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只有把队伍交给你,才能真正放心潜入南阳,届时你与孤里应外合,必可趁着天下局势骤变,一举鲸吞南阳,虎视河洛。”
“文若!”
刘辨极其郑重地道:“你乃王佐之才,不辅佐孤王,辅佐何人?你只有跟随孤,才能真正发挥你的才智,不负平生所学。”
荀彧如雷轰电掣般怔在原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殿下准备孤身闯南阳,将这两千兵马交由在下指挥?”
刘辨点点头:“嗯!如此重任,非文若莫属。”
“这……殿下可否容我考虑考虑?”
“可以!今夜之前,给孤答复。”
第104章 殿下倒是坦荡
“老师~~~”
客房中,刘辨闭目养神,正与军师联盟沟通交流:“我觉得荀彧说得对,咱们逃出雒阳,只会让董卓的兵马更加仔细,方城夏道怕是没那么容易混过去。”
“万一……”
刘辨颇为担忧地道:“万一这帮杂碎盘查得非常仔细,每个人都要检查,甚至连棺材板都要掀开瞧瞧,恐怕真不容易糊弄过去。”
“我之前吹牛,说有一百种破局的办法,其实就是说秃噜嘴了,现在想想真挺尴尬的,这不是给联盟专家老师出难题嘛。”
董卓虽然脑子不够用,但他有李儒辅佐,智商一定是在线的。
何况,自己从守卫森严的皇宫逃走,还在轘辕关外杀死了大将李方,这无异于给董卓当头棒喝,对方只要不傻,就一定会吸取教训,严肃应对。
低估对手等于自取灭亡。
这是刘辨自金蝉脱壳计划开始,领悟到的道理。
这帮家伙虽然是土著,科技水平没有现代发达,但对事情的预估、判断,却丝毫不逊于任何人,这一点从李儒快速派兵包围雒阳,便可见端倪。
当初!
正是因为李儒的这一手操作,差点让刘辨死在去鹊村的路上,每次想到这里,刘辨就感到一阵后怕。
他至今都不知道是哪路神仙救了自己的命。
呼~~~
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刘辨强做镇定,但实际却惶恐至极。
此刻,军师联盟的声音响起:“辩爷不要被荀彧给唬住了,其实方城夏道那里没那么难,至少比你想象中要简单许多。”
“单从地理上来讲,方城夏道是连接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的丘陵本身,在结构上并不是单线而是呈现复线结构。”
“从联盟专家对方城夏道的解读来看,这段楚长城分为北线、东线、西线三部分,整体轮廓略呈倒U形。”
“而咱们将要面对的,正是东线的这一段,而这段山体总体呈现出内外两层,专家称之为东内线与东外线。”
“虽然,叶县→缯关的路线是最便捷的一条通道,但却只适合大军行进,缯关能够阻拦大军通行,但却很难阻拦一个人通行,因为这条线要防守的点实在太多了。”
“除非董卓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只许出不许进,可这种策略时间一长,很容易引起南阳商道阻隔,百姓惶恐,民怨沸腾。”
“专家猜测。”
军师联盟停顿了片刻,继续言道:“扼守缯关只是董卓阻挡辩爷的第一条防线,它的目的是防止辩爷的兵马进入南阳,而针对辩爷你的杀手锏应该还是在南阳。”
“最常用的做法是以朝廷名义,把辩爷定义成十恶不赦的在逃要犯,再配以重金悬赏,让全南阳的百姓,都成为缉拿你的眼睛,这样你即便到了南阳,恐怕也很难展开行动。”
嘶~~~
刘辨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顿时头皮发麻,后脊梁发凉:“这尼玛也太狠了吧?董卓真能想到这种办法?”
“极有可能。”
军师联盟回答道:“辩爷别忘了,李儒是董卓的智囊,从董卓没有大张旗鼓的派兵进入颍川来看,这条计策一定是李儒献的。”
“老师可有破解之法?”刘辨急忙询问。
“正在实验。”
“哦?”刘辨好奇,“什么实验?”
“拿猪皮制作面具,简而言之就是易容术,只要容貌发生变化,再多的通缉令都是假的。”
“猪皮?”
“嗯。”
军师联盟郑重道:“当然硅胶面具最好,但短时间内搞不到这样的材料,其次人皮最好,但这实在太过残忍,有损辩爷形象。”
见刘辨军师联盟继续道:“目前联盟专家唯一迫切想要知道的,就是董卓派人阻挡辩爷的策略具体是什么样的?有多严格?如果是一刀切,南阳内部的民怨如何?”
“毕竟,再有不到一月就到190年了,按照史料记载,正月初九,桥瑁伪造的三公书,开始流传各地,正式掀起诸侯讨董的前奏。”
“换言之,如果董卓坚持一刀切策略到年底,咱们会错失大量与南阳士族沟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袁术正打着四世三公的旗号拉拢南阳士族。”
虽然,刘辨逃离雒阳的时间是在十二月冬节,但今年恰好闰十二月,因此距离年底仍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军师联盟最开始设计的策略,是要依靠刘辨特殊的身份,彻底取代袁术在南阳的一切,即便达不到这种效果,瓜分一半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可是现在……
如果刘辨不能及时赶往南阳,那么他联络南阳士族的时间必然会大幅度缩水,反过来讲,竞争对手袁术的时间则会大幅度提高。
即便袁术没有刘辨身份尊贵,但四世三公的身份同样具有吸引力,加之时间上的弥补,对于刘辨而言,的确不是个好消息。
“殿下~~”
恰在此时,屋外响起个声音。
是史阿。
刘辨一下子判断出来:“有事?”
史阿轻声道:“荀彧过来了。”
“好。”
刘辨应了一声:“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史阿:“喏。”
没一会儿。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
“殿下。”
“进来吧。”
吱呀~~
门被推开。
荀彧迈步走进:“殿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文若可想清楚了?”
荀彧长舒口气,试探性问道:“殿下,可容在下斗胆问一句,如果荀某不答应,您是否准备强留在下?”
刘辨先是一怔,跟着唇角微扬,淡笑道:“不知文若为何会如此发问?孤像是个蛮不讲理的人吗?”
“这个……”
荀彧终于还是没有隐瞒,揖了一揖:“殿下的侍卫一直在屋外守着,明显在提防在下不告而别,是以会有如此猜想。”
呃……
刘辨表情有些尴尬。
他安排史阿盯着荀彧,的确有防他跑路的意思。
刘辨顿了顿,干脆也不遮掩:“实不相瞒,孤走投无路,不得不如此行事,唐家年轻才俊已经离开颍川,想要保住这支兵马,只能仰仗文若了。”
言外之意。
劳资正有此意,你想怎么着吧?
荀彧皱着眉,哂然一笑:“殿下倒是坦荡。”
刘辨耸了耸肩:“孤素来如此。”
呼~~~
荀彧知道自己逃不过,停顿片刻后,开口询问:“殿下想要独闯南阳之心,令荀某敬佩,想来殿下敢如此行事,必有一定缘由,不知可否实言相告?”
刘辨点点头:“自然可以。”
第105章 荀彧手书,免费送大将?
荀彧虽然比较看好刘辨,但这不代表他愿意把身家性命赌上。
对于一个胸怀天下且有战略眼光的谋士而言,择主而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一旦选择错误,必将遗憾终身。
即便刘辨的身份对于荀彧非常有诱惑力,但在其战略意图不明确,未来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荀彧是不会轻易踏出这一步的。
可是……
刘辨明显不会善罢甘休。
自己如果不答应,他甚至会强行把自己绑在战车上。
当然,荀彧没有埋怨刘辨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还在讲究狗屁的礼法,那么他只可能是个庸人。
刘辨先礼后兵的做法,实际上还算令荀彧满意。
荀彧揖了一揖:“还请殿下不吝赐教。”
刘辨一摆手:“赐教不敢当,只是一些思路而已,如果有什么不当之处,还望文若你能及时指正,权当给孤一些建议了。”
荀彧颔首:“自当如此。”
“其实……”
刘辨长出口气,郑重言道:“孤没有指望过南阳何家,他们只是孤策划中比较小的一部分力量而已,真正的突破口是南阳邓家。”
“南阳邓家?”
嘶~~~
荀彧眉头紧皱,不由震惊:“殿下怎么可能与南阳邓家有瓜葛?”
刘辨淡笑:“文若不知,孤帐下有个叫邓展的游侠,乃是南阳邓家旁系,孤完全可以通过他的家族,联络到邓氏宗家。”
“邓家在南阳的势力非常庞大,而其在桓帝年间便走向没落,若想恢复往日巅峰荣耀,孤将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荀彧太清楚南阳邓家的力量了。
在他心里,邓禹家族是东汉最显赫的世家大族。
如果刘辨果真能够获得邓家的支持,对于他在南阳展开行动,的确有非常大的帮助。
甚至于,只要刘辨能搞定邓家,南阳其余世家必定云从。
这个切入点确实不错。
呼~~~
荀彧暗松口气。
这证明刘辨不是空穴来风,他对自己在南阳的发展,是有规划的。
更令荀彧不敢相信的是,这份计划应该是从雒阳皇宫时,便已经在构思当中,否则焉能带出一个南阳邓姓的游侠。
不可思议!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刘辨在雒阳时,还处在董卓老贼的软禁中,身旁没有军队、没有亲信、更没有自己的势力。
在这种噩梦一般的环境下,他不仅克服了困难,成功逃离了皇宫,甚至还能兼顾到未来如何发展。
即便是王佐之才的荀彧,都不由地为之倾佩。
此刻,荀彧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殿下的思路还是非常不错的,南阳邓家不仅是世家豪族,在南阳当地更是盘根错节,如果殿下能得其青睐,南阳其余士族必定云从。”
实际上。
当初刘辨也是这样考虑的。
毕竟,邓家即便没落了,也不过只有二十余年时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管怎样,邓家在南阳还是有绝对权威的。
这一点,甚至当过大将军的何进一族,都是不能比拟的。
荀彧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如果殿下不弃,在下倒是与邓氏宗家的邓同相熟,可以手书一封,为殿下引荐。”
“哦?”
刘辨内心狂喜:“邓同?”
荀彧点点头:“嗯,他出自邓氏宗家。”
此刻,军师联盟的声音同样响起:“辩爷,刚才历史系专家提醒说,这个邓同很可能是邓芝的父亲,就是那个蜀汉重臣,官至车骑将军。”
“《三国人物索引1》中记载:邓同,邓芝之父,义阳新野人,东汉司徒邓禹之后,于东汉末年入蜀定居。”
“而且,邓芝与辩爷你年纪相仿,即便大也大不了几岁,荀彧的这份手书一定要拿下,这不仅是打开邓家大门的钥匙,更是免费为你送上一员猛将啊!”
这不巧了么,这不是?
刘辨哪敢有丝毫犹豫,急忙一揖:“文若能够如此,孤感激不尽,这份手书孤便收下了,他日若能在南阳打开局面,孤必不忘今日之恩。”
荀彧赶忙还了一礼:“在下岂敢贪功。”
刘辨大手一挥:“诶,是你的功劳,便是你的功劳,孤这心里记着呢。”
荀彧默然,没再言语。
……
南阳郡。
宛县。
巍峨的城墙下,来往百姓团聚,议论纷纷:
“这是何人?年纪这么小,居然犯下这么多事?”
“是啊,从画像上看,长得如此俊俏,没想到是个杀人魔。”
“听说他近期潜入了南阳,咱们可一定得小心呐。”
“哪家有黄花大闺女,可得藏好喽。”
“……”
一个身穿破烂杏黄道袍的中年男子,双目灼灼地凝视着画像,胸中的怒火噌得燃烧起来,不停地冲击着他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
“史道长,千万别冲动!”
正当史子眇怒火滔天时,一双大手拼命地将其拉住,低声劝谏:“咱们好不容易赶来南阳宛县,切记不可鲁莽,这可是你说的。”
“放心~~”
史子眇强压下怒火,扭头瞥向太史通:“贫道不会冲动,咱们走吧,进城去吃点东西,按照计划,这个时间史侯应该还在颍川。”
呼~~~
太史通长舒口气,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来:“你还真别说,董卓的动作可真够快的,咱们才到宛县,他居然连悬赏令都发布了。”
“那是当然!”
史子眇仿佛早有预料,轻声道:“人家可是骑兵,四条腿的战马,怎么不比两条腿的人要快,别墨迹了,赶紧走吧。”
“嗯!”
太史通点点头,急忙跟上:“史道长,你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史子眇内心已有决断:“找个香火最旺的道观,解决生计的同时,寻找何咸,如果殿下顺利潜入南阳,一定会探听何家,咱们寻到何咸,便能寻到殿下。”
“嗯。”
太史通深以为然地嗯了一声:“还是你的脑子好使,怪不得能从董卓手底下平安逃走,我太史通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按你说得办。”
“走。”
史子眇打个眼色:“先填饱肚子再说。”
太史通:“好嘞~~”
第106章 荀彧献策!
“荀叔父,您真的不跟我们一起走了嘛?”
韩馥前来接人的队伍已经到了舞阳韩家门口。
“我还能走得了嘛?”
荀彧讪笑一声,长出口气:“你回去告诉令尊,我这里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麻烦他帮我照顾族人。”
“另外……”
荀彧从怀中摸出一个锦囊,递给韩楙:“这里面是我写给兄长荀谌的,拜托令尊派人将之转交给他,他如今在渤海太守袁绍帐下当谋士。”
“好的。”
韩楙接过锦囊,塞入怀中:“那您的夫人怎么办?是一起去冀州,还是……”
荀彧知道韩楙的意思,当场摆手打断:“她暂时回唐家,与王妃一起,这个就不劳你费心了,你们安心上路吧。”
“既如此,那小侄便告辞了。”
韩楙郑重地朝荀彧行了一礼,转而又冲刘辨躬身行礼。
望着缓缓离开的队伍,荀彧长出口气道:“殿下,您可是答应过在下的,只要此间事了,便放荀某自由,可随时离开。”
“当然!”
刘辨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但前提是你得帮孤保住这支队伍,不能被董卓的兵马吃掉了。”
刘辨说得非常自然,没有半点停顿,仿佛真要让荀彧离开一样。
但直播间的网友却明白其险恶用心:
“辩爷太坏了,这么哄人,你爹妈知道嘛?”
“可怜的荀彧啊,就这样上钩了?”
“哈哈,都到碗里了,还能再跑?”
“……”
荀彧唇角微扬,绽出一抹淡笑:“放心,在下心中已有计划。”
刘辨满意地点点头:“王佐之才,果然厉害。”
荀彧叹口气:“不知殿下准备何时,带荀某去军营,在下总得提前了解一下这支队伍,否则难以帮助殿下。”
“昨日朱彤派人回信,队伍已经到了指定地点,而且粮草平安抵达,咱们随时可以过去。”
“既如此,不如今日便启辰前往,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送走韩家人及唐倩后,刘辨带着荀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