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军师联盟 >

第178章

大军师联盟-第178章

小说: 大军师联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或许就会让某些历史上有名的人才埋没,刘辨如此这般安排,也是为了尽可能让他们脱颖而出,为朝廷效力。
  戏贤赶忙作揖,铭记于心:“陛下放心,交给微臣便是。”
  刘辨提醒道:“志才,知道朕为何让你负责考课取士吗?”
  戏贤深吸口气,试着猜测道:“或许,是因为微臣乃是寒门出身,更明白寒门学子对于此次机会的渴望。”
  “没错。”
  刘辨极其肯定地点点头:“正是因为如此!朕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是为了给天下寒门学子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新朝同样有其效命的机会。”
  “不过……”
  言至于此,刘辨善意提醒道:“朕还是要提醒你,你身为考课取士的主官,将来会面对诸多诱惑,朕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保持初心,明白吗?”
  戏贤又岂能不知刘辨话中深意,当即欠身拱手,保证道:“陛下放心,微臣必不会被酒色财气迷惑,自当为陛下,为朝廷甄选博学才子。”
  “恩。”
  刘辨这才呼口气,摆手淡然道:“你能如此这般,朕便放心了。”
  扭头。
  刘辨的目光落在荀彧身上:“文若,你身上的担子最重,如今朝堂缺少官员,朝中所有的重任,几乎全都要压在你一人身上。”
  “朕非常心疼你。”
  刘辨颜色缓和,柔声细语道。
  “多谢陛下厚爱。”
  荀彧则是躬身行礼,揖了一揖:“陛下尚且夙兴夜寐,朝夕临政,何况臣乎?政务原本便是微臣分内的职责,微臣必当竭尽全力。”
  “恩!”
  刘辨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你能如此,朕心甚慰!你放心,一旦官员选拔出来,朕必率先将尚书台官员补齐,替你分担一部分压力。”
  “如今,咱们南阳汉庭的运转,可全都系在文若你一人身上,将心比心,朕有愧于你,好好干,撑过这段时间,以后会越来越好。”
  荀彧感激涕淋,再次拱手抱拳,铿锵言道:“陛下放心,微臣必不负厚望。”
  刘辨摆手示意其起身,轻声道:“太尉杨彪临朝经验丰富,有事你可多向他请教,朕会私下授意他,多多帮扶于你。”
  荀彧颔首:“多谢陛下。”


第266章 弘农杨彪为太尉?气得董卓要吐血!
  新野,邓家。
  八角亭。
  邓勋捏着颌下一缕胡须,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如此说来,陛下对于咱们南阳士族,多少还是有些回报的。”
  “老朽是真没有想到。”
  邓勋瞪大了双眼,一脸的不敢置信:“陛下居然会废除三十税一的田租,改成定额税,而且每亩居然只收五升?”
  “哼!”
  邓勋轻哼一声,长出了口气:“若是按照这般赋税核算,咱们此前提供的二十万石粮草,要不了多久便能赚回来。”
  “没错。”
  邓同满脸堆笑地点点头,朗声言道:“陛下对于咱们南阳士族,的确非常不错,而且是诏令方式下达的,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更改。”
  “咱们邓氏一族在南阳,加起来至少有百万亩田,按照往年的亩产核算,咱们每亩至少能省半升,甚至更多,一年下来便是数万石粮草,要不了数年,便赚回来了。”
  “而且……”
  邓同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陛下发布了求贤令,咱们邓氏族人尽皆可往公车署备案,只要通过初审,便可参加考课。”
  “我可听说了,陛下为了甄选人才,只要有百人报名,便可开考,而且题目设置了很多方面,有兵法、经学,甚至还有算术之类的。”
  “家主!”
  邓同揖了一揖,轻声道:“您此前还担心咱们邓家的经学底蕴,比不过汝颖地区的儒生,可他们在兵法布阵方面,又岂是咱们的对手。”
  “咱们邓氏族人即便不能通过五经入仕,同样可以通过军功入仕,虽然会从基层开始,但终归是多了一份希望。”
  “小侄以为……”
  言至于此,邓同已然兴奋不已:“这一点,同样是陛下对于咱们南阳士族的照拂,毕竟天下人尽皆知,我南阳士族便是军功起家的。”
  在东汉初年的朝堂上,南阳人占有绝对的优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籍者便达十三人,光武决定退功臣、进文吏时,依旧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全都是南阳人。
  毫不客气地说,南阳士族是实打实的军功士族,这是他们的老本儿,即便在随后的两百年内,他们经历了世官化、经学化,但这老本儿是绝对不会忘的。
  跟汝颖世家比经学,邓家自愧弗如,但跟他们比兵法、布阵之道,邓勋有着绝对的自信,可以吊打汝颖世族。
  此前的担忧一扫而空,邓勋长出了口气:“是啊,陛下对咱们南阳士族,终归是不错的,至于邓辉其人,只能怨他自己,看不清形势了。”
  “恩。”
  邓同颔首点头。
  他非常清楚,这是老族长的心病,只能试着安慰道:“咱们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是叔父他自己仍然和孔家有牵扯,怪不得咱们。”
  当初,邓勋曾经下过严令,族中任何人不得跟孔家有牵连,但偏偏,邓辉非是不听劝,依旧要借战马给孔家,落得今日这般田地,自然是咎由自取。
  呼—
  长出口气。
  邓勋彻底释然了。
  族中有人造反,没有连罪,还自罢了,而今陛下又在选官上突破常规,在租税上改制,从多方面照顾南阳士族,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难不成……
  真让南阳汉庭成为邓氏的天下?
  如果陛下当真这么做了,那才真是怪了!
  任何一族的成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为初创者之一的新野邓家,已经是得天独厚,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协同发展,必可恢复祖上荣光。
  “行了。”
  邓勋摆了摆手,轻声言道:“贤侄啊,接下来的朝廷选官,便靠你来操持了,不论是庙堂也好,还是军营也罢,我邓氏族人能入多少,便入多少。”
  邓同拱手,铿锵言道:“家主放心,小侄必不负厚望。”
  ……
  关中,长安。
  董旻军营。
  轰隆隆!
  数百精骑疾驰而来,人人尽皆手持弓弩,捻弓搭箭,冲着不远处的箭靶群,便是一阵仰天漫射,宛如倾盆大雨般罩向箭靶。
  “这……”
  董卓一脸的不敢置信,眼珠子瞪得像个铃铛:“人人皆可骑射?他们可是军中精锐否?”
  董旻咧嘴淡笑,满脸傲然:“丞相,他们尽皆是普通骑兵,虽有骑战经验,但在此前,无一人可以骑射。”
  “当真?”
  “自然。”
  董卓凝视着乌泱泱越过的骑兵,他们收起长弓,换上战矛,尽皆双手持矛,一个猛子扎入了训练场,冲着立起的木牌,便是一阵左撩右砍,勇不可挡:
  “没想到啊!”
  董卓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感慨万千:“仅靠这双马镫、特制马鞍,便能有如此奇效?怪不得弘农王的骑兵,如此得厉害!”
  “是啊!”
  董旻同样深有感触。
  当初,他奉命截杀张辽,八百骑兵横冲直撞,愣是从他数千精骑的包围圈中逃了出去。
  如果没有双马镫、特制马鞍在,岂能办到?
  董旻呼出一口浊气:“不过丞相,这次咱们也有了双马镫、特制马鞍,只要蓄养足够多的战马,招募足够多的骑兵,何愁不能报仇雪恨。”
  “恩!”
  董卓点点头,双眸之中,战意汹汹。
  他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速将双马镫、特制马鞍,推广向全军,不出五年,我要重建西凉骁骑,与弘农王决一雌雄!”
  董旻欠身拱手:“喏。”
  “报—!”
  正在这时,不远处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董卓扭头望去。
  但见,李儒急匆匆赶过来,神色略显慌张,欠身拱手道:“丞相,大事不好了,袁术、张邈尽皆落败,想来弘农王已顺利登基。”
  “什么?”
  董卓闻言愤怒,暴跳如雷,瞪眼盯着身旁李儒,厉声喝道:“袁术、张邈全都落败了?这怎么可能!”
  李儒叹口气,略显尴尬道:“是……是真的!儒反复确定过了。”
  董卓怒目圆睁:“该死!当初在汜水关时,我便觉得曹操非比寻常,是个将才,不曾想,他居然可以将颍川防守得如此严密。”
  “先败袁术,后破张邈!”
  言至于此,董卓竟下意识握紧了拳头,额上的青筋根根暴起,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而且竟然只隔一日,实在是不可思议。”
  “丞相!”
  李儒赶忙一揖,轻声道:“其实,张邈未必会败,只是中间出了点小问题。”
  董卓不由好奇:“哦?出了何问题?”
  李儒回答:“在张邈对鄢陵发起进攻时,他的大营被人偷袭了,而且还焚掉了其部粮草,这才致使张邈不得不罢兵。”
  嘶—!
  身经百战的董卓,自然一下子意识到不对。
  曹操昨日还在郾县鏖战袁术,怎么可能忽然出现在鄢陵,而且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突袭张邈大营,顺便将其粮草焚烧殆尽呢?
  这显然不合常理!
  董卓急问:“此何人所为?”
  李儒不由惊叹董卓的判断,他这么问,自然猜到了绝非曹操所为:“乃是准备西行投奔弘农王的士人,他们临时组成一支百人的骑兵,突袭了张邈大营。”
  “啊—!”
  董卓不由愣怔:“百人的骑兵,便破了张邈大营?”
  李儒恩的一声点点头:“丞相,非是张邈防守不利,而是大营没有扎稳,营门快速被破,这才被其跃入营中,诛了主将。”
  董卓皱着眉:“如此详细的过程,你如何知晓?”
  李儒老实回答:“是这样的。”
  当下。
  李儒便把事情的全过程,和盘托出:“夏侯渊追出来以后,那支兵马只能虚张声势,佯作曹军追杀,致使大营防守空虚。”
  “张邈营中士卒趁机造反,杀了留守士兵,有些逃回了乡里,有些遁回了扶沟,因此此事早已传开,很容易打听到的。”
  董卓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李儒轻声道:“所以丞相,曹操能赢,纯属侥幸,咱们以后还是有机会的。”
  董卓这才暗松了口气:“没错,只要咱们的诏令没有撤销,袁术、张邈便会持续不断地进攻颍川,不管他派多少兵马,颍川不会太平。”
  “正是此理。”
  李儒淡然一笑,拱手作揖:“袁术、张邈此次虽然未能得逞,但不代表以后不能获胜,弘农王即便另立新朝,但根基不稳,岂能经得起如此消耗?”
  “丞相不必忧心。”
  李儒尽可能安抚董卓情绪:“弘农王即便登基称帝,在天下士人眼中,依旧不能与咱们长安汉庭相提并论。”
  “文优所言甚是。”
  一旁董旻同样开口劝谏:“丞相,南阳新朝不过是些小崽子而已,连朝堂官员都凑不齐,又能掀得起何风浪?”
  “您就放心吧。”
  董旻极其肯定地道:“单论朝堂的影响力,咱们有四世三公的太傅袁隗,又有司空荀爽,他们又有什么呀?好不容易有个颍川荀彧,还是个晚生后辈而已,何足道哉!”
  呼—
  董卓长出了口气,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弘农王虽然很有魄力,想要另立皇朝,但其中之艰辛,又岂是想象中那般简单。
  朝廷可与军队不同,不是你能打胜仗就行的,这其中的门道,董卓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何况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娃娃。
  “罢了。”
  董卓摆了摆手,眸中绽出一丝凶芒:“只要咱们把双马镫、特制马鞍,全面普及,又何愁不能消灭弘农王的新朝。”
  董旻颔首点头:“没错,正是此理。”
  “报—!”
  却在此时,不远处再次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董卓扭头望去,哂然道:“不用问,一定是弘农王登基称帝的消息传过来了。”
  待到传令兵飞马赶来,急匆匆上前。
  果然!
  传令兵拱手:“丞相,从南阳方向传回消息,弘农王顺利登基称帝,咱们安排刺杀的人,没有得逞,如今已经退回来了。”
  “恩。”
  董卓早有预料。
  皇帝岂是那么容易刺杀的,因此倒也浑不在意,只是开口询问:“南阳汉庭何人是三公?或者何人是丞相,可是荀彧否?”
  三公需要三人,而丞相只需要一人。
  董卓自然下意识地认为,在这关键时期,弘农王会集中权力于一人,这样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不是!”传令兵摇头。
  “哦?”
  董卓不由好奇:“那是何人?”
  传令兵拱手:“南阳汉庭三公只一人,乃是弘农杨彪,暂时被任命为太尉,荀彧乃是尚书令,戏贤为尚书仆射。”
  嘶—!
  董卓眼瞪如铃,倒抽口凉气:“杨彪,太尉?!”
  传令兵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正是。”
  “该死!”
  董卓暗自嚼碎一声:“这家伙被我罢免后,居然去了南阳!我有四世三公的袁家坐镇,弘农王同样有四世三公的杨家坐镇!”
  “这小子……”
  董卓下意识攥紧了拳头,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彷佛人狠狠抽了一巴掌似的:“还真有些门道啊!”
  李儒一脸的不敢置信:“没想到,弘农杨氏居然会去南阳,杨彪在士人心中颇有地位,有他坐镇南阳,的确可以跟咱们抗衡一二。”
  “杨彪!”
  董卓双眸闪烁怒火,嗞着钢牙:“我非砸碎了他不可!”
  “传令。”
  董卓毫不犹豫,铿锵喝道:“命牛辅引兵直扑弘农杨家,以投敌叛国之名,夷其三族,我要让他付出血的代价。”
  “丞相,三思呐!”
  李儒心里咯噔一下,赶忙劝阻:“弘农杨氏,四世三公,虽不及袁家势力庞大,但亦有不少门生,在天下享誉盛名。”
  “丞相,您若是夷其三族,势必会牵连甚广,若是引起杨氏的门生故吏不悦,只怕咱们会陷入被动啊!”
  “您千万别忘记了。”
  李儒赶忙提醒道:“咱们目前在关中,弘农杨氏在这里的势力,相当于袁术在汝南一般,咱们对杨彪下手,需要面对的,将是朝堂内外的双重压力。”
  “丞相!”
  言至于此,李儒深躬一礼,恳切道:“咱们好不容易安定了朝堂,如今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若是对弘农杨氏下此毒手,只怕三五年之内,难以恢复元气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安汉庭之于关中士族,乃是个外来户,他们只能依靠这里的士族,来获取钱粮兵马。
  而弘农杨氏便是关中士族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支,董卓一旦对他下手,那么凭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以及地方上的声望,长安汉庭势必陷于危难。
  “该死!”
  董卓心头的恨意涌上来,又硬生生被压制回去。
  此时此刻,他甚至有些羡慕弘农王。
  另立皇朝虽然艰辛,但权力可以得到保障,不会有别的顾忌。
  哪像是自己,想要杀个人,都要先想想,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可挽回的影响。
  这种感觉,实在是操蛋之极。
  见董卓稍稍停顿,李儒再添一把火:“丞相,您若当真夷其三族,势必会令杨彪死心塌地追随弘农王,而且杨氏门生故吏,必会转投南阳汉庭,如此岂非遂了弘农王之心愿?”
  “小不忍则乱大谋。”
  李儒深吸口气,直击董卓内心:“丞相,越是这个时刻,咱们就越是要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