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扬旌 >

第372章

隋末扬旌-第372章

小说: 隋末扬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青若本欲发作,不过一想到高郎似乎刻意要跟这个二愣子亲近,估计是有所打算,便只好忍了,只作没听见。
  阿庆冷哼一声,用苗话道:“这个高二郎爱摆臭架子,除了长得英俊一点外,其他各方面,跟他兄长都比差远了,阿妹你也不知看上这家伙哪一点!”
  阿妸脸上一热,恼道:“阿哥你瞎说啥,谁说人家看上他了。”
  阿庆闻言松了口气地道:“那就好,阿哥可不乐意看你找个让自己受气的男人。”
  兄妹两人用苗语交谈,杨青若听不懂,否则只怕当场就要发作了。
  这时,高不凡已经游到昨日沉船的位置了,一头扎入了水中。众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江面,过了约莫半炷香时间,仍然不见高不凡浮出水面,钟老六等不由都紧张起来,一众船工更是窃窃私语。
  很快,一炷香时间也过去了,钟老六再也坐不住了,焦急地道:“不好,高公子只怕是出事了,都怪我,为何不阻止他,这……下该如何是好!”
  阿妸惊疑地看了一眼依旧神色平静的杨青若,再看看同样不紧不慢的高大河等人,心想,难道那人竟能在水中憋气如此之久?
  又过了半炷香时间,高不凡仍然没有出水,钟老六心想,完了,这位高公子只怕是凶多吉少了,只是他这个二弟也太过冷漠了吧,这个时候竟然还无动于衷,唉!
  阿庆这时也急了,跳上木排便要驶去江心,阿妸也跳了上去,在他看来,没有人能在水底下憋气那么久的。
  正当阿庆兄妹准备将木棑划到江心时,远处的水面突然哗一声,一条人影从水底下钻了出来,众人定眼一眼,赫然正是高不凡。
  钟老六和一众船工愕了一下,继而大喜欢呼出声,杨青若也微微松了口气,她虽然对高不凡的水下本事很有信心,但多少还是有点担心的。
  苗女阿妸一脸的震惊,要不是亲眼所见,她是断然不会相信有人竟能在水底下憋气那么久的,真的太逆天了,这家伙还是人吗?
  这时阿庆已经狂喜着把木排撑了过去,一边激动地怪叫道:“高大哥,你竟然在水下憋了近两炷香时间,天啊,这怎么可能,你到底是鱼还是人?”
  高不凡抓住阿庆伸来的手翻上了木排,两边肩后分明都背着一只包袱,阿妸见状更加震惊了,这家伙竟然真的潜到了江底把包袱捞起来了。


第721章 捷足先登
  高不凡在木棑上歇了一会儿,体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又一头扎入水中,如是者七八趟,打捞上来不少东西,都是些价值较高的物品,譬如布匹丝绸等,这些玩意在隋唐可是硬通货,可以用来购买东西的。
  当高不凡第八趟从水下钻出来时,怀中抱着一只黑陶瓮,看着挺沉的,阿庆和阿妸兄妹一见,顿时惊喜相视,前者脱口道:“这是我们的钱瓮,竟让高大哥你捞起来了。”
  高不凡把那只沉重的黑陶瓮递给了阿庆,笑道:“运气不错,拿着吧,别把老婆本给再弄丢了。”
  阿庆不好意思地咧了咧嘴,阿妸打开陶瓮的木塞子,只见里面装了满满一瓮的铜钱,还有几块碎银和一把珠钗,这是阿哥在江陵特意给未来嫂子买的,还好,木塞子塞得紧,要是全倒出来,只怕就找不回了。
  “谢谢高公子给我们找回这些血汗钱,这些钱是们花了半年时间挖掘药材,再运到江陵卖掉才换来的。”阿妸发自内心感激地道。
  高不凡微微一笑:“阿妸姑娘客气了,现在麻烦你们把木排驶回岸边吧。”说完便腾身上了木排。
  阿庆兄妹这才发现高不凡手里还拽着一根麻绳,应该是从沉船上解下来的缆绳。只见高不凡将缆绳绑在木排上,挥了挥手道:“可以开始划了。”
  阿庆兄妹连忙发力划动木排,那条缆绳渐渐开始绷紧,竟然扯得木棑都完全沉入水中。阿庆不由嘀咕道:“什么东西这么沉啊,高大哥不会是想马整艏沉船打捞上来吧?咱们这只破木排如何禁受得起!”
  阿妸摇头道:“应该是钟老六船上的瓷器或者布匹!”
  高不凡眼中露出一丝赞赏道:“阿妸姑娘果然聪明,钟老六船上有不少布匹,湿了之后太重了,我一个人搬太累了,也太费时,刚好你们船上有一张鱼网,我便用鱼网给打包了,再用缆绳系着拉,会省力很多。”
  阿庆不由竖起了大拇指道:“好办法,不过还是太重了,咱们的木排太小,拖不动的!”
  高不凡跳下水去,减了一个人的重量后,木排明显浮起来了一些。
  “再试试吧。”高不凡吩咐道,阿庆姐妹连忙再次用力划动木排,而高不凡也在水中抓着缆绳帮忙发力,终于,本来绷紧的缆绳突然变得松动了,很明显,水下的鱼网已经被拖离了江底,在浮力的作力下,自然就轻松多了。
  三人齐心协力,终于把木排划回了岸边,钟老六和那些船工也不用吩咐,立即便帮忙扯缆绳,很快,一鱼网沉重的湿布匹便被扯了上岸了。
  钟老六和一众船工均激动得手舞足蹈,热泪盈眶,这些布匹虽然湿了,价值打了折扣,但晒干后还能售卖,至少能把本钱给赚回来。
  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鱼网解开,发现布匹当中还包了少量完好无损的瓷器。
  高不凡有点遗憾地道:“瓷器易碎,货船被石头直接砸中,船上绝大部份瓷器都已经损坏了,只剩下这些。”
  钟老六感动得眼眶都红了,连忙道:“碎了便碎了吧,能挽回这些,鄙人已经心满意足了,谢过高公子,您的大恩大德,钟老六永生永世不敢忘!”
  钟老六说完扑通的跪倒,便要向高不凡叩头,那十几名船工也纷纷跪倒叩头表示感谢。
  高不凡连忙把钟老六扶起,一边道:“大家快起来吧,男儿膝下有黄金,怎可以随便跪别人呢。”
  钟老六固执地重新跪下,郑重地道:“高公子不仅救了我们的命,现在还帮我们捞起货物,挽回了部份损失,有了这些货,只要拿到城中卖掉,我们就有路费回家了,不用再在此地打零工苦熬,高公子对我等简直就是恩同再造啊,咱们给您叩头是应该的。”
  高不凡也没三头六臂,阻止不了,只能苦笑着受了众船工的叩谢。
  高不凡捞起的货物虽然不足三分一,但却给钟老六等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人人眼里都有了光,他们手脚勤快地把布匹拧干,并就地晾晒,今天只怕是走不了了,于是高不凡等人便辞别了钟老六,跟着苗家兄妹先行离开了。
  此地属于巴东郡,而巴东郡的郡治即现在的奉节一带,位于长江北岸。
  高不凡和苗家兄妹一行过了长江,来到巴东郡城,打算在此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动身回临江县的苗寨,结果众人来到巴东郡城外时,发现城墙竟然塌了,城中满目苍夷,倒塌房屋无数,撕心裂肺的哭声此起彼伏,此情此景,真是让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高不凡暗叹了口气,这场地震应该在六七级以上,巴东郡城又在震中附近,只怕死伤不会少。杨青若蹙着眉黯然道:“开皇年间,京师附近也发生过大地震,倒塌民房数万间,死伤十数万人,此后好几年,民生才得以恢复,如此天灾,非人力可抗!”
  阿庆撇嘴道:“你们汉人喜欢住在城里,用砖石造房子,虽然舒适安全,但一旦发生地龙翻身,房屋倒塌下,必然死伤惨重,还是咱们苗寨好,咱们的竹楼茅房即便塌了也很少会压死人。”
  杨青若淡道:“地震这种天灾只是偶然,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发生一次,怎能因咽而废食,你们苗人住在大山里茹毛饮血,住竹楼茅房很正常。”
  阿庆还在想“因咽废食和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阿妸已经不悦地道:“高二郎,你瞧不起我们苗人?”
  这时阿庆才反应过来,大怒道:“高二郎,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苗人还未开化?”
  杨青若淡道:“这是你自己说的。”
  高不凡不由头大,正准备打圆场,忽见一队人从城中走出来,其中不少人还穿着隋朝的官服,应该是地方官员。
  “让开,统统让开,郡守大人出城了!”官兵衙役们拿着兵器,大声吆喝着把道路上的行人驱赶到两边。
  众人只得闪到道旁去,这时,那队地方官越走越近,从大家面前行过,为首者约莫五十岁许,中等身材,颌下留着长须,身穿绯红的太守官服。
  高不凡心中一动,暗忖,此人应该就是巴东郡太守许贽了,此人居然还穿着隋朝的官服,由此看来,唐军至今还没拿下巴东郡啊。
  杨青若和高不凡惊喜地对视一眼,显然想到一块去了,许贽穿着隋朝官服,表明此人还是以隋朝官员自居的,也许可以尝试招降他,毕竟现在高齐还尊隋朝宗室杨侗为帝,如果许贽忠于隋朝,应该会答应的。
  然而,高不凡和杨青若还没高兴太久,便见官道远处来了一支人马,旌旗招展,军容严整,一面土黄的大旗迎风招展,上然赫然绣了一个“唐”字。
  很明显,这是一支唐军,巴东郡守许贽亲自出城来,应该就是为了迎接这支唐军的。
  瞬时间,高不凡和杨青若就像被兜头淋了一桶冷水,后者绷着俏脸冷道:“乱臣贼子!”
  阿妸闻言若有所思地瞥了杨青若和高不凡一眼。
  此时,那支唐军越走越近了,当高不凡看到马背上气宇轩昂的那名唐将时,禁不住暗叫一声冤家路窄,而杨青若也是微愣了一下,因为马上这名唐将不是别个,赫然正是李唐的宗室名将——李孝恭。
  李孝恭并没留意到人群中的高不凡,隔着好几米远便滚鞍下马,快步向着巴东郡守许贽等人迎上去,一边抱拳行礼道:“竟劳动许郡守和诸位大人出城相迎,孝恭愧不敢受啊,罪过罪过!”
  李孝恭此人长相不俗,气质儒雅,待人接物也是娴熟无比,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如沐春风。
  高不凡暗叹了口气,李唐人才济济,这个李孝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捷足先登,巴东郡已是他囊中之物了。
  “走吧!”高不凡低声道,说完便转身而行,杨青若和高大河等人连忙跟上。
  虽然李唐和高齐签订了和约,但这玩意并不靠谱,如今唐军人多势众,还是避开为妙,免得齐王被李孝恭认出,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来。李孝恭可不是易与之辈,说不定会毁约痛下杀手,那齐王就危险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高大哥,不进城了?”阿庆追上来问道。
  高不凡摇头道:“城池毁成这样,还进去干嘛,要吃没吃的,要住没住的,还不如在野外露宿。”
  阿庆点头道:“说的也是!”
  于是众人便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李孝恭忽然福至心灵一般,抬头往高不凡走远的背影望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巴东郡太守许贽奇道:“莫非李郡王认识那人?”
  李孝恭摇头笑道:“背影有点相似而已,那人不太可能出现在这里。”
  许贽闻言也不多问了,感激地道:“这次本郡受灾严重,李郡王此番前来相助,真是帮了大忙啊,本官替巴东的百姓感谢李郡王伸出援手。”


第722章 夔虎
  高不凡等人离开了巴东郡城,就在长江边上找了一处地方露宿,幸好没有下雨,要不然也麻烦,而且现在是夏天,倒也不虞会挨冻,就是蚊虫太多了,让人不胜其烦,幸好苗人也有妙招对付蚊虫,弄了些草药混在柴草中点燃,散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的烟,能起到驱赶蚊虫的效果,就是这玩意的味道很重,对人的鼻子也是一种考验。
  杨青若在火堆旁坐了一会便有点受不住了,起身行到江边吹风透气。高不凡跟了过去,将一只红彤彤的野果递给杨青若,柔声道:“味道不错,尝尝吧。”
  杨青若心中一甜,接过野果轻咬了一口,发现果然味道不错,低声问道:“高郎接近那对苗家兄妹,莫非是想把白苗人收拢到麾下?”
  高不凡点了点头:“巴地一带有不少苗人,若能收拢起来,会是一支十分可观的力量。”
  杨青若美眸瞥了高不凡一眼,仿佛在说果然不出我所料。
  “可惜咱们来迟一步了,若能抢在李孝恭前面接触许贽,或许咱们能把巴东郡拿下。”杨青若有点惋惜地道。
  高不凡摇头道:“倒也未必,毕竟咱们是空手空脚来的,加起来才几个人,而唐军就在左近,大军压境,即便咱们先见到许贽,他也未必敢选择投靠咱们,而现在巴东郡刚遭逢大灾,正是急需帮助的时候,唐军此番前来,无疑是在雪中送炭,看许贽对李孝恭的态度就知道了。”
  杨青若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倒是便宜李孝恭了,但愿蜀郡还没落入李唐的手中罢,否则咱们要把佛家宝藏带走,只怕很难。”
  高不凡轻松地道:“无妨,咱们先把宝藏找到了,然后再想办法运走,实在运不走便暂时不要动,等日后时机到了再取。”
  “也只能这样了。”杨青若瞥了一眼远处的火堆,低声道:“那个阿庆不太聪明的样子,倒是容易摆布,但是那个阿妸只怕不好糊弄,而且苗人向来就对汉人怀有戒心,尤其是白苗,高郎想收服苗人为己所用,只怕很难。”
  高不凡笑了笑道:“青若如此说就有点太过功利了,其实我并不是想摆布他们兄妹,也不是要摆布苗人。”
  杨青若脸上一热,又有点好奇地问:“高郎似乎胸有成竹?”
  高不凡摇头道:“说不上胸有成竹,不过是以诚相待罢了,只要我能给苗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相信他们会归顺我的。”
  杨青若嗔了高不凡一眼,轻哼道:“你这家伙就会故弄玄虚,快从实招来,到底有什么好办法?”
  高不凡笑了笑,便将黑苗和白苗之间的矛盾说了出来,杨青若听完后露出思索之色,自言自语道:“原来如此,高郎若能化解黑苗和白苗之间的世仇,的确有机会把他们收拢到麾下,只是两族之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宿怨,又岂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高不凡从容地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杨青若竟然点了点头,高不凡不由奇道:“青若就如此相信我?”
  “为什么不呢?你这家伙总是能人所不能。”杨青若轻哼一声道。
  高不凡笑道:“原来我在青若的心目中竟如此厉害,再赞一句,好让我再飘一会。”
  杨青若禁不住噗的轻笑出声,低嗔道:“看你这德性,哪像一国之……主。”
  高不凡笑道:“一国之主又咋了,谁还不是个宝宝?”
  杨青若早就习惯了这男人层出不穷的“怪腔怪调”了,嗔了他一眼道:“不跟你瞎扯了。”
  高不凡笑了笑,问道:“对了,青若以前有没有见过一种老虎,牙齿有这么长,像两把匕首一样露在嘴巴外的?”
  高不凡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杨青若讶然道:“你遇到了这样的老虎?”
  高不凡点了点头,把遇到那头怪虎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杨青若听完后露出思索之色,摇头道:“我没见过这样的老虎,但听师尊提起过,蜀地有一种十分罕见的猛虎,名叫夔虎,体形巨大,比普通的猛虎要壮实很多,而且虎牙长而锋利,跟高郎你形容的差不多。”
  “夔虎?”高不凡皱眉道:“没听说过,不过听着好像很厉害。”
  杨青若点头道:“当然厉害,师尊当初在蜀地一带采药遇到了一头夔虎,差点便被其所伤,下次若是遇到它,高郎可不能大意了。”
  高不凡心中微凛,青若的师尊王远知乃道门领袖,武功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