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国高手 >

第75章

医国高手-第75章

小说: 医国高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朱由榔的推测,王夫之既然知晓自己对施琅非常看重,应该有后续动作。但王夫之一直没有再提起此事,想来是没有进展吧。
    没想到,自己一心想招降的海军人才,竟然跟自己在海上相遇了,而且还是以敌对的形式相遇——不能不说这是对自己绝大的讽刺。
    要说朱由榔看重施琅,主要的是看重他的军事才能。
    施琅祖籍河南,在泉州出生、长大,长期的海边生活,让他练就了一副好本领,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善观潮信、知天象。
    别小看这两条,在海上讨生活,不知何时涨潮落潮,不知何时有风雨,有时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就比如朱由榔这次海上遇到台风,要是林察有这本事,哪能经历这些风险?显然林察是不具备这种本事的。
    而具备了这种本事,就可以在海战中善加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往往会给战争带来意想不到的效首发
    在朱由榔看来,整个清末明初,最厉害的海上将领,当属施琅无疑,像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主要本事还是凝聚人心,要说军事才能,不见得比施琅高明。像林察、赵跃龙、叶允武这样的,跟施琅比,估计就是渣渣。当然,忠心这一条另当别论。
    除了军事才能突出以外,施琅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一条是权力欲太强。他一直跟着他叔父施福,但施福却是个不当家的,大事小事听他的。史上说施福自知能力不及侄子,所以才放手让侄子当家。其实,在朱由榔看来,根本就不是施福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是施琅架空了他。一方面说明施福太窝囊,一方面也说明施琅太强势,权力欲极强。
    第二条是太过刚愎,不懂变通,做事不计后果。曾德是郑家旧将,因为得罪了他,所以跑去郑成功那里告状,而施琅明知道曾德是郑成功的心腹之人,不但不放过,反而将曾德从郑成功那里捉回来,说什么也要杀了他。郑成功驰令他放人,他也拒不执行,终于还是将曾德给杀了。
    此举彻底激怒了郑成功,郑成功将他全家都杀了,施琅只身逃回大陆,再次投降清朝。
    第三条,施琅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往往是在面临最大危险的时候,就会改弦更张而这个最大危险,就是他自己造成的,好像他永远都不会跟上司搞好关系。
    他先从郑家投降隆武帝,李成栋灭闽,他又跟随郑芝龙投降了清朝;后来跟郑芝龙也没有搞好关系,又投降了郑成功;郑成功杀了他全家之后,他又投降了清朝。
    从以上这些史实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施琅此人只能为帅,不能为将。为帅,可以大杀四方;为将,不是他把帅架空,就是让帅把他干掉。
    当然,如果施琅能够归顺,朱由榔自信还是能够驾驭他的。知道施琅这么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还能驾驭不了他?
    只不过,现在看来,那已经是一个梦想了,如今不成人家施琅的阶下囚就不错了,招降的好事就别想了。
    ……
    朱由榔思绪翩翩之际,那边徐贵相、黄越已经和施琅在互相见礼愉快交谈了。
    “施大哥,早就听闻你的威名了,兄弟也早就有心去投靠大哥,今日兄弟算是遂了心愿,还望大哥收留啊。”
    施琅才二十六岁,徐贵相比他大了十好几岁,但满脸谄笑着叫大哥,姿态放得够低,够贱。
    黄越在旁边看了,不禁有些牙疼:“就算归顺,也得有点骨气好不好?用得着这么低贱?”
    可施琅就爱这口,他总是愿意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哈哈哈,好说,好说。徐兄弟在这南海之上,也算是有名号的人物,今日来降也算咱们有缘。”施琅大喇喇地受了“大哥”的称呼。
    “日后还望施大哥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
    “今日兄弟堵住了永历狗皇帝,施大哥,您看,算不算一件功劳?”
    “徐兄弟,永历只有一条船,不知你有多少船?多少弟兄?”
    “呃,兄弟有八十多条船,八百多名弟兄。”
    “哦,这么多船这么多弟兄,竟然拿不下永历,徐兄弟,不是当哥哥的看不起你,是不是太无能了?”
    施琅毫不掩饰自己对徐贵相的蔑视。
    “施将军,永历虽只有一条船,但那是千料大船,而且船上火力很猛,更有一种叫手榴弹的武器,凡靠近的船都会被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五条火船拖住永历,若非永历拼命,激发侍卫的士气,这时候我们早已经将其拿获了。将军,如果你领教了手榴弹的威力,就不会说我们无能了。”
    黄越听了施琅和徐贵相的对话,心里失望之极:“这是什么人哪?踩人抢功,吃相太难看了,难道我以后就跟这帮人为伍?不,绝不!”
    毕竟跟徐贵相这么多天,还是有些感情的,不忍见他难堪,所以出言呛了施琅两句。
    “这是谁?”施琅问徐贵相。
    “哦,这是黄越黄公子,他爹就是隆武朝吏部侍郎黄日章。”徐贵相连忙介绍黄越给施琅。
    “哦,听说了。黄越,你是世家大族,读书人,怎么也跟徐兄弟这种海盗混在了一起?不觉得辱没身份么?噢,明白了,听说你爹被永历给杀了,还是以通敌的罪名,是不是?看来人家永历没错,今日你降了我,可不就是通敌么?”施琅冷冷地说道。
    他的话跟小刀子一样,每句话都射中了黄越最疼处。
    “不许你侮辱先父!”黄越涨红了脸怒视着施琅,说道。
    “我还就侮辱了,怎么的?!你不想活了么?信不信老子现在就把你剁了喂鱼?”施琅牛眼一瞪,毫不客气地骂道。
    施琅的亲兵一见此景,“刷”地抽出腰刀,朝黄越逼了过来。
    “慢来,慢业,施大哥,黄越小,不懂事,你消消气,消消气,看在兄弟的面子上,饶了他这回。”徐贵相连忙求情。
    “面子,你有面子吗?”
    打脸,施琅毫不客气。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劝降
    “兄弟我自是没脸。不过,我跟你叔叔施伯爷有点交情,前年我们哥俩还在一起喝过酒呢,想必大哥你也知道。就当看在我老哥哥的面上,饶了黄越一回,下回他绝对不敢再冒犯了。”
    “什么辈啊这是?”施琅翻了个白眼。
    不过,徐贵相提到他叔叔,他总得给个面子。
    “好吧,看在徐兄弟的面上,饶了你这回,若是再有下次,老子剥了你的皮!”施琅回头骂了黄越一句,示意亲兵将他放开。
    黄越没有说话,既没再呛声,也没有谢不杀之恩。他羞愤交加,有一种想大声哭出来的冲动。
    “我黄越何时受过这等羞辱?士可杀不可辱,刚才永历喊得对,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姓施的,等着吧,我黄越宁死不跟你同流合污,一定会报今日之辱。”
    施琅没有再为难黄越,而是转过头跟徐贵相说道:“唉,徐兄弟,你不知道,我叔叔已经仙去了。”
    “啊?这……,这是怎么回事?”徐贵相大惊。
    “唉,有人容不下我叔侄二人啊。罢了,不说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聊天。咱们先去拜见拜见皇上,可不能让人家等急了。”
    “哈哈哈,对,拜见拜见……。”
    ……
    清兵的船只将明船团团围住。
    由于都是千料大船,高度一致,清兵已经在两船之间放上了一块木板,随时都可以登上明船捉拿朱由榔。
    清兵执刀拿枪,第三层甲板上还有一队弓手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而反观明船这边,侍卫们也是手执武器,将朱由榔、吴炳和黄宗羲团团护住,朱由榔手里悄悄拿了一颗手榴弹,随时准备自杀殉国。
    施琅、徐贵相和黄越到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种剑拔弩张的情景。
    “皇帝陛下,请了!”施琅看到明军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个着常服的年轻人,见那人年纪跟自己差不多大,目若朗星,面白如玉,端的是好人物,只是——额头有个包,青紫青紫的。知道这人就是永历皇帝,忙一拱手,见了个礼。
    “你是何人?”朱由榔冷冷地问道。
    朱由榔自是知道来人是施琅,之所以有此一问,是为接下来的诘问开个头罢了。
    他想用民族大义感化感化施琅,至于效果,他自己都没有信心,不过死马当成活马医罢了。
    “在下施琅。”
    “施琅?莫非泉州府施琅?”
    “正是在下。”
    “朕记得施琅祖籍河南,出生在泉州,及地地道道的汉人,你这脑后却为何有金钱鼠尾?莫非认贼做父,忘了祖宗?”
    “哈哈哈……,陛下,你如今被团团围住,插翅难逃,再来说这些话有意思吗?你以为使激将法有用吗?”施琅闻言,仰天狂笑,觉得朱由榔就跟个笑话一样。
    “施琅,你别狂。你以为会捉住朕,是吗?”朱由榔同样回以轻蔑一笑。
    “怎么,陛下,难道你还有什么脱身之计?指望林察来救你么?告诉你,尊敬的陛下,林察现在正跟没头苍蝇一样在澄海以南海面上搜寻你呢,一天半天的,他来不了。”施琅笑道。
    “哦,这么说,你能这么快找到朕,不是瞎碰的?”朱由榔听他的话音颇有得意之处,追问了一句。
    “那是自然。从前日夜里的风向、潮流的方向,和陛下出事的地点,我就断定你必然会出现在东山岛。陛下,你也别不信,如我所料不差,你们并不是直接来这里的,应该在兄弟屿往南航行一阵,找到北来的海流,才掉头来的,是不是?”
    “啊?施琅竟有如此能耐?他说的这些跟亲眼见差不离。不错,不错,真是把大海给摸透了,林察跟他比,差得太远了。”朱由榔跟吴炳、黄宗羲互相看了一眼,三人脸上均现震惊之色。
    “厉害,施琅,朕不得不说,你乃当世第一海战好手,把大海的脾气算是给摸透了。”朱由榔很光明磊落地竖了竖大拇指,给施琅点了个赞。
    “多谢陛下夸奖,第一好手可愧不敢当。陛下,如今情势摆在面前,就别让施某为难了,降了吧,施某保你生命安全。”
    “住口!”朱由榔斥了一句,慷慨激昂地说道:“施琅,朱氏子孙有亡国之君,无投降之男!你就不要做梦了。”
    “陛下,这是何苦呢?”
    “施琅,收起你的小算盘吧。你不想做逼死朕的恶人,因为如果你逼死了朕,天下汉人会把清廷的仇恨全数发泄到你的头上,从此之后,你施琅就再无宁日!然而,如果你能活捉朕,将朕交给你的鞑子主子,那朕之生死与你无关,你一方面享受清廷给你的功劳,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天下汉人对你的仇恨。小算盘打得好精啊,是不是?”
    朱由榔这么一说,施琅有些尴尬。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真的没人愿意做逼死皇帝的恶人,即使是敌对一方的皇帝也不行,尤其朱由榔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代表天下反清复明的希望,是一面旗帜。
    他要逼死了朱由榔,别说现在永历朝的军民不会放过他,天下这么多汉人,光骂也能把他骂死。
    “陛下,你说得不错。施某确实不愿意逼你,那样的话,施某会落下骂名,毕竟施某也是汉人。不过,那今日之局如何了呢?难不成你还奢想让我放了你?”施琅道。
    “施琅,今日之局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你将朕的尸体带回去请功,第二,归降于朕。”朱由榔道。
    “呵呵,陛下,归降于你,你觉得有可能吗?施某会放着这么大的功劳不要,归降于你?那天下人不笑话施某傻蛋一个?”施琅笑道。
    “错了,施琅,你正好弄反了。逼死朕,你有三大致命危险;归顺朕,你有三大好处。想不想听听?”
    “哦?竟然还有这种说法。好,施某洗耳恭听。”
    施琅心道:“说吧,让我看看你这皇帝的成色怎么样吧。”
    朱由榔则心道:“行,只要你肯听我说,那就好办,不信说不降你!”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黄越之死(一)
    “先说三大危险。第一条,刚才已经说了,逼死朕,你将会永无宁日,这一条想必你早已经想到了。至于你幻想活捉朕,那朕明白地告诉你,不可能。看到没有?”朱由榔说着,举起手里的一棵手榴弹,拉环在小手指上扣着:“这叫手榴弹,只要一拉拉环,朕就会血溅当场。”
    “所以,你不用想朕会投降于你,你只能带着朕的尸体去见你的主子了。”
    “所以,第一条你将会背负骂名,不但汉人会骂你,历史上也会留下骂名的。”
    “第二条,你将遭到郑家的嫉妒。施琅,你跟郑家是天生的敌人。”说到这里,见施琅要辩解,一抬手止住他:“先别急着解释,听朕说完。郑家世代为盗,拥有广泛的势力和人脉,但他们缺乏容人之量,尤其难以容忍你这样的军事才能非常突出的青年才俊。他们会不断地打压你,因为他们怕你羽翼丰满之后难以压制。你本来在军事上就有突出的才能,再立下逼死朕的大功,你想,他们会容你吗?”
    施琅闻言,沉默了,没有反驳,也没有辩解。
    他明白,朱由榔说的是事实。事实上,他确实一直在受着郑家的打压,不光他,就连他的两个从弟,施肇琏、施肇序也郁郁不得志。
    见施琅沉默,朱由榔知道,自己说他心里去了,精神大振。
    “第三条,你拿朕尸体邀功之日,将是你毕命之时。你也看到了,清廷刚入关时,大肆杀戮,灭掉弘光政权之后,又推行剃发令,为此杀了多少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制造了多少惨案?但是,天下汉人居多,清廷不可能将天下汉人全部杀光。所以,近几年开始实行怀柔政策,开始买汉人的好了。所以,朕一死,清廷再无心腹之患,必然更加注重安抚汉人。但同时,朕在汉人之中还有一定的声望,朕一死,汉人必然产生激愤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施琅,你觉得清廷为了安抚天下汉人的激愤情绪,他们会怎么做?”
    “他们会杀了我,以平天下汉人之怒?”施琅问道。
    “当然,朕敢十分确定地告诉你,拿了朕,你的死期也就到了。你也不想一想,历史上,逼死皇帝的大臣也好,将军也好,哪一个有好下场?”朱由榔道。
    “大哥,他说的有理,咱不能不防啊。”施肇琏在背后悄悄对施琅说道。
    施琅点了点头,表示心里有数。
    “那陛下,你再说说归降你的三大好处?”
    “第一,你将获得一个好名声。天下人一定会赞扬你深明大义,在民族大义面前不糊涂,没有被虚假的高官厚禄所诱惑。第二,你将成为大明复兴的大功臣。”
    “施琅,大概你也听说了,朕即位以来,实行‘以民为主’的治政方略,让老百姓都吃饱、穿暖、住好,这是朕追求的目标。为此,朕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前朝治政的弊病,重农兴商,发展科技,改善军民关系。现在看,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你可以去广州查访查访,朕的治政是否得到百姓的拥护?别的不敢说,再给朕五年,不,三年的时间,朕一定会将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解放,再有几年时间,一定能把鞑子赶出中原。到那时,朕会将在广州的治政方略推向全国,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说到这里,朱由榔目光炯炯地看向施琅:“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腾飞的时刻,施琅,难道你要缺席吗?”
    他这番话说完,黄越心里翻起了惊涛骇浪。朱由榔说的这些,站在公平的角度看,确实如此。
    “难道自己当初反他反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