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国高手 >

第60章

医国高手-第60章

小说: 医国高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榔大奇,这有什么不好说的?事涉什么机密?
    “嗯?”朱由榔脸一沉,从鼻孔里喷出一声。
    就这一声,无形的威压让陈伯文差点喘不过气来。
    “臣父……是为了舍妹。”
    “为了你妹?”
    “是。按臣父的设想,黄某人应该是想行刺皇上,若真是如此,臣父想令舍妹暗中救驾,那样,皇上念舍妹救驾之功,就……。”陈伯文期期艾艾地说道。
    听到这里,朱由榔彻底明白了。细细一想,心里那个气啊,陈际泰你也太胡闹了吧?就为了让女儿能进宫当妃子,竟敢将朕之安全置之不顾?
    你这纯粹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啊。
    好嘛,现在一看,事情的发展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内了,你闺女救驾之功是立不成了,这才赶紧报告。
    “伯文,你父亲对你妹妹可真是疼爱呀。”
    “岂是疼爱?简直就是溺爱!舍妹想要天上的月亮,我父亲也敢去借个登天的梯子。臣和二弟仲武,虽是男丁,但在我父眼里,却及不上舍妹一根小指头。”陈伯文道。
    “哈哈哈……,真是个……好父亲!”朱由榔哈哈大笑。
    “奇葩”二字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

第一百五十二章 贪财君遇到上打劫臣
    朱由榔召来瞿式耜,把黄日章谋反的事一说,瞿式耜先是一惊,沉思有倾道:“黄日章是旧朝官员,赋闲在家,不满现状,加上新政取消了士子的特权,不满倒是也在情理之中。黄逢元是富商,对皇上提高商税税率不满,像越保之流,是旧军队的习气难改,难以适应对军队的改革。这几个人,正好代表了几种势力,也正好是新政受害者。皇上,以臣之见,此案应大张旗鼓地办,正好可以起到震慑作用,推动新政。”
    “对,朕也是这个意思。”
    “那就让俨若公牵头,会同马吉翔、李元胤来办,如何?”
    “把太冲加进去,他曾经被清人奸细所掳,也好看一看这些人当中家里是否他当日被囚之处。若是,则一了百了,若不是,说明清人在广州还有落脚点,那还要费一番周折。”
    “是,臣立即去办。”
    ……
    黄日章眼见得永历皇帝的新政越来越得到各方势力的接受,尤其百姓更是欢欣鼓舞,对新政赞不绝口。接着军事上也不断传来好消息,先是何腾蛟于湖南反正,再是李成栋崇阳溪大捷,近日又有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归明,永历政权越来越稳固,这一切都让黄日章心急如焚。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黄日章深知有兵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兵,凭他们几个人,根本就不可能造反成功。虽然有越保、刘可珍靠了上来,但两人手底下的兵太少,成不了气候。
    可是,苏雄不上钩,陈际泰一副不着急的样子,几次催促他跟次子摊牌,他总是说时机不到,只要时机一到,不用摊牌,儿子还能不听老子的?直接拉过来用就首发
    理是这么个理,但黄日章总是感觉心里没底。
    陈际泰的这种态度,慢慢地让黄日章起了疑,心想:“陈际泰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想要脚踩两只船?或者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未见事成,不想把他儿子拉进来趟混水?”
    有了怀疑,二人渐渐离心。
    城里的人不能用,那就用城外的兵。
    黄日章慢慢息了用陈家兵或苏家兵的打算,他让黄越暗中秘密联系海盗徐贵相,看能否为已所用。
    徐贵相这些日子很不好过。
    作为海盗,劫掠商船是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可是自永历入主广州以后,提高了商税,但对商人的保护也加强了。林察的船队不去打仗,除了在海上缉私之外,竟然还给商船护航,让他们这些海盗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
    大商家都跟海盗有联络,甚至有些海盗就是大商家养着的。海上四姓海盗,石壁、马立生、徐贵相、郑廷球,都各有自己的常年客户。黄家跟南洋做着茶叶和香料生意,一直是在徐贵相庇护之下,两家一直来往不断。
    黄日章让儿子带了一万两银票去见徐贵相,他相信,徐贵相一定会答应自己的要求的。
    这件事,别说陈际泰,黄逢元和苏鸣丰都不知晓。
    ……
    吕大器、黄宗羲、马吉翔和李元胤办事非常利索,只一日功夫,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捉拿归案,黄日章、黄逢元、苏鸣丰、越保、刘可珍,包括内阁一名文吏叫杜向阳的,都是一鼓而擒,只是走了黄日章的儿子黄越。
    虽然有些遗憾,但朱由榔是非常高兴的,不为别的,光是抄家,就抄了十三处宅子,三十余间铺子,金十一万两,银二百四十万两,其余珠宝玉器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可都是要入内库的。
    “发了,真是发了!又发了一笔。”这些天广州一直在下雨,一连下了五天了,也不见睛。朱由榔心里很烦这种天气,阴阴的让人心理都不正常了,虽有宫女在打扇,但身上仍是粘乎乎的。但一见到吕大器呈上来的抄家单子,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感觉身体每个毛孔也都是舒畅的。
    “我特么怎么这么爱财?难道真有老朱家的守财奴基因?老朱家这些皇帝,从太祖算起,就没有一个不贪财的。万历年间,国库日渐空虚,边饷发不出来,赈济也没有银子,他宁可一次又一次地加税,也不肯从内库里拨出一分银子,以致于民怨沸腾,国事日坏,最终断送了江山。据说,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光是从内库就搜出三千多万两银子。说起来真是可惜,江山是谁的?还不是你老朱家的,为什么痛惜钱财呢?江山都丢了,留了那么多银子有什么用?还不是便宜了李闯?万历皇帝可是我嫡亲爷爷,莫非我像他?或者跟前世穷学生、穷家庭的经历有关?”
    朱由榔高兴之余,不禁对自己的这个贪财的性格进行了一番分析。
    “老婆汉子,不如把里攥着。”
    自己内库有钱,能干好多事呢。将来搞教育,搞科研,发展经济,哪里不用银子?如今国库有银子,若是有朝一日国库银子不够用,必须支内库银给国库。
    反正我得将银子用到正地方,绝对不能让它们躺在库里长毛。
    “李洪,打伞,朕去宝库看看。”
    朱由榔感觉光看这些数字,没有真实的感受,还是亲手摸一摸金元宝、银元宝和那些珍宝过瘾。遂令李洪打伞,想去内库看看。
    “启禀万岁,户部陈尚书求见。”刚想走,守门小太监时来禀报。
    内阁有两位陈尚书,为了便于区别,太监回禀时,总是加上官职。
    “宣!”
    朱由榔地一听陈邦彦来了,感觉不好,连忙把抄家单子藏了起来。
    “令斌,下这么大雨,你来干什么?”待陈邦彦见过礼,朱由榔问道。
    “启奏陛下,臣发愁啊。东西两边都在打仗,尤其东边,李成栋那里跟吃银子似的,已经拨了二十万两,这不王夫之又来要五万两;杨国栋现在也已起兵,也派人来要银子,一张口就是五万两;还有,这雨下了五天了,得防备赈灾,到处张着手要银子,可国库里只有十万两了,让臣哪里去弄银子?”陈邦彦苦着脸开始叫苦。
    “得,你就是见不得朕好过是吧?”朱由榔哪里还不明白,这家伙是来蹭银子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 “窝里斗”还是“勾结外敌”?
    “遇上你这样的臣子,不知是朕之幸还是朕之不幸?”朱由榔撇了一下嘴道。
    “嘿嘿,遇上陛下这样的明君,是臣子之幸。”陈邦彦不好意思地笑了。
    “得,你这从不当面献媚之人都说出这话,朕不给你点是说不过去了。给你这个数,可以吗?”朱由榔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万?皇上,再多给点,那样的话,臣见了兵部的人,腰杆也硬一些。”陈邦彦讨价还价道。
    “五十万,成么?”
    “成,成,太成了!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皇帝可以跟陛下比肩……。”陈邦彦没想到皇上会有这么大方,当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了。
    “得得得,你这好听的话说出来,朕心里难受。令斌,这是抄家的单子,你拿去吧,给户部留五十万,其余的都入内库。告诉你,内务府你也管着,可不能把朕内库的银子都搬到国库里去。”朱由榔把抄家单子让李洪递给陈邦彦。
    “是是是,臣遵旨。”陈邦彦接过单子,高兴地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看来银子真是好东西啊,连你这样的人都见钱眼开了。”朱由榔晒道。
    “陛下,您还真说对了。臣真是见钱眼开之人,说实在话,臣都恨不得抱着银子睡觉。”陈邦彦知道皇上是说笑话,也乐得跟着凑趣。
    “哈哈哈,令斌,你还别说,朕每次到内库去看,也恨不得睡在宝库里。摸着那些元宝,心里是真踏实啊。”朱由榔一副很财迷的样子说道。
    一看皇上那样子,陈邦彦吓了一跳:“皇上要是爱财可不好,得劝劝。”
    “陛下,臣可以爱财,您可不能爱财啊。您已经富有天下了,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藏富于民,才是天下大治之象啊。”
    “行了,朕是那样的人么?跟你说话真是无趣。退下吧,把朕的内库可看好了,朕还有大用。”朱由榔一听陈邦彦的话,顿时无语:“哪跟哪啊?我要是那样的人,还能一下子给你五十万?按每两200元算,放到后世那就是一千万。一千万啊,我虽然心疼得要命,但还是给你了,还来说我爱财,真是……。”
    “是,臣失言,臣告退。”
    陈邦彦一琢磨,觉得皇上那是在跟自己说笑呢,自己却是当了真。反正五十万两银子是要到手里了,连忙识趣地躬身退了下去。
    ……
    抄家的时候,黄宗羲都跟着去了,在黄逢元的家里,他看到了那个后花园里的房子,跟自己当初落到风清俊手里时的房子一模一样。
    为保险起见,他还把黄宗羲的妻妾们都见了,还真找到了那个跟风清俊胡天胡地的绿衣女,虽然现在她已经没有穿绿衣服,但模样黄宗羲是忘不掉的。
    ……
    因为是谋反案,几名主要人犯被关押在锦衣卫的诏狱,而非刑部大牢。
    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下,黄逢元已经体无完肤。其实,一进诏狱,他就全招了,只不过马吉翔还想深挖细找,才对他上了酷刑。可无论怎么折磨,黄逢元招供的情况始终没有新意,马吉翔这才相信了他的供词。
    据黄逢元交待,他与山西一个叫范永斗的商人因为有贸易上的往来,慢慢成了朋友。这位范永斗,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了满人的内应,不但给满人贩运急需的军事和生活物资,还将各处关隘明军的守卫情报报告给满人,不但赚了很多钱,还因此得了满人的信任。清兵入关后,范永斗得到清廷的嘉奖,被封为“皇商”,主持内务府的各种采买,并垄断了山西、陕西的盐业专卖。
    黄逢元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对范永斗的眼光是非常钦佩。他认为,凡是把生意做大的,必须是官商,如果不跟官府联系起来,生意永远做不大。
    大凡一般商人,都是在做生意的同时,竭力讨好巴结当地官府,以图给予生意上的方便和保护。这样的做法,哪有人家范永斗高明?人家一开始就看准了满人能得天下,早早就抱上了大腿,如今竟成了皇商,堂而皇之地打着清廷的旗号做生意,天下哪个商人敢跟他争锋?
    听说,范永斗每年进项达数百万两,没有清廷的保护与认可,他能做这么大?
    黄逢元从范永斗的发家史得到启发,又见清兵打败弘光帝后,兵势极盛,兵锋直指福建、广东,这才起了活络心思,主动写信给范永斗联系,愿为清兵内应。
    不过,信是写去了,但范永斗一直没有回音,好像已经看透了他投机的心思,对于他说的愿为内应一事,也根本不在乎。
    直到李成栋战败,广东局势被永历帝一手给翻转过来,黄逢元才收到范永斗的回信,而带信者,就是风清俊。
    范永斗在信中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注重搜集永历朝军政、民政方面的情报,将来大清朝打下广东之时,一定会为他叙功云云。并要求他配合带信人,行刺永历皇帝。
    黄逢元览信大喜,在他看来,自己搭上了大清这条线,将来拿个广州甚至广东首富还不是稳稳的?
    于是,他对风清俊那是百般巴结,有求必应。
    ……
    拿到黄逢元的供词,黄日章造反小团伙的性质稍微有了些改变。
    同样是造反,“窝里斗”和“勾结外人”是不同的。
    “窝里斗”是内部矛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还有可怜悯之处。而“勾结外人”,那性质就大不一样了,放到一个家族,那是叛祖卖祖,放到一个国家,那就是叛国。
    ……
    对于黄逢元勾结清廷一事,黄日章却是坚称毫不知情,他说只是看不惯陈子壮之流窃居庙堂,也对新政非常抵触,但勾结清廷卖国求荣的事,他是决不会干的。因为那样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符合自己作为文人的气节。
    不但黄日章说不知情,就连苏鸣丰和越保也都说毫不知情。
    莫非真是巧合?黄逢元真是个人行为?
    ……

第一百五十四章 马吉翔有些膨胀了
    刑部大堂,吕大器、黄宗羲分坐主宾位,马吉翔和李元胤分别在两边就坐。
    面对黄逢元和黄日章、苏鸣丰等人的供词,吕大器、黄宗羲犯难了。
    他俩跟马吉翔和李元胤不一样,想得更多一些。
    其实,黄日章等承不承认叛国都无关紧要,反正造反也是死罪,历朝历代对造反者没有心慈手软的,这是勿庸置疑的。
    关键是这桩案子如何定性才能对朝局影响小一些,或者影响好一些。
    不用说,定成叛国谋逆好一些。皇上肯定不愿意让新政带来的矛盾扩大化,也不愿意落个因为政见不合就杀人的名声——虽然黄日章等人谋逆的起因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应该谋逆。
    “就按叛国谋逆罪名上奏给皇上,如何?”吕大器问黄宗羲。
    “为臣子者,当然要为君上分忧。只是,这供词得改一改。要办,就办成铁案。”黄宗羲答道。
    “二位大人,下官认为不妥。”马吉翔见二人也不征求他的意见,心下不悦,一拱手,提出不同意见。
    马吉翔在侦查这起谋逆案件中出力甚多,自从邢小枣告密之后,皇上就把这件案子交了给他。他从跟踪越保开始,慢慢将黄日章、苏鸣丰、陈际泰、黄逢元等人一一挖了出来,可以说是为此案操劳最多的人。
    也正是为此,他觉得自己的发言权应该更重一些才对。
    朝廷的情报网络在自己手里,已经成了皇上手中最犀利的武器,况且近日刚刚在金声桓、王得仁反正一事中立下大功,他感觉自己虽然只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但在朝中大佬中,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见吕大器和黄宗羲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立即表示反对——他必须强化自己的存在感。
    “哦?马大人,有何高见?请讲。”吕大器瞥了一眼马吉翔,淡淡地说道。
    那一眼,透露出浓浓的不屑,心说:“鹰犬般的人物,你懂个屁!”
    他跟马吉翔都是肇庆的老人,但二人关系并不好。关键在于吕大器非常清高,看不起马吉翔这样的武人。在他看来,治国理政,还得是他们这些文人,马吉翔这样的人,只能当当打手,大事是做不了的。
    “吕大人,下官以为,咱们当臣子的,以忠心为上。这件案子应当如实上奏皇上,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