的是经济实力。 从经济实力上讲,北伐时机的确已经成熟。 户部拿出几百万两银子北伐,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广袤的江北地区收复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建设,而是让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总不能让回归大明怀抱的百姓,还要饿肚子吧? 所以,这里面还要涉及到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 因此,朱由榔不忙做决定,先是把陈邦彦这个户部当家人找了来。 “令斌,如今朝廷上下都在吵吵着北伐的事情,你也上了折子。朕并非不想北伐,但是,收复江北之地容易,让百姓不饿肚子是个大问题,朕担心的是粮食够不够用。” “回陛下,江南休养生息才一年时间,国库存粮够支应军用,若用于民生,怕是会捉襟见肘。不过,臣有办法筹粮,请陛下不必为赈济百姓发愁。” “哦?令斌,说说你的筹粮办法。” “陛下,如今海路畅通,臣可以派人去南洋买粮啊。” “南洋?南洋的米都是一年四熟,口感不好。” “陛下,南洋的米虽然口感不好,不筋道,但能填饱肚子,且价格便宜,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五石米,保证江北百姓不饿肚子,臣完全可以办得到。” “嗯,好吧,就依你。哎,说到南洋,郑成功不知道在台湾怎样了?” “回陛下,郑氏已经打跑了荷兰鬼子,在台湾站住了脚跟,与咱们大明商船倒也并无为难之处。只不过,仍不奉我朝为正朔而已。” “哼,孤悬海外,意图自立,想得倒是很美。好吧,等把北方的事解决了,朕再腾出手来收拾收拾他。” 北伐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