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军师联盟 >

第77章

大军师联盟-第77章

小说: 大军师联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讨厌袁术,不要个碧莲。”
  “嗯,我也讨厌。”
  “辩爷,干他!”
  “……”
  连刘辨都能感受到袁家的嚣张,何况是军师联盟!
  实际上,军师联盟在得到诸侯成员,以及各方兵力以后,便料到会盟当日不会那么顺利。
  袁家势力占据了半数以上,即便靠脚投票,都不该是弘农王当统帅。
  即便是刘辨发出的讨贼檄文,即便他是身份尊贵的弘农王,即便他在众诸侯中兵力最多,但在权力面前,袁术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这不仅因为南路统帅的归属,决定了指挥权的归属,更加决定了最大功劳的归属,袁家想要彻底翻身,权倾朝野,就必须把讨董的功劳,死死地攥在手中。
  当然!
  更重要的一点是。
  作为废帝的刘辨必须死。
  否则一旦诛杀董卓,杀入雒阳,届时刘辨可能会取而代之,成为真正的皇帝,如此一来,袁家多年的部署,反倒会成为刘辨的嫁衣。
  袁术太清楚这一点了。
  所以!
  他在一开始,便卯足了劲儿,准备跟刘辨干到底。
  但可惜,对方故意找茬的意图,早已被军师联盟提前洞察,而且想到了些反制的办法,至少要保证刘辨在气势上的优势。
  否则会影响到唯二的盟友,陈王刘宠、颍川郡守李旻,他们并非刘辨坚定不移的忠诚者,若是见刘辨拿捏不住袁术,极有可能会转投袁术。
  “船只的事情……”
  或许,便是袁术都没有想到。
  刘辨几乎没有半点犹豫,便脱口而出:“自然要靠你们汝南袁氏的鼎力支持,如果孤记得不错,汝南粮商是雒阳粮仓的最大提供者。”
  “而他们从汝南转运粮草,绝大多数都走水路,溯颖水而上,抵达轘辕关,再从轘辕关出发,直奔雒阳周边的各大粮仓。”
  “袁家作为汝南最大的士族,短时间内征调一些船只,想来应该不成问题,如果后将军乃真心实意来讨董,这点事情应该不难办吧?”
  刘辨一针见血地怼了回去,声音虽然平缓,但却充满了不可拒绝的王者气息:“袁将军、徐郡守,便交给你二人,如何?”
  “这……”
  袁术正想借口拖延时。
  刘辨的声音再次响起:“哦对了,孤忘记提醒袁将军了,雒阳百万军民的生计,全都靠关东商贾提供,尤其是粮草等物资,更是如此。”
  “如今讨董声势渐隆,商道阻隔已有两月,想来不久,雒阳必会断粮,对于董卓而言,唯一可以供给粮草的地方,仅剩关中一路。”
  “不过……”
  话音未落,刘辨一记神转折道:“凭董卓的行事作风,以及他凉州出身的地缘属性,再结合当前讨董的局势!”
  “孤以为,董卓绝对不会千里迢迢的从关中方向运粮,补给雒阳百万军民的日常所需,而是会迁都长安,将朝廷彻底落在对他更有利的关中。”
  “如此一来,河洛将成为无人区,届时董卓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可以彻底的大展拳脚,好好跟关东诸侯们战上一场了。”
  袁术有些发懵,不太明白刘辨的意思:“如此不正好吗?他董卓可以放开手脚,咱们同样可以放开手脚,三面合围之下,董卓岂能抵挡。”
  “袁将军别急。”
  刘辨摆手打断袁术的自以为是,轻声言道:“孤的意思是,太傅袁隗、太仆袁基此刻仍在雒阳,董卓一旦迁都,他们将永无东归的可能。”
  呼~~~
  刘辨长长呼出一口浊气,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袁术:“如果你心里还挂念着袁隗、袁基,那么就赶紧调集船只吧,留给你袁家救人的时间不多了。”
  “切记!”
  刘辨强调道:“你不仅是在讨董,更是在救自家人,袁家素以忠孝仁爱为家训,后将军作为嫡次子,想必更是深谙家训精髓。”
  袁术闻言愣怔,神色骤变,一脸吃了苍蝇屎,恶心到极点的表情。
  他原本只想在会盟当日,给刘辨一个下马威,好拔高袁家四世三公的存在感,为自己夺取指挥权,打下一定的基础。
  但不曾想……
  刘辨对于局势的掌握,明显超过了在场所有诸侯,鞭辟入里的分析,更是怼得袁术哑口无言,不仅没办法反驳,还将自己架在孝子的位置上下不来台。
  简而言之。
  如果自己不全力配合调集船只,便是不准备积极营救袁隗、袁基。
  要知道,袁术的亲生父亲袁逢早亡,这么多年来,袁术一直是在受袁隗的提点、教诲,虽不是生父,但却有养育之恩。
  如果袁术不全力营救袁隗,别说袁家人不会答应,便是袁氏的门生故吏,同样不会答应,毕竟他们很多人,是不知道袁隗的阴谋的。
  军师联盟的反计之所以高明。
  是因为,它是以袁术的角度出发,绑架了袁家人,以及袁氏门生故吏为前提,以此将大义牢牢抓在手中,驱使袁术为自己所用。
  而袁家人及袁氏的门生故吏,是袁术在盟军中话语权的保证,他不可能做出违背袁家人的事情,这相当于自断臂膀的愚蠢举动。
  可是……
  如此一来,自己就要全力配合刘辨的战略了。
  虽然,这是在救袁家人,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袁术已经臣服于刘辨的指挥,从而被动承认了刘辨南路统帅的资格。
  这一幕,看得直播间网友各个热血沸腾:
  “哈哈!瞧袁术那吃屎的表情,我就爽到不行。”
  “拿袁家人要挟袁术,的确是蛇打七寸,直击要害。”
  “专家不愧是专家,抢点很准,非常有水平。”
  “刘辨:四世三公又如何?劳资打得就是四世三公!”
  “人多牛逼?看我大威天龙!”
  “……”
  此刻。
  营中诸侯议论纷纷。
  尤其是汝南太守徐璆,更是皱着眉,捻着须,缓缓点头:“殿下对于当前局势的判断,果然非我等所能及。”
  “没错!”
  徐璆肯定地点点头:“董卓此贼的确能做出迁都长安之事,尤其此刻,雒阳已经两月未曾通商,只怕京畿周边的粮草,难以维持百姓日常所需了。”
  “是啊!”
  又有鲁国相陈逸跟着附和道:“董卓原本便是西凉出身,如果将朝廷迁往长安,便可背靠凉州,据守函谷。”
  “这对于董卓而言,实际上更加有利,而他则会将逼迫西迁的罪责,扣在咱们关东的诸侯身上,污蔑我等乃不义罪臣。”
  “该死!”
  陈逸眉头一拧,咬牙切齿:“袁将军,殿下言之有理,咱们想要制止董卓迁都,时间怕是真的不多了,您抓紧时间调集船只吧。”
  此刻,颍川郡守李旻起身一揖:“殿下,李某同样可以出一份力,在颍川范围内,尽可能得去调集船只。”
  “嗯。”
  刘辨点点头:“李郡守深明大义,孤心甚慰!既如此,你与后将军袁术、汝南太守徐璆一起,共同调集船只。”
  李旻拱手:“诺。”
  刘辨转而望向袁术、徐璆:“二位呢?”
  二人不得已,只能拱手:“诺。”
  “奇兵如此。”
  旋即。
  刘辨再次转回正题:“咱们再言正兵!根据情报,广成关守将乃是董卓帐下大将胡轸,此人麾下足有八千兵马。”
  “不过……”
  刘辨话音一转,正准备下达方略时。
  忽然。
  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帘帐起,从外面闯入一个士兵,欠身拱手道:“殿下,适才探马传回情报,广成关换防,主将胡轸调走,来者姓徐,暂不知其名。”
  “什么?”
  刘辨顿时一个愣怔,不由惊诧:“广成关换防?”
  士兵点点头:“没错!城头值守的士兵,衣甲、兵器俱与此前不同,从飘扬的旌旗判断,已经换成了一位徐姓将领。”
  “徐姓将领?”
  刘辨皱眉沉思间。
  军师联盟的声音响起:“辩爷,很可能董卓把徐荣从汴水方向调过来了,看来董卓对你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酸枣方向的盟军。”
  “历史上,董卓迁都以后,曹操起兵进攻董卓,结果才刚到荥阳汴水,便被徐荣战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
  “徐荣吗?”
  刘辨深吸口气,皱眉沉思。
  仔细想想。
  董卓麾下除了徐荣外,似乎真没有其他徐姓将领。
  而且对方既然能够接替胡轸,势必从地位上,要与胡轸平级,甚至高一级。
  徐荣是在董卓进入雒阳后,从行伍间提拔起来的将才,是董卓军力体系中,代表雒阳军的中郎将,军职与牛辅、胡轸相同。
  “该死!”
  刘辨暗骂一声,心中不悦。
  如果广成关是胡轸的话,刘辨至少有七成把握,可以拿下广成关。
  但偏偏,董卓居然临阵换将,把深谙兵法的徐荣给调了过来。
  如此一来,提前准备好的进攻方略,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这回倒是便宜了曹操!
  汴水方向没有徐荣,却换成了胡轸。
  呵呵!
  这仗打得,有点意思了。
  其下,陈王刘宠皱着眉,轻声道:“弘农王可是知道这徐姓将领?否则因何是如此表情?”
  刘辨倒也没有遮掩,点点头:“没错!孤对这徐姓将领,略有耳闻!”
  “哦?”
  刘宠好奇:“还请弘农王,不吝赐教。”
  刘辨深吸口气,目光扫过众诸侯:“董卓在入雒阳之前,有西凉骁骑数万,分属于四大中郎将,分别是牛辅、董越、胡轸、段煨。”
  “而在其进入雒阳以后,吞并北军,提拔徐荣于行伍,于是徐荣作为雒阳军的代表,成为了董卓麾下第五大中郎将。”
  “随后,董卓再次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提拔吕布为董卓麾下的第六大中郎将,自此董卓的实力达到了最巅峰。”
  “如果孤猜得不错……”
  刘辨长舒口气,轻声言道:“广成关的徐姓将领,应该就是被董卓提拔于行伍的徐荣,此人虽不是董卓嫡系的西凉军,但论将才,徐荣当属第一,董氏军中,无人能出其右。”
  “啊,这……”
  即便是陈王刘宠,也不由地为之一愣。
  他深吸口气,试探性问:“弘农王可是对此人评价过高了?董卓麾下将才,不当属李傕、郭汜为先吗?”
  “是啊!”
  又有汝南太守徐璆附和道:“胡轸作为西凉军,在此刻被调走,却换来了雒阳北军出身的徐荣为将。”
  “在下以为,一定是酸枣、孟津方向的盟军威胁更大,因此这才将胡轸调走,对于咱们南路大军而言,倒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没错!”
  沛国相袁忠点点头,深表赞同:“袁盟主统帅兵马,屯驻于河内,对于董卓的威胁最大,董卓自然要调集兵马抵御,而咱们仍在鲁阳,威胁甚小,这才派徐荣坐镇。”
  “殿下!”
  沛国相袁忠揖了一揖:“在下以为,咱们应当尽快进攻广成关,以呼应袁盟主的行动,对董卓造成更大的威胁。”
  呵呵!
  刘辨都懒得理会这种,不断刷存在感的诸侯。
  强调袁家人,就能获得最大战功?
  蠢货!
  不过……
  刘辨虽然心中不屑,但面上依旧保持恭敬:“尔等还是抓紧时间调集船只,奇正相合,才合兵法要诀,至于广成关如何,等你调来船只,自然可以齐头并进。”


第164章 决议迁都,董卓霸气怒怼黄杨!
  鲁阳大营。
  刘辨军。
  中军,大帐。
  沙盘前,刘辨等人围聚在一起。
  对于董卓临阵换将的事情,着实杀了众人个措手不及。
  虽然,孙坚不屑于胡轸、徐荣,但毕竟是刘辨做主,他只能静候最终的结果。
  “报~~~”
  不知过了多久。
  帐外忽然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众人抬眸望去。
  但见,军司马邓芝疾步赶来,神情肃穆,欠身拱手道:“殿下,打探清楚了。”
  刘辨当即摆手,示意邓芝在沙盘上重新布置:“徐荣如今是何布局?”
  历史上,梁东之战的描述比较简单,没有具体到如何对局,只是记录其大致时间,与战斗结果而已,实际上的参考价值不大。
  而今,胡轸与徐荣换防,更是打乱了刘辨原本的进攻节奏,虽说不应该小觑任何对手,但徐荣与胡轸性格迥异,自然在布局上会做出调整。
  小心驶得万年船。
  是以,刘辨才会派出邓芝,打探最新的情况。
  邓芝从旁拾起红蓝小旗,将沙盘上的旗帜挨个拔下,按照最新的布阵插下小旗:“幸亏殿下谨慎,否则这一战咱们一定会吃亏。”
  呼~~~
  当邓芝按照最新布阵插完小旗后,暗暗松了口气:“诸位将军,广城关在行政上属于梁县地界,位于关城之东的县城相距不足十里。”
  “末将仔细核查过了,徐荣的主力依旧部署在广成关,而在粱县同样部署了一支兵马,兵力多少暂且不知,但末将在路上发现了马粪、马蹄印,证明一定有骑兵。”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沙盘上,一个个皱起了眉头,暗自庆幸弘农王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进攻广成关,否则此一战极大概率会败北。
  “这个徐荣的确堪称将才。”
  大将孙坚怀抱双拳,两道浓眉微微蹙起,不由感慨:“此前末将以为殿下行事过于谨慎,但此时来看,还是殿下更加英明。”
  “是啊!”
  一旁荀彧长叹口气,捻须言道:“徐荣深谙兵法要诀,以广成关、粱县互为犄角之势,我军若强攻广成关,粱县骑兵必抄袭我军后方,反之亦然。”
  “伯苗~~”
  荀彧扭头瞥向邓芝,试着问道:“你可能猜到对方有多少兵力吗?”
  邓芝皱着眉,沉吟了片刻:“在下虽不知具体有兵多少,但从陆面上的痕迹判断,粱县城中怕是不下两千精骑。”
  “至于守城步兵……”
  邓芝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轻叹口气:“请恕末将无能,实在没办法猜测。”
  刘辨淡然道:“伯苗不必妄自菲薄,你做得已经够好了。”
  邓芝拱手:“多谢殿下。”
  刘辨目光扫过众人,郑重言道:“诸位有何意见,尽可畅所欲言,不必担心言错,孤心中自有计较。”
  “殿下!”
  当即,有张辽横出一步,欠身拱手道:“末将以为,欲破犄角战法,关键在于如何防止其部偷袭我军后方。”
  “没错!”
  荀彧深吸口气,顺势接过话茬:“犄角之势的强横之处,便在于双方互为援兵,可令攻城者陷入腹背受敌之态。”
  “若是粱县、广成关之间有险可守,我军尚可集中大部兵力强攻一处,少量兵力以期阻敌来援。”
  “但是……”
  荀彧脸上写满了作难,愁眉不展:“诸君且看,粱县、广成关相距不过十里,中间道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对方骑兵只要出城,可以从各个方向,随意进攻我军后方,届时不论是骑兵冲阵也好,还是箭矢袭扰也罢,对于我军强攻广成关,皆是一大祸患。”
  孙坚此前参加过讨伐凉州的战事,自然清楚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
  他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没错,骑兵于旷野作战,来去如风,迅捷如雷,若是我军防御得当,还自罢了,一旦被其找到突破口,必定里应外合,一举破之。”
  “可惜……”
  孙坚嗞着钢牙,抬头望向张辽:“我军精骑兵只三百人,难以与敌军骑兵抗衡,否则文远将军完全能以骑兵战骑兵,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