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军师联盟 >

第525章

大军师联盟-第525章

小说: 大军师联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旋即。
  躬身离开大殿。
  出了皇宫,郭嘉本欲回校事府,却被荀彧招呼上了马车。
  二人面对而座,郭嘉笑了笑,轻声道:“文若,你还在寻思陛下的话吗?”
  荀彧捏着颔下一缕短须,点点头:“是啊,边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可陛下也没去过,难道胡汉通婚的事情,已经非常普遍了?”
  郭嘉摇了摇头,面带微笑地道:“胡汉通婚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在寻常百姓家中常有,马腾当年便是家道中落,不得已娶羌女为妻,生下了马超。”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在羌胡人的眼中,比那些纯粹的汉人更多了一分信任,加之其子马超,有万夫不挡之勇,在羌胡人的眼中才逐渐高贵起来。”
  “想当年,韩遂之所以会跟马腾结拜兄弟,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看重了马腾在羌胡人中的影响力。”
  “而马腾也因为与韩遂结拜,真正有了一定的地位,这是二人能迅速在凉州站稳脚跟,且拉起一支队伍的关键因素。”
  “该怎么说呢?”
  郭嘉终究还是吐口气:“为了利益,相互利用而已。”
  荀彧长出口气:“那你觉得陛下此举,到底意欲何为?”
  郭嘉皱眉,停顿了片刻:“看样子,陛下当真是要走威服异族的路了,但其实,让他们内部相互征伐,大汉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好的办法。”
  “也只有让异族内部经历上一番惨痛的杀伐,再由大汉出面,恩威并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只是不理解,陛下因何执意不肯如此。”
  “或许……”
  一念至此,郭嘉脑海中产生一个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理由:“陛下真的已经把他们当作了咱们大汉的子民。”
  荀彧一脸的不敢置信:“这……这不可能吧?”
  郭嘉皱眉:“说真的,我自己也不敢相信,但你瞧陛下,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荀彧长出口气,缓缓点头:“陛下从未这般糊涂过,可这一次,他如此行径,实在令人费解,刀子若是不动彻底,只怕强行糅合起来,也会最终散架。”
  郭嘉明白荀彧的意思:“文若,或许陛下会有办法,你瞧幽州的三大水库,是真正的造福于民,不仅仅是汉民,还有乌桓百姓。”
  “咱们作为臣子的,不就是要帮陛下实现自己的报复吗?虽然陛下的想法很疯狂,但有文若你在,再疯狂的想法也会变成现实。”
  “陛下已经开始扭转寒门士族的困境,我相信陛下,同样可以解决民族融合,这个千百年来,都难以攻克的难题。”
  “而等到那个时候……”
  郭嘉双眸中闪烁着亮光:“大汉,才真正配叫做强汉!因为,它已经没有了对手。”


第565章 祭天大典
  接连阴霾了数日的天气,在冬节祭天大典这天,竟悄然放晴,连寒冷的北风都跟着停下了脚步,彷佛也在庆祝这隆重的节日。
  刘辨一大清早便起来,在十余个宫女的伺候下,沐浴香薰,梳头装扮,换上皇帝冕服,这才在皇后的注视下,出了皇宫。
  可惜……
  如今皇后有孕在身,不便出行,否则这般隆重的节日,自当是皇帝、皇后一起完成祭天大典,这样才最是妥当。
  出了皇宫,早有侍卫统领朱彤候在一旁,欠身拱手:“陛下,咱们该上车了,史太常那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只待陛下赶去,便可巡城游行。”
  “恩。”
  刘辨颔首点头,在朱彤的搀扶下,上了龙舆宝车,头顶祥云华盖,日月星辰环布其上,脚踏大汉神州,山川湖泊尽在其中,寓意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坐下是以纯金打造的龙椅,左右两条小龙撑起刘辨的双手,背后一樽巨龙,威严霸气,象征着大汉吾皇,神圣而崇高的地位,不可侵犯。
  整张龙椅雕工精湛,巧夺天工,盘旋其上的金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谓真正是形神兼备,精妙绝伦。
  “出宫—!”
  朱彤声如洪钟,下令起程。
  刹那间,宛如一片火海在汹汹燃烧,一排排赤红色的战马,象征着大汉火德昌隆,永不熄灭。
  若仔细端瞧,便可发现,这些战马个头竟一般大小,连身上的毛色都没有半点差别,走起路来哒哒哒,竟只有一个声音,听起来甚是悦耳,若非久经训练,岂能这般整齐划一。
  随行护卫的一排排英姿飒爽的虎贲、羽林将士,迈着整齐、有节奏、有秩序的步伐,随同龙舆宝车一起,朝着朱雀门走去。
  吱呀—!
  随着皇帝的龙舆宝车驶向朱雀门,巍峨的宫门徐徐展开,温煦的阳光倾泻进来,随之进入宫门的还有那如浪潮一般的呼声:
  “大汉吾皇,千秋盛世;”
  “威服四海,万寿无疆!”
  “……”
  虽说刘辨已经知道了整个流程,内心本应该波澜不惊,但当这一波声浪涌入耳畔的刹那,他依旧能清楚地感受到那股来自心灵深处的净化,彷佛一下子飘入了云端,俯瞰天下。
  直播间的网友们更是被这波镜头感,带动着沸腾起来,如此一幕,简直要比任何电视剧,都要来得震撼:
  “卧槽!这声音、这氛围感,简直太赞了,可惜没有BGM。”
  “我想起了宫廷某纪录片的BGM,回头就合成一下,肯定爆火!”
  “瞧见没有,文武大臣、四方夷狄全都在恭候着,这就是大汉吾皇的逼格!”
  “连我也忍不住给辩爷双击呐喊666了。”
  “奈何老子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盛世篇章,在此刻书写。”
  “……”
  当刘辨的龙舆宝车从朱雀门中驶出来,文武百官、四方夷狄纷纷朝刘辨躬身行礼,山呼之声如同闷雷滚滚,响彻雒阳皇城每一个角落。
  吁—!
  车停马驻。
  刘辨站起身来,朝着文臣武将摆手示意:“众爱卿平身。”
  众臣再次山呼起来:“谢吾皇万岁。”
  随后,一个嘹亮的声音响起: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
  这是祭天大典的第一场祭礼。
  皇宫祭礼。
  皇帝携带文武百官,在朱雀门外展开祭奠。
  史子眇携带道人数百,皇宫外的三座大石桥上,开坛作法,悠扬的道音沁人心脾,彷佛在刹那间,让人感受到盛世祥和,心灵空寂。
  即便是素来不喜欢这种虚头八脑东西的刘辨,此刻也不由地被道音吸引,心灵瞬间平静,微微躬着身子,以示对上天的敬意。
  按照祭礼流程,刘辨在祭词诵完后,当亲自焚香祭拜,待礼成后,方可携百官巡城游行,最终出雒阳,上北邙山,进行最终的祭天大典。
  此刻。
  刘辨已然下了龙舆宝车,手持三根手指粗细的黄香,恭敬地插入四足青铜鼎中,悠悠青烟缓缓飘向高空,彷佛将人间的祭词也带入了天宫。
  “恩洋上苍,庆高明之悠久;”
  “德溢人间,作盛世升平之瑞祥。”
  “……”
  “谨择今日,瞻天仰圣;”
  “四海永靖,乐奔安康。”
  “……”
  “皇宫祭礼成—!”
  “皇帝起驾。”
  刘辨闻声而动,返回龙舆宝车,跟随着史子眇的队伍,从朱雀门前正中间的桥上,徐徐而过,文武百官的队列在左,四方夷狄的队列在右,随行护驾的勇士缓步尾随。
  直到此刻,才算是真正离开皇宫,进入极具烟火气息的民间,入眼处,十二丈宽的中兴大道两侧,围满了身穿各色衣物的百姓。
  有些人扯着嗓子山呼“万岁”,手中的七彩丝带不停地挥舞,企图吸引皇帝陛下的目光,朝这里看上一眼;
  有些人垫着脚尖,扒在人群中,探着脑袋,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写满了期盼,炯炯有神的目光,彷佛诉说着对皇帝陛下的崇敬;
  小娃娃们坐在父母亲的脖子里,手里拿着彩带,不停地晃悠,他们或许还不知道从道路尽头走来的队伍代表什么意思,但喜庆的氛围却令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雄赳赳气昂昂的虎狼将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各个披坚执锐,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从街道尽头驶来的刘辨,遥望着满城欢欣的一幕,心中的自豪感倍增,原本一个战乱频发,死伤无数的时代,被自己以雷霆手段收服,避免造成更大的祸患,这是功德。
  军事联盟的专家曾给出一组数据,东汉末年,汉族人口至少有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
  十不存一。
  简直残酷之极!
  而根据荀彧最新递上来的各项数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大汉总人口至少有七千二百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不单单是因为战乱时间缩短,更是因为刘辨废除了算赋、口赋,而导致的人口暴涨的初期迹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汉子民的数量必将破亿,呈爆发式增长。
  大汉!
  已有欣欣向荣之状。
  刘辨不断冲两侧的百姓挥手微笑,每每过处,必将引来一阵山呼似的呐喊,彷佛将百姓心底的崇敬彻底点燃一般。
  这一幕,别说是现场的大汉子民了,就算是手机前的网友,也不由地心潮澎湃起来,纷纷点赞呼喊:
  “卧槽!太牛逼了,怪不得人人都想当皇帝啊。”
  “我特么生孩子的,一定给他起名叫刘彻!”
  “辩爷的这一辈子算是够够的了,羡慕嫉妒恨啊。”
  “虽说没有飞机、大炮护卫,但这逼格,也堪称时代顶尖了。”
  “史子眇这家伙玩这么大啊,比当年从雒阳皇宫出逃,还要牛逼。”
  “那不是废话嘛,这可是专属于辩爷的规格,刘协能比?”
  “我特么竟然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绝壁的大片儿!”
  “暴赞!”
  “+1”
  “+2”
  “+10086”
  “+身份证号”
  “……”
  约莫一个时辰。
  终于。
  来到第二个祭天大殿的地方。
  这里早已聚集了过万百姓,将祭坛包围得水泄不通。
  刘辨在万众瞩目之下,下了龙舆宝车,踏上通往祭坛的红毯大道。
  呜!呜!呜!
  呜呜—!
  悠长的号角声顷刻间响起,瞬间传遍整个皇城,原本喧嚣的会场,也因为这一声号角,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向皇帝陛下。
  “呜呼—!”
  “惟天惠民,奉天辟壤;”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
  “伏维上帝,锡福祥于三界;”
  “居高听卑,作真宰于十方。”
  “……”
  为了确保过万的百姓可以听到祭词,史子眇在这里安排了一百人诵读,声音之洪亮,犹如在九天之上敲响了磬钟,延绵悠长,覆盖四方。
  祭坛四周的百姓闻声而静,纷纷躬身拱手,态度极其谦卑,与此前欢迎皇帝陛下时的喧嚣景象,可谓是天差地别。
  祭词结束,刘辨再次捧起三根黄香,插入祭坛正中的青铜鼎中,朝着青铜鼎恭敬地鞠躬,至此雒阳祭礼结束。
  “愿昭阴阳不测之神明,以示彰表无私之满腔。”
  “宏施法力,大发吉祥;有求必应,无灵不张。”
  “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随后,雒阳百姓跟着起身,纷纷山呼“万岁”,再次恢复到与此前一般无二的喧嚣中,彷佛雒阳祭礼只是皇帝巡城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伴随着皇帝的龙舆宝车再次启程,文武百官、四方夷狄紧紧跟随,随之追赶的还有上万的百姓人流,全都朝着北邙山的祭坛徐徐而行。
  幸亏早有官兵肃清的道路,否则必将会被百姓的人流挟裹,今日的北邙山没有了往日的肃杀萧瑟之状,反倒树上、山间、枝杈里全都是调皮的百姓,热闹了不知几许。
  半个时辰的路程虽然不远,但有了如此调皮的百姓作陪,倒也让略感枯燥的刘辨有了一丝祭礼之外的喜悦。
  这一景景一幕幕,别说是刘辨了,就算是直播间的网友,甚至是军事联盟的专家,都不由地乐开了花。
  刘辨一路上与他们聊着趣事儿,倒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时常绽出一抹淡笑,让一旁的护卫统领朱彤,都有些惊异愣怔,似乎以为皇帝陛下犯癔症了。
  队伍一路缓行至北邙山脚,穿越郁郁葱葱的森林,来到一片以青石大砖扑成的广场上,正中的祭坛同样是以石块砌筑而成,非是临时建筑,而是长久如此。
  祭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四周竖着八根盘龙石柱,围成个八卦图的模样,庄严肃穆。
  史子眇的队伍早已赶来,二十八员精心挑选的道人,分成四面站在祭坛下方,每一面只七人,按照二十八星宿站位。
  东方七人身穿一袭藏青色的道服,手执长竿,竿尖上挑着牛头,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龍之形;
  北方七人身穿一袭皂色的道服,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
  西方七人身穿一袭白色的道服,左手执旌旗,右手握宝剑,按照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
  南方七人身穿一袭赤红色的道服,双手捧着香炉,按照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祭坛正中立着一人,不是别人,正是道人史子眇。
  他穿一袭杏黄色的道袍,一手握着白旄,一手拎着黄钺,口中念念有词,脚下踏着诡异的步伐,不停地作法祈福。
  此时正值巳时末,阳光普照,浓香飘散,氤氲缭绕,可惜缺少奇珍异兽,瑞彩千条,否则必定有股子仙家秘境的感觉。
  刘辨下了龙舆宝车,踏上赶往祭坛的路,文武百官、四方夷狄依次排开,毕恭毕敬地列在左右两侧。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一时肇统,千古馨香。”
  “……”
  “承天之神,兴甘风雨;”
  “庶卉百物,莫不茂者。”
  “……”
  一番祭词如仙音般在林间响起,刘辨走上祭坛,跪在黄色的蒲团上,双手冲天举起,啪的拍响,跟着伏跪于地,礼敬天地神明。
  “朕于中兴五年冬节之日,携文武百官、四方夷狄,瞻天仰圣,伏望上天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
  “……”
  “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恺泽遍於寰区,仁风及於奕祀,朕承汉室大统,遥契曩徽,合天弘运,文武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
  “……”
  这一番祭词,是慷慨激昂,宛如天音靡靡。
  文武百官、四方夷狄尽皆山呼万岁,共同祈求上天,维系和平,再建盛世。
  虽说四方夷狄听不懂汉语,但翻译官尽皆在侧,听完皇帝陛下的陈述,一个个感动的稀里哗啦,甚至恨不得当场给皇帝磕一个。
  以前有人会猜测皇帝此举,必定是别有用心,背后有着阴谋诡计,但是现在来看,皇帝陛下祈求和平之意拳拳,实在是令人感动。


第566章 阅兵仪式
  祭天大典顺利结束。
  从北邙山上下来时,正值曜日当空的晌午。
  原本冰冷如刀的冬季,也只有在此刻,才能感受到些许的温暖。
  刘辨乘坐的龙舆宝车回到皇宫,宫墙上已然备好了祥云华盖,五色旌旗插满城头,披坚执锐的将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阵以待,威严呵呵。
  呜!呜!呜!
  呜呜—!
  宫墙门楼上,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