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胁的重磅炸弹,更别说得把炸弹准确投向目标。受载弹能力限制,即便不考虑投弹的准确性,飞机也难以对得到厚重装甲保护的战舰构成威胁。
一句话说:如果炸弹没办法炸成战舰,那么运载与投掷炸弹的飞机有何用?
赵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举了个例子。
潜艇。
在大战爆发前,列强都不肯相信,这种只有几百吨、连大口径舰炮都没有、遇到危险只能下潜躲避的舰艇能对一个海上强国构成威胁,甚至能左右大战走向,因此在战前没有哪个国家重视潜艇。
结果,布兰王国差点被迢曼海军的几十艘潜艇逼死!
有人认为,如果迢曼海军能够早一点重视潜艇,用打造公海舰队十分之一的资源来发展潜艇,让潜艇数量增加一倍,那么这场大战很可能在爆发的第二年就以布兰王国投降的方式宣告结束。
可惜,现实中没有如果。
此外,潜艇的性能与战术应用也在大战中突飞猛进,成了当之无愧的主力战舰。
赵禹用潜艇来举例,其实是在告诉白止战,技术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测的,因此白止战说的那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只要技术取得了突破,飞机的性能提升,必然能改变海战面貌。
这需要解释吗?
从大楼里出来,冰冷的秋风迎面吹来,白止战立即就清醒了过来。
赵禹不但聪明过人,还很能忽悠。
说了那么多话,总结起来几乎全都是口水,没有一句说到重点上,哪怕是让白止战醍醐灌顶的那几句,也算不上是卓有远见,要么是早就有人提出,要么是换了一种新奇的方式来讲述。
全都是新瓶装旧酒!
客观一点,最多算得上旁观者清。
仍然用飞机来说事。
技术进步是必然的,而且所有经典军事理论都承认,战术由技术推动,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战术。比如在燧发枪的时代,士兵得肩并肩的站成一排。马克沁机关枪登上战争舞台后,堑壕与散兵坑取代了战线。大战后期出现的坦克,已能粉碎由堑壕、铁丝网与机关枪所构成的防线。
海战也是如此。
从木壳的风帆战舰到铁甲舰,再到由蒸汽机与螺旋桨推进的前无畏舰,在大战期间称霸海洋的无畏舰,偷袭无敌的潜艇,乃至靠鱼雷改变海战天平的驱逐舰,无一例外的,全都是技术兵器。
随着技术进步,必然会有新的技术兵器登上战争的舞台。
到那时候,取代战列舰,改变海战面貌是必然结果。
可见,赵禹并没有向白止战透露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唯一需要承认的是,赵禹拥有完善的系统知识,对技术兵器的了解远在白止战这些职业军人之上。
其实,这也是白止战最想不通的地方。
赵禹没有上过战场,更别说参加战斗,他又如何知道战争的潮流,靠什么来判断军事的发展方向?
只是靠猜!?
胡言乱语猜中一些,还不算奇怪。
可是,赵禹的很多预测,其实就是发展的趋势,至少白止战认为,那就是下一场战争的交战方式。
比如,赵禹提到了电子技术。
这绝对是最前沿的,而且暂时不为外界所知的军事技术。
也就在这两年多里,帝国海军才在实践中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通信电台会受到自身发出的电磁波干扰,特别是短波电台。帝国海军成立了一个机构研究这种现象,探寻军事应用的价值。
赵禹不但准确的说出了无线电通信会在什么情况下受到干扰,还提出,可以利用干扰现象把无线电台转变成为一种探测工具,而这套思路,帝国海军的研究机构也是在几个月前才想到。
白止战又是怎么知道的?
该研究机构隶属于帝国海军学院,招募了一些学通信的学员参与研究,白止战就是其中之一。
在他离开海军学院,去第21分舰队之前,相关研究才起步,离取得实质成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对白止战来说,这番深入交谈获得的最大收获,其实是坚定了之前的信念。
不管飞机能否取代战舰,成为未来海洋战场的主宰力量,帝国海军想横扫四海,就必须进行改革。
客观的讲,用航空兵取代主力舰,至少看上去不是太过虚幻。
如果不求改变,仍然拼蛮力,哪怕效仿南江口海战之后,卧薪尝胆五十年,也不可能有别的结果。
下一次战败的时候,恐怕就没现在这么好的运气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白止战深居简出,大部分时候都在造船厂或者船舶设计院,而且借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既是在消化从赵禹那获得的知识,也在给自己充电。
别看白止战学的是航空侦查专业,还拿了优甲的好成绩,可是他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拿好成绩也只是在考前几天认真抱佛脚。关键是,航空与侦查都是新开设的专业,考题相对来说都非常简单。
在深入了解后,白止战才知道自己浪费了五年光阴。
所幸,现在弥补还不晚。
这种就像是重新回到海军学院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新历78年的最后一天。
因为明天就是元旦,厨师专门提醒过,晚上要聚餐,所以白止战没有去设计院,下午呆在造船厂的档案馆。在日落之后,白止战带上了借阅的一套战舰的设计图,赶往早已灯火通明的餐厅。
大厅里面挤满了人,不过没播放音乐,大家都围在一起。
在搞什么名堂?
走近,白止战才发现在人群中间的桌子上有一台收音机,一名造船厂的技术工人正在调频道。
这台收音机是谁弄来的?
白止战见过收音机,贺永兴就有一台。只是对平民百姓来说,收音机绝对是难得一见的高级玩意。
其实,收音机就是在大战期间推广普及的。
用上了收音机,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
第28章 风云突变
确实发生了大事件!
就在中午,准确说是十二点之前,在停战谈判前期磋商与准备会议的最后一刻,几个同盟集团成员国的代表终于达成了一致,采纳纽兰联邦提出的方案,在南珠国首都跟梁夏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随后,在没有事先知会的情况下,同盟集团的代表把这个结果丢给梁夏帝国的代表。
言外之意,梁夏帝国必须得答应,没有第二种选择。
由此可见,同盟集团是多么傲慢。
只是,对梁夏帝国来说,这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方案。
去南珠国总比去狭夷皇国好得多。
进行磋商之前,梁夏帝国就明确提出,不在任何一个敌国的境内举行正式谈判,得在中立国举行。
理由也很充分,这不是投降谈判,是停战谈判,谈判双方的地位对等。
为此,磋商了一个多月,还拖到最后一刻。
因为其他问题在此之前就已经通过协商得到了解决,所以按照双方的约定,正式谈判在二月下旬开始。
除了需要花时间做准备,也是为了避开二月中旬的春节。
按照广播宣传,能让同盟集团坐下来谈判,而且是停战谈判,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事实也确实如此。
去年年底,在忒尔帝国战败投降之后,同盟集团五个主要成员国,洛克共和国、布兰王国与骆沙帝国,以及后期才参战的纽兰联邦与狭夷皇国,在洛克共和国首都举行了一次战争部长会议,着重强调了一点,在取得面胜利之前,五国得保持一致,绝不单独或者私下跟敌国议和。
在这次会议上,还首次确认,原则上不跟协约集团进行任何跟停战有关的谈判。
说得直接一点,同盟集团以彻底打败协约集团为战争的最终目的。
如此一来,协约集团要么因为战败而投降,要么以投降宣告战败,反正无法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
现在,逼迫对方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说成胜利也没错。
在当前局势下,不管能不能谈成,梁夏帝国都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最多能败得体面一点。
这一切的起因,其实是从骆沙帝国开始向外蔓延的兵乱。
准确的说,骆沙帝国已经完蛋了,现在的国家叫骆沙联邦共和国,简称骆沙联邦或者是骆联。
时至今日,只有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承认这个刚诞生的国家。
至于同盟集团的成员国,都宣称骆沙联邦为非法政权。
这个新年注定不会平静。
几天之后,新历79年的第一个周末,迢曼帝国最大的海军基地爆发兵乱,愤怒的水兵夺取了军火库,宣布向帝国首都进军,推翻被投降派控制的战时内阁,建立军政权,重新书写帝国的荣光。
同日,维尔德二世迫于压力,也为了保帝国,在行宫宣布退位。
当天晚上,维尔德二世乘坐军列离开迢曼帝国,前往由其表姐担任女王的邻国,紧张局势才得到缓解。
周一清晨,斐蒂利三世在登基之后就签署与发布了投降诏书。
1月11日,迢曼帝国的代表在错号“绞肉机”的,曾经在一天之内阵亡五万官兵,交战双方总共损失了数十万将士的那片战场附近的森林里,当着同盟集团的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
因为太过仓促,条件也极为简陋,所以签字仪式在一节临时拖来的车厢里举行。
注意,是投降,而不是停战!
虽然梁夏帝国还在坚持,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也依然是盟友,但是除了保留皇室等极少数的条件得到满足之外,迢曼帝国放弃了其他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意义的要求,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向同盟集团投降。
到哪种程度呢?
就拿海军来说。
在签署投降书之后的三个月之内,必须交出所有的潜艇,或者是通过破坏下潜能力的方式解除战斗力。在半年之内,解除公海舰队的武装,并且在破坏主炮之后,将公海舰队的所有排水量在五千吨以上的战舰送往布兰王国指定的军港,由布兰皇家海军看押,以便在今后用来抵偿战争赔款。
如果说对海军还是侮辱,那么对陆军,就是要命了!
同样在半年内,迢曼帝国得解散所有的正规军,只保留十万配备轻武器的军警,交出所有的火炮,以及绝大部分机关枪与迫击炮,还要移交部的军用列车,甚至得从自己的国境线上撤退。
在白止战看来,战败也不过如此!
只是,对迢曼帝国来说,却不是。
客观的说,如果不投降,继续打下去,迢曼帝国仍然会战败,而且最终很有可能被敌人肢解。
搞不好还会步骆沙帝国后尘。
正是如此,在水兵暴动之后,迢曼帝国的立场立即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放下了停战念想。
在还有一丝余气的时候投降,哪怕遭受了凌辱,也能够保住国本,保住复兴的希望。
其实,这也正是迢曼帝国明确要求保留皇室的原因。
或许在主张投降的那些人的眼里,只要皇室在,迢曼帝国就能够复兴,能在将来某一天崛起。
时机方面,也把握得非常好。
在同盟集团答应跟梁夏帝国进行停战谈判之后,只要能结束西大陆的战火,向迢曼帝国适当妥协也在情理之中。
等到与梁夏帝国的谈判出现巨大分歧,同盟集团就未必会向迢曼帝国让步。
这难道是巧合?
白止战不得不怀疑,那场水兵暴动是预先策划好的阴谋。
迢曼帝国干脆利落的向同盟集团缴械投降,对梁夏帝国来说,确实不值得高兴,因为这等于把梁夏帝国推到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让梁夏帝国在接下来的停战谈判中,很难跟同盟集团周旋。
说得直接一点,迢曼帝国投降了,哪里还有周旋的余地?
在迢曼帝国投降后,梁夏帝国的所有报纸都把迢曼帝国当成叛徒,认为迢曼帝国背叛出卖了盟友。
现在,摆在梁夏帝国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像迢曼帝国,干脆向同盟集团投降。二是拿出破釜沉舟的气概,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发动国之力打一仗,逼迫同盟集团妥协与退让。
秉承一贯传统,肯定会选择后者!
正是如此,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白止战没再闲着,而且整个浦州海军造船厂都热闹了起来。
不管能否谈成,都得针对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关键就是,在战火熄灭了几个月之后,贪心不足的同盟集团有没有胆量跟梁夏帝国决一死战!
同盟集团的列强打算用多大的代价来击败梁夏帝国?
击败梁夏帝国之后,又准备用多少资源来稳定国际局势?
第29章 初见监造长
帝国新历79年1月22日,浦州海军造船厂三号船台。
接到消息之后,白止战立即赶了过来,却仍然慢了一步。
巨大的龙门吊,已经把那块重量超过一百吨的钢架送了上去,工长带着几十名工人正在为接下来的铆接作业做准备。
钢架在舰体与上层建筑之间,通过铆接跟其他部分连接,支撑起外部的装甲板,为下方的轮机舱提供保护。因为铆点会破坏整体结构强度,所以钢架在铆接固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动了。
关键就是,钢架在战舰中部。
如果在舰首或舰尾,那还没什么,大不了拆掉重新安装。可是在舰体中部,不但拆除很费事,还有可能对舰体结构造成破坏。搞不好的话,该部位往上的部分全都得拆掉,十分的麻烦。
旁边一块场地已经清理出来,还摆上了一些支撑架。
看这情形,在装好钢架之后,就要敷设装甲钢板了。
复工命令来自战时内阁,要不然生产物料的钢铁厂也不会如此的积极,只用几天就把之前几个月都没有弄出来的钢架生产了出来。随着其他的物料陆续到达,“龙江”号的建造工作肯定会提速。
白止战直接去找到工长,让工长下令暂时停工。
就在几天之前,白止战向海军司令部呈交了一份跟两艘战列巡洋舰有关的报告,提出将这两艘战舰改造成母舰。为了说服海军总司令,白止战特意给桂伯勇发了电报,希望贺永兴能够关注此事。
其实,白止战并不相信,海军会拿两艘宝贵的战列巡洋舰做实验。
哪怕这两艘战舰还没有建成。
只是现在,白止战觉得有义务去争取一番,毕竟复工的命令来自内阁,而内阁官员未必了解海军。
下令复工,或许只是为了在谈判中向同盟集团施压。
“前后也就这几天……”
“白长官,我们不是不明白你的意思,只是你知道,复工命令由上面下达,不是您说停就能停的。”工长非常客气,还用了尊称,只是这态度摆明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也没有把白止战当回事。
“就今天。我马上去发电报,最迟下午就能给你明确的答复。”
“白长官,我这手下的一百多号兄弟都等着呢。”工长明显很不耐烦,语气也不再那么客气。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上下仔细打量了白止战一番。那神色与模样像在问,你算是老几?
白止战心里也鬼火直冒,却是敢怒不敢言。
不是怕了,而是不想把事情闹大。
赶走技术工人,那是再容易不过。重新招募与培养技术工人,达到上岗的标准,就没那么容易了。
只是重新招聘技术工人,就非常困难。
再说,工长也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按照命令行事,因此就算白止战是军代表,也不能强制命令停工。
按照正常程序,白止战应该先去找造船厂的领导人,拿到停工通知书,再来找工长。
工