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
刘辨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好像还真是这样的。”
军师联盟继续道:“现在回到农业上,从目前南阳的现状来看,虽然是水稻、小麦并存,但因为南阳发达的水系灌溉条件,水稻强于小麦。”
“宛城孔家已经是必死无疑,邓辉、阴琼等人,已经宣判了死刑,辩爷将其资产收归国有后,再将一些无主的地收回来,目前大都集中在宛城附近。”
“根据专家的测算……”
军师联盟顿顿,旋即朗声道:“辩爷即便登基称帝,真正在你手上控制的区域,也不过是以宛城核心,方圆一百三十里的范围,此外还有孔家在其余县城的零星地域。”
“至于往南,就是新野邓家、阴家的地盘,绝大多数人口、土地,都在他们手里控制着,而越是往南,水系灌溉条件越好,收成同样越好。”
呃……
刘辨尴尬不已,唇角不时抽搐。
他自然明白,这意味着自己要以有限的空间,彻底摆脱对世家的依赖。
不得不承认。
以目前大汉的生产力而言,实在是有些困难。
甚至应该这么说,如果不提高粮产,压根就不可能办到。
虽然,世家同样会向皇帝缴税,但却会以各种手段,来逃税、漏税,甚至干脆靠隐户等方式,压根不纳税。
而这诺大的朝廷,若是没有财政税收支撑着,压根就不可能运转得起来,这是弘农王需要依赖世家的主要原因,至于其余原因,暂且不提。
毕竟……
财政若是难以独立,政……治、军事就更别提了,必然会受掣肘,因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就在别人手里攥着,日子怎么可能好过?
这帮世家若是老实安分还自罢了,可如果阳奉阴违,背地里使坏,新朝的发展必然不会那么顺利,又何谈中兴汉室,再造乾坤呢?
扯淡!
全都是扯淡!
刘辨深吸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老师,以咱们目前的条件,能打破世家对于土地的垄断,将其收归国有吗?”
“放心。”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地道:“专家已经在规划行动步骤,这目前的第一步,便是合理有效的利用手中资源,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有军队在,南阳士族是绝对蹦跶不起来的,只要辩爷能按照专家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将资源收归国有,应该不成问题。”
刘辨吃了定心丸,缓缓点头:“好!我始终相信专家,咱们开始吧。”
军师联盟恩了一声,直奔主题道:“按照专家对于孔家冶铸作坊的分析,靠近矿区的偏重于炼铁,设在县城及县城附近的,则更重铸造。”
“只有一处!”
军师联盟强调道:“处于伏牛山脉下,雉县靠北的冶铸作坊,乃是靠近矿区,同时兼顾炼铁、铸造的作坊。”
“而这里,正是现代社会瓦房庄冶铁遗址,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号的,从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情况看,它能保存下来,的确有是原因的。”
“咱们改良铸造工艺,便要从这里着手!”
军师联盟顺势转移到钢铁事业上来:“究其原因两点,其一,是因为其比较隐秘,不容易导致技术泄露;其二,是因为工艺齐全,不必来回折腾。”
“专家已经为辩爷准备好了冶铁工艺的革新,会对目前的冶铁高炉、鼓风设备、耐火材料、畜力转水力、淬火、燃料等多方面革新。”
“只有把钢铁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咱们才能生产出,高筒转车上的关键零部件,那便是核心轴承。”
“只要掌握了这项技术,即便世家豪族按照高筒转车的模样,打造出了一模一样的东西,核心轴承若是不合格,同样转不了三天,就得废!”
“而解决粮食产量低的现状,按照专家的步骤,首先要搞定硬件设施问题,比如农具、灌溉、水田面积不足、没有化肥等等。”
“……”
巴拉巴拉。
军师联盟说了一大堆,最终总结道:“总之,咱们是要以钢铁事业为主,然后带动技术革新,从而碾压整个时代,以此逼迫世家豪族向辩爷妥协。”
“好!”
刘辨胸中的战意,已经被点燃:“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军师联盟准备工作完成:“现在开始。”
“好,你说,我记录。”
“以白河、湍河、唐河为中心,划分为农业耕种区;”
“山区则以冶铸作坊为核心,划分为钢铁冶铸区;”
“武关道为军事防御区;”
“……”
“在郦县附近,划出战马饲养区;”
“……”
“在博望附近,规划畜牧养殖区;”
“……”
军师联盟一边叙述,一边给出解释,且分门别类,做好相应记号。
毕竟,这些内容是未来几年,刘辨的主要事情,而且仅仅只是个框架而已。
在将大框架组建好以后,军师联盟才会进行细化的提升。
比如,如何提升钢铁铸造水平;如何打造高筒转车、汲水翻车;如何处理挖掘出来的煤,以求达到合格的标准等。
足足记录了三个时辰。
此刻。
已然是晌午过后。
刘辨仍在不断记录内容时。
“殿下。”
偏殿外,响起一声呼唤。
刘辨甚至懒得抬头,便开口道:“何事?”
朱彤拱手抱拳:“军师荀彧来了,说有事求见。”
“文若?”
刘辨皱着眉:“让他进来吧。”
朱彤颔首:“喏。”
旋即。
躬身离开。
刘辨简单收拾一番。
不多时,便听到吱呀一声响。
荀彧从外面转入,趋步上前,欠身拱手:“殿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可是邓家、阴家有异样?”
荀彧摇了摇头:“没有,这两家正如殿下所预料,没有理会邓辉、阴琼,或许已然决定,将这两个败类舍弃了吧?”
刘辨没有动邓芝的兵权,就是在暗示邓家,自己不会大动干戈,尔等自己要识趣才行,果不其然,邓家非常上道儿。
不过……
这个阴家倒是稍微有些意外。
毕竟,阴琼与其家主阴禄之间的关系还不错,当初阴禄对于阴琼非常照顾,甚至想要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只可惜这小子不争气。
“没想到。”
刘辨长出口气,轻声道:“阴家居然这么快,也跟着闭门谢客了,想来南阳的其余士族,应该会齐齐效仿吧?”
荀彧极其肯定地点点头:“没错!冯家、李家已经在效仿,尤其文台率领的兵马,进入南阳地界以后,便彻底与那些不肖子孙,断了联系。”
呼—
长出了口气。
虽然此役刘辨大获全胜,但他却没有太大的喜悦感。
毕竟,这些世家豪族如果不上头,他没有更好的理由去搞他们,总不能同样的罪名,却因为身份、地位不同,便区分对待吧?
这绝非刘辨的行事原则!
而由此导致,刘辨牵扯的面儿便没那么广了,手里能获取的资源,便也仅仅只局限于,孔家全部、冯家、李家、邓家等一小部分。
呵呵!
还不够刘辨塞牙缝的。
刘辨不由好奇,抬眸望向荀彧:“那不知文若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荀彧一揖,神色悠悠:“殿下,长安汉庭那边,已经给袁术下诏,擢其为豫州牧,黜李旻颍川太守,除刘宠陈王,改陈为陈郡,同时命纪灵、张勋为颍川、陈郡郡守。”
“想来……”
荀彧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颍川不久,必将迎来一次大战!根据可靠情报,袁术此前以豫州刺史的身份,派人巡视颍川各县,想来正是为此时。”
“放心吧。”
刘辨却是自信满满:“文若,你信不信,最多两日,这帮人的首级,要么送回南阳宛城,要么直接送往汝南平舆。”
“孟德一定有预防。”
言至于此,刘辨双目炯炯,精芒大放:“这一点,你可以安心。”
但是,荀彧却依旧是眉头紧锁:“殿下,彧丝毫不担心曹操的能力如何,只是长安朝廷那边,提拔他为少府,命令是同时下达的。”
“这……”
刘辨非常清楚。
荀彧是在担心曹操的忠诚。
仔细想想,荀彧会有此种想法,倒也是极其正常的。
毕竟,曹操方才投靠没多久,远远不如自家人更加靠谱。
弘农王将如此重要的岗位交给曹操,实际上所承担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
刘辨却是浑不在意,讪笑一声,注意力全都在董卓身上:“没想到,董卓这诏书下得有点水准,居然冲孟德也下手了。”
“殿下。”
荀彧知道刘辨相信曹操,但还是一揖作礼:“属下以为,您还是派孙坚驰援一下曹操,一来增强其应对能力,二来对曹操同样可防范。”
刘辨再次摆手打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文若放心,孤与孟德神交已久,他必然不会辜负孤的一片心意。”
“这……”
荀彧无奈,叹口气:“好吧。”
刘辨继续问道:“可还有别的事情吗?”
荀彧轻声道:“这是前两道诏书,还有第三道诏书。”
“哦?”
刘辨好奇,却是哂然一笑:“董卓还真是不省心呐,他的第三道诏书,可是针对南阳?”
荀彧飞快点了点头:“没错!他擢刘表为荆州牧,同时命襄阳人蔡瑁为南阳郡守,意图让刘表派人进攻南阳。”
刘辨神色依旧淡定,彷佛早有预料一般:“那刘表可愿蹚这趟浑水?”
荀彧深吸口气:“暂时还没有动静。”
“可惜啊!”
刘辨轻声道:“如果刘表能有点动静,孤倒是可以趁势杀入荆州,亦或者借刘表之手,让南阳士族更加心服。”
“殿下。”
荀彧最终试探性地道:“您当真不准备以此法反击吗?至少对于汉室的忠臣,应该有些安抚,比如幽州的刘虞,荆州的刘表倒也不错。”
刘辨摆了摆手:“咱们拉拢,董卓拉拢更盛,人家可以不计成本的跟你拼,咱们是绝对拼不过的,与其两败俱伤,不如由他去搞,伤亡兴许还能小些。”
呼—
荀彧似乎早料到刘辨会是这种反应。
他干脆也不再藏着掖着,从怀中摸出一封帛书,递上前去:“殿下,此乃彧拟定的新朝官职名单,还请殿下过目。”
刘辨接过帛书,展开浏览:“太常丞史子眇;廷尉徐璆;太医令王宣……食监王易;郎中令刘宠;宗正刘虞;”
“平北将军张辽;平南将军孙坚;奋武将军曹操……”
“荡寇校尉邓芝……”
“……”
刘辨粗粗扫过一眼,皱了皱眉:“文若,怎么没有你与志才、奉孝的官职?”
荀彧倒也没有遮掩:“殿下,您这不是为难属下吗?他们全都是我举荐的,自然不能由我拟定官职,属下这是为了避嫌。”
“心眼可真多!”
刘辨随口喃喃一句,佯作观看官职表,实则在心中暗问:“老师,我能直接提拔荀彧为尚书令、戏志才为尚书仆射吗?”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地道:“当然可以!这两个位置,原本便是给他俩留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他们想要管事儿,还真得是这俩职务。”
“恩。”
刘辨心念一动,旋即朗声道:“文若,你来做尚书令,志才暂时做你的副官,尚书仆射,等以后有机会,再行调动。”
“至于奉孝……”
刘辨是实在没有找到合适他的官职,因此便拉长音调,等军师联盟给出意见:“辩爷,这种事情暂时比较隐秘,因此没必要高调封官。”
“专家的意思,不妨就按照西汉的绣衣使者,来筹建这支队伍,这是一个类似于明朝锦衣卫的情报机构部门,非常适合郭嘉。”
刘辨了然于心,放下帛书:“至于奉孝,便按照绣衣使者的标准,来册封官职吧,至于其职权如何,等筹建以后,再行确定不迟。”
荀彧颔首:“喏,既如此,属下便……”
“别急。”
刘辨直接摆手打断,将其带到沙盘前:“文若,新朝即将建立,咱们必须要对接下来的事情,有一定的规划,这是孤今天的构想,现说与你听。”
荀彧瞥了眼沙盘,若非明白弘农王绝非凡俗,他是绝不会逗留片刻:“规划?是何规划?”
刘辨指着沙盘上宛县河流:“文若,即便咱们快速消灭了孔家,手中能掌控的土地资源,同样没有多少,估计是以宛县为核心,约莫方圆一百三十里的样子。”
“孤的意思,咱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必须要合理且科学的使用,而若要如此,必须做好规划。”
“你瞧这里……”
旋即。
刘辨抬手指向中间河流去:“这里是农耕区,咱们可以依照河流的优势,将高筒转车等水利设备用起来,使得水田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产量。”
“此外还有……”
“……”
“这里是钢铁冶铸区,咱们完全可以……”
“试点就选择在雉县北部,伏牛山脚下的孔家冶铸作坊……”
“……”
刘辨一边介绍,一边描述。
直说的荀彧是眼神放亮,不住点头称赞,颇有股大开眼界的既视感。
他似乎不太敢相信。
才回南阳一日而已,弘农王居然已经考虑到这种程度了。
不过……
他却是挥手打断:“殿下。”
刘辨轻声道:“怎么,可是哪里听不懂吗?”
荀彧摇了摇头,轻声道:“没有,属下只是觉得,如此周密且合理的规划,应该由志才一起过来听,毕竟他快要当上尚书仆射了。”
“哎呦—!”
刘辨一拍脑袋,略显遗憾地道:“你瞧孤这脑子,怎么偏偏把志才忘了呢?你速速派人传唤志才,咱们好生商议一下,接下来该如何走!”
荀彧欠身拱手:“喏!”
第255章 南北汉庭新格局下,世家大族的抉择!
颍川郡。
临颍。
曹军大营。
中军,大帐。
曹操背着手,站在沙盘面前,望着上方犬牙交错的势力对抗,思索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况,同时想着御敌的策略。
良久。
帘帐起,从帐外闯入大将曹仁,拱手抱拳道:“都尉,从阳翟传回消息,李旻已经派人把袁术的人全部诛杀,按照咱们的要求,将首级装车送过来了。”
“都尉。”
曹仁双眸中闪烁着异样的兴奋,试探性道:“如今弘农王即将登基,这份礼物如果送到南阳的话,弘农王必定会喜欢。”
即便是曹仁这样的行伍,同样认清楚了当前的局势,长安汉庭已经出手,南阳汉庭即将建立,这正是需要表忠心的时候。
如果,曹操可以把袁术派入颍川的刺奸首级,全部奉送到南阳,亦或者将相对重要者,奉送入南阳,意味着曹操舍弃了长安汉庭的优渥条件,选择了南阳汉庭。
如此一来,弘农王焉能不喜?
在曹仁来看,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表忠心机会!
可是……
曹操却是满不在意地摆摆手,直接拒绝道:“不必,咱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将这些首级奉还给袁术。”
“不管怎样……”
言至于此,曹操脸上绽出一抹阴鸷的淡笑:“在气势上绝不能输,袁术兵马虽众,但尽皆新招募之兵,没多少精锐,不值得一提。”
“啊?”
曹仁疑惑不解:“都尉,这大好的机会,您怎么能错过呢?”
曹操淡笑,抬眸望向曹仁:“子孝,你当真以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