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国高手 >

第80章

医国高手-第80章

小说: 医国高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位大人,毕竟有伤陛下识人之明,另外,朝中大局也宜稳不宜乱。”黄宗羲答道。
    两人的见识,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回答中,就看出差距来了。
    朱由榔感到有些头痛,这些人包括陈子壮在内,都是大忠臣,可忠臣也有私心,忠心如果掺杂上私心,可真是让人难以处理。
    若是奸臣,比如丁魁楚那样的,他会毫不手软,但对于这些忠臣,如何处置,真得费一番思量啊。
    朱由榔来来回回踱了好一会儿步,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有些人必须从严,有些人可以从宽,有些人还得奖赏。
    不过,不能急切,还是黄宗羲见得深远。
    “免去瞿式耜文渊阁大学士之职,降为东阁大学士,首辅之位由陈子壮暂代。陈邦彦赏鱼头豆腐汤一碗,马吉翔赏黄金百两。另外,忠勇伯既然已在途中,就让他领林察一军,与朕同赴漳州,二人曾共过事,想来一定会同心协力,办好朕交办的差事。”朱由榔缓缓说道。
    “遵旨!”吴炳、黄宗羲、陈伯文躬身领旨。
    这道圣旨一下,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有人失落。
    吴炳说不清是什么滋味,瞿式耜首辅之位被免,却是由陈子壮暂代,一个暂字,让他弄不明白,自己是有机会还是没有机会?
    黄宗羲已经明白皇上的意思了,心下十分佩服。只不过,陈邦彦竟然只得到一碗鱼头豆腐汤的赏赐,这,这也太儿戏了吧?
    医国高手

第二百零三章 美女爱英雄
    鱼头豆腐汤的意义,别人不懂,陈邦彦自是懂得让陈子壮暂代首辅之位,也只有黄宗羲读懂了其中深意。
    不管怎么说,这场迎立唐王闹剧,因朱由榔遇险而生,也因朱由榔脱难而灭,朝政又重新迈向正规。
    ……
    白兴这家伙皮糙肉厚,生命力极强,在朱由榔给他做完手术之后的第二天,这家伙醒过来了。
    邢小枣赶忙将这一喜讯报给朱由榔,朱由榔闻言大喜,连忙到后舱来看白兴。
    “小白,醒了?伤口还疼吗?”朱由榔见白兴胡子拉喳,小模样瘦了一圈,连忙关切地问道。
    白兴一见皇上来看他,连忙挣扎着要坐起来,他一坐,扯动了伤口,疼得一咧嘴:“谢谢陛下,不疼了。再有几天,臣还能上阵杀敌……。”
    “别逞能了,好好养着,等你完全好了,有你杀敌的机会。”朱由榔连忙按住他,说道。
    “谢谢陛下救命之恩,听小梅说,是陛下给臣施了神术,臣才保住这条性命。”白兴说着,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的那个圆脸护兵。
    “快别说这样的话了,若不是你拼死搏杀,朕怕是也会落入敌手。”
    “陛下,那不一样的。”
    “一样,都是一样的。别说是你,就是这次死难的侍卫,都是一样。朕已经下旨,会对他们好生收敛,厚恤他们家人。”
    “是,臣代那些弟兄谢谢皇上厚恩。”
    “好了,为了防止肠粘连,你不要光躺在床上,能活动的话,就让侍卫扶着你在舱里活动活动,然后才能进食,明白吗?”
    “是,臣明白。”
    “陛下,侍卫们哪会伺候人啊,让小梅扶着白首领活动活动吧。”邢小枣插嘴道。
    朱由榔闻言心中一动,一看小梅,这才发现这姑娘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白兴,心道:“看小梅长得也算漂亮,没想到竟然喜欢上了白兴?这俩人,一个黑,一个白,一个秀气,一个粗鄙,一点都不相配。”
    “好吧,就依小枣。”
    朱由榔说完,起身回舱,邢小枣跟在后面一同出来。
    “小枣,你搞什么鬼?”
    “嘻嘻,陛下目光如电,难道没看出什么来?”
    “朕就看出美女爱野兽了,别的没看出来。”
    “嘻嘻,陛下这比喻可不恰当啊。应该叫美女爱英雄。”
    “这小梅是什么来历?”
    “陛下请放心,不可靠的人,臣妾可不敢招进医护队。小梅原是臣妾的侍女,是臣妾当年在河南收养的孤女。”
    “小白年纪也不小了,确实也该成家了。看看情况吧,若是两人情投意合,朕给他们赐婚。”
    “臣妾代小梅谢谢陛下了。”邢小枣闻言大喜,当下敛祍一礼。
    不怪她高兴,因为这个时代的婚事讲究门当户对。白兴虽然长得跟英俊沾不上边,但他是侍卫大头领,要找媳妇,总得找个大户人家的,像小梅这样一个侍女出身的女人,给白兴当妾也不合格。
    能不在乎这些世俗偏见的,当世之人怕也就是朱由榔这个皇帝了。
    邢小枣这是为小梅高兴。
    “什么时候干起保媒拉纤的事来了?”朱由榔白了她一眼。
    “嘻嘻,皇上圣明,臣妾才敢如此胡来,换作旁人,臣妾才不敢呢,不被骂才怪呢。”邢小枣嘻嘻笑着,赶紧拍马屁。
    ……
    按照原定计划,朱由榔率领船队,经厦门兵临海澄。
    登岸之前,朱由榔召集众文武议事。
    “施琅,朕明日将带兵自海澄登岸。朕最大的担忧还是来在海上,东有泉州郑芝龙,南有郑成功屯兵于金门,他们父子共有兵十三万,而你只有三万五千兵,朕怕你抵挡不住啊。”
    “请陛下放心,郑成功与郑芝龙父子不和,早在郑芝龙降清之时,郑成功就有父既不忠,子亦不孝之语,父子二人算是彻底决裂了。郑成功虽然没有投效我朝,但打的还是隆武帝旗号,名义上还是大明之臣,臣料他必会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所以,臣只须防备郑芝龙即可。而郑芝龙虽然人多船多,但他手下能打的将领并不多,皆无能之辈,况且臣手里有手榴弹这种利器,他不来则罢,若是敢来,臣一定将他打得落花流水。”施琅信心十足地说道。
    听施琅如此自信,朱由榔没有答话。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觉得施琅对于郑氏父子关系的判断并不准确,好多事决不能从表面上看问题,要通过表象看本质。
    最起码一点,若是郑芝龙遇到生命危险,郑成功决不会坐视不理的。
    “陛下,臣有一点十分不解。我大军从广州出发近一个月了,在海上也有十几天的时间了,为什么郑芝龙一直没有动静?就算他看不出我有从海上援助漳州之意,博洛也看不出吗?为什么不令他堵截我们?会不会等我们上岸之后,郑芝龙会从我们背后发起攻击?”忠勇伯陈际泰问道。
    他是三天前才赶到的,朱由榔依原议,令他暂领林察一军。
    “陛下,依臣对郑家的了解,郑家不会把所谓国家大事放在心上,郑芝龙最在乎的是他的海上基业,所以,臣以为他如今迟迟不动,很可能不想跟我们对敌。”施琅道。
    “陛下,臣以为靖海伯所言甚是。保住其海上基业,是郑芝龙最根本的动因。前者,靖海伯曾经谏言,说我军有可能从海上登陆援助漳州,郑芝龙不但不听,反而将施福问斩,虽然有借机剪除异已之嫌,但他怕跟我正面对敌,损害自身利益当是主因。”黄宗羲说道。
    “陛下,臣以为,博洛之所以没有发现,或者发现我军动向没有调郑芝龙堵住海上通道,大概一是这半年来战事顺利,生了骄纵之心,以为漳州旦夕可下,用不着郑芝龙二有可能也怕郑芝龙抢功。”吴炳说道。
    “诸位爱卿都是从人性的弱点作为切入点考虑别人动机,朕却不以为然。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还是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再多的心思也是无用。”
    朱由榔目光望向大海,心中在想郑氏父子的历史印记,期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医国高手

第二百零四章 漳州之战(一)
    郑家父子,算得上明末清初一对枭雄,只不过父子二人的下场大不相同。
    郑芝龙叛降清朝,最后落了个被斩首的下场,可以说非常凄惨;而郑成功则因为坚持反清复明,并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成为大大有名的民族英雄。
    郑芝龙,曾名一官,字飞黄,福建南安石井镇人。
    早年间郑一官追随于日本平户岛的华侨富商李旦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天启五年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宋克长官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7月从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就在平户去世了。没有妻室子女的李旦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赠给了郑一官。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
    天启六至七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农历二月,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郑芝龙对百姓很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由于郑芝龙集团力量的大幅度发展,对荷兰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为郑芝龙截获,为此,天启七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崇祯六年,郑芝龙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据估计,兵力有:包涵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廿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弘光元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
    在沦为一个可耻卖国贼之前,郑芝龙曾是中国东南海洋,乃至亚洲海洋上不二的风云人物,甚至在十七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里,都曾有无可争议的重量级地位,那时的他,是中国东南沿海航线的最重要守护者,响当当的英雄!
    可当清兵打到福建之后,郑芝龙却露出了可耻嘴脸,这位海洋枭雄,骨子里还是个鼠目寸光的海商,全无家国概念,想的就是自家利益,清政府一封劝降信,他就果断变节,出卖了隆武皇帝,南明最接近光复山河的机会,就叫他卖没了!
    当然他唯一可以称道的,就是教出了好儿子郑成功,自己一生做奸雄,却让郑成功接受正统儒家教育,终把郑成功教育成铁骨铮铮的热血汉子,郑芝龙叛变时,郑成功果断与他决裂,拉起杀父救国旗帜,不屈不挠抗击清军,更收复宝岛台湾,一代慷慨壮烈,就连作为敌人的清朝康熙皇帝,都是由衷敬重:“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郑芝龙长子。隆武政权成立后,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成功的相貌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后世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就是这个来历。
    ……
    朱由榔穿越以来,一直在想郑氏父子的事。
    郑芝龙不用说了,如今与历史上一样,投降清朝,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而郑成功自隆武帝殉国之后,一直盘踞金门,既不向绍武称臣,又不向自己称臣,更不投降清朝,清朝数次让郑芝龙写信招降,他却是一直不理,而是始终奉隆武帝为尊。
    若说他忠于大明,朱由榔是不信的,若是像历史上说的,他跟他父亲决裂,是因为他父亲不忠,那么他就应该向自己效忠。
    如果说他是感念隆武帝的厚恩,不肯背叛,朱由榔同样不信。为什么?因为他自隆武帝殉国后,就恢复了祖姓。这么迫不及待地把“朱”姓扔掉,还说蒙隆武帝厚恩,不是骗人吗?
    综合历史记载,以及如今的情势,朱由榔几乎可以判定,郑成功父子一定是有默契,而绝不是为了“忠”与“不忠”而决裂的。
    父子亲情,哪是那么容易断的?
    对于郑成功,朱由榔当然是想招揽过来为已所用,他封施琅为东海水师都督,其实就留了后步,想把南海交给郑成功经营。
    但是,看现在的情景,郑成功未必肯老老实实地归顺自己,很有可能他在观望。他在看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跟清朝抗衡。
    当然,这只是朱由榔的判断,至于郑成功是不是个投机分子,还得往下看。
    “尊侯,不要光看表象。如果只看表象,很容易被迷惑。这样,你严密防备东面,同时监视南面,如果郑芝龙来犯,就给我狠狠地地打,打疼他,打残他。若是郑成功两不相帮还则罢了,若是他上来打帮架,你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逃,往漳州方向逃,到时朕自有妙计破他。不过,据朕估计,郑氏父子不会出全力的,顶多就是做做样子。”
    “臣遵旨!”施琅一拱手,朗声答道。
    “诸位爱卿,自今日起,我们将进入战争状态,希望诸臣工打起十分精神来,协助朕打赢这场关键之战!”朱由榔站起来,朗声说道。
    “臣等遵旨!”
    ……

第二百零五章 漳州之战(二)
    大军在海澄上岸后,休整了一晚,第二日卯正吃饭,辰初出发,午时,来到距漳州南门三里的地方,已经看到清兵大队人马了,朱由榔才下令大军休息,埋锅造饭。
    第一战不容有失,所以,朱由榔还是让训练有素的禁军打头阵,陈际泰、林察率领二万水师押后。
    朱由榔不及休息,带领陈际泰、林察、赵跃龙、李元胤、苏盛等来到前沿,发现陈仲武正在指挥士兵设置路障。
    “参见皇上。”看到皇帝妹夫到来,陈仲武连忙跑过来,行了个半军礼。
    “平身。仲武,前方是谁的部队?”朱由榔问道。
    “回皇上话,是梅勒章京赵布泰。”陈仲武答道。
    “仲武,这第一仗非常重要,只许胜不许败。你想怎么打?”
    “回皇上话,休息一个时辰,等体力恢复,臣带领手下弟兄一鼓作气猛冲猛打,用不半个时辰一定打到城门之下。一个小小的赵布泰还不在臣的眼里。陛下请看,每个士兵腰里都有六颗手榴弹,我炸不死他我?!”陈仲武信心十足地说道。
    “呵呵,不,你那样打法恐怕伤亡很大。须知手榴弹投放距离短,不利于远程进攻。而清兵弓箭厉害,射程比手榴弹远得多。所以,要动动脑子,咱们尽量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朱由榔对自己这个二大舅子还是非常喜欢的,笑了笑说道。
    陈仲武眼珠子转了几转:“陛下,臣明白了。您请回中军安坐,看臣如何漂亮地打赢这第一场仗。”
    “好,朕就看你的表现了。”
    朱由榔也没有多问,率领陈际泰他们回了中军。李元胤和苏盛留下来,跟陈仲武商量战法。
    ……
    斥候来报,永历皇帝亲带三万兵来援漳州,如今已至城南三里,赵布泰闻报不惊反喜。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永历小儿竟然送到我嘴边来了,这块肥肉不吃白不吃!”
    入闽以来连战连捷,让他对明军产生了不堪一击的错觉。他手下有一万多精兵,打三万明军,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个冲锋就能解决的事。
    尽管如此,因为事关重大,他还是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