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扬旌 >

第301章

隋末扬旌-第301章

小说: 隋末扬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90章 齐国公
  眨眼便至大业十三年的正月初五了,屋外大雪纷扬,不消片刻,天井上便积了厚厚的一层积雪。魏征望向着窗外纷扬的雪花,捋须道:“瑞雪兆丰年,正月开了个好头,想必今年的收成不会差吧。”
  李淳风却是皱眉道:“倒也未必,日前贫道夜观星星象,发现辰(水)星逆行,乃不吉之兆,今年恐怕会有大旱灾,总管大人宜早作准备。”
  在场众人闻言,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李淳风曾多次当众预测天气,十次能有六七次应验,所以大家对他这方面的本事都比较信服,包括高不凡在内,要知道在后世,即便有卫星云图和各种大气监测数据都做不到天气预测百分之百准确,而李淳风仅靠肉眼观测便能做到六七成的准确度,无疑已经相当牛比了。
  而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备才能无患,所以高不凡便点头吩咐道:“魏先生,民以食为天,粮食乃重中之得,实在马虎不得,传文幽州治下各郡县,从正月十五开始,广修堤坝蓄水成库,于低洼处多挖水塘以蓄水,因地制宜深挖井,以备不时之需。”
  魏征躬身道:“属下遵命,总管大人未雨绸缪,实乃英明之举也,大善。”
  李淳风也捋须点头,眼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和重视,心里自然也十分舒服。
  袁天罡眼珠一转,吟了一声道号:“无量天尊,辰星属水,故又名水星,水星逆行,必然诸事不顺,但是五行相生相克,所以贫道有一办法,或可化解水逆之厄,令总管大人治下今年诸事顺利。”
  杜如晦连忙问:“袁道长有何妙策可破水逆?”
  众人的目光顿时都投向了袁天罡,后者捋须微笑道:“贫道刚才说过,五行相生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以说土是克水的,而贫道测算过总管大的生辰八字,乃土命之人,若大人加冕称王便为厚土,即可破水逆之厄,今年大人治下自然也就诸事顺利。”
  众人闻言皆面露喜色,高不凡心中一动,目光扫向魏征和杜如晦,发现二人的眼神竟然有点闪躲,顿时便明白怎么回事了,看来自己目前的地盘大了,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继续只称总管,尤其是连窦建德都称王了,若自己继续当个幽州总管,着实说不过去,而且自己的头衔若不提高,下面的人官职也不好安排啊,立了功总不能不升职吧?
  高不凡轻咳一声道:“袁道长所言,诸位以为如何?”
  裴行俨立即道:“属下同意,现在连窦建德都自称长乐王了,总管大人的地位又岂能比他低。”
  程咬金点头道:“言之有理,俺也同意总管大人称王。”
  杜如晦微笑道:“总管大人乃幽州之主,如今更是富有八郡之地,称王也未尝不可,正如袁道长所讲,大人乃土命,加冕称王便为厚土,可解水逆之厄,换而言之,总管大人称王乃顺天应命之举,众望所归,无需犹豫也。”
  魏征点头道:“属下附议,克明兄言之有理,总管大人称王正当其时。”
  高不凡轻拍了拍座椅的扶手,目光望向二哥李靖,后者一直安静地坐着没有发表意见,一如既往的低调。
  话说自从上谷郡太守崔弘昇献土投靠后,李靖自然也成了高不凡的“臣子”,年前,高不凡已经把他调回了幽州府担任右司马一职,而徐世绩是左司马,换而言之,李靖的地位与徐世绩相当。
  李靖见高不凡向自己望来,便站起来道:“属下以为总管大人目前还暂时不宜称王,至少在拿下营州之前不宜称王,正所谓树大招风,还是低调些好,所以属下建议总管大人暂缓称王,称国公即可!”
  高不凡也觉得目前称王太过张扬了,便点头道:“言之有理!”
  魏征和杜如晦对视一眼,他们的本意是想高不凡称王,一步到位,如此一来更有号召力,底下的人上升空间也更大,不过循序渐进也有循序渐进的好处。
  袁天罡这老神棍也会见风驶舵,见高不凡现在不想称王,便捋须道:“称国公也无妨,依旧为厚土,可克水逆!”
  高不凡微笑道:“那诸位觉得称国公如何?”
  众人纷纷表示没意见,接下来便开始讨论国号了,大家唇枪舌剑的争论了一番,最后决定国号就叫“齐”,因为渤海高氏乃北齐皇族,而幽州和河北一带原来也是北齐的疆土,国号叫齐就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乎,大业十三年正月二十,高不凡在蓟县城北郊设下祭坛祭告天地,自封为齐国公,而幽州府也改为齐国公府,正式任命魏征为左长史,杜如晦为右长史,品秩皆为从三品;任命徐世绩和李靖为左右司马,品秩也是从三品;任命温彦伯为从事郎中,秩从四品;任命长孙无忌和崔九龄为主薄,秩从五品。
  另外,徐世绩兼任左卫大将军,李靖兼任右卫大将军,尉迟敬德担任左武卫大将军,裴行俨担右骁卫大将军,卢升担任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担任左骁卫将军,武大清、崔子建、崔子胜和高铭等年轻将领也各领了十二卫的将军一职。
  十二卫大将军的品秩皆是从三品,将军则是四品,每卫各设一名大将军和两名将军,另外,而地方官的品秩遵从旧制不变,也就是说郡太守正三品,县令正七品,依此类推。
  如此一来,所有有功之臣都获得了应有的封赏,皆大欢喜,士气也大振了一波,人人干劲十足,而幽州新的政权架构也出来了,高不凡这个幽州总管也摇身一变,变成了齐国公,品秩正一品,而长孙无垢三女自然也变成了国公夫人。
  正月过后,春暖花开,很快便是二月二龙抬头了,这一日又叫春耕节,齐国公高不凡在魏征等人的建议下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春耕仪式,以劝免百姓勤事农桑。
  这一日,高不凡亲自下田躬耕于北郊,而长孙无垢、窦线娘和崔诗柔这三位国公夫人也换上了荆钗布裙,亲耕于南郊。
  不得不说,女人长得好看,真的穿什么衣服都好看,三女均是国色天香的美女,虽然穿着朴素,依旧水灵得像三颗鲜嫩的小白菜一般,前来围观的百姓无不一饱眼福。
  崔诗柔眉目如画,娇憨可人,最是惹人喜爱;窦线娘娇俏灵动,最是让人难忘;而长孙无垢端庄温婉,最是可亲可敬。
  三个娇滴滴的少女下田干活,估计也是做做样子罢了,所以老百姓也没当一回事,只是抱着看热闹饱眼福的心态,不过当大家发现三女竟然真的赶牛犁田,播种施肥时,眼神渐渐便变了,脸上的笑容也慢慢收敛起来,最后变成了肃然起敬。
  本来,按照魏征和李淳风的安排,长孙无垢她们只须扶着犁装样子抽两鞭耕牛,再撒两把种子就完事了,不过三女竟然坚持把整块地耕完,虽然有十名健壮的仆妇帮忙,但也十分难能可贵了。
  忙活了半天,三女终于把半亩耕种完了,看着那成行成畦的庄稼,不由相视一笑,充满了自豪感,而周围观的百姓也终于忍不住跪下来膜拜,人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尊敬。
  魏征和李淳风不由都捋须点头,面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有如此贤慧和体恤百姓的女主人,何愁幽州不大兴呢?


第591章 太原起兵
  俗语说得好,春雨贵如油,春天由寒转暖,万物复苏,正是耕种的好时节,这个时候若雨水充足,无疑极有利于作物的种植,但是今年的天气却是有些反常,自打正月初五下过一场大雪后,一直到暮春三月末,竟没再下过一滴雨,连续天晴了近三个月之久,大地都干旱得龟裂了,田里的作物大多奄奄一息,黄河以北地区今年欠收显然已成定局了。
  汾河的水位下降得十分厉害,有些地方甚至几乎断流了,只剩下溪水大小潺潺而流,露出了河底大片大片的砾石滩,一片荒漠之景。
  李世民率着一支骑兵来到汾河边饮马,看着眼前一片大地干裂的景象,不禁忧心忡忡地道:“我来了太原几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汾河的河底,今年这大旱绝无仅有,估计很多地方要绝收了,又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老天爷不赏饭吃,能有什么办法,非人力能救!”侯君集无奈地道,心里也不太在意,反正太原储粮充足,再闹饥荒也饿不到自己这些上位者的头上,转移话题道:“听说高长卿那厮自称齐国公了,嘿,我还以他会直接称王呢,这小子终究是没有那个胆。”
  李世民神色平静地道:“称公亦好,称王也罢,与我李世民何干?不过高长卿不直接称王,可见其虽然地盘大增,但头脑还是十分清醒的,并没有因此就得意忘形。”
  侯君集闻言叹了口气道:“要是当初二郎和博陵崔氏的婚事能成,博陵和上谷二郡何至于便宜了高长卿……咳,二郎,我不是在怪你!”
  李世民淡然道:“怪我也无妨,细想起来,我当初的确冲动了,不过我并不后悔,我李世民的妻子不应该只值二郡之地。”
  侯君集精神一振,脱口道:“二郎好志气,长孙无垢有眼无珠,她迟早会后悔选择高长卿的。”
  李世民皱了皱眉,有点恼火地道:“为何要提她!”
  侯君集尴尬地道:“好的,我以后绝口不提此女了,二郎你也别气恼,天下好女子多的是,总会有更好的。”
  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策马离开了汾河,往晋阳城驰去,候君集连忙率着众骑兵跟上。
  话说自从李渊上次酒后睡了晋阳宫的宫女后,便决心举旗反隋了,不过李渊此人老谋深算,谨慎持重,并没有立即就发动,而是在暗中筹备,正好马邑郡鹰扬郎将刘武周突然杀死了太守王仁恭造反,这下好了,李渊便借讨伐刘武周之名,派遣李世民、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人公开招兵买马,目前为止,已经招募到两万兵马,而且李世民还开始打造他的玄甲铁骑,完全对标高不凡的幽州铁骑。
  且说李世民回到晋阳城拜见了父亲李渊,向他禀报了目前招兵买马的情况,父子两人正密聊着,下人便禀报道:“高大人和王大人来访。”
  李渊皱了皱眉,点了点头道:“请他们到前厅稍候,本官马上就到。”
  下人应命离开了,李世民警惕地道:“高君雅和王威找父亲作甚?”
  高君雅和王威均是晋阳副留守,亦即是李渊的副手,是杨广故意安排在晋阳牵制李渊的,可见杨广其实并不完全信任李渊,李氏当为天子这句预言始终是留在他心中一根刺。
  而这段时间,李渊打着讨伐刘武周为幌子四处招兵买马,却没有讨伐的实际行动,自然引起了高君雅和王威二人的怀疑,对李渊的一举一动盯得更紧了,今日两人突然联袂前来拜访,有点不同寻常,所以李世民才如此警惕,担心两人不怀好意。
  李渊捋须道:“为父也不清楚他们的来意,且去见见他们再说。”
  “孩儿陪父亲去吧。”李世民连忙道。
  李渊点头同意了,这几年世民越发成熟稳重了,不像以前那般容易冲动,所以他很放心。
  于是乎,父子二人便一起到了前面客厅,候在厅中的晋阳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连忙站起来行礼道:“见过李大人。”
  李渊抱拳还礼,客气地道:“让高大人和王大人久等了。”
  高君雅瞥了一眼风尘仆仆的李世民,笑道:“二郎刚从外面回来吧,不知眼下招募到多少兵马了?”
  李世民不动声地道:“差不多一万人吧。”
  很明显,李世民报少了一半,其实有两万,如今正由刘弘基和长孙顺德二人负责率领操练。
  高君雅点头赞道:“二郎果然能干,对了,李大人准备几时出兵讨伐刘武周这逆贼?”
  李渊郑重地道:“其实刘武周只是疥癣之疾,不足不患,只是此贼勾结突厥人,如今有突厥人撑腰,并不好对付,本官得作好万全的准备再出兵。”
  王威和高君雅对视眼,心中冷笑,暗骂了一声老狐狸,我看你是借口招兵买马图谋不轨吧,这都好几个月过去了,还按兵不动,骗鬼呢!
  年前借口天气寒冷,年后借口准备不足,眼看夏天就要来了,又说刘武周有突厥人撑腰,准备仍然不足,真当我们是傻子不成?
  王威皮笑肉不笑地道:“李大人果然谨慎稳重,不过也对,小心驶得万年船,刘武周有突厥人撑腰,的确不能急在一时,不过眼下有一件十万火急的事却急需解决的。”
  “哦,何事?”李渊不动声色地问。
  王威叹了口气道:“自打年后数月无雨,土地龟裂,田地都被烤得冒烟了,若再不降雨,今天所有庄稼都会绝收,整个河东不知多少百姓会因此而饿死,大人作为晋阳留守,河东地区的最高长官,应该体恤百姓,急民之所急,所以下官和高大人恳请李大人到晋祠求雨祈福,若能求来甘霖解天下百姓燃眉之急,将是莫大的功德。”
  高君雅点头附和道:“还请李大人与我等一道前往晋祠求雨。”
  李渊心中一动,拱手道:“此乃本官职责所在,自当在所不辞!”
  高君雅和王威暗喜,便与李渊约定好求雨的日子,又聊了一会便离开了。李世民冷笑一声道:“父亲,这两人估计是不安心,你不要上了他们的当。”
  李渊轻蔑地道:“此等伎俩又岂能骗得了我,高君雅和王威这是要置我李渊于死地啊,既然如此,那我便来个顺势而为,先下手为强,世民,你的玄甲铁骑训练得如何了?”
  李世民自信地道:“可堪一战了!”
  “好,那为父的安全就靠你了!”
  “父亲放心,交给孩儿便行!”
  大业十三年四月初一,晋阳留守李渊,携同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前往晋祠祈雨求福。
  高君雅和王威见到李渊上当,不由暗喜,因为他们在晋祠中埋伏了刀斧手,只要李渊一进去,立即就会被剁成肉泥。
  且说众人到了晋祠外面,正要进门,李渊突然停住了脚步,高君雅和王威不由打了个突,前者问道:“李大人何故止步?”
  李渊似笑非笑地看着二人不答,而高王二人由于紧张,此刻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笑容看上去都有点牵强。
  李渊淡淡地道:“高大人,王大人,你们在里面埋伏了人手,这是要作甚?莫非是想造反?”
  高君雅和王威大惊,讪讪地道:“李大人何出此言?”
  李渊冷哼一声,身边的侯君集和刘弘基突然出手,刷刷几刀便将高君雅和王威身边的几名护卫给砍杀了,与此同时,李世民也率着一百玄甲铁骑杀来,把晋祠给包围了,先是往里面射了一通火箭,燃起熊熊大火,把里面埋伏着的数百刀斧手给逼了出来。
  那些可怜的刀斧手被薰得咳嗽不止,刚冲出大门就被射翻,侥幸没有被射死的,又被玄甲铁骑斩瓜切菜一般砍杀,不用一炷香功夫便被宰得一个不剩了。
  王威和高君雅被吓得面如土色,像鹌鹑一样抱头蹲在地上不敢稍动。
  李世民杀光了所有刀斧手,这才冷冷地瞥了高王二人一眼,喝道:“晋阳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意行刺留守大人,欲图谋反,绑起来!”
  王威和高君雅二人便被捆了起来押回留守府大牢中,李渊也立即在晋阳的各处城门张贴安民告示,说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人试图谋反,所以把他们都抓起来上报朝廷定罪。
  说来倒也巧,第二日,一支突厥骑兵出现在晋阳城外,这下“坐实”了高君雅和王威勾结突厥人谋反的事实了。
  于是李渊一不做二不休,立即把高郡雅和王威斩首示众,连上报杨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