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祸是什么?也就是皇上仁慈,今儿个借着给太后讲古将这事透给你我,好让廷祯自己赶紧弥补过错,若是朝中传开这事,说什么的没有?”邢小枣毫不客气地说道。
两家关系一直不错,齐氏向来以她马首是瞻,所以说起话来一点也不避讳。
“是是是,今儿要不是夫人在场,凭我这榆木脑瓜,还真没有猜透皇上的心思,那可不是误了大事?”齐氏很是领情。
“还有,回府后立即让胤儿查一查,文质家有什么人?若有女眷,你告我一声,咱们去安抚安抚,帮着料理料理丧事,作为上司的夫人,这样办事才是正办。”
“是是是,夫人,还有别的吩咐吗?若是没有,我就赶快去办。”
“没有了,去吧。”
……
邢小枣还想嘱咐嘱咐齐氏,告诫一下李成栋,事君当有事君的样子,别弄些没用的手段,宫里那位可精着呢,哪是你能玩弄得了的?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自己已经不是兴平伯夫人,李成栋也已经不是自己的下属,他这回立了大功,赏爵是看得着的了。以后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再这么肆无忌惮地说话,却是不合时宜了,更何况,李成栋会不会听她的,还在两可之间呢。
从今儿这事看来,李成栋眼窝子太浅,自己可不能就在他这一棵树上吊死,得另想辙。
再一想到皇上封了自己什么院长,心里一乐:“邢院长么?嘿嘿,大小也是个官了,今儿我要是不跟齐氏说这番话,明儿怕是这院长的帽子就飞了。皇上啊皇上,你可真够精的。”
……
文质家里的情况很快就弄清了。
他是山东人,父母早亡。崇祯十五年武进士,明未亡时,曾任惠州卫千户,后降李成栋,李成栋降明时,同时归降。他有妻妾三人,子二人。嫡子名文武,乃妻苏氏所生,十六岁,自幼随父学武,已成丁;庶子名文礼,十八岁,习文,二人皆随母居于广州家中。
……
王夫之果如朱由榔判断的那样,第二天一早,通政司就送来了他的密折。
王夫之在密折中,不但详细地说了文质之事,还说李成栋现在已经生了骄纵之心,请皇上明察,早做防备。另外,副将杜永和坚请留在武夷山作为暗子,伺机搅扰博洛后方,李成栋已经同首发
“呵,看来,杜永和尝到了打游击战的甜头了,不错,不错。”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人坐不住了
齐氏的反应非常迅速,回府后立即将儿子李元柏和义子李元胤唤来,吩咐元柏给老爷写信,派心腹家人骑快马送往邵武去。又让元胤打探文质家的情况,看有无可帮手之处。
……
自报捷之后,广州城百姓都纳开了闷,皇上怎么没有了动静?歼敌五千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见宣扬?有功将士怎么不见奖赏?
有的人专们去找胡瞎子:“你不是说皇上会赏给李元帅个爵位吗?还侯爵,哪呢?”
胡瞎子眨巴眨巴眼皮,不甘示弱地说道:“皇上那是龙,知道不?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听说过没?我瞎子能猜对皇上的心思?!你们可真是傻到家了,那话也信?”
“切,原来是吹牛啊。”大家一哄而散。
不只百姓们,就连朝中大臣心里也在犯嘀咕:“这是咋了?难道皇上跟李元帅之间生了龌龊?君臣闹不和?”
就在这时,有一个小道消息悄悄在广州城里开始传播:“李成栋李元帅功高震主,皇上是怕李元帅坐大难制,所以有功不赏。听说,李元帅非常恼怒,已经准备起兵回广州了……。”
这个消息越传越快,越传信得人越多,一时之间,广州城内人心惶惶。
对于这个居心叵测的谣言,朱由榔自不敢等闲视之,让马吉翔悄悄追查谣言来源,发现竟是来自监察御史苏鸣丰的家人之口。
自从邢小枣将越保的事密报之后,朱由榔当即让马吉翔进行了秘密调查,发现确实有人谋反。
领头的是故吏部侍郎黄日章和监察御史苏鸣丰,他们已经将黑手伸向了禁军。苏鸣丰曾经向自己的族兄弟苏雄发出试探的信号,但遭到苏雄严辞斥责。就这事,苏雄还专门上了折子进行说明。
朱由榔对苏雄的表现还是满意的,虽然折子里还有回护苏鸣丰之语,那也是同族兄弟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苏雄站队是站对了。
朱由榔之所以没有收网,有两条原因。
一是不理解陈际泰竟然也卷了进去,跟黄日章打得十分火热。他这是要干什么?按说虽然免了他的爵位,但也掩盖了他谋反的大罪,同时对他两个儿子也算优渥,他还想怎么样?难道他不顾儿子的前程了?不顾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了?
听说他非常溺爱陈皎茜,陈皎茜前段时间刚刚闹着要当皇妃,也大胆地跟自己示爱了,这就要反我吗?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答应他宝贝闺女的亲事,他怀恨在心才要铤而走险?
原先他还对陈皎茜产生过怀疑:“她处心积虑地接近自己,是不是跟谋反有关?”,但从马吉翔报来的情况来看,陈皎茜示爱在前,黄日章与陈际泰接触在后,从时间点上来看,应该没有陈皎茜的事。
更为奇怪的是,陈际泰纯粹是个人行为,并没有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两个儿子,也没有任何试图说服儿子参与谋反的举动。
因为牵涉到陈伯文和陈仲德,也不想让陈皎茜这个曾经对自己示爱的女孩子落个不好的下场,朱由榔想再看一看,陈际泰到底想干什么?是否有可宽宥之处。
第二个原因,是黄宗羲说的风清俊的事。
黄宗羲曾说过,风清俊在广州落脚之处应该是清廷的一个内应。这个内应是黄日章、苏鸣丰或者陈际泰吗?如果是,那问题简单多了,一锅端了就是。如果不是,那就得另外寻找线索。
所以,他还想再看一看,再等一等,看黄日章还有没有别马脚露出来。若他真是清廷内应,他不可能不跟他们联系。
至于危险,朱由榔根本就是一笑了之。一群无权无势无兵无将的乌合之众,能掀起什么风浪来?更何况他们的行动都在自己的掌管之下呢。
对于苏鸣丰散播的这个谣言,朱由榔同样一笑置之。闲着没事就传呗,反正过两天就会不攻自破。
……
对于这个谣言,朱由榔可以一笑置之,可李家就坐不住了。齐氏这两天没事就拽着邢小枣往宫里跑,不是说来陪太后说说话,就是给皇后带些安胎的药材、补品,其实真实目的就是想探一探皇帝的口风。
可朱由榔八风不动,什么都不说,送来的礼物照收不误,每次遇见了,也是笑意盈盈,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齐氏实在打听不出什么来,只好让义子李元胤出面,来向皇帝解释。
“好好练你的兵,少掺和这事。”朱由榔对李元胤是非常看重的,不光是因为他在李成栋反正这件事上起到的积极作用,更是因为这人持身很正,一直以来,对禁军的训练抓得很紧,效果也非常好。
“朕心里有数,你不用掺和。你要明白,禁军不是老爷兵,觉得只负责朕的关防保卫,战争不会打到广州来。告诉你,将来说不定朕要带禁军出征呢。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一听这话,李元胤猛地抬起头,眼睛发亮:“真的?皇上,臣早就朌着有这么一天了。”
“现在是多事之秋,不是和平时期,仗是有的打的。你练兵的重点,是要让士兵和带兵的将官明白,打仗是为了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上战场就不会惜命。文质的事你已经知道了吧?”
“是,臣已经知晓。臣对文将军的壮烈牺牲很是敬佩,臣一定以他为榜样,为皇上效死,决不会有半点犹豫。”
“朕晓得你的忠心的。文质的事说明什么?说明清兵并不可怕,他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打仗不怕死。而我们大明军,过去以来,一直是怕死,怕死的原因是弄不清处为谁而战。现在先不急,等几日吧,你义父的奏章来到,朕会大力表彰文质,大力宣扬他的事迹。你呢,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把文质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灌输给士兵,禁军打造成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
“是,皇上,臣一定不辜负皇上的期望,把禁军打造成一去铁军。”
朱由榔一席话,把李元胤鼓动得沸腾,恨不得立马就上战场,跟清兵打个痛快。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厚赏释疑
又过了四五日,一直到三月底,李成栋的第二份奏章总算是来了。
这份奏章没说别的事,专门说文质的事迹以及对其身后事的安排。
“臣李成栋诚惶诚恐启奏陛下:前次军报,臣因战后事繁,有千户臣文质壮烈赴死一事未曾奏明,实臣之过,伏请陛下降罪。”
“千户臣文质壮烈赴死事如下……,自文玉以下,其余四十五名亲兵皆力战而死。今臣已将臣文质及其四十六名亲兵尸体尽数找到,因天热无法久放,臣已命人就地安葬,刻碑以记其事。”
“闻知臣文质事后,臣深感敬佩与欣慰,其临危不惧,不惜已身与敌同归于尽,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实此战取胜之关键所以。臣夙夜细思,将士慷慨赴死,全赖陛下教化作育之功;一日之内连克连捷,皆是陛下耳提面命之果。臣本愚钝,不敢贪天之功。”
“以上种种,叩请圣裁。”
朱由榔看罢,心道:“行吧,你说是忙忘了,就当是忘了吧,只要掩盖过去,别留下把柄就行。不过,知道不敢贪天之功,也算有所进步。”
……
李成栋的折子到了,朱由榔的行动就快了。
连发三道圣旨。
第一道,封李成栋为奉天靖难推诚建成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其下有功将佐皆有升赏;并赐内库银二十万两奖赏三军。
着重一提的,是封活下来的文质的四名亲兵文金、文银、文铜、文铁为大内三等侍卫。
朱由榔之所以要将四人要到身边当侍卫,一来是感四人忠义,这样的人当侍卫,忠心护主是绝对错不了的;二来让四人在广州当差,也好就近照顾文质家眷;三嘛,朱由榔很担心,他们在完成将文质尸体抢回的使命之后,会自杀以谢。五十名亲兵都死了,他们会独活?
有了这道旨意,他们就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了。
第二道,追封文质为奉天翊卫振威伯,其妻苏氏封诰命,其嫡子文武习武为锦衣卫百户,庶子文礼习文,进内务府当差。
恩准文家设奠,由礼部派员以伯爵之礼治丧。
第三道,将文质事迹抄报各军、各府,大力宣扬,以激励军民士气。
这三道旨意一下,满朝文武登时就炸了锅了。
李成栋被封为二等伯,这在情理之中,大家不说什么。可文质竟然以一个千户身份也被封为伯,虽然是四等,也不是世袭罔替,但这恩宠也太过了吧?凭什么呀?难道就凭他死得壮烈?
这让张家玉、林察、杨国栋这些领兵大将作如何想?难道文质的功劳比他们还大?这以后若是再有此类事情,当如何奖赏,也如文质一样吗?
大臣们反对也无用,过去还可以有给事中将圣旨封驳的事,可现在给事中让皇上给集体解散了,从体例上,根本无法将圣旨驳回了。
别的大臣不说,就连六位大学士也不理解。这不,在四月初一的“黎明会”上,由首辅瞿式耜问了出来。
“皇上,臣等对于封赏文质之事颇不理解。文质忠烈,的确应该给予封赏,但臣等以为过厚的封赏,反而不好。若是以后再有此等英烈,当如何处之?也依此例?还忘陛下给臣等解惑。”
“好吧,朕就给你们说道说道。”
“朕之所以如此厚赏文质,有三个考虑。其一,文质死得壮烈,还不算什么,史上死得壮烈的人有的是。关键令人敬佩的是他主动赴死,不是被动而死,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其二,我永历朝新立,日后与清兵恶战恐怕越来越多,仗也会越打越大,军人需要这种勇气,我朝也需要作养这种浩然正气,只要这股子气起来,清兵再是强悍也不足为惧。所以,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其三,你们也应该能够清楚,当是时,情势非常凶险,如果文质稍有退缩,就会酿成大祸,以清兵的战力,李成栋三万人马全军覆没都是有极大可能的。也就是说,文质的死,激励了亲兵,激励了全军,顶住了清兵的强悍进攻,从而挽救了大军,实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这样的英雄,你们说,给他一个伯爵的封号,多吗?”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将来会有人效仿,朕还会依不依此例,朕看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有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影响整个战局向有利方向发展,朕别说封他个伯爵,封个侯爵又何妨?试想一下,若是有十个八个,甚至成百这样的英烈,诸位爱卿,清兵还有什么可惧的?”
朱由榔说完,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皇上,臣等还是格局太小,以一伯爵之位,换数万雄师,怎么看怎么都是非常合算的。”黄宗羲首先反应过来。
“是啊,将士不惜命,皇上不惜重赏,如此才可作养一支敢死军队。皇上,臣已拜服。”瞿式耜也明白过来了。
“臣等以老眼光、老思路思理做事,拘泥陈规,没有跟上皇上的思路啊。”说这话的是吴炳。
“是啊,圣虑深远,我等不及远矣。”说这话的是陈子壮。
朱由榔一看,这是又要比着劲地说奉承话,心说:“你们只要服了就好,说这些肉麻的话干嘛?让我浑身起小米。尽管你们说的都对。”
想到这里,连忙挥手制止:“行了,别比着劲地说好听话了,朕浑身不舒服。”
“哈哈哈……,哈——。”陈邦彦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一看别人,都是面露微笑,没有一个如此大笑的,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止住。
“想笑就笑,别憋出内伤来,朕还会治你个君前失仪的罪么?”朱由榔心情大好,见陈邦彦的样子太难受,连忙说道。
“皇上,臣可不是因为皇上说的那话才发笑,而是臣见君臣同心,有不同意见也能开诚布公,正是我朝蓬勃兴旺之气象,故而发笑。”陈邦彦笑着回道。
“哈哈哈,此理甚对。令斌,朕还以为你不会当面谀君呢,这话说得,真是说到朕心里去了,比起田他们你这马屁拍得可高明多了。”
“哈哈哈……”
众位大学士被朱由榔这话说的,都笑起来,也不管是不是有失斯文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红颜薄命实可怜
“皇上,清廷遭此惨败,必不会甘心,接下来肯定会行报复之举,臣对李成栋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感到很是担心。”陈子壮说道。
“是啊,经此一役,博洛一定会小心应对,可以预料,他肯定会大军猬集一团,齐头并进,不会再给李成栋偷袭的机会了。”瞿式耜也表示赞同。
“是啊,朕也是十分担忧,李成栋能不能抵挡住呢?”朱由榔说道。
“生铁问题解决不了,地雷和手榴弹不能大量生产,的确是个问题。不知道马丁梅那里进展如何?”朱由榔心道。
……
马丁梅,就是丁枚。
正如朱由榔所料,马吉翔确实占了丁枚,不但占了丁枚,还占了丁林。
马吉翔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位高权重,负责整个情报工作,他把广州城所有妓院都发展成了情报网络,哪个老鸨不巴结他?
自他看上丁枚和丁林,两人就再也不接客了,每日在妓院画画写字,除了身份没有改变,其它的跟富家小姐没有多大区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