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红楼当王爷 >

第105章

我在红楼当王爷-第105章

小说: 我在红楼当王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笑道:“宝姐姐果然对世俗道理很是精通呢,我们就不懂。”抱着宝钗抿嘴笑了一会儿,宝钗与她相处多年,也都习惯她这小嘴,也不放在心上。忙在她脸上拧了一下笑道:“咱们林公子,还是爱这样打趣人,瞧瞧这模样。倒像风流书生。”
  王熙凤将两人头按在一处乐道:“你们俩啊~都是俊俏书生不分伯仲。我呀就瞧着,你们两位妹妹,将来生了小的。那两小的在斗,看看能不能分出胜负。”这话说的,黛玉,宝钗两人瞬间闭了口羞的各自归坐。
  元春是比较规矩的,也就看着姐妹们乐。她向来不想争什么,看着自家二妹妹,三妹妹也到了嫁娶年龄。也不知道她们心儿怎么想?四妹妹倒可以缓一缓。毕竟贾府没了,作为长姐她的话语权最大。
  王熙凤和李紈毕竟只是嫂子。
  这边湘云,宝琴几个浑不在意似的,叽叽喳喳指着下面表演道:”这些跳舞的女子,是哪处请来的呢?。”那个问:“这戏怎么又不同往年府里看的。”
  而楼下也有口气大的商贾笑道:“这跳舞唱曲的美人倒是不错,娶回去当七房姨太太。就当讨个彩头添添喜。”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让众人很是不爽。
  到了正午,李瑾命薛蟠去让酒楼掌柜摆膳,撤走这些商人桌前的冷食。饭毕后,募捐大会也就正式开始,店小二们挨着收拾了残局,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台上四个大箱子,和黑牌上。慢慢的人群开始沸腾起来。
  李瑾走到台中,拿着一张草稿又是一番说的感动天地,什么为了穷苦学子。为了天下商人,为了国家发展,响应陛下新政。诸位都是出了力量的大雍好人叻。饶是说的声泪俱下一般,这些商人也只是稍微动容。当然只是感动身为商人的自己感触而动容,并没为什么穷苦子弟之类伤感。
  没有实际利益,在感动也别想他们掏钱。
  于是李瑾说到关键地步,在场商人顿时兴奋起来,只见他缓缓念道:“今日募捐,各位将自己的募捐数量写在纸条上。然后投入箱子中,皆时本王会统计第一名和前十名,还有上了黑牌商人的名单。不会公布你们募捐数目,但是会将排名先后昭告天下,贴在京城告示上,并且为你们登报子。”
  顿了顿笑道:“至于第一名,嘉奖是什么本王不能说。到时候会有陛下亲下圣旨。”
  “哗~~~”
  众人震惊了,圣上下旨,那不是赐婚还是什么?看来第一名真的是忠亲王纳妃为奖励。商人们心头一动,最有竞争力的几家,就是为了这重头戏来的。改门换户就在今日一战,砸钱。看谁砸了第一名,今后就是飞黄腾达,挤身皇亲国戚。
  捐!恨不得把自己捐了。
  这可是所有商人的梦想,脱离贱户和皇亲国戚的排面。
  看着这群商人红着眼,死死盯着募捐箱。李瑾也是兴奋的,这一箭双雕,不但帮陛下办了事省了银子,自己还能偷吃点。还能解决和茜香国结亲,合作之事。当然重要的是改革,新书院,新教学。将来第一批孩子都是新生力。
  李瑾拍拍手,微笑道:“诸位现在可以开始填写数目了,然后依次序放进箱子。”他心里冷笑道,这内定人已经选了,你们自个儿慢慢争去吧。
  这血肯定是要出的,但大多数商人比不过那几个大头,只能把目标放在能上黑牌的二十万两数目上。当然因为黑牌也会昭告天下,虽说募捐多少同行和百姓不知道。但排名是清晰的,这可是会公布天下的,没准陛下会过目,募捐少了这多丢面子。
  于是小商人们陷入了难题。
  一时间,酒楼里就安静许多,看着这场景李瑾等人,不由得一笑。
  最先打头阵的是一些不上不下的小中型商人,将纸条死死捏在手中。投入箱子后,反而松了一口气,几个超级富商则是为了争第一而迟迟不敢下手。一直揣测对方身家,算计其他几家会捐多少。
  酒楼里已经募捐完的商人,开始纷纷道贺。其中两个同乡死对头笑道:“徐老,恭喜恭喜啊~~今儿捐了多少。”
  “客气,客气,我们徐家哪里比的你们苏家,咱们又不争抢第一,不过是略表心意,也就三十万两而已。”
  那人一听三十万,脸上笑着,心里啐道:我信你个鬼,你这死撮鸟。又一边暗想,这老东西肯定募捐了五十万两,自己捐的三十万肯定比不过他,于是笑道:”徐老谦虚了不是,我们苏家募捐了二十万,比不得,比不得啊。”于是乘着徐家人转身,看别个人时,苏家连忙带着小子又去写了一张纸条,在添了个二十万两让面生的小子投入募捐箱子。
  “狗王八,真贼。”那徐家商人早留意着死对头,忙吩咐自家小子来:“去,再给大爷添二十万两。输给谁,也不能输给苏老三,否则将来压咱们一头,他儿子去书院,岂不是比我儿子高一头了,去~~~回来回来,在写三十万。”
  “老爷~~~这会不会多了。”
  “在废话,老爷把你投进去。”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的明争暗斗。


第226章 夏家出个王妃、邢父卖女
  “这就是你所谓的募捐?”大雍帝拿着捐款清单,不由得惊叹。足足筹集了二千万余两。往年筹集军饷,若是能这般有效率。
  “这是用了什么法子让他们舍得割血?”皇帝放下清单,显然很是满意他的办事能力。
  由于养心殿除了几个老太监也没旁个人。李谨行了礼,便站在边儿笑嘻嘻回:“臣也没使什么法子,不过借用陛下的威名,使了他们点好处罢了。”
  皇帝龙颜大开,不禁笑骂道:“好哇、好哇、你倒会拿朕允他们好处。你这先斩后奏,可谓是学你父王之风,更甚于蓝。说说罢,给了这群商贾什么好处。”这倒不实为法子,以后有什么灾情也可借鉴使去。
  “陛下您看,臣将募捐数额最多的前十位分别划了出来。不过是借他们的银子,让他们家子弟能进学罢了。再者学院门前立功德碑、也让他们能名留青史罢。一块大碑上面几十个人名,谁又认真记得?”
  皇帝眸了他一眼,微蹙眉头:“朕听了你的开放商贸,原就是想着提高商人地位。来验证你所谓的经济发展和他们分不开,你倒好。原就是他们应得,你却先让他们出血在拿这好处。”
  李谨得意扬扬摊手道:“陛下,这相互利用有什么不好呢?银子没了他们还能钻,这名声和地位提高,可不是随时有机会的。若不是陛下圣明,为民为国的。这趟子好事,怕是再过百年,他们也遇不上这巧宗。”
  “哈哈哈,你就会拍马屁。行了,你这第一名募捐…夏家?哪个夏家,如何赏赐?”皇帝指着名单上头名人。
  “巧了,陛下这是内务府自个儿人哩,他家原本就是皇商。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供奉。替陛下分忧出力,那更该竭尽所能,略表心意。这第一名拿的好,拿的合理。”
  李谨一边振振有词,一边笑道:“臣也见过这夏家女儿生的极好。性格也开朗,向来嫁去海外必定是最合适的。那茜香国本就开放,喜欢豪迈女子。
  这不是天意吗,夏家有这等子造化,祖宗上下那是冒青烟儿的谢陛下。不如就赐个郡主,以表这次为国出力嘉奖。”
  皇帝狐疑看了他一眼,“既是如此,你就好风送到门,给他们家宣旨赐婚吧。”
  却说李谨一路风风火火,带着一应的太监。抬着皇帝送的赐婚礼,占了一条街道。大架势就往夏家赶往,街道看热闹的纷纷羡慕,议论起来。
  “得了,这可真是圣上来赐婚了。”
  “这夏家到底募捐了多少?我周家竟输了也,可恨可气可叹可羡煞也。”
  这日,距离募捐过了三天。夏金桂在家左等右等。夏母回来时便说:“我的儿,好消息。京城公告放榜单了,咱家头一名。”
  “赏,该赏。”夏金桂一听,着命丫鬟们将夏府张灯结彩。又赏赐一回不在话下,一时府里上下开了两回宴席。
  这个丫鬟道喜:“恭喜咱家大小姐,要成娘娘了。”
  那个小厮连忙跪下磕头:“给娘娘请安了。”
  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了不得奶奶,小姐。咱们门外来了一大堆人马,太监。”
  夏母起身焦急问:“可看清楚了?”
  小厮不敢谎报,只得又溜出去看个仔细。笑得合不拢嘴进来拜喜,“回奶奶,小姐。柱儿这回瞧清楚了,后面抬了好多红艳艳,金闪闪的物儿呢。像是成婚用的,前头儿骑马的,小的有幸见过一回,那扮相样貌,就是忠亲王。”
  夏母和金桂听了,满面欢喜边走边王外迎:“快~快……”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至正厅去跪礼不在话下。
  “王爷一路辛苦了,草民家里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夏母见了李谨,笑得脸儿也生花。
  夏金桂跪在前面,作笑吟吟脸儿低头只拿眼神,娇羞看他。
  李谨虚扶两人起身,让太监们退到身后。又有丫鬟端来凳子,只见王爷手里捏着明黄绸子一物,夏家方知这是圣旨。
  “起来说话吧,恭喜夏夫人,夏小姐了。”
  李谨起身,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京城夏家,惯有春秋陶朱公风采。乃善本之家,为国为民尽心。今有一女年十八,才貌双全,恭谨端敏,朕与皇后躬闻之甚悦。特封为佳怡郡主,赐予茜香国七皇子,允其成婚。”
  “什么?”夏家桂一愣,抬头看向李谨颤声道:“王爷……”
  李谨严肃道:“佳怡郡主,这可是正妃。茜香国皇子为人喜好中原文化,与郡主郎才女貌必是一段佳话。本王在这里先祝贺王妹了。”将圣旨往前一递,夏母这才反应过来忙上前接了,磕头:“民妇谢陛下隆恩。”
  李谨背身道:“陛下念及你们夏家功劳,这才赐了婚。虽说远在他乡,茜香国也允了,每三年王妃能回家探亲一次。”又命太监们把婚礼用的抬进来。
  原本心灰意冷的夏金桂,见了凤冠一应皇家用的。似有死灰复燃的意思。等李谨走了,夏母这才身子一软抱着女儿嚎哭起来,“我的儿,嫁那么远。一年见不得一面,倒不如要了我的命罢。”
  夏金桂红着眼,哄她道:“妈妈不必伤心,女儿无论在哪都不会亏了自己的,妈妈只管放心。”说着,打开赐下来的箱子,礼服命人仔细衬起来试穿。
  又叮咛夏母道:“若是妈妈念我了,不如跟我一道去了茜香国。”至于夏家如何,且不必多说他们。
  等李谨累了一天回王府时,早有紫鹃前来回禀:“王爷,邢夫人的哥哥,来咱们府上说是有要事找爷。王妃已经命她们俩,在偏殿坐下。”
  原来这邢岫烟父母不济事,在老家穷困潦倒,靠租房子四处过活。前儿几年又把积蓄花销没了底,欠了一屁股债。
  将家里翻了底朝天,才想起一封黄纸来,不由得大喜。
  原道这黄纸,是当初贾赦在牢狱中画的押。说是把二姑娘迎春,和自己的侄女儿一并给了李谨当小老婆去。
  眼见女儿也在王府做客,王爷也没有收的意思,这两老便急眼了。眼见这泼天富贵,就在自己嘴边,硬是没的吃。这女儿又是这般人品,不曾说过半句,于是将计就计,说是来京中看邢岫烟和迎春。实则来逼婚的。


第227章 哥哥好福气
  “知道了,本王先去沐浴更衣。”随便说了几句,便让紫鹃、晴雯前来伺候。
  这提及邢岫烟,李谨才想起迎春不小了,也该早日安了她的心。
  沐浴室内传来晴雯嬉笑打闹的声音,紫鹃羞恼着嗔道:“你别闹,泼了我一身的水,你倒干净。”
  李谨一面享受着两丫鬟服侍,一边听她们嬉闹。也顺便从口中得知府里平日的小消遣乐乐。
  晴雯道:“这些日子我跟在平姐姐身边伺候。倒不说别个儿,爷可知道姐姐肚子里的小公子可顽皮哩。晚上闹着不睡,就在肚里头翻跟头似的,可有趣。”
  紫鹃打趣道:“你跟爷最早,既是有趣也没见你争气。”
  晴雯气的两腮鼓鼓,那能怪她嘛!不由得在李谨脑勺后面,狠狠用眼神挖了几下。雪腮绯红,心里嘀咕:那时候还不是爷说我小,不让我孕。
  于是笑着替李谨捏背道:“爷,晴雯年满十六了。”
  李谨一愣,故意笑道:“哦,晴雯今年也十六了啊,怎么了。”
  这种话怎么好提。
  “没什么嘛,既然爷不知道,那就不说嘛。”紫鹃笑吟吟看她一眼,两人又羞红着脸,给李谨擦干身子。换了一身在家穿的衣裳,这才往偏殿走了去。
  刚走了个弯,就见香菱横冲直撞跑了来。
  香菱很就乖巧,倒不怕李谨了,只是性格还是那般唯唯若若。低眉顺眼,含羞道:“爷,没撞疼你吧?”
  晴雯道:“你怎么还是马马虎虎呢,仔细摔伤脚。”
  李谨大笑,“爷还能被你撞疼?你不被我撞飞出去就是万幸的事。怎的?急急忙忙,赶哪儿去。”
  香菱捧着几本书,抿嘴笑道:“这几日同妙玉姐姐她们在栊翠庵商量诗社。我有几处不懂,正拿去请教。”
  李谨一边走,一边奚落道:“这么久了,这丫头还是痴迷这些个。赶明儿,给她屋子里弄个书架子,都搬些去吧。”香菱这边喜的,福礼又一路小跑着赶去。
  平儿一面扶着肚子走来,挑眉指责道:“我这些日子没空教训这些小蹄子,赶明儿生了这祖宗。可叫我逮着她们好来,越发没了样子呢。”嘴里说着王府小丫鬟,眼睛却看着晴雯。
  晴雯放开李谨的胳膊,跳脚就过去扶着平儿央求道:“好姐姐,你最好了。怎么可能寻我们的错。”
  平儿捏了捏晴雯的脸,“就你爱犯错,我可没说旁人。”紫鹃在一面偷笑,李谨赶忙过去问:“还有几日就要生产了,便不要走动了。晴雯,扶平儿回去歇着。”平儿闷的慌,说不过他也就去了。
  等到了大厅,便见了一对中年夫妇。衣裳虽不华丽,却是打扮的整齐干净。见了李谨,忙上前行礼:“草民邢忠见过王爷,这是贱内。”旁边一妇人,笑了笑。
  李谨转身先去和黛玉说话,随意道:“既是邢妹妹的亲人,就坐着说话吧。”
  除去黛玉,其他姑娘们都在栊翠庵。李谨悄声问:“玉儿怎么不叫二姑娘和岫烟过来?”
  黛玉在他耳根上拧了拧,拿帕子掩嘴笑道:“我一早儿就说去请了岫烟,和二姐姐来。偏他们说不让,连自个女儿也不着急见,却等着王爷,你说有什么事儿呢?”两眼睛,盯的李谨心里突突的跳。
  李谨笑道:“没准,人家真有事儿找本王?怎么也算二姐姐的舅舅,该帮还是帮一帮,再说玉儿不是挺喜欢岫烟妹妹?”
  黛玉抿嘴笑道,“是哥哥喜欢吧?”不拿正眼瞧他,又和旁边的几个丫鬟悄声说了几句。
  “咳…”李谨坐正了身子,这才问邢忠夫妻:“不知二位,找本王可有什么事儿?”
  邢忠含笑着,躬身递上一张黄纸来,似宝贝般捧着道:“我那女儿生的也是水葱般儿的人。打小就是孝顺的姑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姑舅既然当初……便是王爷的人。”小心翼翼说着话,看向黛玉。
  林黛玉只笑笑,端了茶呷了一口将头偏在李谨身边。他也不避讳直接给了黛玉细瞧说:“玉儿,这可真不是本王有意,实在当初赦老爷硬要拿两个姑娘…”
  黛玉哼了一声,笑道:“谁要你解释了?大舅舅是怎样的人,犯不着你来提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