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军师联盟 >

第90章

大军师联盟-第90章

小说: 大军师联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石及万石官职。
  甚至于……
  官职不够,侯爵来凑。
  如果在官职上不能提升,必然可以封侯,享受食邑,光宗耀祖。
  当下,兖州刺史刘岱便坐不住了。
  如果能获得些功劳,他从刺史转为州牧,甚至调回中枢,全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曹操已经败过一次胡轸,接下来攻打汜水关,简直就是白送战功。
  “盟主~~”
  刘岱腾得起身,绕过长案,转入帐中,拱手抱拳,急切言道:“曹操于汴水战败胡轸,此刻正是我军讨董的不二良机。”
  “在下建议,我延津一路的盟军应当速速启程,直奔汜水关,争取早日破开雒阳东门,与董贼决一死战!”
  跟着,又有东郡太守桥瑁横出一步:“盟主,一步慢,则步步慢,我等已经失了讨董之先机,岂能再次落于人后。”
  张邈紧跟着站出身来:“我等原本便是以讨董大义相聚,此前畏惧董卓实力,因此不敢向前,但此次孟德战败胡轸,已探明对手实力,自当引兵前往,与贼决战!”
  张超拱手:“在下附议!”
  袁遗心动:“在下附议!”
  “这……”
  袁绍皱着眉,陷入沉思。
  他颇有些为难。
  毕竟,此刻刘协被迁至长安,若是真灭了董卓,极有可能是为刘辨做嫁衣。
  但是眼前这帮诸侯,明显已经按捺不住躁动的心,自己总不能把真实想法告诉他们吧?
  若是如此,袁家保持的百年忠义之名,非得毁在他的手上不可。
  袁绍暗骂一声该死,曹操战败胡轸,可当真杀了自己个措手不及!
  该怎么办?
  “报~~~”
  正在这时,帐外再次响起一声传报。
  袁绍举目望去。
  但见,一个士兵急匆匆闯入帐中,欠身拱手道:“盟主,南线方向的探马方才送回情报,弘农王派大将孙坚,以两千兵马突袭轘辕关,斩杀张猊,大获全胜。”
  “此外……”
  士兵深吸口气,振奋言道:“弘农王于广成关鏖战数日,战败徐荣,生擒其部大将冯彦,兵锋直指大谷关。”
  嘶~~~
  袁绍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顿时头皮发麻,后脊梁发凉。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弘农王最后一个会盟,召集豫州境内诸侯讨董。
  没曾想……
  这才多长时间?
  居然就已经要破开雒阳南部防线了?
  虽然,轘辕关不利于大军同行,战略意义没有伊阙、大谷重要,但它的存在,却可以协同广成关,对大谷关展开夹击。
  恁娘的!
  袁绍心里顿时万马奔腾。
  这一次,他是真的坐不住了。
  毕竟,即便曹操再能折腾,至少自己是盟主,绝大多部分功劳仍是自己的。
  但自己对于弘农王而言,再是狗屁的盟主,也没什么卵用。
  原以为,有嫡出弟弟袁术这跟搅屎棍在,怎么也不会让弘农王好过,甚至夺回指挥权,亦是有可能的。
  但谁曾想……
  预想中的剧本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居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简直不可思议。
  这一刹那,袁绍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出手,或许真就没有半点机会了。
  也因此,他不再犹豫,铿锵下令:
  “众诸侯听令。”
  “在。”
  “尔等各自回营准备,明日一早,直奔汜水关,协助曹操破城。”
  “诺。”
  山阳郡守袁遗敏锐地意识到袁绍话外弦音。
  他皱着眉,试探性道:“盟主,您让我等协助曹操破城,可是让我等听他指挥?”
  曹操虽然智计超群,颇有军事才能。
  但可惜……
  他目前只是行奋武将军,甚至连个两千石的郡守都不是。
  而延津方向诸侯,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两千石的大员,实力碾压曹操。
  让他们听从曹操调遣?
  呵呵!
  袁绍目光扫过众人:“怎么,尔等不服?”
  袁遗揖了一揖:“在下以为,延津一路盟军应有盟主亲自做主。”
  袁绍毫不犹豫地拒绝:“我要返回河内,率领河北方面军杀奔河阳津,威胁孟津关,只要三路大军齐心协力,何愁不能战败董卓?”
  “这……”
  袁遗皱眉,沉吟片刻:“盟主返回河内,是为讨董大义,不过延津一路兵马,在下以为交给……”
  “伯业~~”
  袁绍声音陡然变幻,冷声言道:“我才是盟主!”
  袁遗不得已,只能拱手:“诺。”
  实际上,不是袁绍不懂其中的复杂关系,而是他内心有更大的妨害。
  如果不交给曹操来指挥,按照官职来判断,势必会让兖州刺史刘岱指挥。
  毕竟,只有他是州一级的官职,其余皆是郡一级。
  而刘岱可是正经八百的汉室宗亲。
  万一他一头磕在弘农王脚下,延津一路兵马,才真正为弘农王做了嫁衣。
  是以,他只能顺水推舟,干脆让曹操当总指挥。
  如此一来,至少功劳还是他袁家的。
  袁绍转而望向众诸侯:“尔等可有何疑问?”
  众人良久不言。
  袁绍松口气:“既如此,各自回营准备吧。”
  众诸侯齐齐拱手:“诺。”


第179章 气炸董卓!破罐子破摔的节奏?
  “报~~~”
  “牛嘴口发现敌军伏兵,现已撤离。”
  “……”
  “报~~”
  “司晨谷发现敌军伏兵,现已撤离。”
  “……”
  “报~~”
  “老羊坡发现敌军伏兵,现已撤离。”
  “……”
  刘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才不过短短两日而已,斥候便发现了十余次西凉伏兵。
  与此同时。
  刘辨同样明白了军师联盟畏惧大谷关的原因。
  实际上,在古代行军打仗中,最容易设伏的不是山峰,不是丛林,更非泥泞、沼泽。
  而是如大谷关四周一般的河谷、丘陵地形。
  由于四周尽皆高山,在两侧延绵时自然会形成特殊地貌。
  颖水河谷!
  便是由箕山、嵩山两座山峰所夹。
  如此地貌,两侧山势延绵不绝,却又不是很高。
  既适合伏下重兵,又适合俯冲而下,刺刀见红,速战速决。
  此前,刘辨以为打伏击就像是电视中演的一样,各种箭矢、山石、火笼,滚下去以后,即便不能团灭对手,也能消灭个七七八八。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毕竟,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是懂得趋利避害的生物。
  不论是山石也好,还是火笼也罢,冲着敌军滚过去,他们不是木桩,是会下意识躲避的。
  更何况,从高处滚落需要一定的时间,敌军士兵完全有能力寻找掩体,甚至逃之夭夭。
  即便是热武器时代下的战斗,在冲锋枪密集的弹雨扫射下,依旧需要大量的士兵,冲下去拼刺刀,进行白刃战,最终才能真正一决胜负。
  冷兵器时代的弓箭袭杀?
  呵呵!
  答案显而易见。
  弓箭袭杀、山石、火笼,绝非获胜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古代军事战役中,特别热衷于打伏击呢?
  实际上,这跟行军方式有密切关联。
  为了减轻士兵的负重,行军时很多兵器全都是靠马车运输,等到战时方才排队领取兵器,士兵并非时刻佩戴兵器。
  如此一来,在行军途中遭遇伏击,先经过一轮的山石、火笼、箭矢袭杀的洗礼,不是为了杀多少人,而是要震慑敌军、破坏其阵型队列。
  真正起到决定胜负作用的,依旧是靠士兵们下山猛冲、猛打的白刃战,刺刀见红,速战速决!
  也正因如此……
  山峰、丛林、泥泞、沼泽皆不适合冲锋。
  只有山谷、丘陵这种地势。
  既有适合的高度,可以埋伏重兵,又有一定的坡度,适合将士们猛冲猛打。
  一旦在行军途中碰到这种地形,不遇到伏兵还自罢了,一旦遭遇伏兵,十之八九会被打个落花流水。
  毕竟,你麾下的士兵手里没兵器,而对方却如猛虎下山,劈头盖脸便是一通疯狂输出,再牛逼的军队,能禁得住这么打?
  刘辨自问。
  自家队伍虽然有了些底子。
  但面对凶悍的西凉勇士,在没有兵器的情况下,依旧只有被吊打的份儿。
  这幸亏提前发现了这些伏兵,否则在行军的途中,一旦多踩上两个雷,估摸着即便不至于全军覆没,也不会剩下太多。
  果然!
  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即便是顺风顺水,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战争永远是一门综合学科,那种靠旷野摆阵,一决胜负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
  别提现代化的战争,便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也已经演变成全天候、跨地域的作战方式了。
  在斥候发现西凉伏兵之时,刘辨同样判断出敌军援兵以至。
  毕竟,北军五营的兵马与西凉骁骑,在装扮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切正如军师联盟的专家预料。
  董卓决不会任由刘辨,随意攻打大谷关这样的战略要地。
  此刻。
  盟军大营。
  中军,大帐。
  刘辨端立于沙盘前,凝望着处处山头,处处狭道的地貌。
  他整个人几乎快要炸裂了。
  这一段距离虽然不长,但想要平安蹚过去,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辩爷~~~”
  军师联盟的声音再次响起:“想要安全蹚过这条路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步步为营的策略便挺好的,但却太过繁琐了,毕竟这里岔路实在太多。”
  “专家还是建议再等等,不要着急进攻,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曹操攻打董卓也是近期的事情,虽然鲁阳南线的情况不同了,但其余线,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一次在汴水方向没了徐荣,虽不知道董卓会派何人阻拦延津盟军,但若是寻常对手,可能真未必干得过曹操。”
  “牵一发而动全身!”
  军师联盟再次强调道:“辩爷永远都要学会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而非只着眼于局部,这样只能是蛮干,没太大意义。”
  呼~~~
  刘辨长长呼出一口浊气,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专家放心吧,我已经让荀彧派人打探延津方向情报了,相信很快会有结果的。”
  “咱们这段时间,跟徐荣耗着也可以,反正着急的人是他们,不是咱们,咱们有海量的时间,可以跟他们慢慢玩。”
  至于粮草?
  反正刘辨早已打算好筛选南阳士族。
  他压根就不怕消耗,消耗得越狠,效果就越明显。
  “文若~~”
  刘辨抬头望向荀彧,轻声道:“南阳方向的士族反应如何?他们可还能承受的住?”
  荀彧自然清楚刘辨的想法,淡然一笑道:“一些大的士族还能承受得住,但某些小士族已经撑不住了。”
  “不过……”
  荀彧叹口气,老实言道:“这次殿下攻破广成关,消息传到南阳后,的确是提振了不少士气,甚至于某些怨声载道的士族,气儿也没那么大了。”
  “这怎么能行?”
  刘辨毫不犹豫地否定道:“仲翔呢?他就没上点手段?”
  荀彧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爆发矛盾,仲翔何须上什么手段?他只是主动上门征缴,南阳士族何敢不从?”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
  你在前线指挥打仗,如果表现得越好,后方自然越是支持。
  但是,如果你时常打败仗,表现得不是太好,士族自然就会闹矛盾。
  刘辨长出口气,干脆转回上首落座:“既如此,咱们便多休整两日,一边等候延津方面消息,一边磨磨南阳士族的耐心。”
  荀彧缓缓点头:“倒是也不错。”
  “报~~~”
  正在这时,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有士兵急匆匆闯入大帐,甚至顾不得行礼,拱手便是一礼:“殿下,大事不好了,从豫州方向传回情报,豫州刺史孔伷旧疾复发,怆然离世。”
  “啊?”
  刘辨顿时一愣:“孔豫州居然……已经……死了?”
  即便是一旁荀彧,都不由惊诧:“什么?孔豫州居然死了?”
  士兵点点头:“嗯,今晨方才接到情报。”
  虽然,史书上记载的孔伷(zhòu),正是在讨董前期死亡,但却没有描述死因。
  刘辨本以为会与讨董相关,但不曾想,自己首战告捷后,却依旧没能挽回,孔伷离世的悲剧,真是令人感到惋惜。
  实际上。
  刘辨隐隐有一种预感。
  这个孔伷可以收,虽然才智若了些,沽名钓誉了些,但至少没让豫州落在别人的手中,可他这么一死,豫州刺史的位置必落入袁术手中。
  没办法!
  有汝南袁氏在,全盘接手豫州,简直易如反掌。
  荀彧心急:“殿下,孔豫州一死,或许会被袁术趁虚而入!袁家在汝南极有势力,刺史府中官员皆与袁家相交,窃取权力,易如反掌。”
  刘辨极其淡定地嗯了一声:“咱们拦不住的,袁氏在豫州根深蒂固,权势滔天,如果孤猜得不错,或许刺史府官员已经在迎立袁术了。”
  “该死!”
  荀彧略微有些生气,细眉微蹙,怒火中烧:“袁术野心勃勃,此次归来,恐怕没那么容易对付,咱们千万要小心才是。”
  刘辨点点头:“放心,出不了什么大事!就凭袁术的智商,能hold一个郡守不错了,还想要掌控豫州?”
  “哼!”
  刘辨轻哼一声:“没那么容易。”
  荀彧皱眉:“殿下,齁住(hold)是何意?在下为何从未听过。”
  “啊,这……”
  刘辨哂然一笑,尴尬地耸了耸肩,随口应付道:“其实便是掌控的意思,比喻掌控大局,不必操心过问。”
  荀彧缓缓点头:“照此说来,袁术的确齁不住全局!”
  ……
  大谷关。
  西凉大营。
  中军,大帐。
  啪~~
  一双肉掌猛拍帅案。
  董卓嗞着钢牙,恶狠狠瞪着帐中魁梧汉子:“怎么回事?又被那贼子发现了?”
  “这……”
  魁梧汉子艰难地点点头:“丞相,他们检查得实在是太仔细,我军压根没有伏兵的可能,若是再这样下去,他们可能要探到大谷关门前了。”
  “该死!”
  董卓暗骂一声。
  原本。
  他还准备速战速决,彻底剿灭弘农王这个隐患。
  但谁曾想,这小子居然谨慎到如此程度。
  董卓终于明白,为什么徐荣会败给弘农王了,因为弘农王比徐荣还要缜密一万倍。
  徐荣可以考虑到的点,弘农王同样可以考虑到。
  但反过来讲,弘农王能考虑到的因素,绝非徐荣能考虑到。
  然而……
  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然,现在孰胜孰败,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现在的董卓,更关注的当前局势。
  如果大谷关不能速战速决。
  势必会引起延津、河内诸侯的响应,届时若是三面鏖战,自己即便是有三头六臂,恐怕也不可能兼顾得不来。
  此刻,李儒横出一步,轻声道:“丞相,弘农王比咱们预想的还要谨慎,如果在下猜得不错,他一定是在等延津、河内盟军的消息。”
  “或许……”
  虽然,李儒不愿意相信,但他终究还是和盘托出:“弘农王与袁绍之间,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董卓皱着眉,扭头瞥向李儒:“文优,你的意思是……”
  李儒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或许要不了多久,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