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旋即。
便将证词,递给了卢植。
卢植接过证词,展开浏览,不时点头称赞:“没想到,竟然还真有此事,孟德的分析非常正确,可为何大将军偏偏不听呢?”
“即便大将军不听,袁绍、袁术也绝非愚昧之辈,这件事不管他们谁能转变,也不至于演变成今日这般模样。”
“该死!”
事已至此,卢植心中的不安更盛。
在郭嘉的引导之下,他已经成功对袁家产生了怀疑。
实际上,不单单是卢植,便是杨彪、徐璆等人,同样对袁家产生了怀疑。
袁绍作为一个手握数万精兵的人,居然只是跟董卓对峙一下,便遁出雒阳,逃到渤海,最终反被提拔为渤海太守。
“这……”
满朝文武不是傻子。
他们大都是世家子弟出身,对于世家的游戏规则,自然有一定的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绍在袁家的地位是很尴尬的,作为庶出的兄长,即便他再有贤名,同样只能成为被牺牲的那个。
在这件事中,袁绍的表现可谓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在表现自己的忠义,而另一方面,干得却是这样一种卖国之举。
这样的矛盾集合体,看似不符合常理,但实际上对于卢植、杨彪等人而言,却能精准地抓住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显然!
袁绍被牺牲了。
但他却不甘心如此,因此只能与董卓对峙,替自己争取一点资本。
此刻,文德殿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静,就像是濒临死亡前的安静一样,让人感觉非常的别扭,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偏在这是,郭嘉继续引导道:“其实,在下此前同样想不通,为何袁家四世三公,会纵容董卓这样奸贼,祸乱朝纲。”
“曾几何时,在郭某心里,四世三公的袁家,乃是大汉的忠臣,是陛下能绝对信赖之人,临危之际,是愿意为陛下两肋插刀之人。”
“但是现在……”
郭嘉叹口气,摇了摇头,轻声道:“自从在下知道了事情真相以后,才真正明白袁家不作为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满殿文臣武将为之一愣,杨彪更是皱着眉:“是何?”
郭嘉双目炯炯,眸中那丝凛冽的杀气,赫然激荡:“因为,袁家想要成为真正权倾朝野,甚至更进一步,取而代之。”
“不可能!”
杨彪率先大手一挥,摇头表示否定:“这绝对不可能,说不定这真的是袁绍自己的行为,与袁隗没有任何关系。”
“我也相信袁公。”
又有卢植跟着点了点头,轻声道:“此人虽然有些尸位素餐,但论忠心,还是有的,否则当初也不会与我一起,成为朝廷的录尚书事。”
刹那间,满殿文武齐声附和:
“没错,不可能。”
“袁公不可能干这种事情。”
“袁家四世三公,乃是汉室忠良。”
“……”
然而,郭嘉却是早有准备,当即再次取出证词:“诸位,这是太傅掾袁迪,以及广陵太守张超、臧洪的证词。”
“袁迪可是太傅府的官员,当年他离开雒阳,便是赶往了广陵,从而才有了张昭、臧洪,引兵北上,与张邈一起,掀起了讨董大旗。”
若是没有绝对的证据,刘辨焉敢将这种事情,放在朝堂上说,想要将袁家灭门,就必须拿出绝对的证据,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不至于引起士人的不满。
而太傅掾是何种官职?
那可是太傅的属官,最直接的下属。
而广陵袁迪,与袁隗又是一脉同宗的袁氏,公信力自然爆表。
刹那间,原本喧嚣的文德殿,再次迎来安静,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证词上,眼珠子瞪得像个铃铛。
“且拿来我瞧瞧。”
卢植毫不犹豫,站出身来,从郭嘉手中夺过证词,展开浏览。
片刻后。
他彻底愣怔在原地。
上面的证据链,简直堪称是滴水不漏。
将臧洪是如何被蛊惑,张超如何上当受骗,甚至如何发起起义的全过程,以及袁家如何抽身而退,记录的非常详细。
“真的!”
“竟然是真的!”
“袁隗老兄居然真的要……覆灭大汉?”
第402章 张燕懵逼,归顺南阳?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如此说来,袁公岂不是一手促成了讨董?”
“袁家四世三公,世代忠良,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
“可这是袁迪的口供啊,难不成袁迪还会冤枉袁公吗?”
“天呐!怎么会是这般模样?”
“袁公召来董卓,又要将其消灭?”
“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
传阅过张超、臧洪的证词以后,整个文德殿中的文武,已经彻底沸燃。
从文武百官的反应来看,即便铁证摆在他们面前,依旧是难以置信的模样。
没办法!
四世三公便是长达近百年的时间。
袁家营造出来的忠义良臣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这跟汉室正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概念,是一模一样的。
想要将其摧毁,是没有那么容易的,非得靠铁证以及时间来逐渐消磨,才可能真正办到,也正是考虑这一点,刘辨才迟迟没有对袁隗下手。
一旦证据链存在漏洞,恐怕就会得不偿失,甚至会落下个故意诬陷忠良臣子的极大罪名,这便有些得不偿失了。
但这一次……
已经是铁证如山,绝不容抵赖。
刘辨摆了摆手,示意满朝文武安静下来,轻声道:“奉孝,将张超、臧洪、袁迪带上来,让他们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说情况到底如何。”
“啊?”
满朝文武尽皆震惊。
他们实在是不敢相信,皇帝陛下不单单有口供,甚至还有绝对的证人,可以将其召入皇宫大殿,当庭进行对峙。
怪不得皇帝陛下敢将此事在朝堂上宣布,很明显,皇帝陛下已经对袁家下了杀心,一定要将这头大老虎,彻底诛杀。
郭嘉颔首点头:“喏,带张超、臧洪、袁迪上殿。”
“带张超、臧洪、袁迪上殿!”
“带张超……”
“……”
一波波的声浪传出去。
没一会儿。
三人便被带入了朝堂中。
卢植一脸不敢置信地凝视着袁迪,皱眉言道:“太傅掾,还真的是你啊?你说说,这件事到底是不是袁公主谋?”
想当年,卢植不过是个尚书而已,虽然实权比较大,但在官职上,总是逊色于三公的,因此他一直尊称袁隗为袁公,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
当然!
这不单单是对其职位上的尊敬,更是对其人品上的尊敬。
可谁能想得到,现在居然冒出这么一回事,自己尊敬的袁隗,居然成为了不忠不义,想要颠覆皇权的佞臣,简直岂有此理。
当卢植开口询问时,满殿的文臣武将,即便是太尉杨彪,同样将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袁迪身上,毕竟他是袁隗的属官,更是袁家人。
相对于臧洪、张超而言,袁迪的证词才是最最最最关键的,如果他承认了此事的真实性,那么就已经坐实了袁隗的罪名。
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啊!
而且涉及到的人员,可不单单是汝南袁氏一族,还有广陵袁氏,甚至是其他地方的袁氏,以及袁氏相关的世家豪族。
毫不客气地说,袁迪的这一番话,决定了接下来成百上千口人的性命,拔出萝卜带出泥,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然而……
袁迪沉吟良久,终于还是肯定地点点头:“没错,从召四方猛将入京开始,到拖延其余诸侯入京,以及最终讨董,全都是袁公的阴谋。”
“在下全程参与了全部的过程,对于每一个细节,全都跟校事府交代过了,而且也给出了口供,绝对没有半句谎言,否则天打五雷轰!”
嘶—!
满殿文武惊诧,齐齐倒抽一口凉气。
谁能想到,袁迪居然还发誓了。
要知道,古人最重誓言,认为这是人与神明之间的契约,你可以欺骗的了人,但绝对欺骗不了神明,一旦造假,誓言必然会实现。
“是真的!”
“竟然是真的?”
卢植瞪大了双眼,一脸的难以置信。
此刻的他已然如同五雷轰顶般,彻底愣怔在原地。
自己此前比较尊敬的三公,居然是个阴谋颠覆大汉的佞臣,这恁娘的,简直太打击人了。
“这怎么可能?”
即便是杨彪本人,也不敢相信袁迪的话。
他喉头滚动,强行咽了口口水,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要知道,袁隗可是跟自己老爹杨赐,是同一时期的人,自己在袁隗面前,都只能是晚辈。
一个将三公位置,轮流坐了个遍的人,世世代代承受皇恩的人,居然要颠覆皇朝?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这个消息,杨彪是绝对不敢相信的。
但是现在……
一切终于成为了定局。
面对满朝文武的骇然失色,郭嘉当即言道:“我想现在尔等应该明白,袁隗在诛杀董卓以后,为何没有派人赶来南阳,将南北汉庭合并?”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想要称霸朝纲,最终取而代之,若是没有陛下在,或许在长安的陈留王,已经遭受了袁隗的毒手。”
“是陛下!”
郭嘉朝皇帝陛下一拱手,朗声道:“及早识破了袁隗的阴谋,而且在他整合关中力量时,迅速杀入河东,切断了关中与冀州的联系,避免了南北汉对立的局面。”
“如果不是陛下的英明神武,只怕咱们如今要面对的,乃是一个横跨并州、司隶、凉州、冀州的恐怖力量。”
下一秒,满朝文武齐齐拱手,山呼起来:“陛下英明。”
刘辨摆手示意众臣安静,朗声言道:“起来吧。”
满朝文武这才起身,一个个脸上写满了愧疚。
刘辨倒是也不太在意,直奔主题道:“如今真相既然已经大白,朕便要御驾亲征,调集全部大军,围攻关中,争取在年底之前,消灭袁隗。”
“奉孝。”刘辨扭头望向下方郭嘉。
“臣在。”郭嘉揖了一揖。
“檄文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郭嘉肯定地点点头,旋即将檄文取出来,递交上去:“这是臣写的檄文,还望陛下过目,若有不当之处,望企指正。”
“不必。”
刘辨大手一挥,铿锵而言:“朕信得过奉孝的文采,就这样发出去吧,朕要将袁家的罪名公布与众,让全天下的士族都知道袁家的罪名。”
郭嘉欠身拱手:“陛下放心,此事在檄文中,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天下士人自然会认清楚袁家大伪似忠的嘴脸。”
“很好!”
刘辨点点头,转而望向荀彧:“文若,兵马、钱粮可准备妥当?”
荀彧横出一步,深躬一礼:“陛下放心,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刘辨大喜,朗声言道:“既如此,五日后便是黄道吉日,立刻给荀攸、刘备、张辽飞鸽传书,告诉他们,按照原定计划,发起进攻!”
荀彧欠身拱手道:“喏。”
……
太行山某处。
张燕大营。
议政厅。
董昭凝望着上首这位身形矫健的汉子,对方双眉如剑,朗目如星,面容棱角分明,刀劈斧砍一般,不怒自威,给人一种凛然正气加身的感觉。
“你是南阳汉庭的使者?”
张燕上下打量着董昭,眉目中闪烁着一股淡淡的疑惑,彷佛不敢相信眼前此人的真实性,但却又期待着对方的回答。
“没错。”
董昭则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下正是南阳皇帝陛下的使臣,特意前来拜访渠帅,商谈一下招安的事情,给弟兄们一个归宿。”
“此乃在下的官印。”
旋即。
董昭如同从前一般,拿出了那枚官印,递给身旁人:“渠帅若是不信,大可以派人前往河洛查证,此前的南渑池县令,是否是董某?”
“渠帅。”
左髭丈八赶忙提醒道:“此事在下已经派人查证过了,渑池县的百姓,被钟繇迁徙到了南面,组建了新的渑池,称之为南渑池。”
“这首任的县令,便是此人,万无一失,您就放心吧,此人一定是南阳汉庭方向的使者,千真万确。”
董昭唇角微扬起个弧度,绽出一抹淡笑:“没想到,丈八老兄看似粗犷豪迈,但这颗心竟然如此细腻,居然已经调查了我的身份。”
“抱歉。”
左髭丈八赶忙拱手还礼:“毕竟涉及到渠帅的安危,在下不得不小心行事,不过幸好,阁下没有撒谎,否则不必渠帅动手,本将军便会将你诛杀。”
董昭淡笑,颔首点头示意:“如此甚好,省得在下自证身份了。”
虽然,左髭丈八也属于黑山军成员,但却是独立管理,只是会接受张燕的调度罢了,并不是绝对的从属关系。
加之在太行山中,因为道路曲折南行的原因,实际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少的,沟通交流实际上并不流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陶升才不知道张燕所在,只是知道一些附近渠帅的位置,只能通过附近渠帅,来联系到张燕,获取其最终方位。
有了左髭丈八的助攻,张燕不再怀疑董昭的身份,转而直奔主题道:“既然阁下是来商谈招安的,不知南阳朝廷那边,有何条件?”
董昭淡然一笑,直接一顶高帽戴在了张燕头上:“在下明白,将军原名褚燕,乃是因为继承了张牛角的位置,这才改名成为张燕。”
“在将军的带领下,黑山军逐渐稳定下来,我猜将军一定是个忧患百万黑山军士卒的仁义之主,否则绝不会在第一时间,就为黑山军士卒商谈条件。”
不等张燕回答,一旁的男子当即言道:“没错,我家渠帅的确是个仁义之主,若是没有我家渠帅,黑山军或许早就亡了。”
“大贤言之有理。”
对面的左髭丈八肯定地点点头:“张渠帅的确仁义,总是替我等军民考虑,今年若是没有张渠帅,黑山军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要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黑山军的目标是进攻魏郡、常山、中山一带,争取蚕食袁绍的地盘,因此他们一直都在打仗,死伤甚重。
但是从今年开始,张燕就已经在转变思路,想着先要站稳太行山脉,然后再考虑杀出去,进入到魏郡、常山、中山,抢夺袁绍的地盘。
也正是因为这简单的转变,才会让黑山军减少伤亡,只是偶尔才杀出太行山脉,袭扰一下冀州的袁绍,给对方施加一点压力。
张燕闻言,摆了摆手,打断二人的恭维,冷声言道:“本将军只关心,朝廷能给出什么条件,至于别的,一切免谈。”
“这样啊……”
董昭深吸口气,干脆也不再废话,直接给出条件:“我家陛下答应,只要尔等可以归顺朝廷,可以编入正常户籍。”
“每一户,可以有五十亩公田耕种,依照南阳的耕种、分配模式,如果每户人口超过了五人,可以耕种七十亩公田,若是再多,便是一百亩。”
民以食为天!
老百姓不关心别的,就是关心自己有没有田产。
只要有田产,便可以活下去,即便给做金山,咱都不能换啊!
郭大贤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的确,南阳的百姓全都是这个模式,朝廷若当真如此,对于咱们黑山军而言,也算是一视同仁了。”
“而且耕种公田的百姓,是可以免除口赋、算赋的,今年朝廷的亩产已经翻倍,想来来年产量,必然会更高。”
“啊,对!”
一旁的左髭丈八同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