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
如今的局势,已经跟历史上完全不同。
长安汉庭的一举一动,全都会令天下随之改变。
军师联盟必须掌握好动态,才能及时有效地掌控天下,提出建议对策。
“如今,袁术已经起兵,分两路进攻颍川。”
“一路是纪灵,主要进攻郾县,兵力约有一万人。”
“一路则是张勋,主要进攻新汲,兵力约有八千人。”
“……”
“虽然,目前曹都尉帐下只有一万余人,而且散落分布在各县,单论新汲、郾县的兵马,根本不足以跟袁术抗衡。”
“不过……”
荀彧思索片刻,轻声道:“我等一致认为,这不过是曹都尉刻意安排的假象,他既然敢把刺奸首级全数送回平舆,必然早有对策。”
“想来要不多久,颍川方向便会有捷报传来,这将是殿下登基时,最好的贺礼,更是有力地还击了董卓,扬我新朝的军威。”
刘辨从来没有怀疑过曹操:“恩,孤相信孟德一定可以办到!”
“哦对了。”
此刻,荀彧忽然想起了什么紧要的事情,赶忙放下汤匙,目光转向刘辨:“殿下,南阳士族基本上已经定型,是否可以宣布结案了?”
“早些将资源收回来,对于咱们接下来展开工作,有百益而无一害,何况殿下三日后,便要登基称帝,那时便不好大开杀戒了。”
刘辨点点头:“既然南阳士族决定断臂求生,那咱们也不必再等,传令徐璆结案吧,按照咱们事先商议好的。”
“殿下放心。”
荀彧欠身拱手道:“保证不会有问题。”
刘辨颔首:“你办事,孤放心。”
……
晌午。
烈日当头。
徐璆、虞翻带着兵马,来到了宛城邓家。
虞翻倒也没有浪费时间,直接引兵包围了邓家。
徐璆站在邓家门口,扯着嗓子,厉声喝道:“宛城邓氏,盘踞宛县多年,所犯之罪,罄竹难书,特罗列以下几点:”
“其一:襄助逆犯孔本战马四十二匹,依汉律,罪同谋反;”
“其二:自黄巾造反后,府中藏匿兵器……”
“……”
徐璆将邓家罪证,一条条一款款,罗列地非常清楚。
甚至,里面的每一条罪状,全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证据。
有些罪状,甚至不止有一个证据佐证,内容之全面,简直令人愕然。
四周的百姓尽皆愣怔,一个个露出骇然的神色:
“真是不敢相信,邓辉竟然如此无视朝廷法度。”
“孔本是他的女婿,邓辉当真是瞎眼了。”
“摊上这么个蠢货女婿,遭此大难,也是在所难免。”
“真不知道会不会牵连新野邓家。”
“应该会吧,毕竟是谋反。”
“恩,我也感觉是。”
“南阳变天喽!”
“……”
在围观百姓的唏嘘声中。
徐璆话音陡转,朗声宣布道:“但念及在讨董期间,邓家出粮一万石,颇有功绩,过程相对配合,免夷三族罪,只诛其一门。”
“众将士听令。”
徐璆阖上竹简书,朗声下令:“给我攻破邓家。”
众将士顿时山呼:“杀—!”
嗖!嗖!嗖!
一波密集的箭雨骤然升空,在空中汇集后,旋即冲着大门紧闭的邓家,宛如倾盆大雨般倾卸而下。
顷刻间,哀嚎声、嘶吼声、呐喊声,宛如惊雷般,在院内炸响,完美的交织在一起,彷佛一曲炼狱的颂歌,奏响于天地间。
仅仅两波箭雨后,院中声音骤降。
徐璆更懒得浪费时间,把手一招,下令冲锋。
众将士提刀破门,乌泱泱闯入,大开杀戒。
彷佛只是一瞬,宛城邓家已然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邓辉被杀!
直系上下四十余口人,全部授首。
至于其府中部曲,死亡近百人,仆从等死亡二十余人。
只有那些从一开始便放下兵器的人,才最终得以免除一死。
此外,能够活下来的,不过是些下人,亦或者佃户罢了,毫无威胁。
作为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徐璆,在斩草除根方面,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仅仅半个时辰,宛城邓家,尽皆屠灭。
徐璆立刻派人搜缴账目,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太守府中。
同时,留下部分官员,清点邓氏家族的财产。
阴家!
冯家!
李家!
……
凡是与此次截杀弘农王之事有牵扯的,尽皆被杀,毫无例外。
从曜日高悬的晌午,硬生生杀到了落日熔金的傍晚。
不过半日,宛城喋血,尸体堆成了小山,靠马车分批次运走,葬在城外山岗。
宛城百姓震动,议论纷纷:
“没想到,他们居然敢截杀弘农王。”
“什么弘农王?过俩天就要登基称帝了呢。”
“我可听说,这传国玉玺是上天授予弘农王的。”
“啊?这岂不是说,他们在截杀皇帝?”
“可不是嘛!弘农王没有夷三族,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照你这样说,好像还真是的,孔家不就夷三族了嘛!”
“真没想到,孔家居然会造反!”
“……”
第257章 世家子弟齐聚宛城,司马懿不屑于此?
新野,邓家。
书房中。
邓勋难得清净,正捧卷读书。
可是……
即便没有人打扰,他这颗心同样难以平静。
邓家的大门虽然关闭了,可这心门却仍然敞开,任由呼啸的狂风吹打进来。
放下书卷。
邓勋站起身来,背着手,左右来回踱步,不时望向外方,似乎正在等人。
“家主—!”
没一会儿,屋外响起个熟悉的声音。
是邓同。
邓勋一下子判断出来。
他急忙抬眸望去。
果然。
邓同急匆匆闯入房间,脸上带着一丝惊喜,稍稍安抚了邓勋的心。
不等对方行礼,邓勋赶忙摆手打断,当即询问:“贤侄不必多礼,有何事直言即可。”
邓同点点头,朗声回答:“宛城方向传回消息,邓辉、阴琼等人只诛一门,绝不连坐,家主,您可以放心了。”
呼—
邓勋长出了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没有连坐就好,没有就好啊!”
邓同这才拱手抱拳,行了一礼,面带微笑道:“家主,小侄以为,弘农王既然给南阳士族脸面,没有连坐,那么应该不会影响到咱们邓家前途。”
“恩。”
邓勋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自己同样返回主位坐下:“芝儿在信中曾多次提到,弘农王功过分明,治军严谨。”
“此事既然已经结束,想来应该不会牵扯到邓氏全族,咱们此前的计划,该施行,还是要施行的。”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小侄正有此意!而且,近来南阳宛城中,多了很多外方住店旅客,其中不少是各大世家豪族。”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
邓同本已舒缓的神色中,闪出淡淡的忧愁:“必然是盯上了新朝这块肥肉,想要趁其初建缺少官员时,赶来分一杯羹,占据一席之地。”
“哦?”
邓勋眉头紧皱:“来得这么快吗?”
邓同颔首:“恩,咱们家的鸿宾楼中,便有并州王氏的子弟,听说是长安汉庭司徒王允之子王景,还有其兄之子王晨、王凌。”
“此外……”
邓同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全数告知家主:“在阴家的酒肆中,还有来自汝南陈郡的袁氏子弟,听说乃是前司徒袁滂之子袁涣。”
“还有在冯家酒肆中住着的,来自颍川钟家的钟繇;”
“有来自河东卫家的卫觊;”
“……”
巴拉巴拉。
邓同张嘴便是七、八个世家豪族,说到最后,竟长出了口气:“家主,这些还是小侄打听到的,若是加上没有打听到的,恐怕会更多。”
“而且从目前住店的世家豪族判断,弘农王即将登基称帝的消息,应该仅仅只传播到了司隶、关中、荆襄、汝颖等地。”
“或许……”
邓同皱眉思索,猜测道:“此刻仍有闻讯赶来的世家子弟,想要分一杯羹,只是咱们还不清楚罢了。”
邓勋点头表示赞同,捻须言道:“贤侄所言甚是,一定是这样的!弘农王本就是先帝嫡长子,而且是正常上位,乃汉室正统皇帝。”
“如今,他又三战三捷,大败董卓而不乘胜追击,如此雄心壮志,我等可知,其余世家又岂能不知,他们绝不会放过此次机会。”
呼—
吐口气。
邓勋眉头紧锁:“南阳汉庭是个大熔炉,咱们邓氏想要独占鳌头,恐怕没那么容易。”
邓同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而且,小侄听闻,荀彧、戏贤、枣祗已经搬到皇帝行宫暂住,听说是为了避嫌,甚至连颍川好友,都不曾见到。”
“哦?”
邓勋更显惊诧:“竟有此事?”
邓同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恩,确有此事!而且,小侄打探到消息,弘农王已经写好了《求贤令》,只待登基称帝后,便要颁布实施。”
邓勋微怔:“你确定是《求贤令》,而非《举贤令》?”
虽然,这两种诏令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义却是相去甚远。
大汉采取的是察举制,以察举为主要手段,而这个求字便不同了,它的意义更加广泛,代表着弘农王求贤的手段,将不会局限于察举!
其实,仔细想想,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样做,毫无疑问,让邓家、阴家等南阳士族的优势大打折扣。
尤其是邓家,更是如此。
毕竟,邓芝如今已然是校尉,弘农王若是登基称帝,必然可以更进一步,有他在朝中,自然可以多加关照邓氏的晚生后辈。
但现在好了。
弘农王此令若是颁布,全体赶来求官的世家子弟,必定会是一视同仁,届时邓家子弟能否入朝为官,便另当别论了。
毕竟,邓勋对邓家的底蕴了如指掌,他们以军功起家,虽然经历过经学化、外戚化,但论经学的水平,当真难以与汝颖这帮世家子弟相提并论。
弘农王这份《求贤令》的背后,极有可能是要防止新朝被南阳士族绑架,他要尽可能的稀释各方力量,以保证绝对的皇权。
嘶—!
一念至此,邓勋心中巨震。
弘农王明明只是个15岁的孩子,可这心思居然深沉到了这种地步。
甚至,邓同能够打探到这则消息,恐怕也是弘农王故意放出来,以安各大士族子弟之心,为将来的选官提前做准备。
“没错!”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的确是《求贤令》,而非《举贤令》。”
邓勋闻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好一个弘农王,当真好手段呐。”
邓同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深意:“家主,不管怎样,有芝儿在新朝中,咱们邓家总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至于庙堂如何,邓家不是没有机会。”
邓勋缓缓点头,因此越加感慨弘农王的手段。
他会竭尽全力打压世族,平衡诸多力量,但却不会让你半点希望没有,这种方寸的把握,简直是老辣之极。
“此事便由你来负责吧。”
邓勋甚至懒得再管这些事情,只是稍加叮嘱两句:“虽然希望渺茫,但还是要竭尽全力,如今天下人都在盯着新朝,再没有比这更公平的机会了。”
邓同欠身拱手:“喏。”
……
宛城。
喧嚣的街道,车水马龙。
在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支车队缓缓从窗前驶过。
街道旁的酒肆三楼,靠窗的位置,正有两个高冠博带的年轻人并排而列。
这二人的相貌,至少八分相似,只是在个头上,稍有出入。
“已经是第六批竹简了。”
个头稍微大些的男子,捻须淡笑道:“二弟,你猜得没错,弘农王选官一定会是大范围的考核,从中择选优秀人才。”
“兄长。”
个头稍次的男孩,抬头笑了笑:“这可是你的强项啊,十二岁那年便被任命为童子郎,如今学问更深,一定可以拔得头筹。”
大汉通过举孝廉途径想要踏上仕途,需要考核他们对于经学的掌握程度,其中较为年幼者会被任命为童子郎。
“父亲这回可以放心了。”
男孩会心地笑着,脸上遮掩不住的喜悦:“咱们河内司马家在新朝,必可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如何,皆胜券在握。”
没错。
窗前的这二人来自河内温县司马家。
个头稍大者,乃是长兄司马朗;
稍次者,乃是二弟司马懿。
“你小子……”
司马朗瞥了眼弟弟,轻声道:“可别跟我耍心眼啊,父亲说了,让咱们俩一起来,你虽只有十二岁,但却比兄长当年还要强,必可通过考核。”
可是……
司马懿却是摇了摇头:“兄长,小弟尚且年幼,还需要多多学习,这次就不跟着参合了,你好生准备,只要你进入新朝,父亲便不会怪罪于我。”
司马朗皱着眉,略显生气地道:“既然已经来了,为何不试试呢?你不也常说,弘农王绝非凡俗,未必会败给长安汉庭吗?”
“弘农王的确很厉害。”
司马懿毫无半点犹疑地点点头:“不过,小弟今年才十二岁,还不着急入仕,再好生学习三年五载,等形势更加明朗些,再出仕不迟。”
“你呀……”
司马朗实在拿自己的弟弟没有办法:“总是如此任性。”
司马懿淡笑,望着马车转入太守府中后,便回身坐下:“兄长,如今的时机固然极好,但想要真正站在顶峰,非得是饱学之士不可。”
“小弟还想多学习两年,等真正感觉自己学有所成时,再出仕不迟,届时有兄长您在,小弟还愁没有门路吗?”
司马朗呷口茶:“我知你自有主见,再怎么劝,也不过是浪费口舌,你愿意多学习,这没什么坏处,兄长支持你。”
司马懿忙不迭一揖,面带微笑:“多谢兄长。”
司马朗急忙摆手打断:“你可别谢我,父亲那里,我断然不会帮你,你还是自求多福吧。”
司马懿嘿嘿笑道:“放心吧,父亲此举只为新朝有我司马家的人,不在乎是你,还是我,只要你能入朝为官,我去不去,无关紧要。”
“不过……”
司马懿身子略微凑到跟前,饶有兴致地道:“兄长,听说阿姐的夫君戏贤,如今可是颍川荀彧的助手,你们将来同殿为臣,这脸面上会不会难堪呢?”
“戏贤啊?”
司马朗自然明白这个小子。
他捏着颌下一缕胡须,饶有兴致地道:“实不相瞒,当年兄长还是挺看好此人的,虽然出身贫寒,但生性聪颖,刻苦努力,阿妹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至于会不会难堪?”
司马朗缓缓摇头,轻声道:“反正我是不会,倒是戏贤他,生性好强,从不服输,极有可能会因为当初的事情,对兄长我刻意打压。”
“所以二弟……”
“打住!”
不等司马朗继续说下去,司马懿摆手打断:“兄长,你多虑了,戏贤的确生性好强,但与你可没多大关系,充其量是对父亲有怨恨。”
“你可别把我牵扯进去,我意已决,便不会更改,至于你在新朝如何,那是你自己的事,我也懒得再言。”
司马朗缓缓摇头:“你呀,可真是个倔脾气。”
司马懿不以为意地哼一声:“莫非兄长现在才知道?”
“行了。”
司马朗吐口气,起身道:“走吧,咱们出去逛逛,听说有不少世家子弟在,跟他们打个招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