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楙恍然大悟,不住点头:“叔父真不愧是王佐之才,分析得果然很有道理,若那董卓果真按照叔父之言行事,弘农王岂不危矣?”
“的确万分凶险。”
“不过……”
荀彧却是唇角微扬,绽出一抹淡笑:“对于可以从皇宫中逃出来的弘农王而言,或许这正是他绝处逢生的不二良机。”
“孙子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哼~~~”
荀彧眉眼带笑,轻哼一声:“董卓此举若杀不死弘农王,必然令其更加强大,我还真有些好奇,接下来弘农王会如何应对?”
一旁韩楙的兴趣似乎也被调动了起来:“还真是……如今弘农王正在颍川,如果走投无路,必然求助唐家,叔父是唐家女婿,不知可会助弘农王一臂之力?”
话音刚落。
荀彧脸色骤变,眸中闪烁着淡淡杀气。
韩楙心知说错了话,急忙拱手致歉:“实在抱歉,小侄……小侄给叔父赔礼了。”
荀彧也不是个跟晚辈后生计较的人,旋即摆摆手:“速回去收拾行礼吧,经此一事,我越来越确信,天下即将大乱,颍川必陷入战火。”
“喏。”
韩楙欠身拱手。
他方才起身,正要转身离开时。
忽然。
不远处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报~~~”
“公子,公子。”
一个仆从打扮的男子疾步赶来,揖了一揖道:“唐家有拜帖奉上。”
韩楙细眉微蹙,不由好奇:“唐家?他们不是举族迁移了嘛,怎么还会奉上拜帖,来者莫非唐老爷子?”
“不是。”
仆从摇了摇头,直接否定:“是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年郎,好像自称刘辨,还专门问到了荀先生是否在韩家。”
嘶~~~
韩楙不禁倒抽一口凉气,猛地扭头望向荀彧。
荀彧同样一个愣怔,宛如雷轰电掣般怔在原地。
他似乎也没有想到。
刘辨此来韩家的目的,竟是为自己而来。
莫非跟自己前段时间劝唐家人举族迁移有关?
韩楙一揖:“叔父,找您的。”
荀彧点点头:“知道。”
“该当如何?”
“贵客前来,自当扫榻相迎。”
“小侄明白。”
“走!”
二人一前一后,直奔府门。
吱呀~~~
韩家府门缓缓展开。
一个身姿俊朗,五官精致,气宇轩昂的熟悉身影,浮现在荀彧面前。
荀彧起初还有些不太相信。
但当刘辨的身影浮现在自己面前时,心中的疑惑彻底扫空,取而代之的是震惊。
不仅因为刘辨成功逃离雒阳,更是因为现在的刘辨,比起自己印象中,那个纤细瘦弱的刘辨,在精气神上,强了数倍不止。
这感觉……
像是抽丝剥茧,彻底换了个人。
荀彧躬身,疾步上前,郑重地行了一礼:“草民荀彧,拜见弘农王殿下。”
韩楙跟在其后:“草民韩楙,拜见弘农王殿下。”
刘辨也是微微愣怔,自动忽略了韩楙,目光全然落在中年男子的身上,他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儒雅男子,竟是传说中的荀彧。
刘辨赶忙上前,搀扶起对方:“快快请起。”
荀彧这才直起身子:“多谢殿下。”
刘辨仔细打量着面前男子,缓缓点头:“果然是仪表堂堂,名不虚传。”
第102章 孤有一百种办法破局!
韩家前厅。
刘辨端坐上首,其下荀彧、韩楙等人静坐。
简单寒暄一番后,刘辨没再废话,直奔主题:“其实孤此次飞马赶来舞阳,正是听闻素有王佐之才美誉的荀文若在此,想要邀请先生出山辅佐。”
嘶~~
韩楙不禁倒抽一口凉气,下意识地扭头望向荀彧,那模样像是在说:“叔父,侄儿真不是故意的,没想到一语成谶,真把殿下给招来了。”
可是……
荀彧却连理都没理韩楙,神色略微震惊过后,旋即云淡风轻,仿佛这样的招揽对于荀彧而言,没有丝毫分量。
此刻,直播间网友顿时爆炸了:
“靠!这荀彧还真是心高气傲啊。”
“没错,辩爷招揽都无动于衷,有些蹬鼻子上脸。”
“自古有能耐的人,大都有些傲骨,荀彧这样的更是如此。”
“辩爷一定要有耐心,咱们先礼后兵,如果荀彧真不给面子,直接绑了带走。”
“对对对!说理咱嘴笨,就喜欢动手,给脸不要的,那就只能动粗了。”
“哇咔咔,我喜欢!坏笑。jpg”
“……”
网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时,军师联盟的声音同样响起:“辩爷,刚才微表情专家提醒,荀彧在听到辩爷招揽时,脸色有轻微变化,证明他对辩爷是感兴趣的。”
“专家建议说,辩爷得拿出点真东西来,才可能打动荀彧,干巴巴地招揽对方,是没有半点用处的,荀彧不吃这一套。”
“有道理。”
刘辨深以为然地颔了颔首:“可是老师,我到底应该说些什么,才能打动荀彧呢?难道要把咱们怎么逃出阿阁的事情简述一遍?”
“这东西或许没用。”
军师联盟毫不犹豫地否定道:“对于荀彧而言,他可能对你如何逃出皇宫感兴趣,但毕竟已经是过去时了,专家猜测荀彧是想听辩爷对目前局势的分析。”
“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荀彧这样的人不会轻易认主,就像他在冀州避难多年,没有投靠韩馥,也没有效忠袁绍,却最终选择了兖州的曹操一样。”
“辩爷如果没有点真本事,荀彧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的一生,全都压在辩爷身上的,所以现在,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嗯!”
刘辨心念一动,心底的火轰得燃烧起来。
他双目灼灼地凝视着荀彧,郑重言道:“文若,你与孤虽然今日才相识,但孤对你却是神交已久,你仕途不足一年,却能在雒阳即将安定时辞官归乡。”
“孤想……”
刘辨声音拖长,一双眼睛紧盯着对方,不肯放过半点表情变化:“你一定察觉到了异样,这才毅然决然地辞官归乡,对吗?”
荀彧眼神果然闪亮,缓缓点头:“在下的确察觉到一些诡异的气息,隐隐感觉将有大事发生,这才决定辞官归乡。”
“莫非……”
荀彧皱眉反问:“殿下也察觉出来了?”
刘辨唇角微扬起个弧度。
果然!
荀彧辞官归乡是有原因的,此人的政……治敏感度极高,甚至要远超军师联盟的判断。
刘辨缓缓点头,非常肯定地道:“自然!”
荀彧“哦”的一声惊诧:“不知殿下可察觉到了什么?”
此事刘辨早与军师联盟有过沟通,因此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董卓自以为靠拉拢士族,便能在雒阳站稳脚跟,但他忽视了千百年来士人的傲骨。”
“一个生长在大汉西北边陲的莽夫而已,不通诗书,不识礼乐,遇到非议,则强词夺理,刀斧相加,如此人物岂能被士人接纳?”
“虽然,董卓靠封官来拉拢士族阶层,但千百年来形成的鄙夷,岂是靠这些微末的官职,便能抵消掉的?”
“哼~~”
刘辨轻哼一声,不以为意地道:“董卓表面上靠拉拢士族,在雒阳站住了脚跟,可实际上却埋下了很深的隐患,一旦爆发,必震天动地,掀起一场巨大浩劫。”
嘶~~~
不等荀彧震惊,一旁的韩楙当场倒抽一口凉气,满目骇然:“殿下,荀叔父与您一样,同样认为这天下将迎来一场浩劫。”
刹那间!
刘辨、荀彧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韩楙身上,森冷而凛冽的眸光,像是一柄利剑,狠狠地戳在他心坎上。
却见韩楙喉头滚动,强行咽了口口水,旋即慌忙起身,朝着刘辨深躬一礼:“那个……草民偶然想起,族中仍有要事处理,恕不能陪,望企见谅。”
刘辨大手一挥,毫不犹豫:“有事便去处理,有文若陪着孤足矣。”
韩楙面色略显尴尬,但还是应声承诺,旋即灰溜溜退出了前厅。
这一幕落在直播间网友眼中,顿时引起一片唏嘘:
“哈哈!这小子果然是个沙雕,不过反应还挺快的。”
“如果没有记错,他最终死在了邺城,被一个叫朱汉的打断了双腿。”
“有个愚蠢如猪的爹,能生出多聪明的娃来?”
“就是!颍川四长里貌似只有韩家最弱了。”
“反正跟荀家、陈家、钟家,没办法比。”
“唉,韩、荀、陈、钟,有没有感觉一个姓很突兀,这是一道送分题啊!”
“哈哈,的确是送分题!”
“送分题+1”
“+2”
“+10086”
“……”
沙雕网友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
若非刘辨对他们已经产生了抵抗力,估计早笑喷了。
不过……
他依旧保持绝对的平静。
此刻,荀彧转回身来,揖了一揖:“殿下果然高瞻远瞩,荀某佩服,不过殿下如今深陷绝境,仍未逃出董卓魔掌,在下以为还是应当脚踏实地一些更好。”
“董卓?”
刘辨唇角微扬起个弧度,绽出一抹淡淡的蔑笑:“孤在雒阳时,他尚且困不住孤,如今既然逃出生天,他便是布下天罗地网,孤也绝无所惧。”
“信不信?”
刘辨身子微倾,自信满满地道:“孤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破局!”
荀彧愣怔,一脸的不敢置信:“哦?殿下莫非早有预料?”
刘辨傲娇回答:“当然!一切尽在掌控。”
荀彧拱手:“愿闻其详。”
第103章 今夜之前,给孤答复!
对于这个问题,刘辨非常有自信。
毕竟,在雒阳皇宫时,他便跟军师联盟有过详细商讨。
而今虽然逃离雒阳,出了轘辕关,但危险依然没能消除,因此会继续跟军师联盟探讨。
荀彧把话题转移到这里,当真是正中刘辨下怀。
“其实答案很简单。”
刘辨的笑容徐徐绽放,显得非常自信:“废帝不死,终是祸患,董卓老贼有不得不杀孤的理由,即便孤逃到天涯海角,依旧如此。”
“不过……”
刘辨话音斗转,长出口气:“董卓老贼确实比孤想象中要聪明一些,他没有派兵追杀,将事情闹大,必是猜到了孤会去南阳,因此提前在那里守候。”
荀彧饶有兴致地点点头。
对于刘辨给出的答案,他深表赞同。
“没错。”
荀彧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细眉微蹙:“殿下分析得很对,董卓迟迟不来颍川,必定是对南阳下手了,他要彻底切断殿下的归路。”
“但殿下既然已经猜到了董卓的应对措施,想来南阳何家应该已经收到消息,提前避难,亦或者按照殿下的指示,正在某处恭候?”
呵呵~~
你丫真想多了。
刘辨耸耸肩,略显尴尬地道:“很遗憾,孤没有来得及通知何家,或者应该这么说才对,其实没必要通知何家。”
“哦?”
荀彧皱了皱眉,心生疑窦:“殿下因何会有这种想法?”
刘辨解释道:“其一,孤当时身陷皇宫,被软禁阿阁,手中没有多少可用之人,若随便派人通知何家,何家未必会信,甚至会引人怀疑,坏了孤的逃亡计划。”
“嗯。”
荀彧缓缓点头:“的确如此,贸然示警,隐患太大,但南阳何家毕竟与殿下血脉相连,您明知何家会遭难却不警告,是否有些太过狠心了?”
“这便牵扯到其二了。”
刘辨顺势接过话茬,轻声道:“自从大将军被害,太后被鸩杀,南阳何家就该有觉悟,自行逃离宛县避难,那些没有逃离的,或是心存侥幸,或是不愿离开故土。”
“总之……”
刘辨强调道:“他们这些人绝非是孤警告,便能离开的,既然警告无用,又何必冒着风险浪费时间示警呢?”
荀彧忽然想起了自己奉劝族人离开的一幕,族人权当他是疯子,没人理会他分毫,这不正是殿下口中的警告无用嘛?
的确!
他们心存侥幸,甚至不愿离开故土,仅此而已。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
这是荀彧才领悟到的道理,但刘辨却早已领悟。
要知道,眼前这个少年郎还不到十五岁,但心智却成熟到令荀彧都倍感震惊,甚至隐隐感觉到有些恐惧。
难道……
是因为这一年里,刘辨经历的太多?
从无忧无虑的皇子,一跃成为大汉的至尊;
又从万众瞩目的皇帝,一落成为皇宫软禁的阶下囚;
从母亲呵护,舅舅疼爱的少年,一夜之间沦落成孤家寡人;
杀戮、恐惧、威胁、恫吓、黑暗!
眼前的少年需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才能从那个行为轻挑的皇子,变成现在这样处变不惊,思维缜密,聪明睿智的弘农王?
荀彧不敢想象。
但是……
他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眼前的这个少年郎,已经与自己印象中那个行为轻挑的皇子,完全不同了。
他有振兴汉室的能力与责任,是一个值得自己拼尽一生来辅佐的君王。
呼~~~
此刻的荀彧内心已然发生剧变。
但他仍旧没有轻易下决心,而是继续发问:“且不管何家人命运如何,一旦董卓派亲信死守南阳郡,恐怕殿下短时间内,真没有起势的可能。”
虽然,如今的刘辨手里有一支两千人的兵马,而且对方从唐家而来,必定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是荒野浮萍,不可长久。
“文若可是以为……”
刘辨身子微倾,试探性问道:“那董卓老贼可以拦得住孤?”
荀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拐弯言道:“有了阿阁逃亡的经历,殿下想要进入南阳,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言外之意,董卓的查访一定会非常严格,甚至要比在雒阳时更加严格,面对这样的局面,想要破解,真的没那么容易。
“而且!”
荀彧强调道:“董卓虽然没有派大军赶来追杀,但却一定会派细作渗透进颍川,随时掌握殿下兵马的动向。”
“你的意图太过明显,就连我这个外人都猜得到要穿越楚长城,过缯关,杀入南阳郡,趁机起势造反!”
“那董贼焉能不清楚?”
一句反问,荀彧长长呼出一口浊气:“殿下,南阳归途受阻,颍川同样不会太平,唐家帮得了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
“若不能破局,唯有死耳!”
荀彧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柄巨锤,狠狠地砸在刘辨心上。
不过……
如今的刘辨有军师联盟辅佐。
他脆弱的心,早已经穿上了坚固的铠甲,绝非寻常人可破。
荀彧这样的言辞,充其量只能给刘辨挠挠痒痒而已。
“孤说过了。”
刘辨双目灼灼地凝视着荀彧,极其郑重地道:“孤有一百种破局的办法,但其中最安全的一种,需要文若你的相助。”
“不知文若可愿信孤?”
刘辨顺势抛出橄榄枝,试探性问道:“助孤一臂之力?”
荀彧惊诧,一脸的不敢置信:“我?”
刘辨点点头:“没错!文若你素有王佐之才的美誉,而今又提前察觉隐患,毅然决然地辞官归乡,你对当前局势的判断,天下鲜有敌手。”
“孤只有把队伍交给你,才能真正放心潜入南阳,届时你与孤里应外合,必可趁着天下局势骤变,一举鲸吞南阳,虎视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