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国高手 >

第8章

医国高手-第8章

小说: 医国高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说,还是性格之中有放任自我的因子,而忘了君臣大义。”朱由榔毫不客气地说道。
    一闻此言,陈子壮登时醒悟,细细一想,确实不算全忠。其实,永历帝还是给自己留了面子,自己也曾在崇祯帝、弘光帝驾前为臣,在二帝蒙难之后,如果是忠臣,自己就该自裁。不但没有自裁,反而避难回到家乡,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说是“保存有用之身以侍明君”,那不是掩耳盗铃?能欺得了天下人的眼睛?后世史书上自己能落个好名声?
    想到这里,陈子壮冷汗直流!
    “黄爷,陈某受教了!敢问黄爷,陈某还有一个短处是什么?”
    “格局太小。”
    “请黄爷明示。”
    “清兵势大,无论是明军还是闯贼、献逆,都不是其对手,眼见万里江山十不存一,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之时,我大明必须先力求稳住阵脚,再遍招天下心向大明之有识之士,徐徐图之,才有可能把清兵驱逐出去,恢复我中华衣冠。你早早就写信给阿兰的姆妈,邀狼兵助战,足见你对形势的判断也不乐观。可是,仅仅依靠九江这一弹丸之地,你就指望能抗住清兵?除了让九江百姓跟着你殉难作无谓牺牲之外,对反清复明大业有何裨益?”朱由榔道。
    “黄爷所言极是,对陈某的评价也是非常中肯。不过,陈某自知以九江一地抵抗清军,是螳臂挡车。不过,当此民族危亡之际,我之所为,是想留一股浩然正气于世,以待后人。如果没有这股子正气留世,反清复明大业岂不更是水中花、镜中月?”陈子壮慷慨激昂地说道。
    “这人还是不服气啊。”朱由榔心道:“看来,不拿出点真货来,要让他臣服,不大可能。”
    “集生公,你的精神我非常佩服。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外族入侵,之所以一直屹立不倒,靠得就是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不过,为何不留有用之身,协助我完成反清复明大业呢?”

第十九章 陈子壮归顺
    “黄爷,您刚才也说了,清兵势大,难以抵挡。更何况,您刚刚经历南海之败,不知黄爷用什么来抵挡清兵呢?”陈子壮问道。
    他说的已经很客气了,给朱由榔留着面子呢。其实他想说,你永历帝大言炎炎,却连绍武朝的兵将都抵挡不住,被杀得片甲不留,拿什么跟人家清兵打?吹大气么?
    “我大败?那时候我不是还没穿越呢吗?要是早早穿越几天,我特么还用得着这么冒险吗我?”朱由榔心道。
    “哈哈哈,集生公,你说得好客气啊,还给我留了些面子。”朱由榔哈哈一笑。
    “黄爷,恕罪恕罪。”陈子壮连忙告罪。
    “恕什么罪啊?你说的是事实,我还不至于不承认事实吧。唉,怎么说呢?即使为君者,有些事也不能自专。隐忍日久,终于酿成大败。集生公,详情就不说了,且看今后吧。”朱由榔觉得怎么也不好解释,所以,只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反正,为君者都有忌讳,保持一种神秘感,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
    果然,听了朱由榔不是解释的解释,陈子壮自己就脑补开了:“原来你永历帝也有难言之隐啊,听你话里的意思,过去你一直在隐忍,是忍着谁?不用说,是丁魁楚,因为他在朝中的势力最大。以后不再隐忍了?那是不是说明,丁魁楚老小子好日子要到头了?”
    继而又想:“永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我协助他。从刚才他的谈话中,的确有明君之相。只不过,他为什么要离开肇庆到九江来?还假扮郎中到我家来?是单纯为了请我出山?不行,这得问清楚。如果,他确实胸有丘壑,值得一保,那我就出山保他;如果不值一保,跟绍武帝一样昏庸无才,就礼送他出境也就是了。”
    心中有了计较,陈子壮就恭恭敬敬地问道:“黄爷,刚才您把天下大势已经比说明白,陈某受益菲浅。不过,能否将以后的方略告知?或者,能否将您这次来九江的目的见告?当然,如有不便,就当陈某没问。”
    一听这话,朱由榔心道:“看来陈子壮已经动心了,否则,绝不会问出这样的话来。老家伙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挂弦啊。”
    “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今后的方略嘛,可以大体说一说。第一,必须先谋求立足两广,再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把脚跟站稳。只要站稳脚跟,就树起了反清复明大旗,天下有识之士,必纷纷来投。在此基础上,再内修明政,发展生产,训练强军。第二,待机而动,进行北伐,光复我汉家江山。”
    “这是大的方略。至于当前嘛,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必须打几个胜仗,以提振军民士气。”
    “实不相瞒,我这次不是专程来九江,而是为消灭李成栋的清军而来。”
    “消灭李成栋的清军?”陈子壮大惊。
    虽然一听不是专程来请自己,心里稍微有些失望,但一听说他的目的是要消灭清军,还是忍不住大惊失色:“可能吗?就凭你这几个人?”
    陈子壮的神色大变,眼里露出不可思议的光芒,呆呆地一动不动。
    反观朱由榔,反而回身坐下,好整以暇地喝开了酒。
    “黄爷,您觉得这可能吗?”陈子壮问道。
    “集生公,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广东之地多山多丘,水路纵横,地利在我。只要谋划得当,清兵的骑射之长就会大大得到抑制,取胜也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陈子壮是饱学之士,搜肠刮肚也没能找出这么个词来。
    “哦,就是神话的意思。”朱由榔这才明白,自己闹了乌龙。
    “哦。具体……?”陈子壮想问具体方略,但见朱由榔不再言语,只是含笑看着自己。当下明白了:“人家说得够多的了,不再多说,这是等我表态啊。”
    陈子壮坐回锦凳,暗自琢磨:“听他说话,见识气度的确强于朱聿粤不止一筹,加上他是现在世上明室最正宗的嫡亲一脉,当值得一保。只是,不知道,他会怎么安排我的官职呢?会不会仍然是置我于丁魁楚之下?何不趁此机会提点条件呢?”
    刚想开口,猛然想到“未尽全忠”的评语,登时惊悚:“这时候提条件,这是找死吗?”
    当下再不犹豫,翻身跪倒在地:“皇上,臣愿归服,以效死力!”
    “好,陈爱卿,快快请起。”朱由榔大喜,连忙伸手拉起陈子壮,顺势改了称呼。
    “哈哈哈,朕得爱卿,如鱼得水也。”朱由榔一高兴,竟然将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说了出来。
    陈子壮大喜:“噢,这是要拿我当诸葛孔明待了?真是明君啊。”
    “臣愿效仿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皇上知遇之恩。”陈子壮大喜,连忙重新跪倒磕头。
    朱由榔一愣,这才明白这家伙误会也自己的意思。刚想解释,又一想,解释什么?如果他真有才能,让他位极人臣又有何妨?如果他没有什么才能,自己也不好意思提这茬不是?再说,一切都是打机锋,没有明说,就是不把他诸葛亮用,他也说不出别的来。
    唉,金口玉言也是难,看来,以后得少说为佳。
    “陈爱卿,请起。朕不需要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希望你张驰有道,爱惜自身,多给朕操劳几年国是,让咱们成就一段白头君臣的佳话,好不好?”朱由榔笑道。
    “皇上说笑了,臣已近半百,还能为皇上出几年力?不过,既然皇上说了,臣勉力而为就是。”陈子壮听朱由榔话中之意很是器重自己,自然极为高兴。
    “好了,陈爱卿,既然说开了,朕也不瞒你了。朕此番东来,确实是为消灭清军而来,只不过,还是有些困难。现在朕得卿之相助,这些困难也就不存在了。”朱由榔高兴地说道。

第二十章 丁圩密陈
    陈子壮的归顺,对于朱由榔来说,确实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陈子壮是广州本地人,又久在官场,门生故旧、亲戚朋友甚多,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其中,最让朱由榔感兴趣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现任绍武朝水军统领的林察,一个是东莞的张家玉。
    林家也是九江大户,千百年来与陈家守望相助,两个家族关系莫逆。而且林察林觉是陈夫人的内侄,而陈家二小姐则嫁与林觉为妻。
    对于林察、林觉兄弟,陈子壮很有信心,他说只要自己发话,林家兄弟定能改旗易帜。
    张家玉,字元子,自幼好武事,崇祯十六年进士,曾任隆武朝右佥都御史。隆武帝被杀之后,回到家乡东莞编练武装,跟陈子壮一样,想要凭这些乡民武装进行抗清斗争。
    对于张家玉,朱由榔非常清楚,他与陈子壮、陈邦彦合称“岭南三忠”。
    “呵呵,如果林家兄弟归顺,那我就有水军了,以后的战争,水军是必可少的。原来是想收服郑成功,现在看,暂时用不着了。而张家玉如果归顺于我,那岭南三忠就全了。不错,这回广州之行,收获甚丰啊。”朱由榔心里呵呵而笑。
    “陈爱卿,如果将林家兄弟和张家玉招降,卿功莫大焉。你可以告诉林察,如果他能归顺,朕将不计前嫌,授他为我朝水军左都督之职,总领水军,日后随朕扫平清祸,加官进爵,封妻荫子,朕定不吝封爵之赏。至于张家玉,朕有意任他为兵部侍郎,与爱卿同掌兵部。”朱由榔对陈子壮说道。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臣这就写信给林察和张家玉。”陈子壮见新皇很器重自己推荐的人才,自然非常高兴。
    “好。”朱由榔同意了。
    接下来,朱由榔又叫白兴把陈邦彦请来,与陈子壮好好商量接下来的关键一战。
    ……
    丁圩顺利地通过绍武朝所有关卡,一路朝惠州而去。
    一进入惠州地界,越往东走,丁圩越感觉不对劲,路上行人基本全是往东走,往西来的怎么这么少,十几里路都遇不上一个?按说,广州和惠州向来贸易甚多,交易频繁,应该熙熙攘攘,成群结队才对,人员这么稀少,莫非真是清兵占领了惠州?
    越想越觉得有理,越想越心里着急。如果真让皇帝判断对了,那么老爷的意思是立即求见清军主将,把永历皇帝的意图透露出去。想想今天已经是二十二日了,如果不能及时见到清军主将,那么永历皇帝的计划还真有可能成功,那样的话,自己老爷的盘算可就落空了。
    想到这里,丁圩不顾连日来的奔波之苦,加快了脚程。
    午时时分,丁圩终于赶到了龙华镇。
    镇子西门有明军把守,这让丁圩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难道,清军没来?我原来的判断失误了?”
    “站住!干什么的?”一名守门的军士大声喝问丁圩。
    丁圩一听,军士说的不是粤语,而是江浙一带的口音,再一看他们都包着头,心里又升起一股疑云。
    “军爷,我是个商人,去惠州做买卖。”丁圩连忙陪着笑。
    “做买卖的?银子呢?”军士一听,眼里放光,盯着丁圩问道。
    “军爷,这是一点小意思,几位喝个茶吧。”丁圩摸出一小块银子递了过去。
    “少废话!把银子全拿出来。”为首的军士凶狠地说道。
    “军爷,我是做生意的,你们要是都拿走了,我回去没法给掌柜的交待啊。”丁圩带着哭腔说道。
    “少他妈废话!搜他!”为首的军士一挥手,上来几个当兵的,把丁圩抓住,把他身上的银子全搜走了。
    “你们不能这样啊,我要去告官!”丁圩见这些人的作为,全不是明军风格,虽被搜走了银子,心里却是非常高兴。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判断,装作非常着急的样子说道。
    “告官?告你妈个鬼?你们的知府都降了,你哪里去告?”
    “啊?你们是清军?”
    “啪!”
    为首的清军给了丁圩一个大耳光:“老子就是大清军,再特么啰嗦,老子砍了你!”
    “原来真是清军老爷啊,太好了,我就找你们。军爷,请你禀告李大帅,我有紧急军情需要当面汇报!”丁圩兴奋地说道。
    “你他妈谁啊?李大帅是你想见就见的吗?”为首的军士骂道。
    “我的身份只有见到李大帅才能说。”丁圩说道。
    “看你的样子,就是个奴才,有什么紧急军情?滚!”军士们并不信他。
    “我说军爷,我确实有紧急军情报告。我奉劝几位,你们还是赶快去报告,要是误了事,几位可承担不起呀。”丁圩把脸一板,威胁道。
    听他这么有恃无恐地一说,几个军士一商量,觉得还是带他去见上官,要是真有军情耽误了,他们真承担不起。要是这小子胡说八道,再砍了他不迟。
    丁圩被带到李成栋的营帐前,把情况先跟李承胤说了,李承胤先简单地问了两句,一听来人自称是永历朝大学士丁魁楚的家人,带有丁魁楚的亲笔信,不敢怠慢,连忙把丁圩带进帅帐。
    “什么?你是丁魁楚派来的?有何证据?”李成栋问道。
    丁圩连忙撕开衣襟夹层,把丁魁楚的亲笔书信取出递上。
    李成栋展开书信,认真看完,说道:“书信既没署名,本帅怎么知道这是丁魁楚写来的?”
    “回大帅,事关重大,我家老爷怕这封信落入别人之手,所以没敢具名。”丁圩跪在地上说道。
    “嗯,有道理。那你来见本帅,就为了送这封信?”
    “不是。我家老爷说,让我把肇庆明军的行动计划说给大帅,请大帅自行定夺,如果需要我家老爷配合,请大帅吩咐,我家老爷无不从命。”
    “好,那你说说吧,明军有什么动静?”
    “大帅,永历皇帝判断说清兵已经袭取潮州和惠州,将于二十五日假扮明军偷袭广州……。”
    李成栋听丁圩说完,惊的一身冷汗就下来了……。

第二十一章 李成栋凌乱了
    李成栋听说永历帝已经判断出他们的行动计划,登时就被惊呆了。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自己是十六日派出的兵,当天朱由榔就知道了?就算我军中有他的探子,这个消息要传递到肇庆,最快也得五天吧?要知道两地相距五百多公里呢,可不是一抬腿就能到的。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况且,按丁圩所说,永历帝要亲带五百军兵进入广州,意思是在我军开打之后,对我进行偷袭。这更不可能了,除非永历帝脑子有毛病。因为如果他一旦进入广州,不但会受到我清军的威胁,绍武帝的兵也不会听他的呀,他会冒两面受敌的险吗?更何况,十五日他的大军刚刚全军覆没,陈际泰的大军正威胁着他的东大门,他不赶紧逃跑,还会以一国之尊进入广州?
    怎么想怎么不合理。
    可是,如果这不是真的,那眼前这个丁圩是如何知道我军的行动计划的?这个计划可是千真万确的。莫非其中有诈?罗成耀的行动暴露了?这是丁魁楚使的一计?就算这是一计,丁魁楚远在肇庆,要伏击我军,也是绍武朝的军队,怎么也轮不到他隔着河来跳井呀?
    越想越乱,越想越理不清头绪。
    李成栋看了一眼李承胤,李承胤摇了摇头,眼里也是一片茫然。
    李成栋看着桌案前跪着的丁圩,稍一沉吟,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帅,小的名叫丁圩。”
    “丁圩,我来问你,你临来之时,丁大人有没有说永历皇帝怎么知晓我大清军队动向的?”
    “回大帅,我家老爷也说不清楚皇帝是怎么知道的,但他确实已经在调派人手,秘密进入广州。”
    “噢,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