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军师联盟 >

第387章

大军师联盟-第387章

小说: 大军师联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此刻,即便是军师联盟的专家,也忍不住开口称赞:“辩爷,你今天这一番话说得漂亮,效果直接拉满。”
  刘辨心念一动,轻声道:“幸亏平时专家给我补了很多课,要不然我也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东西,尤其是关于杨家、袁家的对比,才让我能临场发挥出来。”
  “恩。”
  军师联盟淡然道:“辩爷好样的,继续加油吧。”
  刘辨颔首:“那必须是当然的。”
  旋即。
  刘辨摆手示意杨彪起身:“杨公起来吧,你的忠心,朕一直都清楚,虽然有时候不说,但不代表朕看不见,听不到。”
  杨彪感激涕淋:“多谢陛下。”
  “袁隗!”
  刘辨扭头瞥向袁隗,冷声言道:“你们袁氏传家的孟氏《易》,到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读?袁绍、袁术可曾学习过?”
  袁隗原本想回答学习过,毕竟这是真事儿,但他却怎么也不敢开口,学习过还变成这般模样,那才真叫打老祖宗的脸喽!
  “朕曾经听过一句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是指大千世界的普通百姓,而如果能富过三代,则称之为贵族,富过五代,可称之为世家。”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刘辨转回上首,翩然落座,目光扫过众文武,继续言道:“世家何以能昌盛不绝,贵在家族有传承!”
  “传承是什么?绝不是金银珠宝,万亩良田,更不是一本书,一个官职,而是行为准则,是道德标准,这才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传承。”
  “小到寻常百姓,大到世家豪族,甚至是皇亲国戚,全都有自家最初的传承,倘使天下人皆如杨家,大汉天下何以会暴乱?”
  “……”
  趁此机会,刘辨大肆地教诲群臣,将帝王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司徒卢植听得非常认真,不停地点头暗赞。
  他再次感觉到,当今的皇帝陛下虽然年幼,但却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甚至超越秦皇汉武,也是极有可能。
  太尉杨彪更是感同身受,更加确定自己当初进入南阳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如今南阳汉庭创建不过两年,便收复了大汉半数江山,假以时日,中兴汉室,实乃必然。
  即便是罪人袁隗,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刘辨的变化,若是当初在雒阳时,对方能表现出半点今日之状,自己又何至于落得这般下场。
  时也,命也!
  袁氏家族的覆灭,终将要成为汉室三兴的基石。
  良久后,刘辨长出口气,朗声言道:“此案便按照廷尉的奏章处置,朕希望高居庙堂的官员,皆能引以为戒,否则汉律既在,朕绝不容情。”
  满朝文武齐声山呼:“吾皇万岁!”
  刘辨腾地起身,转身离开。
  “退朝—!”
  “恭送陛下!”
  朝议结束后,尚书台荀彧立刻发下诏书,按照徐璆的处置方案,该夷灭三族的夷灭三族,该收监入狱的收监入狱,自此大汉第一谋逆案,正式宣告结束。
  对于长安汉庭的官员,刘辨秉持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论你此前的官职高低,全部都需要走南阳汉庭的考课流程,成绩合格者待补,不合格者摒弃。
  唯一遗憾的是……
  曹操的飞鸽传书,是在朝廷议政结束后到的,没有在文德殿中,给皇帝陛下露脸,不过也没有关系,刘辨自己足够撑下整个场面。
  旬月后。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端坐上首,手持拿着荀彧递上来的奏章,仔细浏览,不由一愣:“一千两百六十二万亩田产?这七大家族在全国各处,居然有这么多田产?”
  荀彧极其肯定地点点头:“没错,而且这只是收上来的,或许会有遗漏的,不过想来也所剩不多了。”
  嘶—!
  刘辨惊诧,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虽然,他已经预料到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却没有想到,居然可以达到一千多万亩良田,换算下来,平均每个家族都有上百万亩田产。
  刘辨根据荀彧的简图观看,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北方,冀州、青州、关中、兖州、徐州、豫州,尽皆有之。
  “辩爷。”
  此刻,即便是军师联盟的专家,也忍不住开口言道:“咱们明年的私田公有化,必然会更有效果,毫不客气地说,掌握了这些田产,至少缩短了咱们五年的公有化过程。”
  这一点,刘辨深表赞同,毕竟,朝廷掌握的公田数量越多,对于私田的抽血效应越足,这样越是可以促进私田公有化的进程,跟紧南阳的步伐。
  “真是太好了。”
  刘辨兴奋地恨不得跳起来。
  幸亏他已经练就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否则岂不是要让荀彧笑话?
  刘辨强压着兴奋,转而对荀彧道:“文若,从明年开始,你身上的担子又要加重了。”
  荀彧揖了一揖,轻声道:“内容没有变,只是任务量大了而已,没问题,臣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恩,很好。”
  刘辨缓缓点头,面带微笑道:“有你在,朕就放心了。”
  荀彧颔首,转而言道:“陛下,如今兖州已经归顺朝廷,事关兖州刺史刘岱,朝廷准备如何处置?”
  “这个……”
  刘辨佩服荀彧毒辣的眼光,但他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言道:“刘岱的性子,不太适合当刺史,朝廷又不准备设置州牧。”
  “这样吧。”
  刘辨干脆直接给出意见:“先让刘岱回朝廷,当个侍中吧,等以后有机会,再行外派。”
  荀彧顿时一愣:“啊?只是一个侍中?”
  “不然呢?”
  刘辨反问一句:“你难道有更好的官职?”
  荀彧皱眉:“陛下,如今宗正还空着呢,刘岱毕竟是汉室宗亲,让他当个宗正,正合适不过,而且刘岱若是能当宗正,对于朝廷收回荆州、扬州是有益的。”
  刘辨自然清楚荀彧的意思,淡然道:“刘岱可以当宗正,那刘表、刘繇呢?文若准备安插个什么官职?”
  “这……”
  荀彧皱着眉。
  其实,他心理是有些职位的,但皇帝陛下这么一问,明显就是不愿意给他们这些官职,或者是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给。
  如果自己继续说下去,不禁不会有结果,反而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荀彧没有继续回答,而是皱眉含糊道:
  “可是陛下,一旦如此,只怕刘岱会不高兴,刘表、刘繇更不会效仿刘岱,归顺朝廷,反而有可能会联合起来……”
  嘶—!
  言至于此,荀彧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惊诧地望向皇帝陛下:“陛下莫非……”
  刘辨神色如常,淡然一笑:“文若,朕只用了三年时间,便收复了大汉一半疆土,刘岱能够归顺朝廷,乃是他的万幸,而非朕的荣幸。”
  “正如此前所言,朕要的是全新的大汉,而非旧制下的大汉,但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而非想要快速完成统一,选择降低标准,这样只会给朝廷埋下隐患。”
  “荆州、扬州水系发达,粮产有保障,必将会是未来大汉的粮仓,朕绝不允许荆、扬出丁点问题,你可明白?”
  荀彧深吸口气。
  他能清楚地感受到皇帝陛下对于未来大汉的规划,以及心中制定的标准,绝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动,而让自己发生转变。
  这是一个有着坚定目标的皇帝,他不单单是要匡扶汉室,而是真正在为中兴汉室而准备,作为臣子,荀彧非常荣幸,更大为感动。
  旋即。
  荀彧深躬一礼,郑重言道:“臣明白,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刘辨点点头:“好,既如此,此事便交给你了。”
  荀彧拱手:“臣告退。”
  “且慢。”
  不等荀彧躬身离开,刘辨摆手打断道:“兖州虽然归附了,但其危机却没有接触,根据最新的情报,青州有两个大的黄巾军,总人数可能在百万以上。”
  “你速速给曹操飞鸽传书,让他密切关注青州黄巾的动向,同时命令徐荣,率领兵马从琅琊走廊,进入青州,准备接手青州军,以补充兵员。”
  “同时,命令诸葛瑾、戏贤、陶谦等人,从豫州、徐州各县的常平仓中,抽调一部分粮食运抵兖州、青州,以襄助曹操、徐荣收编这支兵马。”
  历史上,正是191年的冬天,青州百万黄巾进入兖州,最终被曹操收服,则其精锐,获得了三十万兵马,号称青州军。
  而今,这一股力量依旧在,只是缺少了公孙、袁绍的驱赶,因此还在青州逗留,但从最近获得的情报上看,已经有往兖州运动的轨迹了。
  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灾祸,但对于刘辨而言,这简直就是天赐的福音,他们不过是要些粮食而已,目前的南阳汉庭,不缺的就是粮食。
  荀彧欠身拱手道:“陛下放心,此事交给臣即可。”
  “恩。”
  刘辨点点头,再次提醒道:“切记,让他们吃饱只是一方面,还要解决过冬问题,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全都要考虑到,不可马虎。”
  荀彧极其郑重地保证道:“陛下放心,臣必不负厚望。”


第五卷 一统天下


第440章 南阳皇帝陛下的昏招?
  冀州,邯郸。
  州牧府。
  才不过十月中旬,寒流便已经侵入河北大地。
  袁绍站在后院的八角亭中,遥望着满园的枯枝残叶,下意识紧了紧身上的貂绒大氅。
  虽然,今年的寒流来得相对比较早,但身上的寒意再寒,也比不过心中的寒意,这是由内而外的极致寒意,远比刺骨的风寒,还要寒上万倍。
  从今年开春到入冬,足足进攻了幽州一年,但却最终被蓟县阻挡,大半年的时间耽搁在这里,愣是没能将之拿下,简直心寒至极。
  “主公—!”
  不知何时,一个声音自背后响起。
  是郭图。
  袁绍一下子判断出来。
  他没有转身,目光依旧凝视着飘落的黄叶,轻声言道:“公则,你来了,可打探到消息了吗?家叔如何了?”
  “暂时还没有。”
  郭图走上前来,摇了摇头,递给袁隗一个温热的手炉:“不过,属下倒是打探到了山阳郡守袁遗的消息。”
  “哦?”
  袁绍好奇询问:“堂兄如何了?”
  郭图叹口气,脸上泛出一丝难色:“唉,自从檄文发布以后,刘岱便宣布归顺了南阳,并且率领兵马强攻山阳郡。”
  “原本,伯业已经战败了刘岱,但谁能想到,消息没有彻底封住,还是让人逃到了豫州,曹操得到消息,引兵杀入山阳,前后不过半月,便强占了山阳郡,诛杀了伯业。”
  “啊?”
  袁绍顿时一愣,扭头瞥向郭图:“堂兄居然已经……”
  郭图肯定地点点头:“没错,袁伯业已经战死,如今整个兖州,全都在曹操的控制下,甚至连济北相马升,此刻也被曹操诛杀。”
  “该死!”
  袁绍下意识握紧了拳头,恨不得将手炉捏爆:“曹阿瞒这家伙,自从投靠了弘农王以来,居然还成为弘农王帐下响当当的大将。”
  “是啊。”
  郭图叹口气,遥望着内院中的枯枝败叶,同样有些不可思议:“弘农王用人不拘一格,很多都是没有背景的士人。”
  “像曹操这样的人,最是让弘农王喜欢,因此才能成为其帐下响当当的大将,目前其声势甚至要比张辽更盛。”
  袁绍强忍着怒火,转而言道:“刘岱呢?弘农王是如何处置他的?”
  郭图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消息,不过已经派人去打探了,想来很快便会有结果,不过主公不必报太大希望。”
  “毕竟,刘岱与刘繇乃是亲兄弟,刘表等人又在按兵不动,等着南阳的处置结果,我想弘农王还不至于傻到不重用刘岱。”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目前南阳的实力完全凌驾于各个诸侯之上,只要南阳朝廷可以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那么刘表、刘繇,甚至是刘焉,都不会反抗,甚至很顺利便会归入朝廷。
  这对于袁绍而言,的确是个不好的消息,毕竟刘表、刘繇若是归顺了南阳,那么普天之下,就只剩袁绍自己,与南阳汉庭为敌了。
  虽然,冀州乃是真正的大州,但相对于整个大汉十三州而言,冀州便是偏居一隅了,凭它的资源,是远远敌不过南阳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冀州落败,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在袁绍军内部,早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秘密。
  “嘁!”
  袁绍暗自嚼碎一声,心中愤恨。
  他是怎么也不敢相信。
  此前行为轻挑的弘农王,居然在逃离雒阳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样一番事业,甚至南阳的世家豪族在他面前,居然掀不起半点波澜。
  要知道,自己可以安稳占领冀州,便是在冀州世家的支持上,才能办到的,如今随着南阳的茁壮发展,他们已经开始有摒弃自己的迹象。
  若不是南阳汉庭的私田公有化,触犯了世家豪族的利益,或许袁绍压根就支撑不到现在,更别提长达一年时间,强攻幽州了。
  “报—!”
  正在这时,不远处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袁绍扭头望去。
  但见,自家侍从急匆匆上前,欠身拱手道:“主公、军师,从南阳传回情报,弘农王公审袁公,株连七大家族,如今只剩陈郡袁氏没有牵扯其中。”
  “什么?”
  袁绍愣怔不已,眼瞪如铃,心底的怒火腾得翻腾起来:“弘农王竟然真敢对家叔动手?难道长安汉庭的官员,就任由弘农王胡作非为吗?”
  “这个……”
  侍从皱着眉,轻声言道:“主公,听说弘农王掌握了很多证据,先后有长安汉庭的周麟、高嵇等十余人作证,这才令长安汉庭的官员相信。”
  “啊?这怎么可能?”
  袁绍一脸的不敢置信,皱眉盯着侍从:“你说谁?高嵇?”
  侍从点点头:“没错,正是此人。”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袁绍大手一挥,完全不相信侍从的话:“高嵇与我袁家有姻亲关系,甚至高干还在上党,高嵇怎么可能出卖我袁家。”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袁绍打死也不敢相信,高嵇居然会出卖袁家,就像当初太傅掾袁迪一样,甚至于高嵇比太傅掾袁迪的关系,更进一步。
  “你是不是打探错了?”
  即便是一旁的郭图也不相信,高嵇会背叛袁家。
  “绝对没错。”
  侍从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道:“小人已经派人反复确认过了,南阳市井之间传的,正是高嵇,甚至贴出来的告示中,同样有高嵇的名字。”
  轰隆!
  彷佛晴空一道霹雳。
  直将袁绍雷了个外焦里嫩。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高嵇居然会在此刻背叛袁家,大家都是一条绳的蚂蚱,这条船若是翻了,那么他也绝对跑不了啊。
  “该死!”
  袁绍咬着牙,握着拳,冷声言道:“一定是屈打成招!否则高嵇绝对不可能背叛袁家,弘农王可真是太狠了,为了逼死我袁家,居然下此狠手。”
  “主公……”
  一旁侍从垂着脑袋,再次补充道:“其实,不仅仅是高嵇,便是袁公自己也承认了罪行,还说自己如此,乃是因为皇权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啊?”
  袁绍俩眼珠子几乎要瞪爆。
  一个高嵇还自罢了,现在居然连袁隗自己都认罪了。
  袁绍只感觉自己像是个傻逼一样,到现在还在为自己的叔父遮掩罪行,没曾想人家自己居然认罪了,实在令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