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扬旌 >

第357章

隋末扬旌-第357章

小说: 隋末扬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孝恭无奈之下,只能一边收缩防线,一边硬着头皮抵挡,然而这个时候,东北方向又有尘土飞扬,原来是高不凡和卢升率着主力赶到了,一面巨大的“高”字王旗迎风猎猎,高高飞扬!
  李孝恭一见,瞬间面色大变,高长卿来了!!!
  李世民这时也见到了高不凡的王旗,不由眼皮突突地乱跳,拳头捏得咯咯直响,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啊!
  “弟兄们,吾王来也,破敌正当其时,杀啊!”徐世绩振臂高呼,本来已经被逼到水里的齐军士气大振,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发起一波猛烈的反攻,将唐军逼退开去。
  军队作战,全凭胸中一股锐气,高不凡的到来,效果无疑是立杆见影的,士气低落的齐军倾刻精神抖擞,而唐军的士气则迅速回落,反过来被齐军打得节节后退。
  李世民眼见如此情形,知道不可能再把徐世绩这一路齐军吃下了,倘若再迟疑的话,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缓缓往西北方向后撤,徐世绩也乘机指挥军队冲出三角滩涂,缓缓往东北方向移动,最终与尉迟敬德他们汇合在一起。
  这时,高不凡和卢升也率着万余人马杀到了,大家合兵一处往前推进,向着退却的唐军压迫上去,而尉迟敬德和秦琼这两尊门神则各率骑兵不断地冲击唐军的侧翼。


第693章 全方位的较量(下)
  李世民引军后撤二十里,在一座地势稍高的土坡前停下来结营,并于土坡的最高处立起一面秦王大旗,让三军将士都能清晰地看到。
  此时红日西坠,晚霞如血,高不凡也下令停止进攻,在距离唐军二里地之外扎下营寨,一边埋锅做饭,一边加紧修筑防御工事。
  目前虽然是齐军稍占了上风,但论兵力,依旧是唐军占据优势,所以高不凡和徐世绩都不敢掉以轻心,把营防工作做足,有备无患,以免阴沟里翻船。
  眼下已经是正月下旬了,严寒将尽春将至,高不凡用脚拨开地上的一片枯草,发现地底下隐有翠色透出,估计几场绵绵春雨过后,这里将是遍地嫩绿的景象。
  河内郡虽然跟洛阳只是一河之隔,但由于在黄河之北,所以依旧以属于河北平原,他的北边便是巍巍太行脉和王屋山脉,从高不凡现在所站的位置,远处的太行山便清晰可见了。
  杜如晦轻捋着胡子欣然道:“还有十来天便是二月二龙抬头了,春耕在即,今年中原沃土上的收成将是齐王的了,可别耽搁了农时才好。”
  高不凡微笑道:“杜先生放心,打完这一仗刚刚好,不会耽搁了春耕的。”
  “但愿如此吧,洛阳如今的情况如何?”杜如晦岔开话题道。
  高不凡叫苦道:“诸事繁忙,本王头都大了,这尚书令也不好当啊。”
  杜如晦哑然失笑道:“万事开头难,更何况如今百废待兴,等过段时间上了正轨就好,这个时候得广泛吸纳人才。”
  “这事件,无忌已经在做了,但是人手还嫌不足,等过段时间稳定了,本王打算把魏先生从幽州调来洛阳。”高不凡道。
  杜如晦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道:“几位王妃也是时候接来洛阳了。”
  高不凡摇头道:“此事不急,如今中原还有不少地方势力没有扫平,而且李唐还占据着洛阳西边的弘农和上洛等地,无垢她们还是暂时留在幽州妥当点,等时机成熟了再接她们过来吧。”
  杜如晦闻言便不再提了,此事的确也不用操之过急,反正东都洛阳已经到手了,齐王随时可以登基称帝,也不必急在一时,待扫平了洛阳周边也不迟。
  徐世绩的损失统计出来了,死伤同样过万人,其中阵亡超五千之数,不可谓不惨重,不过唐军的损失显然也不会轻,甚至还有过之。
  高不凡下令收殓阵亡将士的尸体,救治伤者,抚恤工作也同步展开,然后把缴获的战利品部份奖励给有功者,以激励三军士气。
  一连数日,唐军和齐军都按兵不动,毕竟日前那场大战,双方都血亏严重,需要好好休整恢复一番。
  高不凡自然是不急的,如今李密被消灭了,王世率残部西遁到王屋县一带,已经构不成威胁,黎阳仓、洛口仓、河阳仓,还有洛阳都控制在自己手里,粮草充足,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而李世民的后勤补给却十分困难。所以,李世民愿意对峙,高不凡便乐意奉陪到底,每多拖一天,齐军的胜算就会多一分。
  李世民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第四天早上,他便下令主动出击了,唐将王君廓率军一支到阵前搦战,徐世绩派出单雄信应战,双方激战半天不分胜负,各自撤军回营。
  下午,李世民派出侯君集和魏德(厉山飞)搦战,而高不凡则派秦叔宝和罗士信迎战,一直打到日落西山,同样胜负难分,各自收兵归营,约定明日再战。
  然而当天深夜,双方都不约而同地袭击了对方营地,虽然大家最后都没有得逞,但战斗相当激烈,齐将徐圆朗和孟海公战死,薛万钧薛万彻兄弟失陷被俘,而唐军这边的损失也很大,将领马元规、周超、王德仁阵亡,王君廓被秦叔宝擒获。
  第五天早上,齐军和唐军再次大战一场,规模更加宏大,除了铁甲重骑,所有兵种都派上场了,一直杀至傍晚,双方死伤都极大!
  这时,李世民终于顶不住了,不得不趁着夜晚悄然撤走,连帐篷都不要了,差不多天亮的时候,齐军的斥候发现异常,抵近侦察,发现唐军已经人去巢空了,立即上报。
  高不凡也不含糊,命令骑兵尽出,一路咬尾追杀,最终唐军付出了四五千人的代价,这才狼狈地逃进了太行陉的碗子城。
  齐军乘胜猛攻,当天便破城而入,唐军急急撤到太行山中的天井关,高不凡这才下令停止追击,退回碗子城扼守太行陉的入口。
  就这样,齐军与唐军的第一场全方位较量便宣告暂时结束了,史称河内之战。这一战,唐军和齐军的损失都很大,但是最终以齐军取得胜利而结束,齐军不仅成功抵挡住唐军的一波蓄谋反击,还把唐军赶出了河内郡,如此一来,洛阳的北边便稳了。
  接下来,高不凡便命徐世绩率军两万进逼王屋县,收拾已经是穷途末路的王世充,又传讯李靖,命他率军南下攻打太原,而高不凡自己则率领卢升等人,押运着大量的战利品和俘虏凯旋回归洛阳城。
  当高不凡回到洛阳时,全城沸腾,杨侗再次亲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还当众宣布了一个消息,为齐王高长卿和丹阳公主杨青若赐婚。
  这下真是双喜临门了,自然得搞一搞气氛,高不凡干脆下令打开含嘉仓、洛阳仓、河阳仓和黎阳仓,十天之内赶到这些地方的百姓,每一户都能领取半石粮食。
  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半石也就是六十斤,啧啧,大手笔啊,中原地区的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一片欢腾,蜂拥扑向各大粮仓。一部份狡猾的人家马不停蹄,跑了这座粮仓又跑另一座粮仓,打算领双份粮,然而官方早就想到这一层了,想领粮,必须带上户籍册,领完后在上面盖上所在粮仓的印鉴,嘿,想领双份,门儿都没!
  虽然没办法领双份粮了,不过绝大部份人还是相当满足的,六十斤米粮啊,再掺杂着野菜杂粮,足够数口之家熬到夏粮收获了,所以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纷纷跑到尚书省门口叩拜,感谢齐王和丹阳公主,祝愿二位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偕老。
  虽然大几十万石的粮食就这样派出去了,不过高不凡并不心疼,因为目前百业萧条,此举不仅救活了很多人,还能大大地激刺经济复苏,百姓吃饱了,也有力气耕种和生产,这才是看不见的长期利益。
  另外,由于领取粮食必须有户籍册,大量的流民和黑户不得不到地方官府补办入籍资料,短短十天时间,光是洛阳周边的诸县,竟然凭空多出了近十万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个意外之喜。
  百姓之所以成为流民黑户,无非是犯过事,又或者躲避税役而已,高不凡得知后便下令,除了部份犯下重罪的,所有流民黑户全部既往不咎,而且重新入籍后,所有人都能按照均田令分得土地。
  如此一来,跑到官府重新入籍的流民和黑户便更多了,人人欢天喜地,既拿到户籍,又拿到口粮,还有土配分配,土地一到手,还有粮种派发,立即就能开始春耕。
  多年来饱受战火之痛的中原百姓无不泪流满面,天可怜见的,太平日子似乎又要回来了。
  齐王万岁,丹阳公主千岁,你们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第694章 唐皇来使
  夜静极了,漆黑的苍穹突然被一道电光划破,随即一声惊雷,宣告春天的到来,屋顶被淅淅沥沥地敲响,春雨落下来了,随风潜入世间,滋养万物。
  春雨越下越大,顺着屋檐流下来,形成千万条珠线,汇作万千条小溪,欢快地流淌着。池塘的水在涨,洛河的水在涨,黄河的水也在涨,地里的野草冒出了尖儿,河边的杨柳抽出了芽儿,青蛙在跳,虫儿在叫,老牛在伸腰。
  这一切都是春天的序章!
  春天是温暖的,给人以希望,不过此刻的李世民却活在倒春寒里,就连绵绵的春雨在他眼中都是如此凄迷,无边丝雨细如愁啊!
  春雨把长安的钦差带来了,李世民在长平郡潮湿的庭院中接过了父亲李渊的圣旨。圣旨里没有责备,只是解除了他的兵权,召他回长安去,而李孝恭则被任命为山南行军总管,暂时接掌所有防务,负责扼守长平郡通往河内郡的三条通道,提防齐军来攻。
  李世民默默接过圣旨,当晚喝得酩酊大醉,又走进绵绵春雨中纵酒狂歌,还破天荒地召来几名青楼女子尽情放纵了一整晚。房玄龄等人并没有劝他,因为这个时候的李世民的确需要发泄。
  第三天早上,李世民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默默收拾好行装返回长安去了,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后站不起来,李世民从来不是这样的懦夫,他也不相信父亲李渊会让他做这样的懦夫。
  数日之后,李世民风尘仆仆地回到长安,跪倒在唐皇李渊的面前,监国太子李建成垂手站在一旁,表情无悲无喜。
  “父皇请再给世民一个机会,下一次,世民一定击败高长卿,把洛阳夺回来。”李世民神色坚定地道。
  李渊摇了摇头道:“世民,你连年率军在外征战,也累了,便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不必再操心战事。”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道:“世民并不累,带兵打仗反而是世民的乐趣。”
  李渊皱眉道:“即便不累也休息一段时间吧,你也老大不小了,就连四弟元吉都当爹两年了,而你至今乃然未娶,快二十岁的人了,也该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想了,朕已经命太子给你物识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到时候你去见一见人家。”
  李世民登时哑口无言,眼角余光不着意地扫了一眼旁边的大哥李建成,然后默默地道:“孩儿明白,让父皇和大哥操心了。”
  李渊点了点头,挥手道:“起来吧,先下去沐浴更衣,然后好好休息几天吧。”
  李世民站了起来,忽又郑重地提醒道:“李靖此人非同小可,如今兴兵南下攻打太原,父皇万勿掉以轻心,四弟元吉绝非他的对手,此时最好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协助元吉。”
  李渊淡淡道:“朕知道了。”
  李世民只好默默地退了下去,听父亲李渊的意思,在自己成亲之前,只怕不会再给机会自己领兵了,也不知大哥是不是在父皇面前说了什么,感觉父皇对自己比以前冷淡了不少。
  李建成看着李世民颓然离去的背影,心情复杂难明,本来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还算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发的生疏了,特别是掺杂了利益关系之后。
  李建成是太子,皇位的继承人,而李世民是秦王,担任尚书令一职,战功赫赫,麾下人才济济,名声犹在李建成这个太子之上,自然很难不让李建成感受不到威胁,而且李建成身边的人都在劝他提防,并且找机会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免得尾大不掉。
  这次李世民夺取洛阳失败,败在高长卿之手,李建成是喜忧参半的,因为李世民若成功拿下洛阳,那么功劳更是顶天了,名声民望也会绝对辗压他这个太子,甚至是盖过父皇李渊。
  所以李世民的这次失败,对李建成来讲,反而是件好事,但对整个李唐来讲却是相当不妙的,这次唐军战败,损失惨重,高齐夺得中原地区,气势如虹,势必会进一步压逼李唐的势力范围,倘若李靖再夺取了河东地区,那么李唐便只能龟缩在关中偏安一隅了。
  李渊显然很清楚形势的严峻,所以他果断把李世民召回长安,倒不是对李世民的能力不信任,而是打算与高齐暂时讲和,没办法,高齐太强大了,如今气势如虹,李唐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重新积蓄实力。
  喜欢看球赛的童鞋应该都很清楚这种战术,当己方处于劣势,而对方连续得分时,聪明的教练都会立即叫暂停,一来可以打断对方的节奏,二来己方也能获得喘息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
  李渊带兵打仗的本事或许不算十分出色,但毫无问是个出色的战略家,懂得把握时机,控制节奏,还懂得借助“场外”之力。
  什么是“场外”之力,自然是突厥人了,当初李渊也是借助了突厥人的势夺得关中的,如今高齐势大,他又想到了突厥人,而李渊这次把李世民召回长安,其实也跟突厥人有关。
  原来突厥始毕可汗突然病死了,如今天他的弟弟处罗可汗继位,李渊打算派李世民作为代表,前往突厥牙帐吊唁,参加始毕可汗的葬礼,再顺便相个亲什么的。
  二月二十日,李渊在长乐门为始毕可汗举哀,并且诏令群臣向突厥使者致悼,第二天即派遣秦王李世民为大唐使者,运送奠仪帛(白布)三万段前往突厥牙帐吊唁始毕可汗。
  ……
  当第一场春雨落下来的时候,徐世绩便攻破了王屋县城,俘虏了王世充和王仁则等人,同时还得到其麾下的一大批人才,其中便包括了裴行俨的老子裴仁基。
  裴仁基和祖君彦都是李密的人,当初在邙山一战中被王世充俘虏了,为了保命,只能选择效忠王世充,如今王世充被徐世绩打败,他们于是又成了阶下囚。
  由于有裴行俨这层关系,徐世绩对裴仁基还是相当礼遇的,派人将他送到了洛阳。
  高不凡目前正是求贤若渴呢,立即便收留了老裴,另外,祖君彦的文辞很好,也被他收下来做文书工作。除了裴仁基和祖君彦,杜如晦还在俘虏中发掘了一大批人才,譬如张镇周、张亮、刘长恭等等。
  张镇周和刘长恭是隋朝老将,原来便颇有些名气,张亮名不见经传,却是史上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此人不会带兵打将,文才也不出众,不过却精于实务,是个治政高手,被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的慧眼看中了,安排到户部担任主事一职,果然大放异彩。
  再说说王世充和王仁则,叔侄两人俘虏后,押回了洛阳受审,最终被刑部判处腰斩,三月初一这一天斩于西市,一同处刑的还有王家的兄弟子侄共八人,这些都是经过刑部审理,证据确凿犯有死罪的,至于其他罪行轻微的,都免受了处罚。
  如此一来,高不凡也算兑现了对王君度的承诺了,王家也侥幸地保存了部份血脉传承。
  阳春三月,天气越发的暖和了,枝头上繁花似锦,忙碌了一个多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