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华 >

第170章

盛唐风华-第170章

小说: 盛唐风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大雅扫视了一眼从通往东门街道上纷纷跟来的人物,还有两边民居院落中探出来的身影,微微皱眉:“国公…………行大事者,当有静气,如此行事,当不可再。”

    李渊哈哈大笑:“为彦弘破例一次,又能如何?”

    温大雅毫不退让的顶了一句:“因为国公负天下之望!”

    李渊被顶得噎住,讪讪一笑,挠挠后脑,陪笑道:“好好好,都是某的不是,彦弘此行辛苦,先为彦弘接风就是,要数落于某,也改日再说可好?”

    两人对谈之际,后面涌来的各色人等越来越多。都伸长脖子向这边探望。李渊此举,实在惊动全城,而温大雅消失之后又再度出现,在这个已经剑拔弩张到了极点的晋阳城中,更是如火星而遇枯柴,每个人都有预感,大变在即。末世当中,大家所期待的那个机会,也许真的要到来了!

    这个时候,又是一队人马越众而来,拥挤道中的人物纷纷让开一条路来。为锦衣家将所簇拥之人,玉带金冠,正是世子建成,李元吉也跟在一旁。

    兄弟两人疾疾而来,见到李渊和温大雅早早就翻身下马,趋前行礼:“听闻父亲出至此间,孩儿特来随侍。”

    李渊笑着摆手:“罢了,一个个耳朵都竖得够高,某想动弹一下都难!”

    李建成又向温大雅见礼:“彦弘久违,一路辛苦。”

    温大雅并不下马,沉着一张脸问道:“国公轻动,城中骚然,世子可布置了?”

    李建成点头:“某此来已经安排人手,看住坊市,不得让人轻离所在。而城中巡城兵马也调动起来,让他们增加人手值守巡视,晋阳此刻分毫乱不得。”

    李渊微微摇头,似乎是觉得温大雅和李建成有些大题小做,不过也只笑不开口。

    温大雅又一指在不远处围观的各色人物,这都是有些身份的,冷着脸下令:“将这些人也驱离了!投效国公之下,也无半点规矩,国公行迹,岂是能轻易窥探的?都骄纵得不知道上下了!国公专务大略,细务都交给世子操持,世子对这些人,也太仁善了一些,纵然投效,也要分出贤愚不肖,而不是看着家门,什么人都去照应!”

    李建成脸孔顿时一红,李元吉在旁,双眉一挑就要说话,却被李建成狠狠扯了一把。李元吉看了父亲和温大雅一眼,转头跳上马去,带着家将就去赶人。就听见李元吉尖利的童音响起:“有什么好看的?都走都走!不然四阿爷老大拳头不识得人!”

    诸多短袍胡裳的世家子弟无奈,只能带着从人退开。但有人还在扬声问话:“四郎,这大事将举了罢?在这晋阳城中,已经耽搁得尽久,再不起事,人心都要散了!”

    有人发声,更多人应和。这些世家子弟就这般闹哄哄的散去。虽然尊重李渊威权,但这些世家子弟,对李渊也真没什么太害怕的。毕竟晋阳城中,更像是一个世家集合体,而李渊不过是大家认为最能代表世家利益,也是最负众望的领头人物。这般的集合体,在长安有,在洛阳有,甚或在江都都有!在哪里,他们这些世家子弟,都是被笼络的对象!

    李元吉也不答话,只是赶人,半晌之后,才见这些各带家将从人的世家子弟们退个干净。

    李建成一直尴尬的看着,李渊默不作声,任自己儿子处置,而温大雅就沉着一张脸不说话。

    看到道路被清出来,李建成这才肃手引路。李渊朝温大雅笑笑:“走,某府中说话!”

    温大雅颔首随李渊而去,只是临去之际,看了一眼藏在一旁的侯君集。一直关顾着温大雅举动的李建成有所察觉,也跟着狠狠看了侯君集一眼。

    侯君集自以为乖乖躲在一旁了,已经是百倍委曲求全。被温大雅和李建成这般一看,心下嘀咕:“入娘的,这措大还没完了?瞧着世子,似乎也忌惮这措大…………”

    最后干脆又是心一横:“入娘的,有什么可怕?世子难道还不为某说话?某可是侯家的人,也是柱国之后!”
………………………………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 南下(一百零一)

    李渊衙署,一派肃然。这个时候已经紧急布置上了关防。除了李渊身边的家主家将之外,一时人手不足,世子所领家将也掺杂其中。将唐国公河东行行军事的衙署遮护得严密至极。

    家将们还一直布置到数百步开外,衙署所处里坊卡栅也都增添了人手,不许一人出入。

    温大雅回返,李渊此间,必然有一番大动作。而晋阳城中,情形特殊。李渊虽然负天下之望,也被太多世家看好,遣子弟投效,甚或提供军饷物资支持,但更多的将李渊视为大家的盟主而已。李渊也是性子宽和的人,衙署当中日常人流不断,不知道多少人在李渊面前说得上话。

    真要到李渊带领大家拿下长安,肃立威权,那时才会有更明显的上下主从之分。这些世家子弟甚或他们的家主也会自觉的找准自己在这个体系当中的位置,守着他们该有的本分,但是在他们的本分范围之内,李渊也别想干涉他们半点。

    正因为往常李渊衙署关防并不紧密,这个时候就必须严加戒备。要不然衙中议事,立刻就传了出去。往常还无所谓,今日温大雅回返,所议的却是关系着陇西李家生死存亡的最大一桩事!

    看到这般景象,温大雅忍不住摇了摇头,斜睨李渊:“国公,临出之际,又忘记布置关防了罢?”

    李渊豪迈大笑,笑声之中,就将这事遮掩了过去。

    李渊迟钝厚重出名,宽和大方出名,小事上头马虎糊涂也是出名的。而他那位表亲大业天子,却是察察为明,从来都是精明万分。试问天下间人,这两人间,到底更喜欢和谁打交道些?李渊众望所归的声名,想必也有不少是从这马虎糊涂上得来的。

    李元吉也在旁边噗的一声笑了出来,有温大雅在,这小子也算是老实许多。这个时候却出声嘲笑他的老爹。李建成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后朝着温大雅笑笑,气度风仪,无懈可击。

    看来又是李建成弥补了自家老爹这个错漏,赶紧遣人来布置了关防。

    这父子之间,真的是毫无嫌隙啊,世子家将,就能为国公关防…………

    温大雅将这点念头压在心底,转眼间大家已经近了衙署,门口守护家将,已经单膝跪倒一片,大声向家主请安。

    众人翻身下马,李渊一把抓住温大雅的手,拉着他就朝衙署内行去,走了几步才摆手道:“都起来罢!进出一趟,就跪下一片。看着也烦,以后都省了!”

    温大雅在旁边笑道:“国公,这是李家家奴,礼不可废。”李渊摇摇头,再不多说什么。

    一路行来,直入偏殿。家将们都沿途布置关防,最后入偏厅者,就李家父子三人和温大雅而已。

    偏厅之中,早有一人等候。不足四十岁的年纪,一身道袍,戴着弁冠。姿容俊伟,风仪绝佳,坐在那儿不知道是不是无聊,取了几枚铜钱在那儿卜交,倒也自得其乐的模样。

    在李渊衙署之中,尚能如此轻松,在整个晋阳城中,除了晋阳宫监裴寂还能有谁?

    这位裴寂,是河东裴家旁支出身。血脉并不甚高,但少时即以天才闻名,遇事闻一知十,剖分明快,百无一失,下马草诏,上马击贼。如此天分,裴家嫡支想压也压不住,早早就被当做家族的未来之星培养,结果裴寂也不负众望。十四岁就补了州主簿,接着就是一路升迁上去,历任左亲卫,司户参军,侍御史等职位。

    等到了一定地位,原来的天分,就不是很重要的,更看重的还是门第,还有在门第中的血脉!裴寂在中枢竞逐中败下阵来,最终为大业天子遣来为晋阳宫监。

    所谓宫监,不只是这个晋阳宫的管事。晋阳宫本来就被作为有朝一日对北面作战的皇帝行营而设立,大量军事物资,都积储在晋阳宫中。而河东诸郡常年不设郡守,往往就是晋阳宫监代行郡守之职!

    大业天子虽然不能留裴寂在中枢,但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也绝对是相当看重了。特别在以唐国公留守河东之际,大业天子实指望着裴寂能和李渊起着互相牵制的作用。

    李渊家世之高,大隋之中,难有几家能比。而裴寂却是二流世家旁支出身,宦途之中,没有少吃这些高门的亏,在大业天子想来,裴寂之牵制李渊,当是不遗余力!

    可当李渊入主河东以来,裴寂却迅速转向,全力配合李渊行事,晋阳宫之积储,全都付之于李渊。原来六军鹰扬府,就是只听晋阳宫监调遣。而裴寂也毫不犹豫的就将这河东最强鹰扬府的兵权,也交给了李渊!

    而李渊的回报,也无比丰厚。一应公事,裴寂全都都代拆代行,李渊不管在何处,裴寂出入自如。完完全全就是当做自己的副手看待,而且还是能假李渊全部权柄的副手!

    听到脚步声响动,裴寂这才懒洋洋的站起身来。这位晋阳宫监,竟然是伟岸身材,比之李渊,还要高出半个头来。

    李渊笑着招呼:“玄公,早就来了?”

    裴寂一笑:“彦弘今日回返,国公亲自出迎,闹得满城风雨,某一得消息,怎能不至?”

    裴寂一边和李渊说话,一边随手将铜钱一抛,朝着温大雅笑道:“彦弘,这一路真是辛苦了。”

    温大雅恭谨对裴寂见礼:“为国公奔走,如何敢当辛苦二字?”

    温大雅曾为东宫学士,当年也是少年天才一流人物。但是对着十四岁就为一州主簿,出身不高在李渊面前仍然能分庭抗礼的裴寂面前,实在不敢摆出一点李渊看重的国士架子。

    裴寂看看左右,对李元吉道:“四郎,在门口守着。”

    李元吉扬眉:“我也是父亲儿子,为什么要在门口守着?”

    不等李建成拉自己这个兄弟出去,李渊就一把扯住了他的耳朵:“你裴叔父发话,还不老实听命,真是反了你了。给某出去踏实守着!”

    自家父亲亲自动手,李元吉连叫痛都不敢,只能乖乖的从命,到偏厅外面守着。这几位人物议事,所有家将都离得远远的,更不用说婢仆下人了。偏厅廊下,就李元吉一人,左右看看,嘴巴嘟得都能挂上一个油瓶了。

    李建成也亲自动手,寻到温着饮子的汤甑,倾出三杯饮子,奉给李渊裴寂温大雅三人,自己垂手侍立一旁,静静等候。

    李渊坐着,看了一眼温大雅,又看了一眼裴寂。只要裴寂在座,李渊从来都是让这位宫监发话,自己最后唯唯点头而已。对裴寂的尊重,已然到了极处。裴寂也居之不疑,喝了一口饮子,似乎嫌不够热,微微皱眉放下,就看着温大雅开口:“本来彦弘一路辛苦,当得休沐一番,只是兹事体大,就只能先召彦弘而来了…………那位蒲山公,到底如何说?”
………………………………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下(一百零二)

    征伐高丽失败之后,大隋北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王薄起于辽东,窦建德起于冀地,翟让起于齐地,其余反乱之军,不计其数。而世家离心,各拥私兵,对这些义军视而不见。甚或大业天子调各处鹰扬兵平乱,还要被世家大族掣肘,让一支支平乱之师覆军杀将。如去平翟让的名帅张须陀,就被上官牵制,不发援师,最终兵败生死,麾下勇将,激于义愤,竟然投上瓦岗!

    那时不论是反乱义师还是北地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将大业天子,从至尊之位上赶下来!

    大业天子的应对就是避居江都,将北方丢了出去。而留下长安洛阳两个最为重要的据点。长安以镇关西,洛阳以镇关东。让关西关东,再互相牵制。

    这个时候,北地世家,就再不能全力以对大业天子。而是自己之间,必须先决出个胜负来。一统整个北方,进而席卷整个天下!

    关西最负众望的是唐国公李渊,这是北地大部分世家的选择。出身高贵,背负天下之名,门下如云,故旧如雨。一旦入主晋阳,顿时各方来投,天下都盼着他能起兵席卷关西。再踞关西之地,进而中原,最后整个天下!

    而在关东之地,现下声势两分。不愿为陇西李家阴影所笼罩的世家大族,聚于洛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势力。大隋家底,几乎都在洛阳,洛口黎阳两仓,积储了足可支数十年的粮秣。在天下大乱,百姓流散,到处缺粮的情形下。据有此间,多少军马都招募得来!

    李渊在晋阳,迟迟不肯起兵。北面王仁恭固然是个隐患。但李渊真正忌惮的,还是关东洛阳之地!

    一旦自己兵向长安,洛阳出师,以击自己后路。纵然有潼关函谷等天险可以拒守,但无可避免的就变成了两面受敌,一旦在长安城下迁延日久,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

    而李渊也尝试过与洛阳诸家结好,甚或不惜开出最为优厚的条件,但洛阳只做视而不见。反倒是不住在招兵买马,积蓄实力。一时间真是牵制得李渊动弹不得。

    不过好在关东还有位蒲山公。现在关东,真正实力最强的,不是据有洛阳的世家团体,而是这位蒲山公李密!

    若说唐国公李渊是负数十年之望,顺理成章走到关西之雄的位置。那这位蒲山公,则是靠着自己一人手腕,硬生生在数年间,成为关东最大的强豪!

    蒲山公李密,也是当年北周柱国之后,世袭蒲山郡公职位。当年郡国之中二李,陇西李一脉传下来,便是李渊。襄平李一脉传下来,就是李密。

    虽然同姓又是当年同时起家的二李,但襄平李人丁不旺,连着几代都是单传。但为世家,一旦人丁不盛,那就衰落极快。到得李密,虽然长成袭爵,但家道已然中落不堪。到得李密,以袭蒲山郡公的爵位,在朝中谋得的差遣不过就是东宫千牛备身,在大业天子未即位时,在他身边为一执戟之士。

    若说大业天子有什么终身都要压制的敌人,那就是当年北周八柱国之后。襄平李家都已经落魄到了这般地步,大业天子仍然毫不犹豫的以李密有文名,为东宫千牛备身实在太过屈才为名,夺了他的差遣,打发李密回去继续读书。

    到了这般地步,李密如何能不以大业天子为敌?从此就和越国公一系,勾连到一起。并得越国公嫡子杨玄感看重,当杨玄感反乱之际,李密正为重要谋主之一。

    杨玄感变乱失败,李密为隋军所执,途中逃脱,隐于渔阳。放在其他人身上,到了这般地步,凭借出身,寻一世家荫庇,并不为难,从此安安分分的过完余生就是了。若是投效的世家能飞黄腾达,说不定还能熬到翻身的时候。

    可这李密,却投效了起事的民间乱军!自荐于瓦岗军翟让麾下!

    开国柱国之后,藏身于群氓之间,等若丢弃了自己的高贵出身与血脉,自己和掌控天下的世家团体拉开了距离。其不甘寂寞之处,其偏执阴狠之心,世家中人得闻,除了为襄平李家可惜之外,也只觉得身上发寒!

    一旦舍弃了身为世家子弟的人脉和骄傲之后,李密本身才能,展露无遗。

    大业十二年初投效瓦岗军,当年即破大隋名将张须陀,收秦琼罗士信等名将。瓦岗军声势大振,各方势力如长白大寇孟让等人来投。瓦岗军一时间号称带甲二十万之数,整个齐地,都已然是瓦岗军的地盘,传檄而定四郡之地,而李渊不过拥河东太原一郡而已!

    李密更领兵屯方山之东,越过方山,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