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扬旌-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后,始毕可汗继位,而义城公主也转嫁给了始毕可汗,成为始毕可汗的可敦。
不过,始毕可汗虽然续娶了义城公主,但对这位大隋公主却不太感冒,彼此相敬如冰,要不是义城公主在突厥内部很有影响力,而且手握一支不弱的私人武装,估计始毕已经把她废了。
“可敦让属下来通知可汗,北边有变,请可汗火速率军返回牙帐。”使者小心翼翼地答道。
始毕可汗眼中闪过一丝狐疑,冷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给本汗说清楚!”
使者支吾地道:“可敦察觉铁勒人有异动,似乎想打牙帐的主意。”
始毕可汗虽然不信任可敦,但闻言也不禁心头打鼓了,这次他为了给杨广一个下马威,几乎出动了整个突厥的兵马,所以如今突厥内部十分空虚,若是铁勒人趁机造反偷袭击他的老巢,后果将会十分糟糕。
始毕可汗正拿不定主意时,一名将领匆匆进来禀报道:“可汗,南边出现了隋国人的勤王兵马。”
始毕可汗连忙出帐登高而望,果然见到南边尘头滚滚,似有大队人马赶来。
“可汗你看,西边和东边也有!”
始毕可汗转首一看,果然见到东边和西边两个方向也有尘头扬起,不由面色微变,沉吟了片刻,沉声道:“传令下去,撤军!”
始毕可汗此次本来只想给杨广一个下马威,杀一杀对方嚣张的气焰,倒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再加上围困了雁门郡一个多月,几十万大军消耗甚巨,而且眼看就要入冬了,隋军援兵又将至,所以便果断下令撤军了。
始毕可汗一声令下,几十万的突厥骑兵便潮水一般退走了,半日之内全部跑了个精光。
“二郎,咱们的计策凑效了,突厥人撤走了!”侯君集兴奋地打马奔至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喜道:“当真?”
侯君集拍着胸口道:“我亲自确认过,准没错。”
刘文静和房玄龄轻松地相视一笑,同时向李世民躬身祝贺道:“恭喜二郎。”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喜悦和激动,豪情万丈地道:“传令下去,全军赶到雁门城下迎驾。”
原来李世民那日在长安召集人马勤王救驾,数日内凑得两千人马便立即动身赶往雁门郡,一路上号召沿途的士族加入,凭借唐国公的名头,再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竟让他召集到三千多人,加上长安的两千子弟兵,共计五千余人。
只是五千多人在突厥几十万大军面前还不够塞牙缝呢,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把人马分成多路,从几个方向行进,一边以马拉树枝来回跑动,激起漫天扬尘,造成多路大军行进的假象。
此时,始毕可汗正忧心牙帐安危呢,眼见几路扬尘气势汹汹地扑来,当下也无心思去查证,立即便下令撤军了,所以不得不说,李世民这次便宜真的捡大了。
当然,李世民的机智和胆略也是必须肯定的!
且说杨广得闻突厥人撤走了,不禁又惊又喜,立即亲自登上城头确认。
“皇上,突厥人真的全部撤走了。”众臣无不惊喜不已。
杨广站在城头上望去,果见城外连绵的突厥营帐不见了,突厥人已经跑得一个不剩,不由庆幸道:“黄天保佑,朕命不该绝也。”
杨广话音刚下,便见南边尘头飞扬,不由吃了一惊,难道突厥人又杀回来了。
“皇上,是打南边来的,很可能是勤王兵马。”宇文述毕竟是沙场老将,立即道出了关键。
杨广闻言也立即醒悟过来,估计始毕可汗也是发现了勤王兵马的到来,所以这才急急忙撤军的。
约莫半炷香时间,一支人马出现在视线范围内,虽然装束杂乱,但也看得出正是隋人兵马,众臣不由松了口气,纷纷猜测这支最先赶到的勤王兵马是何人率领。
杨广此刻心情好极了,笑道:“这是朕看到的第一支勤王兵马,朕要重赏之!”
这时,那支勤王兵马渐行渐近了,终于,大家都看清了那面“唐”字大旗,不由都窃窃私语起来。
杨广眼中闪过一丝讶然,望向身边畏畏缩缩的李渊,后者此时也十分迷茫,眯缝着眼睛往远处张望。
此时,一骑快马已经抢先奔至城下,马上一名英气勃勃的小将手提长枪,赫然正是李世民。
“唐国公家二郎,李世民前来勤王救驾!”李世民翻身落马跪倒在尘埃中,朝着城头上的杨广纳头便拜。
杨广哈哈大笑,对着李渊道:“李爱卿,你生了个好儿子啊,好!好!!!”
杨广连说两个“好”字,李渊眼底亦闪过一丝激动。
城门打开,李世民率着各家士族的代表进城正式拜见杨广,自然受到杨广的大力嘉奖。
此后数日,各路勤王的兵马也陆续赶到了,杨广终于可以放心出城南返,数日之后回到了晋阳(太原)。
杨广在晋阳宫休整了半个月,终于惊魂稍定,此时已经是十月份,入冬后天气渐寒,于是杨广便打算启程回洛阳。
不过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纳言苏威力劝杨广回京师长安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巩固国力,但是杨广最后还是听取了宇文述等人的意见,决定回东都洛阳。
大业十年十月底,杨广启程回东都,而李渊也因为沾了儿子李世民的光,被封为晋阳(太原)留守,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
历史上的李渊就是从晋阳起兵,一举夺下关中,占据长安,然后顺利入主东都的,可以说,没有晋阳留守这个职位,估计李渊后来也当不成皇帝。
第462章 渔阳郡通守
大业十年冬月下旬,杨广终于安全回到了东都洛阳,只是作为一国之君,被突厥几十万兵马围困在雁门城差不多两个月,险死还生,无疑丢尽了面子和里子。
本来三征高句丽失败,杨广已经很丢脸了,如今又被始毕可汗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大隋两代皇帝,几十年所累积起来的国威已经所剩无几了,国内民众不再敬畏天子,邻国也开始瞧不起大隋,于是国内越来越乱,强邻蠢蠢欲动,享国才短短三十几年的大隋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
杨广此人虽然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但无疑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结果雁门被围这件事显然对他的打击很沉重,回到洛阳后明显雄心不再,更沉迷于享乐,每日以醇酒美人来麻醉自己,性情也越发的多疑和喜怒无常了,宫女、太监、侍卫,就连侍寝的妃嫔也经常遭殃。
甚至有流言称皇上在龙船遇刺那次伤了龙根,已经不能人道,或者很难人道,所以侍寝的妃嫔稍有不慎就会激怒皇上,因此,侍寝原本在后宫是个香饽饽,人人都争着被翻牌,结果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后宫妃嫔都害怕被翻牌。
这个也流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佐证的,因为自从皇上那次遇刺受伤后,后宫这一年多以来已经没有任何妃嫔能怀上龙种了。
……
“鱼俱罗和吐万绪这两个废物,一年多时间竟然还没剿灭刘元进这伙反贼。”
此刻的乾阳殿中,杨广正大发雷霆,因为有人弹劾鱼俱罗和吐万绪二人消极怠战,养寇自重,所以迟迟不能把江南刘元进一伙反贼剿灭。
其实,鱼俱罗和吐万绪实在有点冤,二人自从到了江南后已经十分努力去围剿刘元进了,而且连战连捷,奈何反贼却越剿越多,打散了又聚起来,打散了又聚起来,就好像打地鼠一般,敲了这边,那边又冒出来了,敲了那边,这边又冒出来了,士兵一直疲于奔命,士气不振,只好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
结果这一休整,立即就出问题了,有御史上了一封奏本弹劾他消极怠战,养寇自重,并且心怀不轨。
如今大隋国内虽然造反的义军多如牛毛,称王的也有不少,譬如漫天王王须拔、无上王卢明月、燕王格谦,但胆敢称天子的只有刘元进,所以杨广特别关注这位,偏偏鱼俱罗剿了一年多也没有彻底消灭刘元进,再加上鱼俱罗天生异相,本来就遭到杨广猜忌。
如此一来,完蛋了,杨广一看到御史弹劾鱼俱罗的奏本,立即便大发雷霆,当众摔碎了一块御砚。
此时的乾阳殿内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敛声静气的,也没人出面给鱼俱罗说请和解释,没办法,鱼俱罗为人高傲,脾气太臭,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在朝中根本没有交好的大臣,自然就没人替他说话了。
杨广目光阴冷地扫视了一眼殿内众臣,厉声道:“有御史弹劾鱼俱罗和吐万绪消极怠战,养寇自重,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马屁之王内史侍郎虞世基立即出班,义正辞严地道:“鱼俱罗和吐万绪率三万精兵,竟然连小小一个反贼也剿灭不了,其中绝对有问题,臣认为应该彻查。”
杨广点头道:“好,大理司直何在?”
大理司直梁敬真立即出班道:“臣在!”
杨广沉声道:“朕命你前往江南把鱼俱罗和吐万绪就地撤职查办,由江都郡丞王世充接任鱼俱罗,率军围剿反贼刘元进。”
梁敬真连忙道:“臣领旨。”
“黄门侍郎何在?”杨广又喝道。
黄门侍郎裴矩连忙出列:“臣在!”
杨广挥手道:“裴爱卿立即拟旨。”
黄门侍郎相当于皇帝的私人顾问兼秘书,而且裴矩文彩斐然,杨广很多圣旨都出自他之手。
于是乎,裴矩立即当廷拟旨,杨广过目后用印装裱,交给大理司直梁敬真执行。
就这样短短半个小时,大隋所剩不多的两员猛将,鱼俱罗和吐万绪的悲剧便盖棺定论了,此举无疑于自毁长城。
处理完鱼俱罗和吐万绪后,杨广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章,打开看了看,阴冷的面色稍霁,点头道:“很好,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果然没令朕失望。”
很明显,这份奏章正是高不凡上的,他向杨广禀报了消灭南下入侵的奚人的经过,并请求修缮奚口长城。
“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击溃奚贼五千余骑,斩杀二千余,俘虏一千余人,另外还抓获奚人遥里部和梅只部俟斤,射杀伯德部俟斤,如今正命人把俘虏押送到洛阳向朕献俘,诸位爱卿以为朕应该如何封赏?”杨广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话说杨广不久前被始毕可汗扇了一个大耳光,丢尽了面子,高不凡却把奚人杀得屁滚尿流,还生擒两名俟斤,射杀一名俟斤,这无疑给杨广争回了几分颜面,所以杨广此刻郁闷的心情难免舒畅了一些。
虞世基这货最会察言观色,见风驶舵了,立即出列大赞高不凡如何骁勇善战,怎么赏赐也不为过,其他大臣闻言也纷纷附议,毕竟皇上的心情若不好,大家的日子也难过,现在难得有一件让皇上开心的事,自然都使劲拍马屁,称赞皇上如何慧眼识才,最后搞得奚人就好像是杨广用隔山打牛直接按死的一样。
杨广心中大快,微笑道:“传朕旨意,准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所奏,由民部拨款一万两修缮奚口关城,另外,擢升高长卿为渔阳郡通守,节制安乐郡,并继续兼任涿郡鹰扬郎将一职,另,赏赐五百金,钱十万,绢两百匹。”
“皇上圣明!”众大臣立即跪倒高呼。
杨广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平身,其实他并不喜欢高不凡,之所以如此厚赏,一来是给杨青若面子,二来也是鼓舞士气需要,更何况,他刚处理了鱼俱罗和吐万绪,为了显示自己赏罚分明,自然更得要厚赏高不凡了,而且高不凡也的确给他长了面子。
散朝了,众大臣纷纷散去,乾阳殿又恢复了安静和阴冷,一条影子无声闪了进来,跪倒在御座前。
杨广淡淡地问:“你有什么要回禀?”
“鱼俱罗昨日派人把家人从洛阳接走了。”
杨广目光一寒道:“此逆臣莫非真想造反,给朕通通抓回来。”
“是!”地上那人应道,却仍然跪着没动。
“还有其他事?”
“涿郡鹰扬郎将的麾下如今已超五千兵力,而且仍然在募兵。”
杨广皱了皱眉,淡道:“五千兵力击败五千奚人骑兵,非常了不起了,还有吗?”
杨广对此显然并不是太在意,五千兵力不算多,而且高不凡奏章中已经说明了募兵的原因,如果换作是杨广自己要对付五千奚人骑兵,募兵一两万也不在话下,所以杨广也不太当回事,这点心胸他还是有的。
地上那人又道:“涿郡鹰扬府如今在当地很得民心,百姓都争相加入,而且高郎将也深受当地士族的拥护,幽燕七姓纷纷捐钱捐马,光是幽燕七姓,还有清河崔氏就捐了数万两银子修缮奚口长城。”
杨广面无表情地道:“还有吗?”
“范阳卢氏给鹰扬府捐了五百匹马,其他六姓也捐了将近五百匹,如今涿郡鹰扬府拥有两千轻骑。”
杨广面色慢慢冷下来:“还有吗?”
“清河崔氏的大管事与高郎将交好,而且清河崔氏在安乐郡有铁矿。”
“还有吗?”杨广显得有点不耐了。
“传言高郎将斩杀了一条黑龙,乃将星转世!”
杨广眼角的鱼尾纹慢慢皱在一起,嘴角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淡笑:“有意思,朕倒也想看看那条黑龙,还有其他事要禀报吗?”
“段将军围剿王须拔并不顺利!”
“杨玄感昔日谋主李密在瓦岗现身,还给反贼头子翟让献上了两千匹战马。”
杨广面色一沉:“马从何来?”
“李密趁着清河崔氏向东都上交马匹时,用计骗走了近半战马。”
杨广微愕道:“如何骗之?”
“李密使人装扮成太仆寺少卿宇文化及,半路上把马骗走了。”
“愚蠢之极,丢失的战马让清河崔氏补上。”杨广冷冷地道:“还有吗?”
“没有了!”地上那人摇了摇头。
“退下吧!”杨广挥了挥手,那人闪身退了出去。
杨广若有所思地看着大殿的横梁,良久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了一份圣旨,任命虎贲中郎将,柳城督军罗艺为北平郡通守,节制柳城郡。
北平郡位于渔阳郡的东边,扼守卢龙塞和临渝关(山海关)这两大关隘,这两处都是通往辽东平原的关隘,其中临渝关尤其重要。
很明显,听了那人的回禀后,杨广不免对高不凡生出了猜疑,所以把罗艺安排到与渔阳郡接壤的北平郡,牵制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了。
第463章 张罗婚事
寒冬腊月,大雪纷扬,还有三日便是除夕了,大业十一年即将到来。安乐郡密云县城,崔护的宅子,厅内的炉火烧得旺旺的,稍稍驱散了严寒,炉子上温着一壶黄酒,锅里的古董羹在咕噜咕噜地冒着香气。
高不凡和崔护两人对席而坐,一边喝着温热的黄酒,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古董羹,一边悠闲的聊着天,倒也十分惬意。
就在十天之前,高不凡接到了杨广的圣旨,他被任命为渔阳郡通守,节制安乐和渔阳两郡,并且继续兼任涿郡鹰扬郎将一职。
如此一来,高不凡便等于名正言顺地接管了安乐和渔阳二郡之地。安乐郡只有两县之地,而且很穷,但是渔阳郡却要大得多,而且相对富庶,因为渔阳郡包括了现在的天津蓟州区等地,还拥有在渤海的出海口。
话说尉迟敬德自从清剿完遁入渔阳郡的奚人残余后,一直屯兵在渔阳郡境内,而魏征则乘机在当地继续募兵,如今鹰扬府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八千人,足以将安乐郡和渔阳郡牢牢控制在手中。
不过,魏征显然并不满足于此,毕竟自家老板如今已经是正四品的渔阳郡通守了,麾下即便统率一万人军队也不为过,所以老魏还想继续招兵买马,只是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